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纪事:一个”玉米人”的心声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雄安新区纪事:一个”玉米人”的心声

在安新县大王镇,粮食收储业算得上仅次于服装的第二大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小王营村几户农民率先建立玉米收购点,把本地的粮食销往外地。从一家发展到多家,又带动了周围村子,北张庄、于庄也顺势而动。90年代后大王镇其他村里农民也纷纷成立粮食收购点,加入了粮食收储的队伍。

雄安新区纪事:一个”玉米人”的心声

大王镇从事本行业的企业达到数十家,带动了大王镇农民的就业和创收。走村串乡收购粮食成了一份职业。从开始的赶着驴车马车,到后来换成拖拉机农用车汽车,大王镇农民凭着自己的勤劳,换来了不错的收入,闲暇之余还有时间侍弄自己家的承包地,挣钱种地两不误,所以“喝棒子”是许多大王镇人喜欢的一个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大王镇人应该数以千计。

雄安新区纪事:一个”玉米人”的心声

随着大王镇的粮食收储业蓬勃发展,周围的乡镇也被带动起来,安新镇、端村镇、安州镇,容城县的容城镇、大河镇等很多村子的农户陆续兴起了这个行业,收购范围从最初的附近乡镇辐射到周边各个区县数百里区域。玉米收购点经营方式从最初的收干粮到发展到后来存储潮粮,再到大型设备烘干,经营方式多样。随着时代发展,收储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产品销路日益拓宽,目前,雄安三县的玉米、小麦已经销往全国各地。

雄安新区纪事:一个”玉米人”的心声

2015年前后,大王镇一些有实力的粮食收储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筹措资金,重建场地,购置设备。大型脱粒机组、筛选设备、烘干塔等设备陆续进入了收粮点的场地。雄心勃勃大王镇“玉米人”,都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粮食收储有几个显著特点,一个是资金大,第二是风险大,第三是利润低。收农户家的粮食,决不能赊欠,必须真金白银现金交易,不像其他行业可以在购置原材料时借力于供货商加工商,暂时赊欠一部分款项。轮到往外销售,有时却不得不赊账给人家。对此,大王镇于庄村的一个收粮点负责人陈栋良深有感触,“有时候去外地要账,去好几回都见不着人。”

雄安新区纪事:一个”玉米人”的心声

陈栋良

陈栋良说,收玉米,销售信息最关键了,粮食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必须随时查看信息,掌握行情。收和售的时机要掌握好,不然赚的不多,赔的可不少。

收粮的小贩走街串户收购,利润按“分”计算,挣的纯粹是“力气钱”。而收粮的企业,利润大多有时候是按照“厘”计算的,而且收粮点有干不完的活,利润低的时候舍不得雇人,只能自己干,他们挣的完全是“辛苦钱”。

陈栋良说:“收棒子的人挣了钱,没有大手大脚花钱的,没有大吃大喝的,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挣钱太不容易了。”

雄安新区纪事:一个”玉米人”的心声

刘铁军

2016年夏天,陈栋良和姨父刘铁军一起,筹措资金105万元,购置机械设备,建起了大型玉米烘干塔,本想用收潮粮自己烘干的方式经营,以期赚取更多差价。秋收过后,两个人不分昼夜地忙碌起来,期起初效益还不错,可刚刚干了两个月,环保风暴袭来,他们被告知烘干塔不符合环保要求,只能停产。

雄安新区纪事:一个”玉米人”的心声

2017年,雄安新区来了,对于家乡即将变成现代化的城市,刘铁军和陈栋良无比兴奋并满怀期待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忧虑和迷茫:他们投资建起的烘干塔和其他一些设备,使用了很短时间就停用了,远远还没有收回投资,而且面临有着更高环保要求的新区建设,已经不可能再重启这些设备去赚回投入的资金了,刘铁军和陈栋良不知道怎么才能挽回这笔损失。

这种情况,是雄安三县大多数粮食收储企业遇到的共同的困境。由于新区建设日渐临近,农户的卖粮习惯有所改变,从以前自己储存过冬变成收获后随时卖潮粮。大王镇的这些“玉米人”们只能用大量资金收储潮粮,然后等明春自然风干后售出,这期间有着不小的存储、维护、人工费用,还要承担明春粮价下跌的风险。

许多粮点负责人都有这样的忧虑:今年的收购价有点高,明年如果不涨,谁也挣不了钱,都得白忙活。

雄安新区纪事:一个”玉米人”的心声

对于未来,刘铁军和陈栋良在展望新区生活的同时,也表达了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

每个大王镇的“玉米人”都支持国家建设雄安新区的政策,愿意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希望新区各级领导能够在百忙之中挤出些时间,多关注一下这些遇到各种困难的粮食收储企业。随着新区建设开始,这些企业必定面临转型,希望各级政府在他们转型的路上起到积极地引领带动作用。

再有,停用的烘干塔等机械设备如果转让出去,能挽回一部分投资损失,希望政府能帮助企业寻找更多这方面的渠道和信息。

这些有一定实力的粮食企业在今后转型再创业的路上,希望得到政府部门更多的引领和扶持,帮他们顺利走入其他领域,为新区建设继续做贡献。

陈栋良说,其实他很想参加现在新区举办的一些技能培训,但由于必须随时掌握粮价信息,收粮点也事务繁杂,实在抽不出时间参加培训。

对于以后的新区建设,刘铁军、陈栋良的态度是:从内心支持新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愿意为新区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想,他们的这种态度,应该表达了很多“玉米人”的心声吧。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