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安市民阅读习惯和家庭藏书调查报告

2018年西安市民阅读习惯和家庭藏书调查报告

西安市民每天阅读多长时间?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更青睐哪种阅读方式?家里有多少藏书?带着这些问题,近日,市统计局第三年开展市民阅读电话专项调查。调查对象是在西安居住半年以上、年龄为13—70周岁的城乡居民,调查样本807个。从调查结果看,多数受访者保持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通过阅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修养的诉求在提升,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市民阅读的首选方式,四分之一家庭藏书在100册以上,“书香之城”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调查的具体结果如下:

一、市民阅读情况

1、多数市民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

调查显示,每天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的受访者占57.7%。其中,每天阅读1-2小时的占36.4%,阅读2-3小时的占11.9%,阅读3小时及以上的占9.4%。当然,还有29.0%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13.3%的受访者从不阅读。可见,西安市民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有一定阅读习惯的近六成,且三分之一的市民每天花在阅读的时间是1-2小时。

从学历看,研究生及以上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的占87.5%,大专及本科占66.1%,高中及中专占54.1%,初中及以下占25.9%。总体看,文化程度越高,有阅读习惯的人越多。

从年龄看,13-25周岁多数正是学习年龄段,因此,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占比最高,为65.0%。

就26周岁以上的成人年龄组来看,总体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也就是说,41-55周岁这个年龄组知识渴求最强烈,而26-40周岁和56-70周岁这两个年龄组,或者因为闲暇时间过少,或者因为身体原因等,有阅读习惯的占比反而相对低一些。

2、时事新闻政治类是市民阅读首选内容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排在首位的是时事新闻政治类,占比为66.9%,其次是文学历史艺术类、生活实用类和休闲娱乐类,占比均在四成以上。此外,还有学习资料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和财经类等,占比也在三成以上。

3、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市民阅读的主要需求

调查中,当问及阅读的主要目的时,分别有62.1%和60.1%的受访者选择了开阔眼界和增长知识,其次是满足兴趣爱好(56.6%)和提升修养(50.2%)。和去年调查时相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分别由第二、三位提升到第一、二位,满足兴趣爱好则由第一位降到第三位,提升修养由第五位提升到第四位。可见,和去年相比,和个人的知识、修养相关的选项位次提前,市民的阅读层次有所提升。

4、手机等移动终端是市民阅读主要途径

在阅读途径的选择上,有78.9%的受访者选择了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阅读,其他依次为:纸质阅读(57.2%)、电脑网络在线阅读(48.6%)、通过电子书阅读器阅读(24.7%),选择其他阅读途径的仅占5.1%。从连续三年的调查结果看,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和发展,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市民阅读的首选方式。

伴随阅读方式的现代化,市民的阅读呈现“快速化、碎片化”的特点。调查中,四成多(44.6%)受访者每年阅读纸质书籍只有1-3本,阅读4-6本的占18.9%,阅读7-9本的仅占3.7%,阅读10本以上的占16.7%,16.1%的受访者年均阅读量不到1本。

二、市民家庭藏书情况

1、市民家庭藏书种类较多

调查显示,有61.3%的受访者表示家中藏书超过30册,其中,25.3%的受访者表示家庭藏书超过100册;家中没有藏书的仅占16.1%。

从家庭藏书的种类看,文学历史艺术类最多,占71.0%;其次是学习资料类,占60.7%。此外,还有生活实用类、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等,种类比较丰富。

2、家庭藏书闲置现象较为普遍

从藏书被翻阅情况看,除教材教辅书外,家庭藏书全部被翻阅过的受访者仅占14.3%;有29.0%的受访者表示家中藏书只有少数被翻阅过,7.4%的受访者表示家中藏书从未被翻阅过。

3、多数受访家庭近两年买过除教材教辅书外的其他书籍

调查显示,表示最近两年买过书(除教材教辅书外)的受访家庭占69.2%,表示没买过的占30.8%。

分城乡看,城镇居民表示最近两年有买过书的占72.4%,农村居民占59.8%,城镇居民高出农村居民12.6个百分点。

4、近六成家庭闲置藏书基本不处理

在闲置藏书处理方式方面,选择基本不处理的比例最高,为59.9%;其次是送给他人,占37.4%;捐给贫困地区学校排第三,占2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