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轉身:宜家計劃兩年內裁減7500名員工,發力數字化等新業務

作者 | 市界 齊敏倩

風暴正在席捲零售業,連宜家這樣的零售巨頭也不得不因此做出改變。

當地時間週三,宜家集團宣佈,計劃在未來兩年內裁減7500個冗餘的行政類崗位,來改善組織結構,提高內部溝通效率。目前,宜家核心職能部門總有約16萬個就業崗位,如此大手筆的裁員,堪稱這家瑞典家居巨頭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革。

大象轉身:宜家計劃兩年內裁減7500名員工,發力數字化等新業務

據宜家介紹,此次計劃裁減的7500個職位,主要是公關、人力資源和行政等辦公室職位,不會影響到分店的運營和產品供應鏈的職能部門。宣佈計劃裁員的同時,宜家同時宣佈計劃在世界各地的城市新開30家小型門店,並投資物流配送和數字化,在未來兩年內創造1.15萬個新工作崗位。

上述種種跡象顯示,這家成立75年的全球家居巨頭正在改變方向。

“內憂外患”初現端倪

宜家上次裁員發生在十年前的“金融危機”時期。如今,宜家的現狀遠沒到“危機”的程度,但“內憂外患”的壓力已經初現端倪。

近年來,線下商超尤其是外資零售企業正面臨困境。今年,歷史達125年之久的美國西爾斯百貨不得不面臨破產清算的命運;英國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德比漢姆百貨公司(Debenhams)對外宣佈,因陷入財務困境,計劃關閉50家門店;樂天瑪特敗走中國;沃爾瑪在華陷入“關店潮”。

相比線下商超,宜家這樣的家居零售企業受電商和新零售衝擊更小,日子還算好過。但,宜家在中國市場的增速正在放緩。

8月16日,宜家中國在財報會上宣佈,預計2018財年宜家中國銷售額將超過147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9.3%,增速有所放緩。2017財年、2016財年,宜家中國銷售額增速分別為14%、19.4%。

宜家商場訪客數量也出現同樣的情況:數量持續增加,但增速有所放緩。宜家中國2018財年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商場訪客數量超過9830萬,同比增長9.6%,2017財年,這一數字是11%。

大象轉身

宜家創始人坎普拉德曾在宜家“聖經”《一個傢俱商的誓約》中告誡:制定一步登天的計劃往往導致公司滅亡。

2008年,宜家曾內部討論過是否開啟電商業務。可這一提議被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否決了。在他看來,電商會減少來店的客人,會讓宜家失去一些額外生意。

如今,時移世易,一向“高冷”又謹慎的宜家,也不得不轉變方向。

電商和多渠道零售是宜家轉身的第一步。10月底,宜家中國將網購範圍擴展至149個城市。11月1日,宜家在中國的第二家提貨中心,改頭換面為體驗中心。這個佔地面積僅有宜家普通賣場1/10的小店,象徵著宜家“全新時代”的開始。

近期,宜家表示,未來三年中,將投資58億歐元在“全球地產開發”上——更綜合的體驗中心、創意公寓、宜家酒店與辦公樓等等都包括在內。

這58億投資中,有30億歐元將用於在歐洲、亞洲與北美市場建造城市綜合購物體驗中心。而城市綜合購物體驗中心拓展計劃中,有20億將用於在中國上海、長沙和西安3個城市投資綜合城市綜合體項目。

綜合購物體驗中心不僅能為宜家帶來租金收入,還能為宜家家居帶來更多樣化的客流、提高來店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