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调整按金额分不同挡次,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呢?

rxhzn


想法虽好,实现很难!

现在,社会上贫富两极分化矛盾突出,在退休人员中高低收入悬殊问题明显。小编提出在养老金调费时,想让收入低的多涨点,收入高的少涨点,这种想法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相信会嬴得很多低收入人员的拥护和支持。

现在,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主要存在两大差距,一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差距,事业单位的大大高于企业单位的。二是企业内部退休人员也存在着养老金高低差距,多的上万,少的两千上下。从"十四连涨"情况看,收入多的涨得也多,少的更少,使上述两大差距会越拉越大,也导致了收入悬殊矛盾的加剧。

按照养老基金多交多得、长交多得原则,谁交的金额多、交纳时间长退休时拿的多是合理的,但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原来收入高的涨得多,少的涨得少,这样显得不太合理,会导致悬殊越来越大。即使不能做到收入少的多涨点,收入高的少涨点,至少要保证收入高的不要再多涨了,即使保证不了缩小收入差距,也不至于让差距进一步拉大!

现在提倡帮扶弱势群体,低收入的退休人员也是弱势群体,应当得到适当照顾,包括涨资时多涨点!


千山车神


你好!你提的问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在有许多拿低养老金的都有这种想法,凭什么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老人比我们企业退休老人的高出2-3倍?太不公平了,于是乎,出现了按工龄拿退休金的呼声,一年100元40年就每月4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高的拉下来,低的调上去。我们农村有一句俗语:“哇事容易做事难”,国家真这样做了,拿低养老金的企业职工倒


是高兴,举双手赞成,可那些拿高养老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他们会同意吗?他们会乐意吗?那是肯定不会乐意的。我们这边高兴了,可他们那边不高兴,这不又产生新的不高兴,新的不平衡了?所以你说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就难了。所以说你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起码目前是行不通的。

我们国家的社保原则是“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企业职工少得的原因是当时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给我们按最低标准上缴社保费,所以,我们今天就少的拿,这是企业给我们所造成的𣎴平,是养老双轨制给我们造成的不平。对于这种不平衡,其实我们国家也是很重视的,这不现在不是养老保险已经并轨了吗,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以后新人退休就统一了,退休金都是执行一个标准,不管企业、事业单位都统一个标准,再也不会出现“你多我少,我少你多”的情况。

然后,以前双轨制造成的那种不公平,我相信国家也会逐步解决的,我们我们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快乐老叟844


养老金调整应该采取两种方法进行平衡:一是已经退休的老人,因双规制造成的养老金相差悬殊过大的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是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以求达到平衡。否则按同一标准调整,因养老金标准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只会越调差距越大,有失公平;二是从2014年10月1日(即并轨后)以后,应不分行业,应按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养老金计算办法进行,这样才不致造成新的不公平。现在所谓的并轨也就是形式上并轨了,但本质并没有并轨。双规制造成的待遇差仍然没有解决,所谓并轨仍然是一句空话。如我本人,198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企业办的一所技工学校,先后从事教学、行政管理,在校任中层干部20余年,直至2015年退休,在校工作30年整。上级规定:凡是有教师资格证者,不论是否在教学岗位退休时按事业单位计算办法执行,其他后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不论在校工作多少年,即使终生在校工作,退休时仍按企业退休计算办法执行。在同等条件(同学历、同职称、同工龄……)下,两者计算出的养老金待遇相差千元以上。难道一所学校只有老师重要,而其他人员可有可无吗?实际是这是对工人阶级的一种岐视。并轨了怎么还执行两种退休办法呢?


存善22


合理个屁!我举个我父母的例子,我妈当年四金交30块一个月的时候,我爸交300块一个月!现在都退休了,我妈45岁内退,到现在拿3000一个月,我爸60岁退休现在拿7000一个月,对于我爸公平吗?按比例我爸拿30000还差不多!如果我妈养老金涨到和我爸差不多,那以后没人交养老金了!多交多得少交少得才是公平!


Zephyrence


一提起退休金,养老金,发言者众,足以看出退休金,养老金在人们心目中的重量与地位。众多意见集中在:

一,退休人员企业与公务员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并轨並没起到实质性改变。

二,退休金与老农的养老金悬殊过大。

三,退休金,养老金的连年调整並未起到限高提低的作用。

如何解决呢?

一,缩小退休金的差距,真正做到高的不调,少调如5OOO元以以者。低的大调,多调如3OOO元以下者,逐步缩小差距。可参考工龄年限。

二,对老,少,边贫地区加大倾斜政策。

三,对40,50,后老农的养老金多增加。

2019年,建国七十年大庆,在退休金,养老金方面应该有新作为,新改革才好。

对老人的养老是国家的一种社会福利,国家的富強是全体国民共同努力劳动,艰苦奋斗得来的,老人的退休金,养老金有差别也是合理的,但合理的平衡,缩小差距更是应该调整的根本!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是社会进步的正常现象!


大亨永德


养老金调整应当跳出按比例调或者按人头普调的魔圈,从现行工资制度上也就是从源头上求得合理,过去毛主席时代工人阶级地位高,全国工资平衡,机关事业和企业工人工资没有多大区别,对于在哪里工作只要组织安排都不会讲价钱。至于退休也随意,沒有什么意见。高级干部和特殊岗位科学家待遇好一点,那人数不多,工作非一般,所以大家认为是应该的,包括当时钱学森袁隆平等大科学家,工资与随同他们一起工作的普通工作人员或工人差别也不大,但工作关系好,都高兴。能说不好吗?以后说这样不行,是大锅饭,要打破。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岗位考职称分等级,凭学历按参加工作年限晋升职称,现状是最后大家都是教授付教授,高级教师,工资比照厅级付级,现在可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作个统计,按厅级付厅级拿退休费占比多少,事业单位都是国家拨款的,视同缴费年限都是按职称延续由国家承担的,其退休金比同龄的乡镇书记镇长或部门科局长比要高20%以上,能说一个乡镇长的水平比中学教师低或者工作强度小或者挑战性弱吗?按职称拿退休金不也是吃大锅饭?干部按级别是因为晋升人数和素质要求受职数限制,可职称顺着工作年限最后都是高级付高级,到医院看病挂不到普通号,养金平均水平比公务员高很多,比一般工人高出倍数。真正做出贡献的退休金高一点大家不会有反映,但应该是少数,可退休都是高级职称,就这些人内不也是大锅饭平均主义。这就是养老金发放的前基本体制上的问题,单纯评论按养老金高低比例调和普调寻求不出真正的合理性。


手机用户52081139280


养老金调整金额的调整要向对国家贡献突出的人员:一是向参加抗战时期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复退军人倾斜;二是向参加边疆保卫战,自卫反击战等解放海岛大小战役的复退人员倾斜;三是向参加核武器试验的、向参加化学生产、高炉炼钢等危险品的第一线的工人倾斜。这类人员是新中国的建设者,也是保卫祖国的贡献者。四是为国家科学技术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及其他行业的劳动积极分子进行倾斜,不管在哪一个部门和行业一律享受不同档次的工资待遇。金额多少由国家定标准。这样做,体现了党对他们工作的关怀,有利于保家卫国和军队建设,有利于实现中国梦想,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是得民心的大好事。


天牛7


由于缴费标准、缴费方式、政策扶持力度不同,参保人员养老金可大致分为3类,即机关事业单位、银行、国企退休人员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金。

在经济条件、

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可月领3000元,机关事业单位却能领10000以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居民生活较为拮据,参加了养老保险后,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仅为125元,与城镇退休人员相差甚大。

这时候,有人就想,如果养老金调整按金额分不同档次,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呢?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最高5000元,企业退休人员每月3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每月领1000元养老金,调高保低,这样是不是能得到更多人认同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企业、员工还需要缴费吗,退休后都等着拿钱不就好了?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种,是国家规定企业和职工按照不同的比例共同缴纳的。法律规定,缴纳社保既是法定权利,也是法定义务,即使参保人在退休前已经缴满15年,还得继续缴费,直至职工退休。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城乡居民养老金额度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别。在企事业人员养老保险未实行并轨以前,机关事业单位不用缴纳养老保险,养老金按工龄计算;2014年养老金并轨之后,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很高,企业人员缴费基数很低,计算养老金时会出现3—4倍的差距。企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差距大的根本原因,由养老金双轨制转变成了二者缴费基数的差距。

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来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高、城乡居民养老金低,是因为城镇职工缴费水平较高。职工所在企业缴纳20%,进入当地统筹账户,这部分钱会换算成基础养老金;职工个人承担8%,进入个人账户,这部分钱会换算成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构成基本养老金的主体。城乡居民每年最低只需要缴纳100元,城镇职工每月至少缴纳500元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多缴多得,计算养老金时自然就不一样了。

养老待遇是“千人千面”,并没有任何固定的档次高低之分。很多人都希望按工龄调整养老金,如果工龄高,缴费年限和缴费水平低,又该怎么算呢?


重庆中公教育


我认为不合理。你把养老金按金额分为不同档次,多的少调、少的多调,其本意是想缩小养老金的差距,但这样做实际上并不有利于杨老事业的平稳发展,因为你只注重养老金的“多”和“少”两个因素了,考虑问题过于片面。现在我们国家实行的的是养老保险金制度,还没有完全进入“全民社会保障”,也就是说现在的养老保险并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国家为了稳步推进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采取的是“谁投保谁受益、投的多受益多、投的少受益少”的政策,在这个大原则下适当照顾特殊人群。养老金的发放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投保额的高低、投保年限的长短、年龄的大小等等,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而只按每个人领到的养老金多少调高调低,那就变成了社会养老的福利待遇,就现阶段而言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站在个人角度每个人都想多领一点养老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养老制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工程,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所以在制定养老制度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可否认,目前的养老制度还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社会养老制度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


长江253666752


养老全调整按金额分档,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这样看似公平合理,其实不然。首先,养老保的缴纳是按每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来缴费的,缴费基数高,指数高,缴纳养老保险的费用高。反之缴费基数低,指数低,缴纳养老保险就少。一般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的300%的,接当地社平工资的300%来确定缴费基础,缴费养老金保险的金额多,自然到退休基本养老金就高。低于当地社平工资60%的,按当地60%的社平工资来确定缴费基数,这样缴纳养老保险的金额低,退休时领的基夲养老金低。这样看来缴费多,缴费时间长,自然缴纳的养老保险多,缴费低缴费时间短,自然到了退休后,领的基本养老金低。由此看按统一的比例来调整养老金才是最公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