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帝國傳奇系列」薩珊帝國4:衰落及滅亡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薩珊帝國4:衰落及滅亡

薩珊帝國4

570年,也門統治者的兄弟要求庫思老一世介入,庫思老一世派遣一支由瓦赫里茲(Vahriz)統領的艦隊及軍隊到今亞丁,並佔領了首都薩納。賽義夫在薩珊王朝的幫助下成為了也門皇帝,因此薩珊王朝得以在阿拉伯南部建立據點,控制對東方的海路貿易。後來,南阿拉伯王國與薩珊王朝決裂,薩珊王朝在598年入侵也門,將阿拉伯南部吞併為薩珊王朝的一部分,阿拉伯南部一直到庫思老二世統治時期期間都是薩珊王朝的一部分。

迪赫幹(村長)的重要性在庫思老一世統治時期越發顯赫,這些持有土地的貴族是薩珊王朝地方管理及徵稅機制的支柱。庫思老一世對首都的市容加以美化、建設新城市及建築物,又重建受戰火破壞的運河和農場,並在隘口處興建要塞,將臣服的部落安置在一些經過嚴格挑選的城市,以防禦入侵者。庫思老一世將祅教定為國教,對其他宗教採取寬容的態度。他的其中一名兒子信奉基督教,他也沒有加以干預。

緊接庫思老一世即位的是霍爾密茲德四世(579年—590年在位),薩珊王朝與拜占庭帝國的戰爭仍熾熱,麾下的將軍巴赫拉姆•楚賓被霍爾密茲德四世免職及羞辱,遂在589年發動叛亂。霍爾密茲德四世在翌年遭宮廷政變推翻,由他的兒子庫思老二世即位。不過,君主的更替仍不能平息楚賓的怒氣,他擊敗了庫思老二世,自立為巴赫拉姆六世,庫思老二世逃亡到拜占庭帝國。庫思老二世以割讓高加索西部代價請求拜占庭國王摩裡士協助推翻巴赫拉姆六世。為了鞏固雙方的關係,庫思老二世迎娶摩裡士的女兒米麗亞姆。庫思老二世聯同拜占庭將軍納爾塞斯(Narses)及約翰•邁斯塔孔(Mystacon)組成拜占庭—波斯聯軍向巴赫拉姆六世發難,並在592年的布拉勒索恩戰役擊敗了巴赫拉姆六世,庫思老二世重登帝位,他信守承諾將亞美尼亞西部及高加索伊比利亞割讓給拜占庭帝國。雙方都將他們的軍事力量用在其他地方,庫思老二世向東擴張,摩裡士則重新獲得巴爾幹的控制權。在公元600年的薩珊王朝統治了1700萬人口。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薩珊帝國4:衰落及滅亡

拜占庭國王摩裡士在602年被弗卡斯推翻和殺害,庫思老二世利用其恩人被殺為由進行進攻,摩裡士被殺引發了國內內戰,使庫思老二世的進攻沒有遇到重大的阻力。薩珊王朝有計劃地壓制拜占庭帝國在美達不達米亞及亞美尼亞的要塞,為他們的空前遠征行動揭開序幕。波斯人迅速征服敘利亞,在611年攻佔安條克。

拜占庭國王希拉剋略在613年親自帶領大軍進行反擊,他們在安條克城外被波斯將領沙赫爾巴拉茲(Shahrbaraz)及沙欣(Shahin)擊敗,波斯軍隊更是所向披靡,耶路撤冷及亞歷山大港先後在614年及619年淪陷,整個埃及在621年落入薩珊王朝手中。此時的薩珊王朝人口和版圖均達到極盛,分別為1970萬人和560萬平方公里。薩珊王朝恢復阿契美尼德王朝疆界的理想垂手可得,同時波斯藝術、音樂及建築的發展興旺,拜占庭帝國則面臨亡國危機。

(9)衰落及滅亡

庫思老二世在表面上獲得成功,但他的連番征戰耗盡了薩珊王朝的資金及軍力。為了充實國庫,庫思老二世向子民課以重稅。羅馬國王希拉剋略見機不可失,調動了帝國僅有的資源組成一支軍隊實施反擊。希拉剋略在622年至627年間在小亞細亞及高加索連接擊敗波斯人,劫掠塔赫特蘇萊曼(Takht—eSoleymān)的祅教神廟,並爭取到可薩人及西突厥的支持。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薩珊帝國4:衰落及滅亡

626年,在波斯人的支持下,斯拉夫人及阿瓦爾人圍攻君士坦丁堡,而波斯人在試圖橫渡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受到拜占庭艦隊的阻截,圍攻以失敗告終。在627年至628年間,希拉剋略在冬季入侵美索不達米亞,他們在沒有可薩人盟友的支援下仍在尼尼微戰役擊敗拉赫扎德赫(Rhahzade)領導的波斯軍隊。他們沿底格里斯河蹂躪薩珊王朝,波斯人破壞了納赫魯萬運河的橋樑防止拜占庭人入侵泰西封。

希拉剋略的戰勝、薩珊王朝最富庶的地區遭到蹂躪以及備受注目的甘扎克和達斯塔格爾德遭到破壞使庫思老二世的威望受損,波斯貴族對他的支持度也有所下降。他的兒子喀瓦德二世(628年在位)在628年殺害了庫思老二世,喀瓦德二世放棄所侵佔的土地,使戰爭告一段落。希拉剋略在翌年舉行盛大的儀式將真十字架重新安放在耶路撒冷。喀瓦德二世即位不到一年便逝世,引發了內戰。在此後的五年,薩珊王朝歷任五位皇帝,當中包括庫思老二世的兩名女兒及軍人出身的沙赫爾巴拉茲,薩珊王朝持續衰弱,中央權力落入軍方手中。

632年春季,庫思老一世的孫兒、一直在隱居生活的伊嗣埃三世繼位。受到伊斯蘭教統合的阿拉伯人開始出現在薩珊王朝所屬的美索不達米亞的南疆邊境上,東羅馬帝國人及波斯人長年受到戰爭虛耗,經濟衰退、稅項沉重、宗教紛爭、刻板的社會階級、地主的勢力日漸增強以及統治者更替頻仍使薩珊王朝持續衰弱,這些因素促成了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

薩珊王朝未有對阿拉伯人進行有效的抵抗,伊嗣埃三世即位時還是一個男孩,任由其顧問擺佈,即使東羅馬帝國同時受到阿拉伯人擴張的影響而再也不成威脅,薩珊王朝依然無力將諸多封建王國聯合起來。阿拉伯哈里發阿布•伯克爾旗下的軍官哈立德•伊本•瓦利德在632—633年之間迅速攻陷了薩珊王朝所屬的美索不達米亞的南疆邊境的所有要素之後攻佔了美索不達米亞,哈立德在634年受命調往敘利亞對付東羅馬帝國人,而接替哈立德的將領能力不如他,結果薩珊王朝在634年的河橋戰役擊敗了阿拉伯人。不過阿拉伯人的威脅並沒有因此而停頓,曾經作為穆罕默德戰友的哈立德在不久後便帶領精銳的軍隊捲土重來。

637年,在哈里發奧馬爾•本•哈塔卜的領導下,阿拉伯人在卡迪西亞會戰擊敗魯斯塔姆•法羅赫扎德(Rostam Farrokhzād)領導的波斯軍隊,並圍攻泰西封,泰西封經歷漫長的圍城戰後失陷,伊嗣埃三世放棄大量的寶藏向東逃遁,因此薩珊王朝政府的財政短缺,不能運用龐大的財政資源。一些薩珊王朝的官員試圖召集兵力抵抗入侵者,但由於缺乏強而有力的中央權力,他們在納哈萬德戰役被擊敗。在軍事指揮體系名存實亡、財政資源受到破壞及阿扎丹騎士制度被逐個摧毀的情況下,薩珊王朝無力對付入侵者。

得悉納哈萬德戰役失敗的伊嗣埃三世繼續逃往呼羅珊東部,他在651年被梅爾夫一名磨坊工人剌殺,正式終結了薩珊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