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你絕對沒聽過的吳三桂的奇聞異事

民間故事:你絕對沒聽過的吳三桂的奇聞異事

《推背圖》第三十二象乙未巽下坎上井

讖曰:

馬跳北闕,犬嗷西方。

八九數盡,日月無光。

頌曰:

楊花落盡李花殘,五色旗分自北來。

太息金陵王氣盡,一枝春色佔長安。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初,京城忽降傾盆大雨,烏雲密佈,漆黑勝於往常,雷轟鳴絕於耳,震耳欲聾,閃電多呈球狀,偶爾擊中地面,則劈山斬石,爆炸聲貫穿整個京城,此等異象持續數日,民間紛紛傳言要有大事發生,果不其然還未到月末,明神宗駕崩。

來不及哀悼,其長子明光宗僅在位一個月,又突然猝死。

這一系列變故非同尋常,不知是巧合還是被誰安排好的,但天下沒有絕對巧合的事情,老百姓心裡都犯嘀咕,覺得接下來也許有更大的事情要發生,都小心翼翼,謹慎處之。

明熹宗繼位,改元天啟。其在位執政越發腐敗黑暗,民不聊生。結合此前異象連連,民間多傳言恐怕明朝氣數將近。

果然1624年後,閹黨把握朝政,魏忠賢掌權,其陰險毒辣,並非虛名,不到兩年的時間,已生事多起,似乎加快了明朝的滅亡。

1627年,不知是否天意,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駕崩。

還不到十年的時間,已換任三個皇帝,讓民間惶恐加倍。

同年,明思宗即位,改年號崇禎。崇禎即位後,有意重振大明朝,剷除閹黨,重振士氣,只可惜天命不可違,老天似乎有意竭盡明朝氣數,所以明思宗一切手段最終還是化為徒勞。

民間故事:你絕對沒聽過的吳三桂的奇聞異事

1644年,吳三桂詐降李自成,實則求救於多爾袞,多吳二人聯手擊潰李自成,攻入京城,從此清定都京城後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但吳三桂從此背上罵名,因為民間覺得他太不忠誠,不止一次叛主,但畏懼其兵權在握,又天高皇帝遠,一個十足的土皇帝,所以民眾們只敢背地裡言語。

相傳劉宗敏掠走陳圓圓後,吳三桂先是怒髮衝冠,後來如同丟了魂魄,只是每日嘴裡唸叨著“圓圓”,雙眼無光,根本無心處理軍政,但眼下正是天下戰亂之時,吳軍每一步都可影響整個局面,根本馬虎不得,其部下見其天天如此不是個事兒,所以千金懸賞治好吳將軍,告示貼出不到半晌,便有人接了懸賞直奔軍營,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吳藥師。

吳藥師一身白衣,背一碩大的葫蘆,步伐輕盈卻穩健,右眼綁一黑色眼繞,面容黝黑,左眼炯炯有神,雙手背後,背挺得板直,別有一番氣質環繞其周圍,讓即身經百戰的眾將士都無一不心中生敬畏之情。

吳三桂親信見了吳藥師,上下打量了一番,想辨別是不是江湖騙子,但不知為何,雖是第一次謀面,心裡卻說不出的信服,所以還是乖乖行了禮,邀請吳藥師上前為將軍看病。

吳藥師環視了一圈圍觀的將領們,緩緩轉過身衝著親信擺了擺手,示意現在不大方便,親信猶豫了片刻,明白其意思,讓屋中侍從到軍官全部撤出後,再次請吳藥師為將軍看病,誰料吳藥師盯著親信仍然搖了搖頭,示意他也要出去,這回親信急了眼,一把拔出軍刀架在了吳藥師脖子上,不客氣地說:“大膽草民,你是何居心,我看你治病是假,謀害將軍是真,信不信老子現在就一刀宰了你,以警示城內郎中!”

吳藥師面無懼色,眼睛直直地盯著對方,笑了一下,輕聲說道:“老夫平生醫人無數,但卻並非全是富貴,而都是疑難雜症,一般的病症老夫才不會輕易出手,交給其他庸醫即可擺平。可今日老夫即刻奔赴軍營,是以大局為重,現在多爾袞李自成雙面夾擊,隨時城內百姓可能生靈塗炭,我不想今日城池變他日血城,所以速來軍營只為快些可以為將軍診治以便痊癒,這樣好早日主持大局,不致一城百姓都深陷水火。”

吳藥師聲音不大,但卻中氣十足,字字鏗鏘有力,親信聽後面露羞愧之色,但刀卻仍未從吳藥師脖子上拿下,就在這時吳三桂有氣無力地說了句你退下,留先生一人在此即可。

親信正好左右為難時,乖乖聽從將軍指示撤了出去。

吳藥師點了點頭表示謝過,快步走到吳三桂面前,左手快速將右手袖子挽起,然後右手食指和中指為吳三桂切脈,同時左手迅速從懷中掏出紙筆,執筆疾書,待方子開完,右手也已完成切脈瞭解了情況。

接著鋪了三張宣紙在桌上,將身後葫蘆打開蓋子,按著方子平均配藥到每個宣紙之上,然後三下五除二的包起用麻繩寄好,整個過程不到一刻鐘的時間。

吳藥師收好葫蘆,用食指蘸了一下桌上的茶水,在吳三桂手上寫了一個“定”字,隨後快步走出了屋門,正好撞見剛剛的親信在屋外來回踱步。親信見到吳藥師,如同沙漠裡的駱駝見到清水源一般兩眼放光,急忙問吳藥師情況,吳藥師頭也不回地向前走著,速度不緊不慢,嘴裡輕輕說了句“桌上有一張紙,我寫的很清楚了,明天太陽落山前,將軍便可痊癒。”

親信在後面追著吳藥師,半信半疑地回道,“那先生方不方便留個住址,明天如果當真將軍痊癒,我們好將黃金千兩送予家中兌現獎賞。”

民間故事:你絕對沒聽過的吳三桂的奇聞異事

吳藥師仍舊沒有回頭,輕輕地說了三個字,“不必了。”

親信實在沒見過這等怪人,又實在擔心將軍,向遠處的侍衛喊到,“送一下這位先生。”然後迅速回頭跑回了屋中,看著桌上整齊擺放了三包配藥和一頁藥方,正打算仔細閱讀一番,誰料這時躺在一旁的吳三桂突然起身如同大夢初醒一般,衝親信說道,“這幾日你們去了哪裡,本將軍之前有一段時間記憶是空白的,只記得我是一覺醒來就隻身一人,身旁全是白色的霧氣,望不到邊際,我腳下踩的是泥土,但不遠處有水聲,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哪,喊誰都沒人答應,我只能隻身一人向前走,走了不知道幾天幾夜,忽然剛剛看到一揹著大葫蘆的白衣仙人,手現金光,那光芒刺眼卻很溫暖,將我緩緩包圍,然後我醒來後就在這裡了。”

親信聽後,一直嘖嘖稱奇,然後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吳三桂一五一十講了一遍,吳三桂起身,三步並作兩步走出屋外,想請吳藥師好歹留府中喝杯茶再走,誰料吳藥師早日無了蹤影,吳三桂於是派親信跑去大門口看看能不能把人追回來,誰料待親信返回,說了件更奇的事情給吳三桂聽。

“剛剛我走到門口,問侍衛剛剛那個郎中跑哪去了。”親信邊說邊面露驚奇之色,“結果侍衛說,那個藥師要走出大門時,兩個侍衛問是否需要幫忙備轎,結果那個藥師說不用了,然後快步出屋,凌身一躍就不見了。兩個侍衛以為自己花了眼,追出去看了看,結果仍然鬼影子都沒有一個,都稱今天算是遇到奇人了。”

吳三桂聽後,也吃了一驚,但更多的是遺憾,吳三桂喜歡結交江湖奇能異士,沒想到今天這麼奇的一個人卻無緣相見。親信似乎看穿了吳三桂的心思,說道“明天部下就派人去找那個郎中回來在府中喝茶,讓將軍了去心中遺憾,今夜按時吃藥早些休息。”

吳三桂雖然久經沙場早就練了一副鐵打的身板,但當下卻格外睏乏,打發走了親信,早早躺下休息了。

次日下午,待三副藥都已陸續下肚,吳三桂果然精神抖擻,精氣神和以前一模一樣,軍中下屬無不談論起昨日的大葫蘆郎中,都稱其仙人。這樣一來,吳三桂就更想見見這位郎中,可是天偏不遂人意,親信派了幾個能幹機靈的手足在城中動用一切耳目經三日三夜仍無半點音信,感覺這個人是人間蒸發了一般。

與此同時,李自成的軍隊已距城池不到20裡的距離安營紮寨,吳三桂無心再思考其他,所有心思放在了軍中。吳三桂在屋中來回踱步,獨自思考對策,這時昨日吳藥師開的藥方上面的一個字卻格外醒目吸引了吳三桂的目光,是一個“多”字,在右下角和藥房毫無關聯,不知是否在暗示什麼,不過吳三桂的確受其啟發,用了詐降一計,保三軍後來度過了危機。

不過正史中均寫為陳圓圓導致吳三桂詐降李自成,卻沒人知道吳藥師的這一出事跡,甚至野史都無人記載,只有吳三桂心裡清楚自己詐降的決定到底源自於哪。

吳藥師留下“多”字,是筆誤是另有含義還是故作開導,吳藥師只是不願提起,他的確是個怪人,而且為人極其低調,在江湖中鮮有事蹟,但個個都是奇事,民間均流傳他是華佗轉世是神農轉世等等傳言,留作佳話。不過有一個傳言,是被民間廣為傳頌的,則是他夢中研讀《青囊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