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为什么没在香港打出自己的天下?

国椦


很简单,因为香港没有租界,没有空子给青帮弟子钻。

杜月笙出身自青帮,这里多说一句,青帮和洪门经常被称为“青洪帮”。其实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帮派。洪门是明朝遗老遗少组建的“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有着明确的政治目标。

青帮又名“漕帮”或者“安清帮”,诞生于清初大运河沿岸的船工和水手之间。清末漕运被海运取代后,青帮因此上岸,将势力发展到运河和长江沿岸的港口、码头。

清末原本没落的洪门迎来了反清的高潮,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然而以船夫、脚夫为主的青帮在这方面却乏善可陈,彻底沦为“黑吃黑”的反社会组织。

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列强割裂为“三界四方”即公共租界、法租界、南市和闸北。各方对黑社会的打击力度不一样,三界四方中间的衔接地带就成了三不管的真空地带。

洋泾浜将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分隔开来,十六铺码头是法租界和南市的分界线。小流氓们在法租界作案就跑到英租界躲着,在闸北犯了事就逃入租界,久而久之租界就成了青帮分子的天堂。

法租界对这种糟糕的社会治安忍无可忍后,便决定以毒攻毒,任命黄金荣为便衣警察,将所有青帮瘪三、小混混都收拢起来。在十六铺码头卖水果的杜月笙因此进入黄金荣的门下。

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上海的政治、社会环境越复杂,杜月笙就越活得春风得意,左右逢源,尤其是抗战时国民党和军统要依靠杜月笙在租界内锄奸、刺探情报、抢购物资等。

不过抗战胜利后,国家收回租界,国民党不再需要帮派势力管理上海,杜月笙连同他身后的青帮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杜月笙不愿意去台湾也是看清楚了这一点,他对国民党没有任何作用了,去台湾只能遭人冷眼,所以选择去英国人控制下的香港。

香港最初时也很乱,但好在完全被英国殖民统治,没有杜月笙赖以生存的租借环境。天地会等反清复明组织在香港山门林立,杜月笙又不是靠打打杀杀起家的,又加之他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有哮喘病。与其重出江湖,不如功成身退,安心地做个寓公,给江湖留下一段传奇。


史料不辑


杜月笙在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时候,在1948年携着家眷和部分门生,去了香港。杜月笙租住在香港的坚尼台18号。

可以说这时候,杜月笙过着吃老本的生活。他的全部家当是从上海带来的18万美元。

由于是国共双方争相拉拢的要人。他本想带领全家移居法国,而国民党当局却以办护照的费用为18万美元。

这样狮子大开口是有原因的,就是想逼迫杜月笙跟随蒋介石去台湾。

杜月笙从1948年来到香港时,身体就不大好。他的哮喘常常折磨着他痛不欲生,这期间他的身体不做主。到1951年离世时,可以说主要的斗争对象就是疾病。

由于杜月笙的资本都是不动产,都在他的上海帝国。这些东西又带不着,也无时及时变现。这位上海皇帝有数不清的房产。涉及多个行业

在香港三年的时间,这位上海皇帝奋斗也是需要时间的。在上海大亨的时代也是他多年打拼,不是一蹴而就的爆发户。奋斗是需要时间的,多少也有些水土不服吧。

在香港时他的结拜兄弟戴笠已于1947年坠机身亡。黄金荣决定留下。杜月笙的弟子和朋友以及庞大的朋友圈都离开了他。杜月笙视为最宝贵的交情都如风筝断了线,他的爪牙几乎尽失。单枪匹马的老虎,想成事是需要帮手的。

那些国民党的高官政要和他有交情的权贵都在溃退时跑到台湾。而香港的环境不同于上海是英国的殖民地,许多和上层的交往还没有展开。

当然,杜月笙的声望是人尽皆知的。许多权贵、名人、黑帮弟子都纷纷拜访他。应酬是需要花钱的。

这期间杜月笙想能过股票来扭转局面,可是由于弟子的眼光不是很准,损失了一部分。

杜月笙平时出手极其豪爽,临终前他焚烧了一堆借据。其中一张最大的就是500根金条。你想想,能向杜月笙借钱的是些什么人,杜月笙能借给这么钱的是些什么人。非富即贵,权势通天的人物。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用这样一名古诗来描述他的晚境遇吧!


历史信号旗


杜月笙,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风云人物,上海滩青帮教父,上海三大亨之一。1949年,解放上海前夕,杜月笙带出四姨太,五姨太及亲人随从,保镖等一行十多人匆忙离开上海。乘坐荷兰豪华轮船驶向香港。


到了香港,杜月笙租住在坚尼地台18号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和杜月笙在上海的杜公馆简直是天壤之别。香港不比上海,上海是他发迹的地方,天时地利人和他都占着。在上海滩做为青帮老大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几乎没有他杜月笙办不成的事。

但是香港就不一样了,俗话说货到地头死,强龙难压地头蛇。当时香港就是一个殖民地,是一个花花世界。权贵富甲大有人在,纵横上海滩的杜月笙在香港也就是一个小吏而已。


况且杜月笙离开上海之前,还将上海杜公馆以四十五万卖给了美国驻沪领事馆。这也是他逃离香港仅有的积蓄。听说后来在宋子文弟弟宋子良那里还存有十万美金。

在香港杜月笙虽然有了发展空间,但是他没有靠山没有人扶持,也失去了政治舞台。想东山再起几乎不可能。所以杜月笙在香港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

在香港唯一让他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与一代名角孟小冬举行了婚礼。

孟小冬(1907~1977)北平宛平人。出身梨园世家,京剧演员。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优秀传人之一。


早年杜月笙在戏院结识了孟小冬,后来经四姨太姚玉兰撮合于孟小冬走到了一起。

1949年跟随杜月笙来到香港,一年多来,孟小冬一直在照顾着杜月笙的生活起居。以至于后来杜月笙哮喘病复发,根本离不开床榻,甚至要靠氧气瓶来维持。都是孟小冬在侍候,煎汤熬药,不离左右。孟小东于杜月笙没有夫妻的名分却尽到了夫人的责任。

杜月笙看在心里,觉得对不住小冬,于是不顾家人的阻挠,依然决定与孟小冬举行婚礼。

1950年,63岁的杜月笙在香港坐着轮椅,带着儿女与孟小冬举行了正式婚礼。从此小冬成了杜家有名份的人。

杜月笙与孟小冬一世情缘终于尘埃落定。这也是杜月笙晚年在香港唯一的一件喜事。这场婚礼也被后人称作:轮椅上的婚礼。


好景不长,就在杜月笙与孟小冬新婚不久,杜月笙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坏,已经病入膏肓。于是立下遗嘱。将仅有的11万美元(其中包括寄存在宋子文弟弟宋子良处的10万美金)做了分配:即每个太太一万,长子一万,女儿未嫁的6000,出嫁的4000。并且销毁了之前别人在他这借钱的借据。以告诫后人他死之后一切化为乌有。不要再去找别人要帐。

交代所有后事之后,杜月笙在1951年8月16日下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的骨灰后来被葬在了台湾。生前遗愿是想葬在大陆上海老家祖坟。但是最后一直没有如愿。


就这样杜月笙打拼在上海,终老与香港。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任驰赢天下


1949年4月27日,杜月笙经过反复斟酌,他没有选择随蒋介石集团一同前往台湾,也没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留在上海,而是选择了香港。在香港蜗居仅三年,于1951年8月16日下午,年仅63岁,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人们不禁发出感叹:纵横一生的杜月笙为什么没在香港打出自己的天下呢,仔细想想,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强龙难压地头蛇”,杜月笙逃遁大陆到香港的时候,香港已有“香港杜月笙”李裁法,他虽在上海时受过杜月笙的恩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现已成了远东最大规模游乐场——丽都花园游乐场的老板,此外还兼有夜总会皇帝的江湖名头。杜月笙刚去的时候,李裁法表面上很是尊重他,创造机会邀请他出来抛头露面。开始杜月笙有过重振雄风的想法,但时间一长,他明白了李裁法的目的——利用自己给他撑场面树威风而己。于是杜月笙选择了黯然离开,他知道在香港,残酷的江湖规则已经不会给他真正机会了。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地球人都知道,杜月笙靠鸦片挖到了第一桶金,后来的发展走的也是毒赌黄生意。1925年他依靠各方势力成立三鑫公司后,几乎包揽了法租界的鸦片生意。后期虽然转型金融工商实业,但主要还是依靠他的江湖地位。

杜月笙在上海的江湖地位是建立在十里洋场的法租界,这是时势造就了他。他在上海的人脉是苦心经营十多年的结果。况且杜月笙到香港后,很快了解到港英政府和法租界当局的行事风格,以及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完全不同,香港地区的鸦片外贸份额很少,早有“天地会”系统(即洪门)的本土黑社会把持,他一无政府关系,二无本地网络,他实在插不上手。在香港,没有了他可以倚靠的时势,就没有了他的江湖地位,也没有人脉。离开了上海的杜月笙就像离开了水的鱼儿,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他也就无法施展拳脚了。

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杜月笙到香港的时候巳进入花甲之年,早已过了安营扎寨开疆拓土的年龄,加之他身体也渐渐出现了一些状况。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禁止鸦片,打击赌博,取缔妓院等一系列的雷霆措施,狠狠地击中了他的任督二脉。他重振雄风的心力也渐渐被动摇。坏消息接二连三,一会儿他的手下被镇压了,一会儿他的门徒又落魄而死了。总之,他在庆幸自己选择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双手沾满杀害共产党鲜血而后怕,虽然他也曾为抗战作过贡献,但毕竟他积累财富的原罪是不可饶恕的。

就这样,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杜月笙再也无暇顾及重振雄风的计划,只能选择屈居人下苟延残喘的生活了。

杜月笙是明智之人,他知道自己手里的钱财有限,他逃逸大陆时只有三十来万美金,其它是别人留给他的借据。三十多万美金应付全家人的吃喝用度还勉强应付,哪有重振雄风的底气?于是他临终前选择了将所有借据付之一炬,也算是成全了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大智慧。

三、垂垂老矣,良人相伴

在香港,杜月笙最幸福最温暖的事就是他终于与追求了大半辈子的孟小冬举行了婚礼。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人称“冬皇”,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情分早在1925年就开始了。1929年他虽然娶了名须生姚玉兰,但对孟小冬依旧念念不忘,一直关注并找机会与其交往。

1946年,在杜月笙四太太姚玉兰(孟小冬的好姐妹)的撮合下,孟小冬感恩杜月笙数年来的情深意重,终于以身相许。孟小冬随杜一家迁居香港后,主动承担了侍奉杜月笙的责任,她的相伴温暖了病入膏肓的杜月笙的晚年生活。杜月笙深感孟小冬的深情和照顾,与孟小冬补办了当时轰动香港的“轮椅上的婚礼”。这也是算是杜月笙在香港出现的最后绝唱。

如今,历史的车轮已经踏上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杜月笙作古早已大半个世纪了,他的骨灰现葬在台湾。有书君相信,他生前想葬在大陆上海老家祖坟的遗愿,随着台湾的收回一定会很快实现。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大概翻阅了一下,一堆废话都再说杜老板在上海如何。麻烦问一下,你们真做过调查吗?杜月笙并不是香港当不了老大,而是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枭雄的胸怀。在香港被占日军占领前期,杜月笙的门徒李裁法是香港唯一黑社会,青帮的老大。杜月笙没必要非得自己去那里当老大,而且更没有必要和自己门徒争权夺势。杜月笙到香港住的地方小,说明这位大哥明白今夕不如往日,低调不惹众怒——你试想,国民党的残兵败将谁不知道杜月笙,英国政府丘吉尔都知道他。所以杜月笙要是带着国军这些人打李裁法,李裁法依然胜算不大。但杜月笙明白,自己时无多日,自己勇退江湖,可以给后代带来安全。这就是智慧,所以麻烦各位吹牛逼的时候,看完书以后,站在当时的环境,主人公的角度上多想想,别张口就来。


妇女必读


1949年5月3日,“宝树云”号客轮驶抵香港,闻讯赶来迎接杜月笙的,只有在港的少数家人亲友。寥寥数人的欢迎场面,在嘈杂喧嚣的码头上显得毫不起眼,这一幕说明,属于杜月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属于杜月笙的江湖已经苍凉了。

霸王不过江,枭雄逃异乡!

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颠簸跋涉,当时的杜月笙虽说未至心死,但曾经的江湖神话已死!因为如此,一向注重江湖排场的杜月笙再无心情去在意这些,与迎接他的人简单寒暄后,他就一脚踏进了坚尼地台18号。

从此,杜月笙成了套子里的人。也许这个套子还有江湖枭雄的些许余辉,但套子中的人却黯然萎缩的厉害,以至于没几年就脱壳而逝了。

这样的状态,不说打天下,就是苟活下去都异常艰难,即便他是杜月笙。

其实就是在江湖纵横的巅峰时刻,杜月笙也不是一个会做生意的人。崛起上海滩,他靠的是勾结各方势力大吞赌毒黑钱,后期转型金融工商实业,他靠的是以自己的江湖能量弱肉强食,或明或暗地大抢各行各业的大码头。

说到底,杜月笙的天下是靠地位、人脉、运势、心力以及他的江湖手段支撑起来的,而在香港,杜月笙的这几样东西要么已经成了空架子,要么干脆就荡然无存了。

先说杜月笙的江湖地位。

49年初到香港时,面上杜月笙还有青帮大亨的名头地位,但此时的名头地位拿来给地头蛇成撑场面还行,想自己重新呼风唤雨显然已经不可能了。

江湖规矩,越朝上走其实越残酷。

在杜月笙的江湖轶事中,所谓的香港最后发挥“余热”,说到底其实就是杜月笙给“香港的杜月笙”撑过一段时间的场子。

这号称“香港杜月笙”的人是谁呢?

李裁法。

此人原先只是个小角色,落魄时还曾受过杜月笙的恩惠,靠着抗战时期积累的名声,战后在香港混的很是风生水起。49年5月,杜月笙到香港后,此人已成了远东最大规模游乐场——丽都花园游乐场的老板,此外还兼有夜总会皇帝的江湖名头。

表面上,这香港的杜月笙十分敬重杜月笙本尊,但本质上却是利用杜月笙给自己撑场面。

而杜月笙呢,一段时间确实抛过一些头、露过一些面,这中间当然也有想重振雄风的意思,但结果只是李裁法挣大钱,杜月笙只能当帮忙看客。

是曾经的强龙又怎样,杜月笙最终只能黯然缩回去。在香港,残酷的江湖规则已经不会给杜月笙真正的机会了。

再说人脉。

人脉在杜月笙的江湖事业中至关重要。可他在香港还有什么人脉呢?清一色几乎全都是失意避难者,至于另一些还有能量的人脉,却又都在台湾,而台湾呢,自己又下不了去的决心,如此一来,在香港的杜月笙根本无法伸开手脚去谋求一些东西。

因为这个,曾经的上海滩第一人很多时候只能去打小买卖人的算盘,但那些小买卖,一则杜月笙根本看不上眼,二则他也确实不擅长。

在当时,杜公馆里就屡次出现过这样的尴尬一幕,有人来找杜月笙商量,不行,咱们开个戏院吧!

杜月笙怎么回答的呢?算了吧,原先在上海滩都没干过。

这种说法其实特能反应杜月笙当时的尴尬境地。

能干的事,既瞧不上,又觉得不妥,更觉得干不来。

之后就是运势。

在香港,杜月笙的运势很不好,这其中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先说必然性。避居香港,杜月笙的内心其实始终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简单说就是该何去何从他不知道,他很大的精力都花在了投石问路上。

这种棋子落不定的状态很折磨人。

然而杜月笙轮番投石问路的结果又是如何呢?两条路似乎都被堵死了。大陆传来的一些消息让他不敢回去;台湾传来的一些消息让他不愿前往。

柳岸始终不见花明,前路始终不见又一村!如此这般地憋在异乡死角,再说运势对杜月笙而言几乎已到了奢谈的地步。

这是必然性的运势,偶然性的运势杜月笙更差。

在香港,杜月笙唯一一次下定主意做生意,结果却是血本无归。

怎么个事呢?一位四川的朋友拉杜月笙做丝蚕生意,这种大手笔的倒买倒卖一向符合杜月笙风格,于是杜月笙投了十万美金。按理说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可结果就遇到了货运飞机起义,巨资砸在了货上,货却活生生地烂在了内地。

遇到这样背运的事,哪儿说理去,从此之后杜月笙再没染指任何生意,只剩下坐吃山空。

接着再说心力。

越是枭雄人物,心力越显得重要。

可以说,在香港的杜月笙已经到了心力全无的悲惨境地。

导致他心力全无的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此时的杜月笙身体已经垮掉了,一个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人还能有什么心力可谈,就这一点几乎就能给所有问题给回答了;第二,坏消息接二连三,一会儿谁谁谁被镇压了,一会儿谁谁谁又落魄而死了,加之身体又不好,身没死,心已渐成了死灰;第三、很多时候心力是由钱财撑起来的,此时的杜月笙全部身家只剩了应付全家人坐吃山空的三十来万美金,想重燃心火,压根就是没柴呀!

最后说江湖手段。

没了前面那些个前提,所谓的江湖手段就是零。

所以说,杜月笙在香港再打不出天下,这是他那一代江湖人物的宿命!

只所以列举上述那些个理由,只想说明一点,被时代抛弃的人,即便给他机会,即便再给他不止一次的机会,他也不可能再成功!

读杜月笙,咱们不应该被其黑道传奇所误导,越是读这样的人咱们越是应该去思考,属于咱们自己的人生正道在哪里?

否则,迟早有还的时候,迟早有还的一干二净的时候。

飘零香港的杜月笙不就是这样嘛!


黑句本




杜月笙的那些玩法已过时了,香港的玩法他已不再熟悉。

当然,这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杜月笙已老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初闯上海滩的那个年轻人了,没有了当初的闯劲,更没有当初的精气神。

当年的杜月笙身无分文,却有一股冲劲,敢于学习,不停进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也在与时俱进,调整自己的打法。

这让杜月笙不管是在北洋时代,还是在国民党时代,还是抗战时代,都如鱼得水,始终维持着自己上海皇帝的地位。



如果仔细的研究杜月笙的玩法,我们就能发现杜月笙真正擅长的地方就是在法租界在混,他的生意基本上也全是在法租界。他的玩法在英租界根本行不通。

而真正的影响就在于此,香港是英国殖民地,而不是法国租界,杜月笙过去那些和法国人打交道的方式,彻底没用了。



英国人比法国人更讲规则,杜月笙过去那些套路英国人根本没兴趣。而新的玩法杜月笙也根本学不会。香港黑社会基本上是潮汕帮的一统天下,作为上海人的杜月笙很难在香港站稳脚根。



杜月笙的名气太大,香港的英国政府对他非常警惕,自从杜月笙1949年5月进行香港,就基本处在香港警方的严密监控下。

香港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杜月笙在香港坐大,给香港的社会治安制造麻烦。香港政府对杜月笙在上海的玩法非常不感兴趣,甚至非常反对。

任何黑社会能够坐大,基本上都依靠的是政府背景。再强大的黑社会,如果政府军队介入,想消灭它,就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杜月笙在上海坐大,始终有政府高层的支持和帮助。而到了香港后,这层重要的关系网就不复存在了。

了解杜月笙的朋友,肯定知道杜月笙的大后台是戴笠。因此在戴笠死后,杜月笙情绪崩溃,几欲自杀。蒋介石几次想除掉上海的黑社会势力,甚至想利用黑帮打黑帮,最后都是戴笠出手帮他摆平。



杜月笙如果想在香港站稳脚跟,打出一片天下,真正重要的不是象在上海一样重新开始,而是资源整合。

当时的香港一片混乱,大量的难民拥入香港,加上还 有不少的国民党残兵,到处抢劫杀人,香港政府也无能为力。

资源整合就是指,杜月笙可以出面借助自己的身份对各方势力进行收拢,对不听话坚决给予打击。如果这样做,肯定能取得香港政府的支持。

只有这样做,杜月笙才有东山在起的机会。然而杜月笙志并不在此,当时国共两党都想利用他,他总想要么去台湾,要么回上海,并不打算在香港久呆。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不想再过那些打打杀杀的日子。

因为杜月笙在香港的不作为,他自己的家产也受到了抢劫,并且损失惨重,导致他到死时身上只有6万美金。


新知传习阁


众所周知,尽管说杜月笙是上海请帮派的一个头目,不过,在37年前,上海沦陷的时候,杜月笙还是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或许只是迫于日本人的压力,杜月笙是十分爱国的,在骨子里,他并不想为日本人效力、做事,为此,杜月笙只好躲在香港遥控着上海!

在我国解放之后,杜月笙等人就是流氓的大亨,而杜月笙在香港还是有远见的,黄金荣没有离开,之后被批判,杜月笙最终在社会的谴责中而死的。

凭借着杜月笙的阅历,跟左右逢源的性格,他如果可能在多活几十年,他肯定会在香港混出一片天地的,在当时,香港黑社会满街横行,十分的霸道,而杜月笙是相当适合这种环境的,浑水摸鱼,时势造英雄,这样的杜月笙肯定会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的。

但是,可惜的是,年龄不饶人,杜月笙只能是屈居人下,苟延残喘,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人物,到了香港只能是沦为落魄的老人。

事实上,杜月笙没能混出样儿来,原因是很简单的,在当时,身无分文的杜月笙,不闯不打,几乎是什么都没有,与其说热死,还不如拼一把的,但是,在香港时的杜月笙已经不是当年的杜月笙,此时的他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老爷子,不敢面对生活,因为灵性,更是因为他已经失去了灵魂!


美少女说世界


杜月笙到香港已经年过花甲,凭什么打天下?

题主是不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黑帮片看多了,认为一个老大带着一笔钱带着一帮兄弟,随便到一个码头,挥舞片刀,就能很快打出一片天下?

黑社会要打天下,首先要有自己的人脉。不是说你带几十个几百个打手来就可以横着走,你得在本地建立你的根基。你还要和白道搞好关系。不然,强龙还不压地头蛇,更别说白道上分分钟搞你。

包括各国黑社会牛逼的,不怕警察,那是因为他们依靠金钱等搞定了更高级的政府官员,才能有这个胆气。墨西哥是个例外,那是因为毒贩子的武装力量比警察还强。可也是美国没有存心搞他们而已。

别说杜月笙,就是他老头子黄金荣,当初为了捧戏子而和军阀卢永祥的小儿子卢莜嘉起了纠纷,被卢莜嘉带着一帮军人拿枪顶住脑袋,狠狠揍了一顿。

杜月笙是在1949年上海解放时逃到香港的。那时候,他已经61岁了,老者不以筋骨为能,也没什么雄心壮志。他在香港当然也有一些朋友,他随身当然也有一些浮财(几十万美元),但这点人力财力,怎么可能支持得起重打江山的重任?何况,香港当时还是港英当局统治。英国殖民者对于华人黑帮,当然不会客气。

杜月笙在蒋经国打虎时被宰了一刀,解放后不动产全部都被充公,如今逃到香港,只求能安度晚年就行了。他干嘛还要打啥江山,自取灭亡?

再说,杜月笙当初从进入黄金荣公馆,到成为与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黑帮大亨,是经过20年奋斗的。而他到香港后两年就去世了,也没时间打江山啊。



巴山夜雨涮锅


杜月笙算是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了,虽然他是上海青帮的头目,但是在37年上海沦陷的时候,他还是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对抗战也做了一些贡献但是他在45年返回上海的时候,租界被收回,帮会势力逐渐缩小,国民党也不是非常支持他,即使他捧蒋当总统,并帮助蒋挽救财务危机,但是也无法挽回国民党失败的现状,49年4月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获胜,杜月笙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于5月1日全家逃往香港,5月27日上海解放。

迫于日本人的压力吧,他是爱国的,不愿为日本的办事。只好躲到香港遥控上海。解放后已是共产党的天下,他们是流氓大亨,要跟他们翻旧帐的,杜不在香港是有远见的,黄金荣没走,后来不是被人民批判吗,是在社会谴责中老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