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盯著“張衡地動儀被刪”,背後還有這些事情呢……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

有網友表示:“什麼?當年豈不是白學了!”

說的就好像不刪除他就記得一樣。

不要只盯着“张衡地动仪被删”,背后还有这些事情呢……

不過,人教社已作出回應,地動儀內容並沒有從歷史課本中刪除,而是從初中七年級課本移到了小學5年級課本中。

雖然沒有移除課本,但是大家對張衡地動儀的討論可謂是熱火朝天。

不要只盯着“张衡地动仪被删”,背后还有这些事情呢……
不要只盯着“张衡地动仪被删”,背后还有这些事情呢……

有網友認為其可以預測地震,也有網友持懷疑態度,那麼張衡地動儀可以預測地震嗎?

小編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地震儀或者地動儀是測定已發生的地震方位和強度的儀器,不能在地震之前預測到地震的發生。張衡地動儀也是如此,而且它的檢測精度要遠遜於今天的現代地震儀器。

不要只盯着“张衡地动仪被删”,背后还有这些事情呢……

那麼,以現在科技手段可以實現地震預測嗎?其實要實現地震預測是有相當大難度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地震原因的複雜性以及地球深部的不可入性。我們可以看到周圍的事物,如藍天、白雲、太陽、月亮和星星等,還可以利用火箭和衛星觀測遙遠的太空,但是,要進入地球內部就很難了。目前,人類最深的鑽探深度僅有10000餘米,採礦的礦井深度也僅有幾千米,而這只是地球半徑的幾百分之一和幾千分之一。所以,人們逐漸總結出“上天容易入地難”的說法。

雖然人們現在還不能進入地球內部,但是卻可以利用地震波來探測地球內部:不僅僅利用天然地震產生的振動波,還利用人工激發振動的方式產生地震波,使地震波在穿透地球內部的傳播過程中,把地球內部的信息傳遞給設在地面的地震臺。地球科學家利用這種方式探測地球內部,就像給地球做“CT”。

不要只盯着“张衡地动仪被删”,背后还有这些事情呢……

目前,地震學家正在利用這種方法探測地球的深部,從而進一步探索地震發震部位的地殼結構以及地震的成因。2017年6月召開的全國地震科技創新大會上提出的“透明地殼”計劃,就是利用地球本身的震動和人工振動源的方法,給地殼做“CT”,讓地殼“透明”起來。

儘管世界各國的專家一直在探索地震成因和地震預測途徑,但是地震發生的原因比地面上發生的自然現象更加複雜,人們要想完全瞭解地球內部,還有漫長的探索之路。

能夠預測地震是地球科學家和地震學家的夢,我們相信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地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定會在地震預測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知識就是力量》

不要只盯着“张衡地动仪被删”,背后还有这些事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