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维族老人在老茶馆喝了一辈子茶,现成喀什网红打卡点


从清真寺出来,穿过百米长的巷子,走到与吾斯塘博依路库木代尔瓦扎路交汇处的三岔路口买好了馕,然后径直走进对面的一栋漂亮的绿色建筑物“百年老茶馆”。跟伙计要一壶清茶,还会配送黄色的冰糖,吃着自己带的馕,和老朋友聊一个下午。每天来茶馆喝茶是当地维族老人坚持了一辈子的习惯。

百年老茶馆侧面镶着木头招牌,踩着木楼梯,经过镶满一整面墙的枣红色豪华挂毯,来到豁然开朗的二楼,初冬的喀什,外面天气还是有些凉意,房间中间有一个生火的铁炉子,顿时暖暖的。三面靠墙的地方是三张巨大的铺着厚厚毛毯的矮床,这里客人只可以坐不可以躺,茶客们脱鞋后各自选择一个矮床上最舒服的位置。

茶馆老板买买提·吾斯曼一早就会敞开大门,一如在百年前清晨忙碌的祖辈们;静待茶客光临,老城茶客们陆续穿过阡陌巷道,到茶馆品茶聊天,亦如百年前清晨的祖辈们。图为茶馆老板买买提·吾斯曼。


买买提的茶馆位于吾斯塘博依路和库木代尔瓦扎路的交会处,数百年前起,这里就一直是喀什老城最热闹繁华的地段。尽管几易其主,茶馆依旧留存下来,像久居于此的老者,默默注视着边城的变迁。

外地游客进来,老板会递给你一张茶牌,上面明码标价,写着各种茶和各种价格,丰俭由人。据说当地的老茶客们基本上喝5元一壶最普通的茶,可以无限续杯,每个进来的茶客几乎都拎着一两个厚厚的馕,熟人和熟人见面时都快步向前,用双手热情相握,坐在矮床上后,他们会掰一块馕笑呵呵地递给对方,就像汉族男人们见面递烟一样。

刚落座,伙计就会递上一个茶盘,里面有好看的茶壶茶杯,还配有黄色的冰糖。这里茶喝完了还可以续茶,只要你能坐得住,花上三十八元就能喝一整天。


我在喀什这几天几乎每天都来这里,要一壶38元的红茶,耐心地坐在长廊上面朝老城大街那最好的茶位,静静地品茶喝观看楼下街道上过往行人,或者和大厅里维族老人打招呼寒暄,度过一个惬意的下午时光。

本地茶客基本都是老年人,他们都戴着做工考究的维族花帽、留着雪白的山羊胡子。图为96岁维族老人和他的老伙伴78岁老人在老茶馆喝了一辈子茶,每天都来这里坐上一天,边喝茶、边吃馕、边聊天,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在这里,没有WIFI,时间仿佛停止,没有人赶时间,没有人要忙碌下一个约会,大家就是心安理得地喝茶,没完没了地说话,慢条斯理地掰下一块馕,在茶 水里 轻轻蘸一下,满足地吃着浸泡后软软香香的馕。

走进茶馆里的厨房,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感觉卫生条件还是挺不错的,打扫的很干净,买买提·吾斯曼老板的儿子平时言语不多,也是这里唯一的伙计,边烧开水,边端茶倒水,出出进进,很是勤快。

维族老人大多数筋骨强健,几乎每天都来喝茶,伴着一旁正在演奏的 南疆民族乐器热瓦普音乐抖动着肩膀、眉飞色舞,目光流转,晃着手臂节奏感极好地跳新疆舞,一边跳舞,一边哈哈地笑着。 如果你有幸,会碰到几个老人即兴弹奏着民族乐器,撩拨得倒茶的伙计和来喝茶的游客手舞足蹈,别有一番情调。图为热瓦普演奏大师经常在百年老茶馆里即兴演奏。


老茶客们围坐一团用叽里咕噜的维语热烈地聊着,大笑着,我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我喜欢坐在一旁久久地听着,在不断变化的光影中,我静静地看着身边茶客们脸上丰富的表情。

吐尔逊老人说,十年前,老城内有数十家老茶馆,家家都茶客满座。在更久远的过去,茶馆是丝路来往的客商们交流讯息的地方。而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现代化场所,只有老人们依然习惯约上朋友在这里坐一下午,喝一壶清茶。

在一个充满 新疆风情的百年老茶馆里,坐在一群戴着花帽的维族老爷爷中间喝着红茶,感受到的悠闲和写意,不赶时间,不用工作,喝茶,聊天,听老人们弹着热瓦普。这样无所事事,这就是我喜欢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