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記者劉天思)11月18日下午,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林本堅7位科學家獲頒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監督委員會主席、科學委員會委員、未來論壇理事及機構理事代表悉數出席,與現場接近兩千名觀眾共同見證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頒獎盛典。

未來論壇理事會輪值主席陳恂和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田剛先後致辭。陳恂在開場致辭中提到,未來論壇創立只有一個目標和訴求,那就是讓中國的每一個人,多一些科學精神。“我們如果能為此盡綿薄之力,也會無限榮幸。”田剛認為,未來科學大獎在推動基礎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促進科學發展方面正在發揮重要作用。希望通過這種激勵示範效應,激發全社會對科學的熱愛,對科學家的尊重,實現中國公民科學素養的提升。

隨後,“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依次在近兩千名觀眾的見證下頒出。

“生命科學獎”授予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三位科學家。他們在推動水稻產量可持續增長的“命題”下相得益彰,獲得了重大成就。他們的原創性工作對中國在基礎科學領域以及國計民生的巨大影響博得國際科學界的公認。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董欣年宣讀“生命科學獎”的頒獎理由,並與其他科學委員會委員劉勇軍、駱利群、饒毅、謝曉亮,以及“生命科學獎”捐贈人丁健、沈南鵬和張磊一起為李家洋、張啟發頒發獲獎證書及獎盃。由於身體原因,袁隆平教授沒有抵達典禮現場。在視頻中,袁隆平教授表示自己將未來科學大獎視為很崇高的榮譽。他認為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發起的未來科學大獎,是對科學家工作的認同,有著很高的社會意義。

李家洋教授在獲獎感言中感謝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和捐贈人的共同努力,鑄就了這樣一件中國科學界盛事。張啟發則把榮譽歸功於同事們的支持和合作,並表示要努力提攜培養青年才俊,將高產優質水稻打造成我們國家標誌性科技成果,為造福全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三位科學家在致辭中均表示,對於未來科學大獎能關注到農業領域,尤其水稻這個細分領域非常感動,這是科學界對這些年中國水稻研究的一個認同。

“物質科學獎”授予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三位科學家。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做出創造性貢獻,他們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馬大為的馬氏胺化反應,周其林的周氏手性螺環配體及催化劑,馮小明的馮氏手性雙氮氧配體及催化劑在國際上學術界和工業界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鮑哲南宣讀頒獎理由,並與其他科學委員會委員丁洪、毛淑德、餘金權,以及“物質科學獎”捐贈人鄧鋒、吳鷹、吳亞軍和徐小平共同為三位科學家頒發獲獎證書和獎盃。

馬大為教授在獲獎感言中感謝未來科學大獎營造了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的社會氛圍,也通過國際評審提升了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在國際的認可度。馮小明教授認為,未來科學大獎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大家更好的瞭解科學家的工作,讓科學家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成果。周其林教授則回顧了最初未來科學大獎評委田剛教授在電話通知他獲獎消息時激動的心情,同時也認為,如今社會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和條件,自身也具備了相應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去做科學研究。周其林教授承諾,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未來將為祖國培養更多的科學接班人。

林本堅博士獲得了今年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林本堅博士突破性創新所開拓的浸潤式微影系統方法,持續擴展納米級集成電路製造,將摩爾定律延伸多代。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李凱宣讀頒獎理由,並與其他科學委員會委員勵建書、舒其望、田剛、夏志宏,以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捐贈人丁磊、江南春、馬化騰、王強為林本堅博士頒發獲獎證書和獎盃。

林本堅博士在感謝致辭中認為今天是一個科學“大日子”,感謝科學大獎評委能夠授予這個獎項給他。林本堅博士認為取得能被認可的成績有四個要素:首先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其次要有好奇心,還要有好的創意,最後是要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在致辭中,林本堅博士對比了自己求學時代和今天科研環境的差別,認為如今青年科學家在研究上有了更好的條件,但是也相應有更大的責任,要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好,也把未來科學大獎推向世界,變成世界上的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寄託著科學的理想和希望,每一位科學人、每一位獲得科學大獎的科學家,都在用榮譽訴說同一個信念,推進科學精神。未來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發起設立,旨在獎勵在大中華區取得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讓科學家成為偶像,成為公眾學習的榜樣。已經三歲的未來科學大獎,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科學家,讓中國科學和中國科學家站在世界舞臺中央。未來論壇秘書長武紅在閉幕致辭中對21位科學家委員會老師和大獎監督委員會、12位大獎捐贈人、未來論壇33位個人理事及7位機構理事表示了感謝。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近兩千名現場觀眾熱情的掌聲中順利閉幕。

附:

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

“生命科學獎”獲得者

李家洋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啟發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物質科學獎”獲得者

馬大為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馮小明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其林 南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數學與計算機獎”獲得者

林本堅 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交通大學、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清大-臺積電聯合研發中心主任

歷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

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 盧煜明

“物質科學獎”獲獎者 薛其坤

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 施一公

“物質科學獎”獲獎者 潘建偉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得者許晨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