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儲能納入電網資產,阻礙在哪裡?

觀察|儲能納入電網資產,阻礙在哪裡?


電網側儲能大潮洶湧,資產屬性問題凸顯。

文|黃龐丁

今年的儲能市場,電網側項目的異軍突起,應該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從初夏起,由江蘇鎮江東部101MW/202MWh電網側儲能工程開始,短短几個月之內,河南電網100MWh、湖南長沙一期120MWh,江蘇二期由平高集團率先發標的352MWh部分,相繼面世。這場由各省電力公司強力推動的浪潮,是2018中國儲能最為壯觀的一股力量。

在這些國網區域的市場中,江蘇無疑佔據最大的份額。據瞭解,除了已經披露的部分,江蘇電網側儲能近期規模合計將超過1GWh。鄰省浙江也有100MWh級別的項目有待發布。

另外,“儲能100人”還獲悉,東北某省也有望公佈總規模達30MW/120MWh的電網側儲能項目。據知情人士透露,和中原與南方各省電網側項目基本採用磷酸鐵鋰電池不同的是,該省電網側項目將為全釩液流和鉛炭電池留出機會,大致會分為三個10MW/40MWh站點,分別採用鉛炭、鐵鋰和全釩液流電池,示範意味濃厚。

電網之所以積極擁抱儲能,國網河南綜合能源服務公司的劉浩講的很透徹:

首先,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運行的電網,事故構成要素比較複雜,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隱患;

其次,電網負荷峰谷差逐年加大,需要建設一定容量的儲能裝置,用以削峰填谷,提高設備利用率,延緩為滿足短時最大負荷而所需的建設投資;

第三,新能源大規模併網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影響;

第四,要解決區域電網輸送斷面阻塞的問題。

然而,電網側項目的集中爆發,以及各省網公司的積極介入,使得儲能資產的界定問題,一時間凸顯出來。

11月中旬,在南京的一場業界論壇上,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夏清的一席發言,將儲能和電網之間微妙的共生關係,給講了出來。他說:

電網側儲能發展,正呼喚開放型的輸配電價格機制。現在我們電網整個成本是管制的,與輸變電設備無關的一律不能進入成本。這樣的機制會帶來什麼問題?將激勵(電網公司)建輸配電電網,最後輸配電成本還是由用戶來承擔。(因為)電網要靠輸配電成本形成合理回報,用戶側裝儲能形成輸配電容量價值將得不到承認。如果儲能只能到電網外面去幹,不產生系統效益,電網公司說跟我沒關係,我不感興趣,這將抑制儲能產業的發展。

在近來有關儲能和電網關係的公開討論中,這算是最為直白的一段。儲能尤其是電網側儲能資產的屬性,確實是眼下亟待釐清的一個問題。

目前,各省建設的電網側儲能項目,不約而同採用了租賃模式。

以江蘇鎮江東部項目為例,八個儲能電站分別由國網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和許繼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以租賃形式供電網公司使用,五年之後,電站資產將移交給國網江蘇電力公司。而國網湖南綜合能源服務公司在長沙儲能電站的投資建設中,甚至還採用了為期十年的核心設備租賃模式。

之所以採用租賃模式,而非直接納入電網乃至最為關鍵的輸配資產,與當前的形勢當然有著莫大關係。

截至2017年底,各省輸配電價核定完畢,全國省級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已全面完成。根據2018年初國家發改委發佈的《區域電網輸電價格定價辦法(試行)》、《跨省跨區專項工程輸電價格定價辦法(試行)》和《關於制定地方電網和增量配電網配電價格的指導意見》等“兩辦法一意見”,輸配電價將實行事前核定、定期調整的價格機制,監管週期定為三年,目前已處於首個輸配電價監管週期(2018—2019年)。

由於輸配電價改革完成,電網公司的盈利模式也由“低買高賣”轉變為“成本加合理收益模式”。

在這種模式之下,儲能資產如果能在下個調整週期被納入到輸配成本之中,自然是利益相關者樂見的狀況。對儲能商來說,在當前巨大的不確定買單機制下,若有電網公司的背書,對市場的刺激也會大大加劇。

但如此一來,儲能資產若歸入輸配成本,輸配電價也將由此提高,這必然會遭到各地物價部門的反對。不區別受益者的全民買單機制,也不符合電改的初衷和方向。

在國外,儲能資產的屬性同樣具有極大爭議。美國加州正在就是否將與電網相關的儲能設施納入輸電資產而展開激烈爭論;在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則討論將儲能界定為發電、輸電和配電之外的第四者,相關的規則設定同樣處在博弈之中。

不過,在加州等地,由於調度的獨立性,能夠向市場各方提供公平、開放的傳輸接入,話題的敏感性尚不如國內。近期,電網和發電央企之間頻繁的主要領導互調,以及國家發改委對增量配網改革不力省份的公開約談,這一系列舉措顯示出從人事到政策,國家高層要進一步打破行業壁壘的決心。

在這種情況下,電力市場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拎出來放大、審視。通過將儲能納入輸配成本,從而進一步激發電網擁抱儲能的熱情,並不是一條容易被各方接受的路徑。反過來,作為在全世界都蓬勃發展的新生產業,如果在國內需要特定公司的善意來贏得發展,否則就會受到抑制的話,這本身就是就是一個需要改變的奇怪狀況。

在目前儲能資產屬性暫時“無解”的情況下,技術性地採用租賃模式,倒是可以巧妙的避開爭議。開放性的輸配電價格機制,可以通過參與開放性的市場來替代。相對獨立的電網側儲能,同樣可以積極參與調峰、調頻乃至AGC聯合調頻等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國內一些省級電力公司和投資商,也正在朝著這些方向積極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