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董事長們都去哪兒了

最近幾個月,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

10月26日,上市未滿五個月的獨角獸巨頭工業富聯(601138.SH)公告,因工作調動,陳永正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等相關職務。

事實上,早在一個月以前,工業富聯核心管理層就曾進行過一次人事調整,公司9月21日公告,毛渝南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職務。

毛渝南去年7月10日曾被選舉為工業富聯董事長及董事,今年1月10日就因工作繁忙辭去董事長一職,董事長由陳永正接任。也就是說,工業富聯最近兩任董事長的實際任期僅為6個月和不足10個月。

工業富聯並非孤例。截至11月7日,A股今年以來已經有420家上市公司的502位董事長或代理董事長(下稱董事長)宣佈離職,相當於平均每9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家在年內遭遇董事長辭職風波;平均每天就有1.58位上市公司董事長宣佈辭職,其中約70家上市公司年內更是已經二度甚至三度“換帥”。

頻繁離職的還不僅僅是董事長,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2112名上市公司主要高管(包含總經理、財務總監、總裁、董事會秘書、代理總經理等,不包含董事長、代理董事長)離職,以目前的情況測算,今年不管是上市公司董事長還是主要高管離職人數都將超過去年同期。

近幾年上市公司的主要高管和董事長離職情況

「深度」董事长们都去哪儿了

備註:2014年6月30日-2018年11月7日

行業分佈方面,420家上市公司中,化工行業以39家的絕對優勢成為28個申萬行業之首;公用事業和電子分別有29家,28家上市公司年內曾發生董事長變更,並位於第二和第三;機械設備、房地產、醫藥生物等行業發生董事長離職的上市公司數量也比較多。

年內董事長離職的上市公司行業分佈情況

「深度」董事长们都去哪儿了

今年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潮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又會對上市公司本身及股價產生怎樣的影響?

1.繞不開的股權質押

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每年都有發生,正常的人員更替本無可厚非,只是在今年A股跌跌不休、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頻發的背景下,這一現象尤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發生董事長離職的上市公司中,很多受到股權質押方面的困擾,其中典型如廣東甘化(000576.SZ)。

10月10日晚間,廣東甘化公告當日收到公司董事長鬍成中的辭職報告。胡成中截至辭職,履任尚未滿一年,另外,胡成中也是廣東甘化的實際控制人。

胡成中離職之所以備受關注還在於,10月10日,正好是停牌近一個月的廣東甘化披露重大資產購買公告修訂稿後復牌的日子,此時宣佈辭職,對於投資者來說,有些意味深長。

不少投資者開始注意到廣東甘化較高的股權質押率。數據顯示,德力西集團持有廣東甘化1.84億股,佔比41.55%,其中1.8億股處於質押狀態,質押比例為97.8%;胡成中個人持有的635萬股,也有633.75萬股被質押,質押比例為99.8%。

有分析指出,如此高的股權質押率表明公司資金面非常緊張,公司未來發展也因此面臨較大風險。

今年7月份起,廣東甘化股價遭遇斷崖式下跌,區間跌幅一度超過七成,公司質押的股票隨之面臨被強平風險,而一旦發生強平,近年來業績增長持續乏力的廣東甘化不確定性將會更大。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今年不少董事長離職的上市公司,都潛藏著股權質押比例較高或金額較大的問題,以下是部分質押市值超過100億元,且今年曾發生過董事長離職的上市公司的情況:

年內股權質押超過百億且年內發生過董事長離職上市公司名單

「深度」董事长们都去哪儿了

宏信證券高級副總裁餘洋指出,最近幾年裡,不少上市公司股東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大股東都十分熱衷於股權質押,並且質押比例偏高。在近兩年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原有的質押陸續到期,而融資渠道不暢,加之股價一直在大幅下挫,就會面臨質押股份跌破平倉線,大股東又無力增加質押或者追加保證金的情況。

“公司的大股東都在忙著解決股權質押問題,哪還有心思放在公司經營上?”廣州鴻剛資產董事長趙剛說道。

某智庫研究員楊先生也透露,為了解決資金壓力,不少民營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最近都在竭盡全力尋找融資渠道。這種情況下,一些對大股東依賴度較高的上市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免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稍微瞭解股權質押的人都明白,通過股權質押獲取資金相當於放了槓桿,風險必然與之相伴相隨,為什麼上市公司特別是民營上市公司的高管還是會更傾向於選擇股權質押呢?

一方面源於再融資的渠道。據楊先生介紹,一般銀行信貸的審核週期會比較長,而且對於民營企業而言,得到的融資額度通常較為有限。相較而言,股權質押的審批週期更短,而且交易對方對於資金的用途也不會有限制,成為上市公司董監高更為便捷的融資渠道。

定向增發作為上市公司融資的一大渠道,隨著政策的不斷變化,定增價格與股票市價關聯,曾經定增參與方獲得的價差消失,因此近兩年定增參與者往往要求上市公司大股東兜底或者主投,而主投的話就需要資金支持,這也使得上市公司股東傾向於通過股權質押來獲得主投的資金。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大股東熱衷於高比例的股權質押與近幾年市場追求“無股權不富”的風潮不無關聯。康芝藥業的副總裁李幽泉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A股不少上市公司股東有強烈慾望去通過股權質押套現,從而參與到股權投資大潮中去。

從成本方面來看,上市公司股東進行股權質押的成本通常僅為7個點左右,相比於將融到的錢投資到其他項目預期得到的回報來講算不得高,如果股價相對穩定,正常來說對大股東的控制權也不會產生影響,所以這對上市公司股東而言不失為一筆很划算的“生意”。

然而,看似的美好往往潛藏著危機,一旦資金鍊開始斷裂,後果一發不可收拾。

大股東一旦所質押的股份市價跌破平倉線,其對公司的控制權就岌岌可危。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已有近16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部分還導致了公司實控人變更。

李幽泉指出,董事長實際上就是上市公司董事會的召集人,在董事會層面上,其只是公司董事會的成員之一,在行使董事權限上,並沒有特殊的權力。

在這種背景下,上市公司實控人變更後,通常董事長也會隨之出現更替。界面新聞發現,確實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實際控制人變更後不久,董事長便宣佈離職的。

年內部分實際控制人變更及董事長離職的上市公司名單

「深度」董事长们都去哪儿了

2.多樣化的離職原因

除了正常的人員變更和股權質押以外,僅從公告解釋來看,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的原因就涉及近百項,其中,換屆、選舉換人、個人原因、工作原因、工作變動等佔據前五位,合計佔比56.76%。

首先體現在減持動力方面。餘洋指出,上市公司原始股東在公司上市前取得的股份成本通常是極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即使在股價低位減持也能獲利匪淺,因此一旦解禁期滿,拋售意願往往十分強烈,特別是當市場下跌時,快速套現的訴求更為突出。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原始股東也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今年公司股價一直在跌,自己不清楚下跌的盡頭到底在哪裡,因此解禁之後快速套現是最好的選擇,畢竟“賣掉了才能算是錢”。

不可否認的是,不少上市公司董事長也有著類似想法,而與普通原始股東不同的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在減持時往往面臨諸多限制,其中比較突出的體現在對減持比例和公告的要求上。

據悉,對於減持比例的限制通常使得董事長減持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週期,不能夠快速套現,考慮到目前不少上市公司股價一直波動下行,時間成本之外,其所能套現的金額也可能面臨縮水風險。而上市公司董事長減持公告則更是有可能直接對公司股價產生負面影響,影響其減持的綜合收益水平。

而通過辭職來規避這些約束,對於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而言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按照相關規定,上市公司董事長為首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上市之日起1年內,以及辭去董監高的職務之內的半年內,是不能轉讓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的。

不過該業內人士同時指出,考慮到多數個股股價越來越低,越晚辭職,意味著套現的金額可能就越少。因此就算辭職半年之後才能套現,董事長們依然有強烈的辭職意願。

相比於為了減持套現的主動離職,另外一些董監高的離開則顯得頗為被動。

其中一部分是上市公司在面臨業績回落、經營出現重大風險時選擇主動更換管理人員,離職的董事長事實上成為上市公司的“替罪羊”。另一部分表現為董事長因被立案調查或即將身陷囹圄,不得不辭去職務。

今年5月9日,天神娛樂公告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朱曄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因其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9月,朱曄宣佈辭去包括其在天神娛樂擔任的包括董事長在內的所有職務。

與此類似的還有春興精工,公司董事長孫潔曉於今年1月4日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因其涉嫌內幕交易,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7月26日孫潔曉辭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總經理、法定代表人職務。

8月27日,九有股份(600462.SH)公告稱,董事長兼總經理韓越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刑事拘留,暫由副董事長徐瑩泱女士代理行使董事長職責。

還有一種董監高離職的情況源於其本身的失聯。7月16日,*ST巴士(002188.SZ)第四屆董事會表示“王獻蜀作為公司董事,已連續9次未能出席董事會,亦未委託其他董事出席,連續3次未能出席股東大會(包括2017年度股東大會),已不適合繼續擔任上市公司董事一職”,從而免去了其董事職位。

事實上,早在2017年12月9日,*ST巴士便因聯繫不上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總經理王獻蜀,導致終止重組。此後,*ST巴士就陷入了一場尋找董事長的漫漫之旅。

3.董事長離職對上市公司影響幾何?

董事長頻繁的離職行為究竟會給上市公司帶來怎樣的影響?

如果像康芝藥業副總裁李幽泉所提及的那種情況,某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只是實際控制人的一個代表,那麼單單是董事長的變更對公司的影響將較為有限。

但某智庫研究員楊先生指出,部分上市公司特別是一些中小市值民營上市公司中,董事長往往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在這種情況下,董事長的缺位則很可能對上市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界面新聞統計了今年以來發生董事長離職情況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分佈情況,數據顯示,市值居於30億元-50億元之間的上市公司數量最多。

小於50億元的上市公司共有235家,佔比達58.17%,100億元以下市值的上市公司共有315家,佔比77.97%。

年內董事長離職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分佈情況

「深度」董事长们都去哪儿了

董監高的情況也類似,其離職與否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主要還是取決於本身在上市公司經營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和實際影響力,如果是核心實權人物辭職,大概率會在短期內增加上市公司經營發展的不確定性。

界面新聞統計了今年以來,自其董事長離職之日以來相關公司的股價漲跌情況。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的上市公司統計區間內的股價漲幅為負,並且平均收益率跑輸同期滬指約8.22個百分點。

跌幅居於0-20%、以及20%-40%兩個區間內的上市公司數量合計佔比超過七成。這表明,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的消息對股價起利空作用。

年內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日距今的漲跌幅情況

「深度」董事长们都去哪儿了

個股方面,界面新聞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僅有19家公司在董事長變更公告後至今股價漲幅超過了10%,同樣的統計口徑下,卻有18家股價區間跌幅在六成以上。

年內董事長離職日距今的漲跌幅靠前的上市公司情況

「深度」董事长们都去哪儿了

易聯達資產基金經理劉斌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指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特別是中小民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債務違約等風波不斷,投資者對相關上市公司都持有較為謹慎的態度,董事長更換並不能真正打消投資者對這些公司財務風波的擔憂,因此,部分董事長離職很難得到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認可。

劉斌還表示,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的具體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繼任者的情況。如果新上任的管理者擁有更為更明晰的發展規劃與管理能力,很有可能會給上市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助力公司實現業績提升。相反,如果繼任者並不具有與其職位相匹配的能力,則很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業績的回落。

即使是新任管理層確實能力突出,其對於上市公司業績改善的作用也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才能顯現,並未能及時改變其當前基本面較差這一事實。

以工業富聯為例,這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增速僅為2.69%,遠低於2017年的10.45%,與此同時,其第三季度的淨利潤更是同比下滑了12%。在業績表現難有亮點的同時,董事長陳永正辭職也未對二級市場股價起到提振作用,截至發稿日,在滬指成交量逐步放大的背景下,該股成交量依然繼續萎縮,股價波動幅度收窄,表現盡顯疲勢。

由此看來,包括工業富聯在內,上市公司董事長們的離職究竟能否挽救公司低迷的股價似乎還是個未知數。

「深度」董事长们都去哪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