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馬上就要考試了,一股不合時宜的衝動卻突然從腹部猛烈襲來。

這時只能急迫地趕往廁所,將腸道中廢棄物的排洩乾淨。

還不免擔心剛記住的知識會不會一同被衝進下水道。

考試前緊張得拉肚子的窘況大概是莘莘學子不太美好的回憶。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緊張向來是一味有些苦澀的情緒調味劑。

在生活中無論願不願意,都經常被強制品嚐。

比如即將要上臺演講,或者準備和心儀的對象約會,又或是遊戲到達關鍵的賽點。

情景設定不盡相同,可是人們表現出來的特徵卻千篇一律。

免不了手心冒汗、四肢顫抖、坐立不安……

這時恨不得馬上逃離現場,裝作無事發生。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實際上,這些反常的生理特徵,正是為逃跑做足了準備。

但同時,這也可能激發的是戰鬥的潛能。

身體針對威脅性環境做出的一系列快速的反應。

最終到底是戰鬥還是逃離,還是取決於大腦按下的一個選擇按鈕。

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生理學家沃爾特·坎農首次把這些反應描述為“戰逃反應”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玩吃雞遊戲時,是正面出擊一往無前,還是撿一套吉利服苟到天荒地老?

在荒無人煙的街上遇到劫匪搶劫柔弱女子,是英勇地上前救援,還是火速逃離現場?

這就依賴於大腦做出戰鬥或者逃離的抉擇。

如果我方形勢大好,那不妨打他一記措手不及。

萬一明顯不可能壓制對方,也就只好認慫逃跑了。

而無論是選擇哪種模式,當務之急都是要把身體機能切換成活躍的狀態。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雖然狀態切換的結果固然是好的,但過程中卻讓人受盡折磨。

比如開頭出現的一系列引起不適的生理反應,就是特徵之一。

來自壓力的情緒轉而影響對於生理的調控。

看似不堪,但其實是身體為了時刻做好進擊或逃跑狀態而預備的熱身行為。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臨時出現的威脅性場景始料未及。

突如其來的急性壓力破壞了一個平淡的日常。

而面臨這種情況,大腦主要是杏仁核部位產生恐懼的情緒。

交感神經系統*在接收到大腦的信號後,隨即自發地開展了喚醒行動。

*注: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相互拮抗,共同組成自主神經系統。自發而無法靠意識控制地共同支配著大部分器官的功能。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腹腔中的交感神經



目的行動如此劇烈,自然需要身體中有充足的能量儲存來配合。

於是在交感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體內激素也隨之有序地調節釋放。

其中腎上腺最積極地發揮著作用。

為了緩解壓力,它開始釋放包括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在內的兒茶酚胺。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體外注射的腎上腺素



這些激素為身體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和氧氣。

同時也得依靠細胞加劇呼吸作用以實現能量的轉化。

於是人體便有了心跳、呼吸加快的直觀表現。

但要是過於劇烈,可就不能美滋滋地誇獎身體供能速率高了。

也許是存在著某些心臟疾病的隱患。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在緊迫的環境中,大腦裡還會自發地產生了一種警惕意識。

這種意識會盡可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器官,開啟了人體的戒備形式。

要實行戒備,首先就從觀察著手。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具有更強的意識觀察周圍的環境。

因此瞳孔開始擴張,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光進入眼睛。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產生的能量與激素等物質需要傳輸到廣泛的全身細胞中使用。

這也因此讓血液系統的運輸交通變得更加繁忙。

血液大量地流向更需要物質補充的部位,比如肌肉、大腦、四肢等。

而流向身體表面區域的量則相應減少。

這也就造成了緊張時常常出現臉色煞白的怪異面相。

但是由於血液流往頭部,因此有時也就呈現出面紅耳赤的效果。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而取決於戰鬥模式或者逃跑模式的不同選擇,血液主要集中區域也表現出細微差別。

戰鬥狀態時,不外乎運用手臂的力量對敵方進行猛烈打擊。

因此這時血液主要集中在手臂和下顎。

而逃跑顯然只需要邁開雙腿、擺動雙手,大不了再舉起雙手投個降。

這時,血液就集中在四肢以便於飛快地逃離。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與此同時,肌肉也緊繃起來,隨時準備發出力量。

要麼打倒敵人,要麼極速狂奔。

但在行動之前,緊張的肌肉首先產生顫抖的效果。

這雖然恰恰是表現出英雄氣概的相反,卻是其必經之路。

如果控制不住露怯的肢體,或許就只能從面部表情中展露應有的氣勢了。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這時你的整個身體變得緊張起來,隨時準備開展行動。

然而偶爾緊張過了頭,還沒來得及當一回英勇奮戰的英雄,卻率先衝進廁所釋放一通。

如此大煞風景的腸胃反應可謂是戰逃反應中近乎極致的體現了。

這時大腦中的畏懼情緒佔上風,也就更傾向於逃離。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在極度恐懼的感召下,腸胃隨即作出反應。

在出現結腸收縮、腸道痙攣等情況之後,一陣翻雨覆雨也猛烈來襲。

稀里嘩啦地以為將不安情緒連同排洩物一併排出體外。

但發現deadline前的時間越來越少,而緊張只會有增無減。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同時腎臟產尿的增加和尿道外括約肌的控制力減弱,還可能出現“嚇尿了”的窘迫。

這似乎也給身體找了個客觀理由逃離現場。

雖然這個理由未免有點讓人掛不住面子。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戰逃反應總是伴隨有緊張的情緒。

但產生緊張情緒後並不一定就能完成一次出色的戰鬥,或是惜命但丟臉的逃離。

要是機體及時喚醒了生理機能,戰逃反應也有可能不會發生。

這當中就是你的大腦在作祟了。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這時你的大腦告訴你:“不需要戰鬥或者逃離,呆呆地維持現狀就好了。”

或者遲遲未下達指令,直接“宕機”。

於是人體雖然出現了明顯的生理特徵變化,卻反而將處於呆滯的狀態。

戰逃機制也就在運行的半途失靈了。

而戰逃反應也白白產生,卻沒有發動任何實質行動。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驚呆貓



這麼說來,戰逃反應並不是時時發揮出有益的效用。

而過激的戰逃反應反而給人以諸多不良的體驗。

於是人們開始尋求控制反應程度的方法。

也就是希望身體能快速調整至準備好戰逃的狀態,但不至於嚇尿。

而促使出現戰逃反應的緊張情緒,就是最本源的問題。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雖然人早已在壓力中或經受成長,或被壓垮。

這種與生俱來的情緒似乎並不新鮮。

但在半個多世紀以前,人們並沒有“壓力”這種語言來描述這種奇特的感覺。

直到一名匈牙利醫生,Hans Selye發現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普遍都表現出相同的症狀。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Hans Selye



1936年,他開始研究關於壓力的課題。

他發現,在壓力的誘導下荷爾蒙分泌出現異常。

久而久之,這種荷爾蒙的變化可能使身體出現潰瘍、高血壓、腎臟疾病的反應。

於是他把這些症狀描述為一般適應綜合症。

而戰逃反應,就是一般適應綜合症的第一階段。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雖然在大部分時候,戰逃反應只是讓身體出現輕度不良的反應。

頂多是把緊張情緒以顯而易見的肢體形式表現出來。

但如果在童年時期經常遭受威脅,頻繁地表現出戰逃反應卻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比如兒童殺人犯的出現,就可能歸咎於此。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英國最年輕的殺人犯,犯罪時僅10歲



對於許多犯罪行為的本源追溯,通常與早年的經歷息息相關。

當兒時經常出現戰逃反應,大腦杏仁核和眼窩前額皮質長期處於活躍狀態。

於是在日後的判斷和反應過程中,更容易激活情緒反應。

說白了,就是情緒更為敏感,容易產生衝動和過激的行為。

最嚴重的後果,不外乎失去理性,僅憑偏激情緒而犯罪。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杏仁核在大腦中的位置



一方面可能成為傷害別人的惡魔,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自我殘殺的兇手。

廣泛性焦慮障礙,就是戰逃反應的惡化。

一次演講失誤留下的心理陰影可能讓人從此對演講產生焦慮和恐懼。

進而經過延伸和發展,在生活中更多的方面都映射和擴大當初的那一次焦慮。

這時焦慮已然侵佔大腦的情緒感官系統,無法自拔。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壓力本身並不總是引發惡劣的問題。

而關鍵在於人們如何運用。

消極的壓力是痛苦,積極的壓力則是慾望。

於是當它給人帶來的是痛苦的感受時,運動便是一項不錯的排解方式。

戰逃反應關鍵是用激素來調節各方響應。

而通過運動,則可以把用於引起焦慮的激素給消耗殆盡。


再有人噴你“懶人屎尿多”,你就可以用這個科學研究懟回去



在戰逃反應支配下的身體,即將英勇出征或保全自身而逃離都合理。

但要是因為過度緊張而把力氣用在不必要的腹瀉上可就不值得了。

所以不妨做好充足的準備,讓大腦自信地選擇去戰鬥吧!

Fight-or-flight response. Wikipedia.

Yvette Taché, Million M . Role of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Signaling in Stress-related Alterations ofColonic Motility and Hyperalgesia[J]. 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motility, 2015, 21(1):8-24.

Caren Chesler. The coward[J]. Aeon, 2016.

C Márquez, Poirier G L , Cordero M I, et al. Peripuberty stress leads to abnormal aggression, altered amygdala andorbitofrontal reactivity and increased prefrontal MAOA gene expression[J].Transl Psychiatry, 2013, 3(1):e2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