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下发文件!三大互联网银行规模扩张遇阻

监管下发文件!三大互联网银行规模扩张遇阻


据财联社报道,去年一度传言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日前终于下发。在意见稿中,对商业银行互联网端的贷款业务进行了具体而严格的规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关联合贷款的新规,对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新网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带来负面冲击,未来增速或下滑,整体放贷规模也将受到严格限制。

政策核心是限规模控风险

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意见稿中指出,互联网贷款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线上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及开展风险评估,并进行授信审批、放款支付、贷后管理,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的用于借款人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等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意见稿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提出了6大限制条件,互金商业评论认为,这些措施背后透露出的监管理念是限制放贷规模,控制互联网贷款风险。

1)授信额度限制:个人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企业授信额度不超过50万,贷款周期不超过1年。

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虽然有互联网银行和城商行给予的授信额度最高50万,但实践中发放的个人信用贷款基本都在20万-30万以内。

2)风控不得外包:银行不得将授信审查、风控等核心业务环节外包给合作机构,此外,银行不得仅仅根据数据合作方提供的风险数据直接作出授信决策,变相让渡贷款风险管理职责。

这一条目前看,基本都能满足。

3) “属地化”放贷:地方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应主要服务当地客户,外省客户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互联网贷款总余额的20%。

这一条对地方商业银行冲击较大,将约束地方商业银行跨区域发放互联网贷款的冲动。

4)联合贷款:银行与其他有贷款资质的机构联合发放互联网贷款,联合贷款各方银行应分别独立对贷款进行审批,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无放贷资质的合作机构提供资金,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合作机构共同出资放贷。

这一条对合作放贷方资质的要求,目前也基本能满足。目前商业银行放贷合作方基本是两类,一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助贷模式,由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助贷服务机构提供获客、面签、审批、贷后管理等全流程服务。二是联合贷款模式,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网商、微众、新网等互联网银行牵头、其他中小银行参与提供资金,互联网银行承担借款用户风险审核等工作。

5)联合贷款出资比例:单笔联合贷款中,作为客户推荐方的商业银行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接受推荐客户的银行出资比例不得高于70%。作为客户推荐方的商业银行全部联合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互联网贷款余额的50%;接受客户推荐的商业银行全部联合贷款不得超过全部互联网贷款余额的30%。

这一条对目前的互联网银行冲击较大。目前互联网银行联合其他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通常出资比例是20:80。而且这一比例随着规模扩大有不断降低趋势。30%的比例锁死了互联网银行的杠杆比,而后者无法大规模吸储,必然造成资金成本上升,利差减少,规模和营收下降。

6)催收合作:商业银行不得委托有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记录的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贷款催收,商业银行发现合作催收机构存在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立即终止合作,并将违法违规线索及时移交相关部门。

这一条对催收机构影响较大,有助于催收机构合规化操作,减少暴力催收等恶性现象。

对三家主流互联网银行影响几何?

互金商业评论将主要从联合贷款出资比例及放贷资金来源角度讨论下,新规对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和新网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的影响。

2017年11月,曾有媒体报道称,除了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之外,银监会暂停了其余的民营银行线上借贷业务。因此,这条新规冲击最大的也是这三家互联网银行。

微众银行:净息差或下降1/4—1/3

微众银行2014年12月开业,为首批互联网银行之一。微众银行注册资本金42亿元人民币,目前第一大股东为腾讯,占股30%以上。

目前微众银行主要信贷产品是面向个人小额借款的微粒贷、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微业贷,以及与汽车电商平台合作的微车贷。其中,微粒贷是微众银行的拳头产品。

2017年年报显示,微众银行贷款余额47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5%;存款余额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年末注册用户超过6000万,授信用户3400万,累计向1200万人发放8700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7倍和3.27倍。

截止2017年底,贷款不良率仅0.64%。2017年,微众银行实现净利润14.48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的4.01亿元飙涨261.1%。

在资金来源方面,微众银行主要依靠同业负债支持规模扩张。截止2016年末和2017年末,微众银行同业负债分别为385亿元和467亿元,占同期总负债的85%和64%。客户存款方面,2016年和2017年,微众银行仅有33亿和53亿元人民币。

据互金商业评论了解,在目前的联合放贷模式中,微众银行提供20%的资金,其他80%资金由合作银行发放。而在分成方面,微众银行和合作银行按3:7分成。其中多收的10%可以视为微众银行收取的导流服务费用。

微众银行2017年年报显示,其联合贷款金融机构超过50家,分享了75%的业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微众银行更准确的定位其实是一家资金端(商业银行)和资产端(借款人)的连接方,或者中介。

值得注意的是,微众银行2017年度的净净息差高达7.02%,远远超过传统银行1.5%—2.5%的平均水平。其息差来源于微粒贷的较高利率(最高年化18.25%,考虑到其客户构成及风险等级,大部分客户进入较高的利率区间。具体可见微众银行2017年年报

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出资1:4形成的高杠杆和分成方面的3:7的合作机制,让微众银行利润得以最大化。

2016年底,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初微粒贷的放贷资金全部来自微众银行自有资金,发展到现在大约一半的放贷是来自于微众银行自有资金,这个比例会逐步减少,明年应该会降到三分之一,这个比例会逐步下降。

自有资金比例的大幅下降也可以解释微众银行2017年的净利润为何会猛增3.6倍。但是,根据目前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政策,微众银行将不得不将自有资金比例提升至30%。

考虑到此前微众银行出资比例和分成比例,新政策可能会让微众银行净息差减少1/4—1/3。

网商银行:同业负债率52%

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之一,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蚂蚁金服持股30%,为第一大股东,复星和万向三农集团分别持股25%和18%,为第二和第三大股东。网商的贷款产品包括网商贷、旺农贷、信用付,目标客群是全网电商创业者和农村经营者。

2017年年报显示,网商银行累计向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发放贷款4468亿元,资产总额781.7亿元,负债总额735亿元。

在资金来源方面,年报显示,网商银行2017年获准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银等中心)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此外,网商银行还通过债券回购、同业存款、同业存单以及同业拆借等方式,保持了较好的流动性。年报显示,2017年网商银行同业负债380亿元,占总负债比例52%。相对微众银行,同业负债比例较低。

不过,在净息差方面,网商银行略逊一筹。2017年的净息差为5.38%;2018年6月末,这一数据为4.93%。据网商银行对外披露,2018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上升差不多1个百分点;而在资产端,网商银行放给小微商户的贷款利率下降接近1个百分点。由此看,其净息差基本保持稳定。

新网银行:累计放贷超过1000亿

四川新网银行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30亿元,由新希望集团、小米、红旗连锁等股东发起设立,是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七家民营银行,也是一家纯互联网银行。

新网银行披露信息显示,其基本模式是将金融业务嵌入到各个互联网流量平台,例如京东金融、滴滴、美团、今日头条等,例如滴滴的“滴水贷”的资金方之一就是新网银行。此外,新网银行也和宜人贷、拉卡拉、来分期、优信等有合作关系。

成立短短一年半多的时间,新网银行规模发展迅速。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曾透露,截至2018年五月底,该行用户超过1400万,累计放款金额超过700亿,人均借款金额3300元,笔均借款周期75天,信贷业务99.6%以上均机器自动审核。

而截至8月下旬,新网银行的累计放款额已超过1000亿元。一个季度放款量猛增300亿。由此计算,到年底,新网银行的累计放款量有望达到1500亿。

由于新网银行尚未公布过年报或季报,因此无法查看其详细的资金来源情况。但在上述三家互联网银行中,其模式更近似于微众银行,考虑到其快速扩大的规模,其最新的同业负债率或接近、甚至超过微众银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