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倉式減持,賣殼,大股東們開始離場了

市場回暖反彈,上市公司各種大小非們開始忙著減持!

19日晚間,博天環境發佈減持公告,三位大股東(國投創新、復星創富、鑫發匯澤)擬清倉式減持1.26億股,佔總股本31.35%。最令市場驚訝的是,博天環境剛剛拿到5000萬民營企業紓困資金(另外5000萬元貸款也將於近期發放)。


清倉式減持,賣殼,大股東們開始離場了


受此影響,原本近期連續反彈的博天環境11月20日一字跌停。

事件發酵後,11月20日上交所發出問詢函,博天環境回覆稱,三家股東承諾,6個月內不在二級市場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實施減持。也就是說,三家股東清倉退出的“初心不改”,但在監管和輿論壓力下只保留協議轉讓一種減持方式。

於是,今天市場繼續對博天環境“用腳投票”,股價以接近跌停價開盤,隨後反彈震盪,最終收盤下跌5.16%。


清倉式減持,賣殼,大股東們開始離場了


創投股東正常退出無可厚非,但在市場疲弱、政府紓困的背景下,三大股東卻攜手巨量減持,這樣的“神操作”實在令人擔憂。

現在,政策都在救助深陷困境的上市公司,本意為上市公司帶來喘息的機會,讓公司經營能夠正常穩定進行下去,同時也可以舒緩了A股及投資者的神經。但如果紓困資金反而引發了大資金大機構的衝高拋售行為,這會讓市場產生這樣的質疑,深陷困境的上市公司,究竟還值不值得救助呢?

雖然三大股東的清倉減持行為屬於市場行為,在不違反相關規則的原則上,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三大股東持股比例較大,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減持行動,必然會對股票價格構成比較大的波動。尤其是在目前特殊的市場環境下,這一影響可能更加明顯。

然而現實卻是,上市公司大股東藉助利好減持並不少見。

亞光科技9月17日曾披露股份回購計劃,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其持股5%以上的股東周蓉就拋出減持計劃,擬計劃自10月30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2%的股份。

5 月5日,英威騰也決定進行股份回購。該方案披露後,其實際控制人黃申力、楊林卻大量減持。4月19日公告顯示,黃申力計劃自公告後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2263.65萬股,楊林則計劃減持875.62萬股。

而近期,即使A股連續陰跌,上市公司大股東仍出現大額減持。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20日晚有創業軟件、德聯集團、光威復材、合盛硅業等38家公司大股東宣告要減持。

市場人士分析,大股東大額減持一般是因為大股東希望套現,大股東在現在股價這麼低的情況下大額減持可能是因為資金鍊比較緊張,所以大股東要通過減持套現,具體情況還是要具體分析,要看不同公司減持的實際原因。

上市-賣殼,成為了資本市場的一個縮影。

11月7日晚間,光洋股份公告,控股股東正籌劃將其股權轉讓給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並在11日晚間披露了具體的股權轉讓情況。光洋股份於2014年登陸A股,即公司上市4年後就交出了控制權。


清倉式減持,賣殼,大股東們開始離場了



從11月8日開始,光洋股份開啟了持續漲停的走勢。今天,光洋股份高開震盪之後,下午再度封住漲停板,成交10.14億元。11個交易日收穫了10個漲停板。


清倉式減持,賣殼,大股東們開始離場了


今天龍虎榜數據顯示,買入前五席位均為券商營業部,其中,國泰君安證券上海江蘇路營業部買入1965萬元,國泰君安證券順德大良營業部買入1824萬元;賣出方面,中天證券台州市府大道營業部賣出2039萬元,該營業部昨日現身買一席位。


清倉式減持,賣殼,大股東們開始離場了


此外,公司晚間也公告,持股8.63%的股東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未來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2678.77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71%

公開資料顯示,光洋股份主要生產汽車精密軸承,上市之後,因市場波動加上規模小,公司業績波動比較大,歸母扣非淨利潤一直處於下滑狀態,從2014年的5738.42萬直線下降至2017年底的130.54萬。

到了2018年,業績下滑的步伐依然沒有停下來。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10.14億,同比下滑2.04%;歸母扣非淨利潤1460.62萬,同比下滑8.64%。

公司也曾試圖挽救業績下降的局面。2014年12月9日預告,擬收購天津天海同步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2016年合併報表,公司業績一度迎來蜜月期,但2017年末,光洋股份進行3338.73萬的商譽減值。同時,有媒體發現,光洋股份上市之時的募投項目進展也不太樂觀。

光洋股份的財務狀況也比較難看。截至2018年三季度,公司貨幣資金僅有1.98億,流動負債為6.99億。10.84億的流動資產中,佔比最大的還是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達到4.81億。


清倉式減持,賣殼,大股東們開始離場了



現在,大股東要撤了。

按照《股權轉讓意向協議》約定,本次大股東100%股權作價12億,全為現金支付;目前,東方富海已支付1.5億定金。相比光洋股份上市四年,累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76億,這可是賺得多太多了。

其實,像光洋股份這樣剛上市沒幾年就賣殼的企業並不是少數。

紅宇新材,主營耐磨鑄件產品,從上市到決定離場只用6年時間;因為業績不振,生產電梯的江南嘉捷上市5年後賣殼給360;東方新星上市三年期剛滿就賣殼...

無可奈何花落去

清倉式減持,賣殼,大股東們開始離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