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出門必聽自認為有用的信息,早上送孩子的二十分鐘都要有效利用,工作、學習、育兒,生怕浪費了一分鐘的時間。人就象旋轉著的陀螺停不下來。最終面對家庭中的瑣碎,一地雞毛。很多時候對於不被理解和認同已經無瑕顧及,情願讓自己的情緒積壓也不願多說一句。突然在某個清晨,慵懶的歌曲,感覺都是廢話的三言兩語中,放鬆下來。
真快啊,又是一年旅遊旺季到來,思考著為什麼喜歡旅遊。應該就是現在這種感覺,徹底放鬆,到另外一個地方,瞭解一下跟自己無關的人的生活,體會不一樣的生存環境。打破在自己這個方寸之內折騰自己的怪圈。前兩年都是在中國的西部某些地區轉悠。旅遊的時候拍了一堆的照片,回來後卻從未整理過,今天有了強烈的願望,想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心隨境遷,當時的所思所想,一回到家全部都拋到腦後。重新梳理一下,時不時回憶一下,提醒自己,人,活著,簡單,也不簡單。
對於每一個喜歡旅行的人來說,西部都是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川藏、青藏、滇藏,這幾條中外聞名的線路上佈滿了旅行愛好者,靈魂追逐者的腳步。甘南,是一條較小眾的線路,但是,崇山峻嶺、高原湖泊、草原溼地、佛寺廟宇一樣不少。甘南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包括了甘肅、青海、四川的幾個藏族自治州,那就是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平均海拔3000米。報了一個戶外團,相對於一般旅行團稍好些,但比起自由行還是差了許多,受制於團隊時間,有些地方玩得不夠盡興。但事情總無完美,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得值得,行程中也有諸多的驚喜,比如偶遇彩虹之類。
行程起於蘭州止於蘭州。
蘭州,母親河孕育之地
蘭州,母親河黃河穿流而過,數千年如一日。曾經在貴德淌過黃河水,“天下黃河貴德清”,真的是清澈見底。但到了蘭州,挾裹著黃土高原的泥沙滾滾而來的河水已經是一片混濁。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閥子已變成了旅遊景點。坐著閥子在湍急的河上漂流,時有河水濺到臉上冰涼的。劃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稱為“筏子客”,他們都是有多年經驗、深諳水性的老“把式”,高興起來扯開嗓子吼起了秦腔。過去做“筏子客”非常危險,是在刀口浪尖上討營生,因此有很多講究,比如不能說“破”、“沉”、“碰”、“沒”、“斷”等不吉利的字,首次出行還要掛紅、放炮、焚香、祭奠河神。現在會劃羊皮筏子的人越來越少了。他們這些人,也許一生就只會幹這一件事情,風吹日曬,黑頭土臉,家裡應該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但這就是生活,你選擇了它,那就熱愛它吧。推薦的小吃當然是正宗蘭州拉麵和雞蛋醪糟。
拉卜楞寺:世界上最長的轉經長廊
夏河縣很小很小,就一條主街道,街道走到頭就是我們此行的第一站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不熟悉佛教的可能都不太清楚,但說起《天下無賊》應該都看過,對了,就是影片開頭藏區的那個寺廟。拉卜楞寺,現已成為甘、青、川地區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為藏傳佛教黃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寺院彙集了藏、漢、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築藝術和輝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稱。拉卜楞寺內藏有各類經卷,是藏書最多的寺院,也被尊為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高佛學學府,打個比方,就是我們大學中的清華北大。
對於藏傳佛教沒有研究,所以拉卜楞寺精美絕倫的建築也只是走馬觀花,只知道主色調是紅黃黑白,殿堂內的佛像銅質鎏金,非常氣派。整個拉卜楞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寺廟外圍的世界上最長的轉經長廊,長約有3公里多,由2000多個大大小小的轉經筒組成。如果依次轉動這些轉經筒,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走完,當地藏民很虔誠地轉了一圈又一圈。而我們遊客多數只是去好奇體驗一把。
轉經筒又稱瑪尼經筒,把“六字大明咒”經卷裝於經筒內,用手搖轉,每轉一圈就相當於念頌經文一次。藏傳佛教中,持頌六字真言越多,對佛就越虔誠,可脫輪迴之苦。
藏族全民信佛,相信因果倫回。第一次接觸五體投地,虔誠的朝拜者。丫頭全方位無死角觀察,充滿了好奇。
出來回到夏河縣城街頭,人很少,很安靜。即使是人比較多的轉經長廊處,也只有經筒發出的吱嘎聲,沒有任何喧鬧。在這裡靜靜地坐著,感覺一切都平靜下來。古老而神聖的轉經筒在藏民虔誠的右手的推動下,沿著順時針不停的旋轉,帶給這個縣城平安圓滿。
第二天五點起來看日出,可惜天公不作美。無奈下山,剛到山腳,就見對面山頭披上了金燦燦的霞光。而虔誠的信徒,則早已在那裡磕頭朝拜了。
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內,距夏河縣城拉卜楞西南10公里。這裡是著名的英雄格薩爾王煙祭鑄神、賽馬稱王的地方。這裡群山環抱,草原遼闊,夏河水純淨清澈。桑科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積達70平方公里,是一處極為寶貴的自然旅遊景區。我們去的那天據說是前兩天才下過雨,天空就象是被洗過的一樣,近處的山脈倒映在鏡子一樣純淨的河水中,草原上馬兒牛兒在悠閒地遊蕩。隨便一拍都是屏保。
路邊都有草原農家樂。可以騎馬在草原上兜風。一般都是有人牽著的。
漫步在草原上,結識藏族女孩艮扎草(音),十四歲初二,父母在農家樂開了一個小賣部,學校藏漢雙語教學,所以漢語很好。另一女孩十歲則沒入學,不懂漢語無法交流。當我提出合影留念,原來坐在摩托車上跟我們交談的艮扎草立即從車上下來,站的筆直,特別認真。我們在小賣部買了清真雪糕,入口即化,滿嘴奶油,那個奶是真純啊,連吃兩輪,回味無窮。
花湖: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區若爾蓋草原,曾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溼地
聽名字還以為有很多花,到了以後發現幾乎沒有花,估計是季節不對。沒有花的花湖其實也很美,放眼望去滿目是茂盛的水草,許多大小不一的水泊星羅棋佈,其中有野鴨在湖中嬉戲。遠眺,群山藍天白雲和湖面的倒映連在一起,恍若天堂。這裡也是鳥的天堂,據介紹這裡有瀕危保護動物黑頸鶴。不過我們是看不到啦,只遠遠地看到有飛鳥掠過,近處能看到一些顏色特別豔麗的蜻蜓。這裡也曾經是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惡劣地方,在景區這裡有一個很大的石碑上面寫著:九大元帥走過的草原。
扎尕那:亞當夏娃誕生的石頭城
藏族女人的走路姿勢很奇怪,上身前傾臀部上撅,一搖一擺像只鴨子,在拉卜楞寺時發現這個現象,在扎尕那找到了答案,應該是長期負重走山路形成。
“扎尕那”是藏語,意為“石匣子”。扎尕那山位於迭部縣西北34公里處的益哇鄉境內,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當地的始祖為吐蕃第三十二朝順贊乾布的後裔。目前還未完全開發。到扎尕那的路程很難走,感覺一直在山間盤旋,走到了山的最深處,終於來到了最核心的東哇村,受益於旅遊的發展,幾乎家家戶戶都開辦了農家樂,住宿較簡陋,但看著還算乾淨。接待我們的這家藏族女人不懂漢語,但很熱情,進進出出幫我們拎行李。扎尕那的日出日落也不是看太陽,是看太陽霞光或者餘暉從山頭照射到這個藏族小村落,跟雲霧結合形成一種奇幻的光影效果。尤其是清晨村落炊煙裊裊,跟霞光上下呼應,讓這個藏族原始村落籠罩在煙霧光影之中。
唐克:九曲黃河第一灣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藏族人民結合黃河上游的地形、景觀等,將上游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稱,如卡日曲、約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瑪曲、析(賜)支、河曲、九曲、逢留大河等。藏語稱“河”為“曲”. 俗語說:“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這“九曲”就是唐時對貴德以上黃河段的稱呼 黃河首曲所在地瑪曲縣還是整個黃河流域唯一一個以“黃河”命名的縣城(注:瑪曲,藏語即黃河)。 黃河九十九道灣,最美的要數九曲黃河第一彎景區,距離唐克西9公里。在此處可以看到黃河與其支流白河交匯並轉彎,十分壯觀。有“塞外西湖”的美稱。
上到觀景臺,讓孩子想一首關於黃河的詩 ,脫口而出《登鸛雀樓》。可惜天氣不好,看不到白日依山盡的壯觀景象了,但是黃河之水天上來,曲折輪迴、蕩氣迴腸的氣勢還是非常震撼。風大雨急,反激起了我們興奮點,更加地暢快淋漓。
瓦切塔林:
藏族全民信佛,每個藏民所有收入的70~80%都會捐出來蓋寺廟佛塔。在藏區,金碧輝煌的永遠是寺廟。在塔林邊上有一座正在修建的藏經樓,說是已經建了5年了。由於經費都是藏民自己捐出,又由於這邊獨特的地理位置,每年能夠動工的只有幾個月時間,所以斷斷續續到已經修了5年了。現在建築已經初具雛形,引人注目的是樓頂的一對眼睛。據介紹,在這座藏經樓建築上設計出一對眼睛,就是作為警示,每一個人的言行全在佛的掌控之下,佛眼無處不在。
瓦切塔林是為了紀念第十世班禪大師頌經祈福之地。紅白藍黃綠的經幡上寫滿經文,風吹動經幡,就象風在幫他們唸經,叫風經。藏民們早上把牛羊往草原一放,就開始來轉經筒,叫手經。虔誠的信徒,用身體丈量家到布達拉宮的距離。這就是我們這行經常看到的磕長頭的信徒,各自都用自己的行動來修自己的來世。據說,藏族是中國幸福感最強的民族,他們的四百多首歌曲,全部是歡快喜悅的,沒有一首是悲傷的。
在拉卜楞寺的時候,珊珊聽解說活佛的故事很認真。也很感嘆佛像的精緻華麗。只是出來時跟我說,媽媽,我覺得佛像就是一坨金子(外部鍍金)啊,是很漂亮,但沒什麼用,我跟他握手,他也抬不起來手臂來啊。今天在塔林聽的也很仔細。五色代表五種自然現象,紅象徵火焰,黃象徵土地,藍象徵天空,白象徵白雲,綠象徵綠水,懸掛經嶓可以消災祈祈福。入鄉隨俗,我們也在五色經幡前為家人祈個福。要求孩子跟我學雙手合十,偏不,手插在口袋裡。出來悄悄跟我講,媽媽,我不是跟你講過了嗎,我還是覺得佛就是一坨金子,沒什麼作用,你為什麼要讓我做那個動作啊。哈哈,是啊,解說員一開始就說了,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和民俗,你可以不信,但要尊重。我們要尊重別人的信仰,也要尊重沒有信仰。為你點贊,堅持做自己,維護自己的思想。
最期待的年保玉則仙女湖,屬於半開發,妖女湖,則還未開發。本信心十足要徒步妖女湖,天氣不好,連仙女湖都沒走完,泥濘溼滑,渾身是泥,又冷又溼,只能放棄。回到仙女湖畔,意外結識小藏民恩中和能中姐妹倆。姐姐恩中給我們詳細介紹,今天是藏曆十五,他們每年一次來這裡用糌粑餵魚(糌粑其實就是藏民平常的主食,用水一調,香氣四溢),念水經。
恩中他們就住在附近,還有從四川那邊過來的藏民。水經就是把經文佛像刻在物件上,然後在水面上一邊唸誦一邊拍打。就跟我們前面提到過的風經、手經一樣,是藏族的另一種誦經的方法。念水經的藏民一般是施行水葬,所以他們是不會吃魚的。我問恩中這個是什麼做的,她說是金子。恩中十四歲六年級。她學校離家十五公里。平常住校,早七點到晚九點,上下午各四節課。除了藏漢雙語,數學,三年級開始一週四節英語課。還有活動課。同伴女兒用英語試探,對答如流,刮目相看,可見這個藏區現在的教育還不錯,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落後。恩中說他們就住附近,十點過來的,兩點半要回去。
兩點半不到,姐妹倆先行往回返。我們結伴而行,一路上,四個小孩聊年保玉則傳說,吹泡泡糖比賽,吹蒲公英,找一種野花莖當哨子吹。後來恩中又說,她其實平常都在這做嚮導,帶客人騎馬去妖女湖。今天是他們的節日,所以沒幹活。說騎馬去妖女湖來回要三小時左右。我突發奇想說能不能到你家玩玩。她很開心,說好啊。問她家是固定的還是移動的。她說是移動的帳篷,又介紹她家的帳篷是黑的,是用犛牛的皮毛做的,不像那種白色的是布做的。又問那你家到底在哪裡啊,她說就翻過前面那座山。我們一下洩氣了。她很熱情的說我可以先趕回家騎馬來接你們。歡呼雀躍。問她那要多久。她說我走回去大概要一個半小時,騎馬過來大概半小時左右。啊,又洩氣了。已經是三點了,而我們離開的時間定的是五點鐘,根本來不及。這這這,真正是一件非常非常遺憾的事情啊。後來我們又聊了一會,她家人都趕過來了。我們互相告別依依不捨,又跟她們家人合影留念。今天的一天,正真體驗了一把藏漢一家親啊。並沒有某些人說的那麼可怕,說藏民啥啥啥的。很愉快的一天。
旅遊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自2018年4月起,年保玉則確認無限期關閉。其實在我們去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所謂的戶外愛好者為了獵奇,在未開發的地方隨意踐踏開闢新路,垃圾隨處可見,觸目驚心。路上雖堅辛,我們還是堅持把垃圾一路帶在了身上,也給自己的孩子做了一個榜樣。支持青海無限期關閉多處景區的決定。
郎木寺,一鎮跨兩省
郎木寺其實不是一個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下轄的一個小鎮。一條小溪從鎮中流過,小溪雖然寬不足2米,卻有一個很氣派的名字“白龍江”。一鎮跨兩省,以白龍江為界,白龍江的西北一側屬甘肅省管轄,白龍江的東南一側屬四川省管轄。小溪北岸甘肅的“安多達倉郎木寺”和南岸四川的“格爾底寺”就在這裡隔“江”相望,兩座寺院都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到達郎木寺已近黃昏,先到格爾底寺觀看日落,日落沒等到,卻意外收穫了彩虹。晚上就餐時,直線距離100公里外的九寨溝發生了地震,郎木寺也有震感,不過我們正在外晚餐,沒感覺到,親友們也紛紛電話過來問平安。給孩子們讀了遇震自救方法,珊珊還在問,那行李咋辦。
凌晨五點半,乘孩子們還在熟睡,我和同伴趕往郎木寺天葬臺。藏族的葬禮分塔葬、天葬、水葬、樹葬、土葬。跟漢族不一樣,在藏區,土葬是一種最低級的葬法,只有罪人才實行土葬。今天我們想觀看的天葬,是僅次於塔葬的一種葬法。人死去後,把屍體切碎,然後讓鳥啄食,屍體被吃的越乾淨,就說明功德越圓滿,如果屍體吃的不乾淨,甚至不吃,說明這個人在世罪行深重,轉世無望。
到門口已經知道今天沒有天葬儀式,但還是去感受了一下現場。各種各樣的工具,滿地的碎骨,禿鷲掉落的羽毛,對面神秘的山頭,聽說屍體解剖完後,送葬人員會點一柱香,這個香就象是一種信號,信號一經發出,黑壓壓一片的禿鷲就突然從山那頭冒了出來,觸目驚心。這是一個有信仰的民族,信奉靈魂和肉身的分離,相信轉世輪迴,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佛,祈求幸福,消除煩惱,淨化心靈,以修來世。這個是象我們這樣的無信仰者永遠也無法觸及的境界。
除了我和同伴,來到天葬臺等待的還有兩位從西安來的遊客,其中的一位遊客後來居然在400公里外的天水麥積山又碰見了。他們因九寨溝地震不能遊玩,轉到天水,茫茫人海,居然還有這麼湊巧的事。
阿萬倉溼地:
此行的最後一站,又回到甘肅瑪曲縣。阿萬倉溼地,黃河的支流在這片土地上畫下了無數個彎彎曲曲的線條,也孕育出了一片肥沃的牧場,犛牛群和羊群星星點點地散落在那片綠色中,土撥鼠隨處可見。而山坡上,草原上,到處都掛著藏民們的巾嶓,就這樣在這片蒼茫的大地上飄揚著,在風中吟誦著。
很喜歡最後第二張照片,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有沒有點哲學宇宙三問的感覺。就象這聖潔的白塔,安謐地矗立在那裡,感受著這世界的輪迴變遷,安撫著眾生。世間萬物存在的意義,在路上尋覓。
來源;長了兩條腿的書本
閱讀更多 忠實4026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