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釘子戶陸續復牌 最嚴停復牌新規持續發力

11月20日,深交所公告,決定銀億股份自20日開市起復牌,公司股價開盤跌停。這是史上“最嚴停復牌新規”後,首個被強制復牌的深市上市公司。新規威力漸顯,沙鋼股份、經緯紡機、世紀華通、希努爾等“停牌釘子戶”陸續宣佈復牌。

據悉,深交所此前曾多次督促銀億股份復牌。但是,銀億股份一直沒有采取行動,而是繼續以“拖”的方式應對。理由也很簡單,戰略投資人沒有尋找到。既然沒有找到戰略投資人,那為什麼選擇停牌呢?要知道,企業停牌,必須有充足理由的,而不是信口開河,用諸如重組、股權轉讓等毫糊弄投資者、糊弄管理層。

可以看出,銀億股份選擇復牌,並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是在停牌新規面前不得不低頭。如果不是停牌新規的出臺,銀億股份一定會繼續停下去,理由也是一成不變的與戰略投資人洽談。實際是,戰略投資人壓根就沒有找到。正是因為從停牌之日起,就是一場忽悠大戲。因此,復牌出現跌停,也就理所當然。

而諸如沙鋼股份、經緯紡機等“停牌釘子戶”,就更是在忽悠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交易工作日,欺騙著那些被停牌綁住了手腳的投資者。更重要的,投資者的手腳被“停牌釘子戶”綁住,市場的資金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尤其是體量龐大、股份很多的停牌企業,更是凍結了大量資金,使原本就已經交易比較清冷的市場,更加受制於資金,導致市場更加低迷。

我們說,企業因為重大事項需要停牌,是很正常的,也是市場重要的內容之一。一旦經過停牌,企業達到了停牌目的,重大事項順利完成,也能對企業發展產生積極作用。但是,由於監管制度沒有健全,相關的政策沒有配套,被一些企業利用了,導致停牌現象比比皆是,“停牌釘子戶”也越來越多,最長的竟然超過了3年。所以,必須對停牌予以規範,對“停牌釘子戶”採取措施,不具備停牌條件的堅決不予停牌,符合停牌條件的也要在規定時間內復牌。否則,追究其責任。

從近日“停牌釘子戶”紛紛復牌的情況來看,很顯然,停牌新規的威力已經顯現,對“停牌釘子戶”的震懾力已經產生。那些原本也想通過停牌等迴避風險、糊弄投資者的公司,也打消了停牌的念頭。這也意味著,對市場的不規範行為,不是治不好,而是沒去治,不是沒有辦法,而是沒有出力。

事實也是,從近年來管理層把工作重心轉向監管以來的情況看,無論是企業信息披露還是分紅,無論是交易行為規範還是併購重組合規,都已經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改觀。如趙薇夫婦以併購為目的的“空手套白狼”行為,就成為了強化市場監管最為典型的案例之一,趙薇夫婦也受到了五年禁入的處罰。正因為市場監管嚴厲了,不規範行為也大大減少。

而從停牌新規的實施情況來看,按照相關機構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A股市場有41家上市公司停牌,其中停牌天數超過100天的上市公司有14家,而在2017年底,停牌天數超過100天的上市公司尚多達33家。2018年以來,A股長期停牌的“釘子戶”數量已大為減少。這也意味著,對股市存在的問題,只要用心去抓,嚴格執行制度,做到賞罰分明,不規範行為就會大大減少。

接下來,無論是已經停牌的企業還是準備停牌的企業,都要重新選擇了。如果再任性停牌,可能就會付出代價了。就象銀億股份一樣,在戰略投資人沒有選擇好的情況下,就隨意停牌,結果,被動復牌,導致企業重組失敗,復牌後出現跌停現象。跌停看起來只是股價變動,實質隱含著企業的市場信用和形象。如果因為企業的任性和隨意,導致企業頻繁出現失信事件,給投資者造成損失。那麼,投資者就會用腳投票,給企業投出不信任票。同時,如果企業採用股權質押等方面進行融資的,也會因為股票價格下跌,出現諸如質押風險等方面的問題。可以肯定,對這樣的公司,國資是不可能救濟的,也是不可能幫助其化解風險的。對企業來說,注重形象,規範行為,增強市場信用度,還是第一位的,是企業發展必須具備的素質。

而從停牌新規出臺後企業任性停牌現象明顯減少的情況來看,也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那就是要想企業行為規範,最根本的還是要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約束機制,加大監管力度,堅決做到賞罰分明,對不規範行為堅決說“不”。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市場秩序會越來越好,投資者信心也會越來越足。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