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有些人八十多岁,依然活出了二十岁的模样!

这周接连几天心情都无比沉重。首先是上周的重庆幼儿园伤人事件和这周的高铁男公开猥亵自己女儿事件,让从事幼儿教育的常爸浑身说不出的难受。紧接着砸金蛋的主持人李咏去世了,年仅50岁!事情来得太突然,错愕之际,另一个震惊的消息传来!

金庸去世了!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我并没有当真,因为在网友口中,金庸估计都已经去世20多次了!可这个精神矍铄的老爷子,每次都能笔挺挺地站出来破谣言!

“这次是真的,《明报》都登了!”同事着急地提醒!

紧接着,微博上、新闻里、视频里到处弹出的都是他去世的消息。

这一次,金庸真的走了,带着他的江湖、他的英雄走了!

金庸:有些人八十多岁,依然活出了二十岁的模样!

说他是“撑起几代人英雄梦想”的人毫不为过。从1955年金庸在《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开始,他的江湖就成了无数人的梦幻之地。

而常爸上高中时,就已经是金庸的忠粉了!看完《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鹿鼎记》……都是多少个课间十分钟和睡前半小时换来的啊!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里面的经典桥段我仍深深地记得,尤其是那几个越老越厉害的人物——

张三丰活到一百多岁时简直就是个仙人,扫地僧低调了四十多年可功力连乔峰都自叹不如,周伯通年纪越大活得越年轻,天山童姥每过三十年就能重生一次……

在金庸的人生字典里,年龄从来都不是阻碍一个人前进的绊脚石。对于他笔下的人物是,对于他自己更是。

金庸:有些人八十多岁,依然活出了二十岁的模样!

2005年,最震惊中国文坛的消息莫过于“金庸要去读书了”!

彼时,金庸是享誉全球的武侠小说家,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是身价上亿的《明报》创办人,还刚刚被剑桥大学授予了荣誉文学博士。

在外人看来,81岁的金庸绝对早就功成名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退休、颐养天年了,可这个老爷子却坚持要去“拿个真的学位回来”!

别人劝他,荣誉博士比一般博士学位还高,没必要了!他不为所动!

别人说,要是读不下来露丑,可就得不偿失了!他没理会!

别人说,读书很累把身体搞垮就不值得了!他压根没考虑!

他说:“我到剑桥求学并非为了学位,而是感到本人的学问不够,很想和剑桥的教授们商讨学习。”

尽管在一般人眼里已经是博古通今的金庸,依旧保持着求知的热诚。

他辞掉了院长的工作,带着行李和老伴来到了剑桥大学,他就读的是圣约翰学院的历史专业。为了这个梦想中的博士学位,金庸花了整整五年时间。(金庸提出申请的时候,剑桥大学决定,先要审查金庸的中、英文程度,及其学历和著作,以至研究论文的题目和内容等,而且提出他应先念硕士,通过后再念博士。金庸一一照办,光申请过程就花了三个月。)

家人给他准备了三室一厅大房子,他拒绝了,他说:“我不是来享用生活的,这房子不适合我住!”然后换成了学校的普通公寓。

金庸:有些人八十多岁,依然活出了二十岁的模样!

踏入学校,金庸立即调整状态,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学生样:骑着自行车、背着小书包,来往于上学的路上。

他成了剑桥年纪最大的学生,也成了校园里最独特的风景。

后来,金庸又说要开车上学,但总是迷路,为了安全起见,他只能作罢。

不知这个时候,金庸会不会想起他笔下的张三丰、无崖子!

在年龄面前,我们可以不认输,但不能不承认现实。还好,金庸很明白这些!

他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特长,也知道自己想要学习什么。

对古典文学很熟悉,他就乐于当同学们的“半个老师”,给他们答疑解惑。他还去牛津大学领了个兼职,担任汉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他知道自己英语底子不好,现学有很困难,就说自己写的是“老实论文”。

上学路上碰到书迷求签名,他就摆摆手拒绝:“如今是上课工夫,我是个先生,我不给你们签名。不过,在我漫步或者喝咖啡的时分,可以给你们签名。”

他从不缺课,上课前一天都会提前准备好书本和资料。对于作业,他也总是认真完成,按时交。

2007年他终于领到了历史学硕士学位。当被问读到什么好书时,金庸的回答是:

“有没有读到好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英国与中国完全不同的研讨学问的方式。”

在向前奔跑的路上,金庸一直都很清醒。

“不为学位,只为学问!”

2010年,86岁的金庸终于如愿获得了博士学位。

金庸:有些人八十多岁,依然活出了二十岁的模样!

追逐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据说,金庸小时候曾对他的父亲说:以后我要去剑桥读书!80年的时间,他写小说、写时评、教书育人,兜兜转转一大圈后竟然又重拾了儿时的梦想!

金庸终于活成了他笔下主人公的样子,活出了张三丰的仙、老顽童的真、扫地僧的透!

有人曾问金庸:“人生该怎么度过!”

金庸的回答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所谓大闹一场,不过是保持生命的热忱,追求梦想!

而在一颗热切的学习之心前,时间算什么,年龄又算什么!

金庸:有些人八十多岁,依然活出了二十岁的模样!

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所有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我读书之多,巴菲特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当所有人都在盯着巴菲特的资产如何呈倍级增长时,又有多少人看到他在背后默默学习、翻阅资料的样子。

博士毕业之后,金庸的求学之路仍在继续,他依旧看书、偶尔写字。而88岁的巴菲特和94岁的芒格也依旧每天把大部分时光花费在书房里,身边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

离不开自己的舒适区,何来人生“大闹一场”!

80岁、90岁的他们,活出了20岁的青春模样——求知若渴、好奇热情

反之,身边有不少20、30的年轻人,死气沉沉,像是80岁的人一样。

坐在电脑前7、8个小时玩游戏,一动不动,坐姿不正确导致脊柱变弯、身材走样;

出个门,永远都在低头看手机,驼着背的样子真像僵尸;

稍微活动一下,他们就得气喘吁吁;

说个事情,不强调个三五遍根本记不住!

“有些人二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被埋葬”,想起罗曼·罗兰的这句话我就背后一凉!

而更恐怖的是,不求上进的他们人到中年依旧会得过且过。他们会用“这辈子就这样吧”来为自己开脱,用“好好培养孩子”将自己的梦想悉数压在孩子身上!

被压得喘不过来气的孩子,没学会自律和自醒,只一心寻求解脱。所以,才有那么多孩子进入大学就跟泄气的气球一般自我放逐、一蹶不振,再度陷入“20岁就死了”的循环里!

醒醒吧,根本就没用什么救世主,孩子不是你人生反转的钥匙,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拯救!

逃离自己的舒适区,从知识里汲取力量,这可能是中年危机唯一的出路!

这不是什么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鸡汤,这就是我自己的切身体会。从一个南方小城一路到耶鲁、哈佛,一路支持我前进的就是学习、就是书。这次常爸到哈佛来读教育学硕士,同时运营着公号,管理着公司,带着娃,真的是把自己逼到了极限。每当我被学业、工作、带娃同时压得喘不过气时,就想想金庸这样优秀的老前辈,生命不熄 ,学习不止,后生小辈安敢言苦?

想到此,我不禁为自己感到庆幸。尽管当时金庸的武侠小说非常畅销,但仍被很多父母视为“洪水猛兽”——因为家长们认为,这些书不仅对学习没用,还容易让人沉迷。

可我的父母却采用了“放羊式”管理,他们觉得只要是书就不会有太大问题。我也成了当时极少数能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收入囊中的人。现在回想起来,在烦重的学习之余,能让自己身处金庸先生妙笔构建的奇想世界里,是何等幸福!

等有一天小小常有足够能力看小说了,我一定会向他推荐金庸的小说,让他像我小时候那样游历金庸的武侠世界,迸发想象的火花。

我要告诉他,写书的这个老爷爷传奇的一生;我要告诉他,这个爷爷是如何孜孜以求、精进学问的;我更要告诉他,这个爷爷是如何在耄耋之年求取博士学位的……

“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说。我就很满意。”这是金庸先生的遗愿。优秀的作品值得流传百世,也必定会随着岁月璀璨依旧!

金庸先生,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