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嘗試實物電商,哈羅業務升級,美團和阿里戰爭進一步打響

最近有消息稱,摩拜單車在其App內悄然重整上線了實物電商業務“摩拜商城”。“摩拜商城”銷售產品主要為騎行周邊,另涉及服裝、家居、電子、護膚等類目的初期嘗試。


摩拜嘗試實物電商,哈羅業務升級,美團和阿里戰爭進一步打響


其實,這就是一種變現策略。在互聯網流量紅利到頂的現在,是一個大眾現象。不僅在共享單車領域,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對於共享單車來說,盈利模式不清晰一直都是它的軟肋。摩拜這次的動作,可以讓流量變現走向多樣化,給予盈利模式一種支撐。

除了摩拜,ofo和哈羅單車皆有不同的動作。比如ofo上線的“視聽風暴”短視頻廣告業務,需要用戶要先看5秒廣告才可以騎車;比如哈羅單車最近更名成了“哈囉出行”,哈囉出行與上海申通地鐵合作探索“P+R”模式……

不過市場上總是風雲變幻,ofo負面新聞頻傳,而哈羅單車作為後期之秀,儼然已經有了超過ofo的趨勢。根據哈囉出行創始人兼CEO楊磊披露的最新數據來看,哈囉單車已進駐全國300個城市,日訂單超2000萬次,用戶數2億,“做到行業第一”。

摩拜嘗試實物電商,哈羅業務升級,美團和阿里戰爭進一步打響


而且從現在來看,隨著哈羅單車的業務升級,無疑成為了摩拜單車的新對手。而這次摩拜單車的動作,就是對哈囉出行動作的一個回應,更多地是美團對阿里的一個回應。因為哈羅屬於阿里系,摩拜屬於美團系,兩大BAT都想深耕本地化服務市場,而單車作為是本地化服務中的一部分,必然會成為兩家必爭之地。

摩拜從被收購到現在,沒有發揮出足夠多的價值,從9月4日美團更新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收購摩拜是美團前四月虧損20億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美團披露的摩拜財務來看,但從完成收購的4月4日到4月30日,僅僅26天摩拜就虧損4.07億。


摩拜嘗試實物電商,哈羅業務升級,美團和阿里戰爭進一步打響


上市後的美團點評有相對多的資本來對已有業務進行調整,所以註定會加入對摩拜等周邊本地化服務業務投入,並對旗下業務展開聯動,充分發揮摩拜的價值,這次摩拜上線“摩拜商城”也可能是美團點評對單車業務的優化。

摩拜嘗試實物電商,哈羅業務升級,美團和阿里戰爭進一步打響


不過相對於美團對摩拜業務的優化而言,哈羅單車的動作似乎更迅速,下手更狠一些。9月14日,哈羅單車升級為“哈囉出行”以共享單車作為底層流量業務,嫁接更多城市出行業務,發佈會上,並與上海地鐵合作。加上阿里給予的端口支持,可以想象,哈羅單車會得到進一步地增長。

當然,“後發力”是美團的優勢,摩拜業務暫時的落後不一定就會落敗。所以兩家的相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也只能看後續兩家如何佈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