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要想不被新零售踩死,經銷商必須把握這7條!


2018要想不被新零售踩死,經銷商必須把握這7條!


2017歲尾,陳春花老師在闡釋,在當下快速變化的時代裡如何去做2018計劃管理時,強調不要總結過去,並說:所有過去皆為序曲。

對經銷商來說,序曲就是:馬雲於2017年歲終前大舉進入線下實體渠道,線下立感危機帶來的寒意。與此同時,阿里零售通、京東新通路、掌合天下、易久批等供貨商或技術商興起,傳統代理商模式正在被摧毀。

一夜之間,鉅變呼嘯而至,帶給經銷商巨大的心理撞擊:

經銷商的生意還有沒得做?

出路何在?

毫無疑問:經銷商必會借年會來討論和總結這個生死攸關的話題。

陳春花老師說:重心應該放在下一年,應該花更多的時間討論下一年,如何做才能迎來一個更美好的明天。現在再去總結經驗,還是總結教訓,沒有意義,都過去了。

現在經銷商老闆已經快要被各種新零售和電商平臺搞暈了,這經銷商的生意究竟還有沒得做?若是確定未來沒什麼搞頭,再苦守下去也就沒什麼意思了,該收縮就收縮,該賣的賣。

其實,生意一直有得做,只是得要順應市場變化,該轉型的轉型,該升級的升級,總是過去那一套,肯定是玩不轉了。

經銷商生意的存在,最早是基於信息不對稱、後來又是基於這個成本的核心——通俗點來說,經銷商會做的事情,廠家都會做,只是廠家來做的話成本太高,不合算,所以找經銷商來幹。當前經銷商的存在,核心是比廠家更低的市場經營成本,不過這個成本優勢現在也逐漸開始消退了,經營成本越來越高,稅務要合規、人員社保也要健全、再加上粗放式管理導致的跑冒滴漏,廠家放給經銷商的那點毛利空間,也只能是勉強維持。

從生意行為的角度來說,經銷商乾的活,其實也就是一個物流的活,把貨物搬進搬出,鋪市陳列而已,這樣的活實在是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也很容易被取代,再加上竄貨、價格戰、賬期這三座大山,讓經銷商也很難把生意玩出新花樣來。

當前,市場信息高度透明、商品來源渠道多樣化、專業物流商能實現更高效的商品配送,甚至還能直接配送到顧客家裡。其實,IT化也好、專業配送也好、大數據也好、這些新玩意大多數經銷商玩不了,即便是匆忙上馬,根本玩不過那些成熟企業,到最後只是幫著別人培育市場而已。

那麼,經銷商的生意還能怎麼做?

我認為,經銷商要度過新零售帶來的“寒冬”,必須在經營層面,釐清以下問題,並在相應的方面進行轉型和升級:

1,生意難做的兩個維度

2,只有存在消費總量,就有生意機會

3,從賺錢到搶錢

4,成本控制

5,產品組合

6,公司品牌

7,擺脫單一的商品供應,以外部市場的多元化需求為基礎,拓展到全面服務

如何操作?如何轉?怎麼升級?具體工具方法是什麼?……

各位看官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