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工資發放採用的是月工資制而不是流行於歐美國家的周工資制?

貓貓呵呵


我笑了!

曾經聽一些去了某國外旅遊的同學回來吹噓,那個地方的人好啊,他們從來不儲蓄,工廠裡面很少見到長期職工,他們都是享樂主義者,每週五結算當週工資,兩天時間揮霍一空之後,週一又老老實實地上班,週末又揮霍一空。

及時行樂,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存款?不存在的!

如果一年工資12萬,有兩種結算方式,一種是按月結算,一個月1萬,還有一種是按周結算的,一年按照50周結算,每週2400元,你選哪種?

我估計沒人會選擇一個月1萬這種,因為錢壓在老闆那裡啊,而且一壓一個月,而且有些公司都是15號左右發放上一個月的工資的,這時候壓的工資就是一個半月了,日子實在難熬,要是這45天裡面有個什麼頭疼腦熱的,月光?可不敢!

所以,週薪也是促進消費的一種,而且比較爽一點。

當然,也有網友調侃,就那點工資,還要分四次發,場面夠尷尬的!那還有時薪跟日薪的,都是一些短期工,保潔帶小孩一類的。

所以,兩種社會理念,兩種結構,無可厚非,當然談到年薪,還是很讓人嚮往的,畢竟按年算了,肯定不少~


軍幸子


週薪制是一種流行於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西方國家的薪酬支付形式。雖然這些國家沒有規定具體的發薪方式,尤其在藍領階層,如工廠、服務業、等體力勞動行業,每週發工資是非常普遍的支付方式。

英美藍領員工一般收入有限,儲蓄少,還要在消費型社會維持日常開銷,就得每週發放工資,這樣有靈活的資金去購買商品,進行週末消費。即便錢花光了,挺幾天就等到下週工資了。而不像管理月工資那樣,每次消費都有透支壓力,擔心剩下半個月沒錢花。

此外,藍領員工多從事簡單枯燥的體力勞動,更需要週薪制帶來的即時消費,使員工每個星期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熱情,提高生產效率,因為快速的獎勵機制讓人們動力無限。

而幹滿一月才領工資實在“難熬”,在漫長的等待中失去享受生活的機會,也失去工作的動力。

週薪制促進員工們消費,進而帶來高質量的生活,又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老闆和員工都獲益匪淺,所以在英美國家的勞務市場幾乎無一例外的選擇週薪制。

薪金的發放形式與不同職業的工作特徵和與之相配的用工方式有著緊密的關係。與西方普遍採取週薪制不同的是,多年以來,中國慣用月薪、年薪、小時工資三種薪資支付方式,其中又以月薪為主。

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按西方工業化模式經營企業的時間並不很長。新中國成立後,在計劃經濟年代,中國所有企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都一律實行月薪制,而月薪制所強調的也主要是工資對員工個人生活的保障功能。這麼多年,人們已習慣按月領工資、按月安排家庭的生活支出。而且,中國人也習慣了享受每月“嘩啦啦”地數一沓子鈔票的滿足感,而不願兜裡永遠裝的都是“碎銀子”。


牛事兒大賞


這個問題要反過來看:為什麼歐美沒有采用月薪制?

因為歐美沒有月這個概念!

在曆法中,日是地球自轉一天,

周是7天,因為宗教的某人死在那天,把那天作為第一天稱之為禮拜天。

月是月球一次陰晴圓缺的時間。月曆就是陰曆,太陰曆。

年就是陽曆,太陽曆。

因為月曆非常不準,分層12個月的話一個月要少幾天,湊不出一年,且全球6成的人都要過禮拜天,所以,他們更加尊重自己的宗教信仰。

如果他們不發週薪,那麼就只能發年薪了,他們不使用陰曆,沒有月的概念,所以不採用月薪制。就這麼簡單的原因~


親面獸


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前一段時間有研究過,因為目前週薪的需求對於我們所研究的藍領人力資源服務是非常熱門的。


首先在藍領職場,求職者對於週薪是非常渴望的,他們希望更快的拿到錢,再者他們也非常的缺錢,現在95後,00後的藍領從業者可不像他們的父輩,一般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手頭經常很緊張。


那麼他們對於週薪的渴望就相當的強。


但是,據我所知製造業高峰期的時候,企業頻率最高的時候會每半個月結算一次薪水,各大企業再缺人都不用週薪模式有2個原因:


1.怕員工流失率高

中國不像歐洲,人們都很愛惜自己的工作機會,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就業機會非常的多,所以人們也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珍惜自己的工作,製造業員工手裡一有錢就會不穩定,這是大家都共同認可的結果,現在一個月發一次薪水,離職率平均都在24%左右,一週發一次薪水只會導致人員流失率增大。


2.變革成本大

目前國內幾乎所有企業都是月薪制,如果一家大型企業(5萬人以上)想要將月薪制度改成周薪制度,他所要付出的成本會非常的大,人事將承擔比以前多4倍的工作量。何況目前人力市場沒有倒逼這些企業來做變革,所以他們也不會耗費成本主動變革。


勞務研究所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或許因為工資本來就不多,還按周來結算的話,那就更不好看了。

不說笑了,說點正經的。

其實歐美一些國家也不是一開始就按照周來結算的,一開始也是按照月來結算的。此前很多到德國打工的英國人,剛開始都不太適應漫長的月薪制,但適應一段時間後都發現月薪制確實促成良好的儲蓄習慣。不過一旦回到了週薪制度,那就又很快適應了。

週薪制度比較適合歐美社會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儲蓄習慣,週薪制度確實能夠拉動消費。

中國人在前幾年花錢不多,都愛存起來,不過最近房價上漲了,而且也掀起了消費的熱潮,所以最近幾年我們存下的錢不多了。

企業也喜歡月薪制度,因為能夠推遲一個月發工資,減少資金的壓力。

中國沒有周薪制嗎?有的!

最早提出的是杭州市人大代表胡小平,他建議實行周工資發放制度,以此來刺激週末經濟,從而進一步擴大內需。

雖然沒有大規模推行,但是也在應用在建築工人行業上。自2009年8月1日起,廈門市翔安區開始試行建築工人工資按周發放制度,明確規定,在施工單位與勞動者(或勞務分包企業)簽訂的合同中,應明確以貨幣形式每週支付工人工資。若一週內難以核定工人完成工作量的,可以每週預付工資並按月結清,預付的工資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周平均值。

我們以前經常聽說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新聞,而且農民工本來就比較老實,容易處於劣勢。為了保證他們權益,那就採用週薪的制度。即使被拖欠了一週的工資,損失也沒有那麼大。


太平洋電腦網


很簡單。

因為周工資,會感覺很少很少很少~~~!

就拿本人來說,中部內陸十八線小縣城。月薪三千~~~~~



就這還高於本地平均工資。對,你沒有猜錯,平均只有兩千多。沒有五險一金。


每個月三千塊錢的工資,一週也就是700多。可以想象,拿到工資的那一刻,心裡是多麼的失落!

所以,為了照顧大家的心情,我們實行月工資制,這樣看起來工資似乎就多一點。心情就會好很多。


上將噯福斯


週薪制,即把工資按周發放,最早出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有些行業實行周工資制,每週五發放薪水,人們領取一週的報酬。

週薪制適用於藍領行業

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尤其是在藍領階層,像工廠、服務業等勞動力密集產業,週薪制格外適用。

主要因為英美藍領員工一般收入有限、儲蓄觀念也比較弱,還要在消費型社會維持日常開銷,就得每週發放工資,這樣有靈活的資金去購買商品,進行週末消費。即便錢花光了,挺幾天就等到下週工資了。不像管理月工資那樣,每次消費都有透支壓力,擔心剩下半個月沒錢花。

還伴隨心理作用,藍領員工多從事簡單枯燥的體力勞動,更需要週薪制帶來的即時消費,使員工每個星期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熱情,提高生產效率,因為快速的獎勵機制讓人們動力無限。然而,幹滿一月才領工資實在“難熬”,在漫長的等待中失去享受生活的機會,也失去工作的動力。

當然,企業主不一定這麼想,因為現有的月薪制可以延遲支付一個月薪水,從而節約一個月的人工成本現金流,一些大企業壓一個月工資有上億資金,還可以獲得不菲的利息。

從社會整體角度,週薪制縮短髮薪時間,可大幅減少欠薪的範圍和數額,並且刺激勞動者消費,提高商品的流通速度,實現內需與內供的較短週期的平衡。不過花的多了,相對就是存的少了,根據歐美國家的歷史數據,與月薪制相比,週薪制可降低5%—10%的儲蓄率。以及,倘若實現週薪制,目前的社保公積金、銀行貸款等社會制度都要進行相應改革。

創業公司探索案例

最近我們瞭解到,“我的打工網”已經在這方面做嘗試,推出了一款名為“週薪薪”的新品,並獨立公司運營。

我的打工網主要做藍領招聘,可以理解為用口碑做了連鎖招聘的生意,買賣C端流量。“週薪薪”則是給C端藍領提供按周模式的薪資代發。

製造業藍領這個鏈條上,工廠往往不會直接面試成千上萬的C端,而是外包給勞務公司,並由勞務公司結算和代發工資。通過跟勞務公司合作,我的打工網將藍領工人引流到週薪薪APP上,這部分用戶只要入職後的上下班在APP上打卡,便可以每週預支工資,不過只發放實際周工資的幾成,最後一週會發全所有工資。

根據上文所講,領週薪的藍領工人會變的相對穩定,能夠避免批量離職,從而降低了勞務公司的招聘成本,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實踐證明,可以降低約30-50%的成本。尤其是在工人“供不應求”時,格外見效,週薪還可以作為附加條件,吸引藍領入職,提高送工量。例如,某合作的勞務公司1年內實現淨利潤1200萬,此前他在用工荒時期,都是靠大量補貼圈藍領,很多勞務公司已經入不敷出。

或者另一種情況,工廠跟勞務公司簽訂的是小時工的合同,這時候勞務公司賺取的是差價,比如工廠開價24元/時,勞務公司開20元/小時,這時候只要員工多在職1小時,勞務公司就能多賺4塊錢。所以,勞務公司希望員工越穩定越好。

與此同時,週薪薪的盈利模式,也從之前的一次性招聘費,變為跟勞務公司分成月管理費。因為幫勞務公司提高了收入,所以分成也變得理所應當。

目前預支的工資是由我的打工網墊資,之後會跟金融公司合作,由金融公司墊資、勞務公司出利息。

不過這件事情也存在風險,比如員工在某個月幹了兩個周自己突然離職了,這時候工廠大多數情況不會支付最後這兩週的工資,而週薪薪可能已經預支,所以還需要做好風控模型。

其他觀點

事實上,自2009年8月1日起,廈門市翔安區開始試行建築工人工資按周發放制度,明確規定,在施工單位與勞動者(或勞務分包企業)簽訂的合同中,應明確以貨幣形式每週支付工人工資。若一週內難以核定工人完成工作量的,可以每週預付工資並按月結清,預付的工資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周平均值。

也有不同聲音,認為月薪更符合中國國情,比如有評論者稱“周工資制是一種新思路,可以研究,也可以借鑑國外的經驗,但人們的消費方式不會因為工資發放模式改變而改變。”

對此,我們也採訪了一些相關創業者的觀點。

  • 薪人薪事CEO常興龍: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探索週薪制,我們的客戶己經開始有周薪制結算的案例出現,而且這個比例在增加。

對於新的企業管理者而言,思維正在從“管控”朝著“激活”轉變。原來是壓榨時間來換取資本利益,現在是更願意拿資本去換時間,以提升人效為導向。

週薪制可以明顯增長員工的話語權,但給企業帶來的人力資源、財務的壓力都比較大。比如,很大程度會提升離職率、使得企業和員工的其存平均時間變短,而新職場力量消費觀會出現短期高額借貸的風險,使得誠信體系變得越來越得要。

  • 薪資通CEO陳穎:

“週薪制”也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更為符合現代人的消費理念並能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週薪制”讓激勵週期變短,更有利於將激勵與行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清晰,無論對於員工還是部門主管來說都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溝通、更為高效能的工作。另一方面,“週薪制”也減少了企業欠薪行為,讓員工也獲得了職業安全感。

但另一個角度來看,薪酬模式的調整也對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企業還要具備完善的薪資考核制度以支撐“週薪制”的實現。從員工管理的角度來說,“週薪制”加速了員工的流動性,也增加了員工“一言不合即消失“”不辭而別“的風險,企業對此要做好人員儲備及應急工作。“週薪制”對於企業HR、業務等部門來說,無形之中增加了工作密度,從每月一次的業績指標統計、績效考核、工資核算變為了每月四次,而有些崗位的考核又無法在短期內實現,這也增加了企業實現“週薪制“的難度。


wein小悟空


對此有一個更規範的回答是什麼呢?月工資制改變為周工資制時貨幣流通速度會加快,因為國家發行貨幣量=社會貨物總價/貨幣流通速度。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也不能改為周工資制。
美國有些行業實行周工資制,每週五發放薪水,人們領取一週的報酬。但是這種周工資制適用於藍領行業,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尤其是在藍領階層,像工廠、服務業等勞動力密集產業,周工資制格外適用。因為英美藍領員工一般收入有限、儲蓄觀念也比較弱,還要在消費型社會維持日常開銷,就得每週發放工資,這樣有靈活的資金去購買商品,進行週末消費。即便錢花光了,挺幾天就等到下週工資了。不像管理月工資那樣,每次消費都有透支壓力,擔心剩下半個月沒錢花。
但是企業主不一定這麼想,因為現有的月薪制可以延遲支付一個月薪水,從而節約一個月的人工成本現金流,一些大企業壓一個月工資有上億資金,還可以獲得不菲的利息。
從社會整體角度,周工資制縮短髮薪時間,可大幅減少欠薪的範圍和數額,並且刺激勞動者消費,提高商品的流通速度,實現內需與內供的較短週期的平衡。也就是一開頭提到的月工資制改變為周工資制時貨幣流通速度會加快。花的多了,相對就是存的少了,根據歐美國家的歷史數據,與月薪制相比,週薪制可降低 5%—10% 的儲蓄率。以及,倘若實現週薪制,目前的社保公積金、銀行貸款等社會制度都要進行相應改革。
綜上,中國的工資發放採用的還是以月工資製為主。
更多交流歡迎留言評論!

stormzhang


給大家算下,假如你的月薪是10000元,換算成周薪的話是2500元。一年365天,是52周,2500×52=130000,也就是按週薪你一年可以拿到13萬;按月薪的話10000×12=120000,同樣工資按月薪結算,你只能拿到12萬。這還不包括按月薪你需要多扣出的個稅。你說國家和資方按哪個方法給你發工資合算呢?


亮仔很忙📲


這樣的工資制度是跟人們的習慣有關係的,歐美人普遍是按照周來過的,生活中好多計費的基礎時間段都是周,而我們國家習慣上是按照月來過的。因此,我們實行了月工資制,而歐美國家普遍實行的是周工資制度。

歐美普通人勤奮吃苦的不多,而且也是懶散慣了,總想著少幹活多休息,因此國外企業為了激勵員工好好幹活就實行了周工資制,而且國外發工資,交房租等基本上都是按周來計算,因此,歐美國家普遍是按照周這個單位來計算各項費用的一個基礎時間段。

而我們國家普遍實行的是月工資制,我們交房租都是月租,我們的假日都是定好的陽曆日期或者是農曆日期,因為我們的基本計算時間段的一般是按照月來計算的。而月工資制只適合我們這裡,實行月工資制當然也有很多好處。

歐美國家生活習慣都是以周來計算,好多節假日也是按照周來計算的。比如美國的母親節(Mother's Day), 是每年5月份的第2個星期日。父親節(Father's Day), 每年6月份的第3個星期天。勞動節(Labor Day), 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而且好多歐洲宗教節日都是按照基督教年曆按周來定一些大的宗教節日,比如嫉妒受難日和復活節等。因此,由於這些傳統的影響,導致歐美國家普遍按照周來計算工資和發放工資。

而我們國家沒有這些歐美國家的宗教傳統,而我們國家也是普遍按照月份來過的,包括我們的農曆也是按照月來過的,而我們現在普遍實行的是陽曆也是按照月來過的。因此,我們就形成了按月計發工資的傳統。只要是適應了,也沒有多大的問題的。只是有時候按月計發工資,都是先幹活後拿錢,有時候企業就會往後推一個月發工資,這樣企業方在資金上就始終欠員工一個月的工資,實際上就會佔了一定的便宜。

綜上所述,歐美國家普遍是按照周來計算日子,甚至好多節日也是按照周來算的,因此歐美國家普遍實行了周工資制度,這是符合歐美國家的生活習慣的。而且這樣計算工資,企業方在資金上佔不到職工的大便宜,體現了一定的公平性。而我們普遍是按照月來過的,我們的農曆和現在實行的陽曆都是按月來計算的,我們的節日也是按照月份和日期來確定的,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按月發工資的習慣了,很多生活習慣也是圍繞著月份來預算的,因此,我們實現月工資制度也是符合我們的生活習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