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将换“国产心”

11月6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信银行自主研发的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首次亮相。中信银行突破关键技术,明年有望率先实现“核心系统”完全自主可控。

该数据库从银行的需求出发、完全按照银行标准和要求设计,即将应用于中信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中信银行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具有银行基因的数据库,从功能开发到架构设计,充分考虑了银行业务特点,涵盖银行特有的切日、结息、批量、多法人等业务场景,确保银行二十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应用资产和稳定运行的业务逻辑得到保留。

在性能方面,分布式数据库也经受了中信银行核心业务场景的检验,在3亿客户、15亿账户的数据规模下,30台普通X86服务器,每秒交易量超过40000笔,平均响应时间104毫秒左右,并可通过增加服务器设备横向扩展,进一步提高性能。

银行的“核心银行业务系统”(以下简称“核心系统”)承载着存、贷、汇、银行卡、结算、客户开户、客户统一视图主要业务和产品的交易处理,以及全部银行业务的会计核算,是银行的“心脏”。此前,“核心系统”的关键技术均由国外IT供应商提供。

为响应国家关键技术安全可控战略,中信银行从2014年开始,在充分论证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着手研究“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据悉,分布式数据库在实时一致的分布式事务控制、高效可靠的备份恢复和容灾技术、全局一致的数据快照、不停服务的在线扩容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经提交了七项专利申请,其中三项已公开。

基于自研的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中信银行启动了核心系统向分布式架构迁移工作,从目前的IBM AS/400技术迁移到X86服务器、本地磁盘、开源操作系统、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和应用平台,从而实现对“核心系统”技术的自主可控。

中信银行核心系统向分布式架构转型工作,将推动整个银行业摆脱对国外商业数据库的依赖、进入使用国产数据库的时代,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励我国IT产业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