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站穩腳跟就輸了?這裡有一份穩紮穩打的創業指南

在創業的世界裡,只要你可以做到快速獲得客戶,且客戶獲得成本比客戶所產生的營收要低,那你的公司就實現了從“構想”到“實業”的轉變。

對每一家初創公司來說,其終極目標都是實現這樣一種商業模式,初創公司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由能否創建這種商業模式而決定。

沒站穩腳跟就輸了?這裡有一份穩紮穩打的創業指南

初期,商業模式必須專注

企業經營中,尤其是對於剛起步的企業來說,不宜同時開展過多業務,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主戰場,集中優勢兵力拿下事關戰局的重大項目才是成功的關鍵。

創業初期的大部分企業都面臨著缺人、缺錢、缺資源甚至缺少經驗等困境,擁有的資源無法跟上公司發展的需求。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創業者咀嚼,集中企業全部力量和優勢主攻一個點,形成突破之勢,打開局面。

前半段要管住“燒錢”速度

初創公司的發展歷程裡一般會有6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階段——“發現”、“驗證”、“提效”、“擴展”、“維持”和“保護”。前三個階段包括了初創公司證實其商業方案和產品可行性的時間。

▨ 發現階段:這個階段的關注點是確保公司所要解決的客戶痛點足以助力一家新公司的誕生,並能使這家公司實現盈利和擴大規模。換言之,找到一組“痛點-解決方案”的適配關係是該階段的當務之急。

▨ 驗證階段:提出一組產品-市場適配關係,這意味著你要創造出一種迎合目前市場需求的產品,這個市場需要大到能讓你的初創公司在未來得以發展成業界大咖。

▨ 提效階段:這個階段的關注點在於優化你的商業模式,最終為公司帶來利潤。這個階段的必經之路就是要發展出一套可重複和可擴展的商業模式。

總的來說,初創公司要是順利度過了這3個階段,就可以開始大手筆地去擴展公司和業務規模了。然而,大多數夢想成為大咖的初創公司,最後失敗的原因,往往是沒能在這三個階段裡管住燒錢的速度。成功,要捨得,也要“省得”。

想成功,要先集中精力發掘“痛點”

急於擴大規模意味著,你想要在打造出一套精緻的可重複和可擴展的商業模式之前就大規模地擴展和發展你的初創公司。

在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持下就嘗試去擴大公司規模將使得公司出現負向現金流,這就意味著你的公司將會把錢花光。

沒站穩腳跟就輸了?這裡有一份穩紮穩打的創業指南

創業失敗的公司往往具有以下一個或多個特徵:

▨ 在尚未充分測試和驗證其“痛點問題-解決方案”適配關係之前就推出產品,還想要擴大其市場。在創業的前三個階段裡,成功留在市場裡的公司有80%都會集中精力在發掘問題上而不是鑽研獲取客戶的策略。

▨ 在建立起一套牢固的“產品/市場”體系之前就在獲取客戶上支出過多。失敗的初創公司往往因為缺乏“產品/市場”體系,而想要通過在公關和市場營銷上花大價錢來彌補。這可謂創業家“眼界矇蔽”的一個例子。

▨ 人事體系過早龐大。包括聘請不少開價不菲的“顧問”,但實際他們並沒有為公司帶來什麼價值;過早籌集太多資金以至於在財務管理上出現失序;嘗試以犧牲公司的方方面面來換取高額收入等。

沒站穩腳跟就輸了?這裡有一份穩紮穩打的創業指南

“痛點”是真痛還是假痛?

要建立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必須找到痛點問題及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真正的客戶痛點是指很多人不僅已經意識到其存在,同時願意花重金尋求解決方案的問題。

如果痛點程度為1到5遞增,那麼可以讓你實現收益的痛點則是那些達到4或5級的問題,它們需要被立刻解決。

因為除非你所創之物能有效解決一個或多個客戶當下的痛點,否則購買行為不會突然出現。創業公司如何能夠證實其所認為的可變現客戶痛點確實存在呢?

為了驗證某一痛點假設,你需要:

▨ 確定一個用戶樣本;

▨ 進行面對面或者線上調查;

▨ 評估調查結果;以及

▨ 進行更多測試。

一定要用盡一切可用線下和線上資源來鎖定潛在用戶,收集這些焦點小組的反饋。試試已有的電子郵件名單、網絡論壇、線上留言板、社交網絡和微型網絡社區網站、Reddit、領英、Quora和Meetup.com等。

你還可以考慮採取發送冷郵件(cold emailing)的形式進行推播式營銷(outbound marketing),郵件內容須經過思考,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針對性。

你還可以進行“100美元測試”:“詢問客戶,‘如果您只有100美元用來購買此產品的一個或多個功能,您會怎麼花這筆錢?您會購買哪個功能?’自然地,客戶會選擇他們最關心的功能,這能為你提供發現多餘產品功能所需的數據。”

確定產品是“必須擁有之物”

有許多創業公司,他們雖然對運營的每一方面都瞭若指掌,但實際上由於沒有找到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產品,所以其實都步入了死衚衕。

一旦創業公司發展出可行的樣品,就可以對其進行Beta測試,通過讓用戶回答以下簡單而重要的調查問題,開始測量其產品與市場的匹配度。

如果您不再使用甲產品,您會感到:

▨ 非常失望

▨ 有點失望

▨ 不會感到失望(產品不是那麼有用)

▨ 無——我已經停止使用了

思考怎麼樣才叫做產品-市場適配關係的時候,最好就是看產品是不是‘必須擁有之物。它應該是本質上具有價值而又難以被替代的。這些不同的調查問題都是旨在於衡量產品是否是‘必須擁有之物’的首要指標。”

如果超過40%的測試用戶稱他們如果不能繼續使用你的產品,會感到“非常失望”,那麼你的公司已經建立了穩固的產品-市場適配關係。

此時,你的公司已成功度過建立創業公司的前三、四個關鍵階段,是時候邁入發展規模經濟、創造更大收益並擴張經營的新階段了。

▨ 區別兩類決策。決策分為兩類,影響重大策略的關鍵性選擇和根據需要輕鬆改變的低風險選擇。亞馬遜將第二類決策全都交由底層團隊,而更高層的員工主要做出第一類決策。

▨ 避免將代理作為默認項。對大多數第二類決策來說,代理很有幫助,但是涉及到影響力高的第一類決策時,最好從頭開始進行推論,並考慮到每種特殊情況。

▨ 釋放70%的想法後進行迭代。錯過決策時機,信息和時間帶來的回報會減少。貝佐斯會劃出一條線,劃分出70%的已感知理想信息,這一基準使他們能夠迅速行動,也確保決策的質量不會受到過早發佈的影響。這解釋了他們如何能夠進入這麼多行業,並站穩腳跟。

希望對創業的你們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