雙11營銷大比拼:天貓1682億,京東1271億,馬雲和劉強東誰更賺錢

如今,雙十一已經過去十天,廣大剁手黨也陸陸續續收到了自己的包裹,當然,還有不少寶貝依舊在途中徘徊。究竟為何,讓這麼多快遞經過十天依舊卡在路上甚至尚未發貨呢?歸根結底,是因為訂單量太大,無論電商平臺還是快遞公司,都忙得不可開交,導致有的快遞信息更新緩慢,而有的訂單被延緩處理甚至遺忘了。

回顧前幾年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的戰績,我們會發現阿里巴巴每年都能穩居首位,2017年,天貓超市營業為1682億元,而京東只有1271億元;今年,天貓超市營業額為2135億元,京東卻尚未突破2000億元。劉強東曾多次聲稱要趕超阿里,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現在看來,也不過是侃侃而談。

並且,天貓1682億元僅僅是雙十一當天交易額,而京東的1271億元卻是自11月1日到11月11日的總營業額,如果將京東雙十一當天營業額單列出來,就顯得有些寒酸了。

雙11營銷大比拼:天貓1682億,京東1271億,馬雲和劉強東誰更賺錢

對比了雙十一京東跟天貓的營業額,也有不少人在研究,劉強東跟馬雲誰能賺更多錢呢?有人認為,京東儘管營業額比較少,但直營商品較多,因而利潤大;而馬雲雖然營業額多,但其天貓超市都是與其他供應商合作,手續費和差價較多。


雙11營銷大比拼:天貓1682億,京東1271億,馬雲和劉強東誰更賺錢

事實上,儘管京東直營普遍,但其電商利潤很少;阿里之所以不採取直營方式,是因為所有商家的利潤要靠其銷量來帶動,並且天貓每年服務費也比較高,其每一個訂單都會收取2%—5%的手續費,因此,不管商家能否賺錢,天貓平臺都能保證穩賺不賠。不僅如此,天貓的廣告推廣、營銷手段以及各種直通車服務都會收取商家的費用,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雙11營銷大比拼:天貓1682億,京東1271億,馬雲和劉強東誰更賺錢

眾所周知,無論淘寶還是天貓,都綁定了功能強大且用戶眾多的支付寶軟件,這樣一來,支付寶光是雙十一當天就聚集了上千億,這一兩千億人民幣會在各大商家銷售的商品都到消費者手裡後再陸陸續續支付給商家,而最近沉澱的這幾天,其利息也是一串天文數字。



雙11營銷大比拼:天貓1682億,京東1271億,馬雲和劉強東誰更賺錢


不僅如此,馬雲還在支付寶開創了借唄、螞蟻花唄等平臺,為廣大剁手黨海量網購提供了資金支持。由於雙十一期間花唄可提額,導致許多人一逛淘寶就收不住,最後花三五個月來還花唄!馬雲啊,真是有兩手的!

反觀京東和劉強東,就完全沒有這樣順風順水了:首先,京東的支付系統比較單一;其次,京東也未開創多少配套軟件和平臺,並且沒有通過資金策略來激勵消費者;加之劉強東近期出現醜聞,也對其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