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無把握之戰——採訪方舟子

不打無把握之戰——採訪方舟子

(我接受過幾百次各種媒體的訪談,接受笨狸網上採訪的這次應該是第一次,裡面談到的一些問題現在看來還是有點意思的,懷舊一下)

(原載《索易·易維IT評論》1999.5.22.)

B:Banly

F:方舟子

B:從國內的一些報道中看到,你有時候在加拿大,有時候在美國。而有的人說你是雙博士,也有的人說你剛在修煉博士後的功夫。不如請你詳細介紹一下自己的近況如何?

F:之所以會有一些報道認為我在加拿大,我想是因為新語絲最初用在加拿大的一臺服務器發送郵件而導致的誤會。其實我從來沒有在加拿大居住過。

我曾經在美國北方靠近加拿大的五大湖區居住了六、七年,當時經常出入加拿大,不過都是去玩的。

我是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系85級的學生,1990年獲得了細胞生物學專業的學士學位(科大是五年制),同年底到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生物化學系攻讀博士。我的學士學位論文是在北京的中國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做的,1989-1990年年間在北京住了大半年,有時在文章中也會提到自己在北京的生活,以至有的報道誤以為我是中國科大北京研究生院畢業的,我並沒有那麼老:-)。

1995年底我獲得了博士學位,剛好不多不少用了五年的時間,在我這個領域,算是比較快的;而我在1993年起就開始上網了,可見上網也並沒有影響我的學業。1996年初我到羅切斯特大學生物系做第一個博士後,1997年5月到加州聖地亞哥的索爾克生物科學研究院(這是跟冷泉港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齊名的生物學研究機構,發現DNA雙螺旋的克里克長期擔任其院長)做第二個博士後。從研究生到現在,我的專業都是分子遺傳學,研究的是基因的表達和轉錄問題。1998年九、十月間我回了一趟國,是我出國後第一次回國,感觸很深,最大的感觸是自己的專業對目前的中國沒什麼用處。回到美國後,請假在家寫書。

1997年我曾經在香港出版過一本科普小冊子《進化新解說》(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出版),計劃把它擴充成全面論述進化論的大部頭著作在國內出版,詳細介紹進化論的歷史、現狀和麵臨的挑戰,以及駁斥目前在國內頗有市場的各式各樣的神創論。另外還計劃寫一本有關分子生物學的歷史和現狀的科普著作和一本從藝術的角度評論美國電影的圖書。完成這些寫作計劃後,是回去繼續從事生物學研究還是留在家中寫別的書,還沒有決定。

B:很少看到你談論自己的感情生活,能否透露一下?

F:其實我在一些詩和散文中都透露過的,比較含蓄就是了。我覺得感情生活是很個人的事,沒必要大肆宣揚讓天下人都覺得自己特幸福或特痛苦。我可以說的是,我目前並沒有在幾年內建立家庭的打算,也許一直獨身下去也說不定的,除非突然碰到一位“非她不娶,非我不嫁”的人。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幾年前我曾經寫道:“是來自心靈深處最深沉的呼喚,是不顧一切相依相守的渴望,是刻骨銘心永生難忘的想念,是千年一次不可再現的感覺。沒有愛,從來沒有。”聽上去象天真的中學生,我把這歸咎於小時候讀了太多的童話所受的毒害:-)。

B:《新語絲》作為最成功的網絡文化站點之一,你每天對網站直接的建設維護大概花了多少時間?

F:直接的建設維護,象查看log、增加新資料、更新網頁、解答讀者問題,其實花不了多少時間的。對新加的資料,不管是讀者寄來的還是自己找來的,如果篇幅不是太長,在加入之前我都會看一遍,改正錯字、略加排版,這比較花時間,不過也相當於閱讀,對自己也很有好處的。我持續上網的時間是晚上十二點到凌晨四點,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或多或少都跟新語絲有點關係吧。

B:新語絲做為一個大型的網站,為什麼絕大部分的文件都採用TXT文本格式?

F:這可以說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1994年2月《新語絲》雜誌創刊的時候,還沒有Web,是通過電子郵件和新聞組發行的,當然只能用文本文件。1995年5月新語絲電子文庫建立時,Web應該已經很流行了,但是線上中文閱讀仍很成問題,電子文庫就只是一個FTP存檔點,供下載取閱或打印,所以也只能用文本文件。新語絲網站是到1996年10月才建起來的,那時候文庫已經有了大量的收藏,如果再一一另外做html版本,既費時間又佔空間。既然文本文件並不影響線上閱讀,直到現在也還有許多人用FTP方式取閱新語絲,文本格式也就一直保留了下來。

文本格式的缺點是沒法加插圖和鏈接,不過新語絲既然以提供文字閱讀為主,純文本已經夠用了。新語絲文庫首先是一個資料庫,資料的文本還是越純越好,便於別人加工、利用。電子文庫的祖師爺“古騰堡工程”也持同樣的觀點,他們到現在也只提供純文本文件。其他中文電子文庫用的是html,如果我要用他們的東西,下載後還需進行改造去掉html tag,反而不方便。

我們在1997年,曾經試驗過另外發行一個高文本版的《新語絲》雜誌,雜誌的文章可以單篇取閱,並加上題圖、插圖、相關鏈接等。但只試驗了一年就放棄了,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的讀者仍然習慣看純文本的《新語絲》雜誌,看高文本的相比之下顯得很少。從讀者的反饋看,大部分人都是把整期《新語絲》下載甚至打印出來,全文仔細閱讀的。在這種情況下,純文本就比高文本合適了。

B:國內今年出現了大量Mailing lists電子刊物,作為中文Mailinglist的先行者之一,你覺得就影響力而言,Web和Mailing list哪個更有優勢?

F:應該說各有優勢吧。Web如果知名度高,取閱人數當然要多得多;但是mailing list如果是允許討論的,則便於編者和讀者以及讀者之間的相互交流,管理得好,可以形成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體。不過這種討論型的mailing list都不可能很大,一旦人數上千,就很難管好。海外的電子刊物都從主要靠mailing list發送轉成了由Web取閱。通過Web閱讀《新語絲》的人數一直在上升,而訂閱《新語絲》雜誌的mailinglist(不是討論型的“新語絲之友”mailing list)的人數則一直在下降,新訂閱的以國內網友為主。mailing list電子刊物之所以會在國內風行,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由於上網費用高、網絡連接速度慢等原因,從mailing list閱讀刊物要比從Web閱讀方便、合算,在海外則倒了過來;二、國內網友大部分都是網絡新手,對訂閱mailing list有新鮮感,覺得免費的東西不訂白不訂。海外的網友則都不喜歡送上門的東西,而願意自己去找。我本人就沒有訂閱任何一種電子刊物,都是到它們的網頁去看的。

B:有沒有關注過國內網絡的發展?覺得哪個國內的網站是你最喜歡的?

F:我在1997-1998年間曾經在幾個國內大學BBS上活動過一段時間,主要是引發有關網絡版權的討論,時間不長。1998年起海外到國內的網絡速度提高了許多,就把注意力轉到了國內網站。總的感覺是國內網站的建設都還很浮躁,急於求成,互相抄襲得很厲害,很少見到別具一格、腳踏實地的樸實的站點。不過這應是發展初期的必然現象。目前還沒有特別喜歡的國內網站。我看得最多的國內網站是光明日報的網站,主要是因為《光明日報》和《中華讀書報》較合我的口味。

B:如果有商業投資機構想收購《新語絲》,你會開出什麼樣的價碼?

F:新語絲是在美國正式註冊的非營利性機構,不可能被商業機構收購,所以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B:近來你發表的一些史論文章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有沒有想過在這個領域做更深入的學術研究?

F:寫點歷史介紹或史論文章,只是業餘愛好,學術研究是談不上的。不過我倒是一直想過要在這方面做點開拓工作。唐代歷史學家劉知幾曾經提出史家“三才”說,認為治史應該學、才、識兼備,也就是具有史料的收集、表達和分析三方面的能力。在“學”也就是史料的收集方面,業餘愛好者自然無法跟專業研究者相比。但我自以為有點文學才能,邏輯分析推理能力也較強,又受過了這麼多年的科學訓練,思維比較慎密,所以在“才”、“識”方面,反倒有些優勢。看目前的中國歷史介紹文章,或者過於枯燥、專業,或者屬於隨意發揮的戲說、演義,我想,能不能把文學表達、科學思維和歷史研究融合在一起,在客觀的歷史敘說中,既有科學的嚴密分析,又有文學的生動激情呢?

B:很多人都知道你是“好戰份子”,你自己也自稱“有教無類”,不惜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網絡上進行常識的普及,在那麼豐富的網絡論戰經歷當中,你有沒有過失敗或者犯錯的時候呢?

F:要讓我承認失敗或犯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不打無把握之戰,不感情衝動,所以在較正式的辯論中不太可能犯錯。當然,在網上張貼了那麼多東西,發言了那麼多次,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隨口出點小錯誤是難免的,象幾年前我把李敖說成胡適的學生(應是學生的學生)、把鋁硅酸鹽說成硅酸鋁,直到最近有人貼我的大字報時,還把這些當成我不學無術的罪狀列出來。但我的對手幾年來反反覆覆說個沒完的也不過這幾條小錯誤(有的“罪狀”是以訛傳訛,並不成立),也可見我的出錯率之低了。

B:你作為一名詩人,卻很長時間沒有發表新作了。為什麼呢?

F:幾年前我曾經這麼說過:“詩是屬於年輕的熱烈奔放的生命的,年齡的增長意味著詩才無可避免的喪失”“象杜甫、歌德那樣幾十年如一日奮筆不已、愈老彌精的孤例畢竟只是大詩人的專利。我曾經對詩友們開過玩笑:一個真正的詩人,三十歲之後若不自殺,便該絕筆。”現在過了三十,既然不想自殺,絕筆還是很容易的:-)。當然也難保哪一天不會聊發少年狂,又熱烈奔放起來。

B:你願意“克隆”一個小方舟子出來嗎?為什麼?

F:在分子生物學家看來,克隆人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除了基因差不多完全相同,其他方面未必相同,由於生長環境不可能重複,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複製,其相似程度,還不如孿生兄弟。如果有人願意克隆小方舟子,只要不需要我來培養,就由他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