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新政下,哪些俱樂部名稱能保留?

關於俱樂部名稱的改革,其實也是為了聯賽長遠發展的一種考慮。2015年《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就曾經提出要逐步實現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而三年後的今天,中國足協的這一政策終於即將付諸實施。在日前發佈的《中國足球協會職業俱樂部名稱規範》的徵求意見稿中,對俱樂部名稱的明確規定為:非企業化、中性化。俱樂部名稱全稱應當為地域名 + 俱樂部名 + 足球俱樂部 + 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簡稱則採用全程中地域名 + 俱樂部名。全稱中地域名應為俱樂部所屬地的名稱或所在城市的名稱,俱樂部名應為中文,且不得超過 4 個漢字,並不得使用與俱樂部股東企業,實際控制人或者關聯方相似、相近的發音或漢字。此外,俱樂部名中不得含有商品或服務類別名稱、組織形式名稱,並且不得含有俱樂部股東企業、實際控制人或關聯方企業名稱,以及股東企業、實際控制人或關聯方企業的品牌名稱。

足協新政下,哪些俱樂部名稱能保留?



出於兼顧國情及職業聯賽發展現狀的考慮,若俱樂部名稱或簡稱原為非中性的,但被本俱樂部長期、連續使用,使其名稱在足球行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形成俱樂部品牌或在球迷群體中具有普遍影響力的,可在規定時限內經俱樂部向中國足協申請並批准,可將該名稱認定為中性名稱。但是,申請此類名稱認定的俱樂部應為 2004 年中超聯賽前已經參加甲 A 或甲 B 聯賽的俱樂部,並連續參賽至今。同時,俱樂部未發生所屬地方會員協會的變更。

足協新政下,哪些俱樂部名稱能保留?




哪些隊名得以保留?


根據以上規定,從目前的情況看,不會受到這項改革措施影響的俱樂部其實屈指可數。包括剛剛升入中超武漢卓爾和深圳佳兆業,在下賽季 16 支球隊中,只有山東魯能、天津泰達、河南建業 3 傢俱樂部符合要求。其中河南建業俱樂部成立於 1994 年,至於山東魯能和天津泰達俱樂部則都是成立於 1998 年,20 多年間這四傢俱樂部沒有發生過更名以及所屬地方會員協會的變更,其名稱顯然應該被認定為中性名稱。

足協新政下,哪些俱樂部名稱能保留?



至於中國足壇另外三家歷史悠久的職業俱樂部中赫國安、綠地申花和當代力帆則情況特殊,雖然三傢俱樂部分別成立於 1992 年和 1993 年和 2000 年,但是由於三家均於近年進行了股權的轉移,因此中赫、綠地和當代顯然屬於這次去企業化的執行範疇之內,而且相比國安和力帆,申花的情況更為複雜,因為 2014 年年初,接手申花的綠地集團為了新老劃斷,曾經註冊了上海綠地足球俱樂部,也就是說 2014 年整整一個賽季,在足協官方文件中是不存在申花二字的,而根據新政,很顯然上海申花俱樂部的持續性出現斷層,如果按照足協的規定,申花也將無法保留。

足協新政下,哪些俱樂部名稱能保留?

足協新政下,哪些俱樂部名稱能保留?




今年中超的冠、亞軍上海上港與廣州恆大同樣面臨著更名的問題。雖然這兩支球隊的球迷人數眾多,且在國內以及亞洲地區都具有較大的名氣,符合 “具有較高知名度,形成俱樂部品牌或在球迷群體中具有普遍影響力” 這個規定,但兩傢俱樂部均未在 2004 年中超聯賽前參加過甲 A 或甲 B 聯賽,所以如果《中國足球協會職業俱樂部名稱規範》的終稿不在相關規定上做出修改,兩隊只能被迫改名。相比於國外聯賽,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投資人更多地是看重足球對於企業知名度的提升,這樣的調整對於投資人的積極性是否產生影響,投資人又通過何種渠道收回自己的投資,也將是未來聚焦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