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營養循環學

果樹營養循環學

在果樹管理中,無論是建園、澆水、打藥、施肥、修剪等,一切都必須圍繞著“果樹的營養循環學”來實施,誰若違背了果樹的自然生長規律,誰就必將遭受到失敗和貧窮的懲罰。

果樹營養循環學/曹泳春

一、什麼是果樹的的營養循環學?

果樹的營養循環學就是研究果樹內部結構和果樹生長習性的一門學科。

果樹依靠太陽的蒸騰作用,將地下的水肥通過根、幹、枝木質部中間的導管拉動到樹上,葉片通過光合作用轉換為有機營養輸送到花芽和果實,以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膨大,消耗不完的營養依靠果樹呼吸根的呼吸作用,通過韌皮部的篩管輸送到根系以促進根系的發育,這就是果樹的營養循環。因此,“樹靠根長,根靠葉養”正是對果樹營養循環的最好詮釋。

人體共有八大循環系統,汽車有四大循環系統,而果樹只有一大循環系統,那就是營養循環系統,但要平衡果樹的營養。,必須注意調整果樹的風路、光路、水路、氣路之間的關係。

果樹營養循環學/曹泳春

二、果樹的根系。

果樹的根系看似紊亂,其實很有規律。無論什麼樣的果樹,都有四大根系,一是支撐根,二是呼吸根,三是吸收根,四是延伸根。

1、什麼是樹盤?樹冠垂直投影的內圈就是樹盤。一個人一個家,一棵樹一個樹盤,樹盤就是果樹的家,果樹從生到死,自始至終都將固定在一個小小的樹盤中間,一不會說話,二不會走動,唯一能夠依賴的就是那個樹盤裡面的土壤。樹盤裡面全是一些大根和粗根,只是起到一個對果樹的固定作用和對肥水的傳輸作用,既不會吃水,也不會吃肥,更不能被斷傷,所以樹盤裡面一不能澆水,二不能施肥,三不能旋耕,四不能除草。

2、靠近地表的根系多是果樹的呼吸根,由於果樹的種類不同,呼吸根的深淺也不一。蘋果樹、梨樹、柚子樹、枇杷樹、龍眼樹、露天棗樹和櫻桃樹等的呼吸根一般生長在離地表10~20cm之間;桃樹、葡萄樹、獼猴桃樹、柑橘樹、大棚冬棗的呼吸根一般生長在離地表5~10cm之間。果樹的呼吸根也不會吃水吃肥,其主要是在果樹的營養循環中起到一個自上而下的拉動作用。

3、果樹的吸收根是果樹專門吃水吃肥的根系,其主要分佈在土層的下面,由於各地的土質和土層分佈不勻,加之栽植時的深淺不一和果樹的品種不同,呼吸根分佈的深淺也有所偏差。檢驗果樹的吸收根集中分佈層,主要看毛鬚根的多少而定。樹冠外圈,吸收根周邊和前端著生的大量毛鬚根正是果樹吃水吃肥的嘴巴。

4、果樹的延伸根,就是果樹掩埋在地下根系中間的那個直立根。在果樹的生長季節,直立根一般不長,而是果樹進入低溫期或休眠期時,延伸根才往下延伸生長。延伸根決定著樹幹的高度,延伸根與樹幹的高度比為1:10,延伸根越深,其主體分生的呼吸根和吸收根就越多,樹勢就越強,樹冠就越大,因此“根深葉茂”所說的那個根就是指的延伸根。

5、果樹根系吸收的都是碳水化合物和無機營養,有機營養除氨基酸之外都不能直接被果樹根系吸收。有機肥在土壤中必須經過微生物分解並轉換為無機營養之後才能被果樹的根系吸收,所以說,有機肥具有“長效性”,而無機肥具有“速效性”,有益微生物菌則具有“增效性”,就是這個道理。

三、木質部中間的導管。

果樹木質部中間的導管是運輸和傳送地下水肥的管道,是果樹自下而上吸取碳水化合物和無機營養的通道。果樹的導管只有一個,而且是由死亡的細胞組成,導管一旦被破壞,則無法修復,必然導致整個樹體死亡,所以說,殺滅天牛和天牛的若蟲鑽木蟲,十分關鍵。

無機營養的主要作用是萌芽、長枝、長葉,也就是說,無機營養在促長樹勢,促進營養生長方面起到一個主導性作用。樹勢決定一切,樹勢看“三子”: 芽子、條子和葉子。要想樹勢旺,枝勢強,葉片好,萌芽快,就要在開春增施大量元素無機肥,特別是奶酶或奶蛋白。

四、韌皮部中間的篩管。

果樹韌皮部中間的篩管是運輸和傳送有機營養的管道,是果樹自上而下傳送葉片所製造和轉換的有機營養的通道。果樹的篩管有很多個,而且是由活性細胞組成的,皮層損傷,篩管破壞,雖可以癒合,但畢竟會影響根系生長,同時導致有機營養迴流,促進緩花育果。

有機營養的主要作用是緩花、育果、生根,也就是說,有機營養在促長根系,促進生殖生長方面起到一個主導性作用。葉片優劣決定花果好壞,葉片的優劣主要看“三度”: 溫度、光度、風度。要想葉片大、黑、厚、亮,就要在開春增施奶酶或奶蛋白,特別是氨基酸液體肥。

五、地上和地下。

樹和人一樣,也有生命、有頭腦、有呼吸、有嘴巴、有鬚髮,樹和人的不同之處是腦袋朝下,紮在土壤中,一不會說話,二不會走動,但可以吃水吃肥,且具有向水和向肥性;進行呼吸,吸進去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生長根系,尤其是毛鬚根,一年需要結合秋施基肥斬斷一次。

樹靠根,根靠土,根是樹的命,土是根的本,果樹的“根本”在地下,地上只不過是果樹的末,地上問題多是地下問題的反應,可是有很多人往往本末倒置,治標不治本,只注重地上管理而忽視地下管理,只在地上找問題而不在地下尋原因。

果樹的地上生長和地下生長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即對應生長和交替生長。對應生長就是地上有個大枝,地下就有個大根;地上有個小枝,地下就有個小根;地上有許多葉片,地下就有許多毛鬚根。交替生長就是長根不長枝,長枝不長根。由於北方果樹有休眠期,所以根系一年有三次生長高峰,枝條一年只有兩次生長高峰期,而南方果樹沒有休眠期或者說休眠期很短,所以說南方果樹根系和枝條一年均有三次到四次生長高峰期。

地球是內藏一團烈火的行星在太空中圍繞著太陽週而復始地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地上海拔越高則溫度越低,地下深度越低則溫度越高,但地上與地下溫度總存在著不平衡的狀態,地上溫度越高,地下則溫度越低,地上溫度越低,地下溫度則越高,所以說過去人們所居住的窯洞都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在果樹管理中,特別是在溫度和溼度的調控方面就顯得非常重要。

六、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營養生長主要是長樹,生殖生長主要是長果;無機營養主要是長樹,有機營養主要是長果;導管輸送無機營養,篩管輸送有機營養;長樹難長果,長果難長樹。果樹管理的核心問題在於分配營養,平衡樹勢,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關係。

只要理解了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促控,無論使用哪一種方法,特別是在施肥和修剪方面,就能夠達到順心應手,隨機應變。

果樹營養循環學/曹泳春

如何控制營養生長,並讓其轉化為生殖生長?

1、增施有機肥,少施無機肥;施用高磷和高鉀長果肥;補充育花硼肥和鋅肥。

2、破壞或者控制向上輸送無機營養的導管,譬如將果樹傾斜、扭枝、軟化等。

3、破壞或者控制向下輸送有機營養的篩管,譬如將樹皮環割、拉梢、扯皮等。

4、扭枝一般是針對背上枝而言,由於果樹的頂端優勢,營養生長特別強旺,很難掛果,若一旦掛果必定結的是好果,將樹枝扭傷,破壞木質部導管,控制無機營養向上輸送。

5、拉梢一般是針對側枝而言,由於葉片製造和轉換的有機營養通過皮部篩管向下輸送,拉梢之後變向下為向上,將枝條拉下垂,使有機營養流速變慢就容易緩花育果。

6、環割或環剝是橫向破損皮層篩管,截流有機營養,使有機營養迴流,二次促進緩花育果;扯皮是縱向破損皮層篩管,縮小有機營養向下過多輸送,促使花芽分化。這些方法隨著腐爛病的加劇已被人們逐步淘汰。

7、壓低枝角是在修剪過程中將消耗營養的向上枝剪掉而把下垂枝留下,目的在於控制果樹的頂端優勢。

8、主枝單軸延伸,側枝甩放成花,則是延長無機營養渠道,遲緩有機營養流速,使枝條容易形成花芽。

9、風從地下來,光從天上來,間伐、除大枝、提幹落頭等,都是為了使果樹通風透光,促長樹勢,減少病蟲害,因為無風不長葉,無光不結果。

10、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比如赤黴素、萘乙酸、拉長素、膨大劑、著色劑、多效唑等,或者刻芽、栽植授粉樹、高接換頭、插花、放蜂、人工授粉等,這些也都是促進緩花育果的無奈之舉,必要時可以採用。

總之,精通果樹的營養循環學,就可以解答果樹管理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如果單純地憑藉頂風冒雪,吃苦耐勞,不停地在田間地頭摸索經驗,勢必會耽誤我們很多的時間,白白地浪費我們很多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