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上无郭德纲这个人出现,今天的你会关注相声吗?

翰琳缘


小时候 看春晚 一是看港台明星 一是语言类节目 小品相声 我记得有一年 冯巩有个节目里面有句话 近些年 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

确实 美年只记得那几个小品了 相声 真没什么关注了

知道一天 说是北京德云社要停业整顿 我才知道有郭德纲这么个人 我才知道 相声 是这么说的

然后就完全迷上 每天晚上都是听着睡觉


文攻武卫243


之前,有人问我:你喜欢听相声还是看小品?我的回答肯定是小品,因为我一直以来觉得,你看相声就是两个人在那里的吧的吧的说,有什么意思?小品既有情境,还有笑料,看起来多过瘾!


我对这种看法的改变,是2015年岳云鹏第一次上春晚上讲相声《我忍不了》。那之后,我特别喜欢岳云鹏的相声,那时候我还不了解什么德云社、郭德纲,就是单纯的喜欢听岳云鹏的相声。

后来,有了《欢乐喜剧人》,我也慢慢的了解了郭德纲,于谦,郭麒麟,张云雷等相声演员,所以也会上网上搜德云社小剧场的表演来看。也因为现在的小品看起来确实也没什么意思了,所有我就把重心转到了相声上。

我看了其他的回答,有够酸的,我认为,如果没有郭德纲,最起码相声不会发展的像现在这么好,我现在也不仅仅喜欢看德云社的相声,我还喜欢相声新势力卢鑫玉浩的相声,
特别是“天雷滚滚”,如果不是郭德纲大力的宣传相声,恐怕其他的相声演员也不会被重视,相声还只是一个小众的娱乐活动吧。


菩提是只猫


假如没有郭德纲出现,二十几年前相声就死了。

想想那会儿有相声吗,就算你想听,有吗!

如今相声起死回生,喜欢听相声的有的听了,喜欢说相声的有的说了。可他妈居然有人一个接一个的大帽子往上扣,至今抱着文革思维不松手。可也别说,那会儿混起来的不能丢了本能。

要说没有郭德纲的出现,想关注相声绝无可能。关注主流相声么,那不可能,我是个正常人,有看主流相声的工夫还不如去逗狗,我花钱买块肉喂狗还能得到点快乐。听主流相声不花钱,可问题是我挺好的心情不能让俩不会说相声的糟蹋了呀,您说是不是啊。再说了,那会儿主流的相声就算你想听,上哪儿听去?

所以,没有郭德纲,相声爱好者们也只能随着主流看小品了。


退休老头儿2


关注还是会关注的,毕竟笑的艺术还是很让人放松的,我只是怀疑没有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相声艺术还有没有今天这样的繁荣?



说实话,我从小就喜欢听相声,我是80后,小时候听相声的渠道很少,除了各种晚会,就是电台轮流播放的几个相声段子。记得那时候最喜欢听马季先生的段子,后来不知怎么了,马季先生的段子在电视上越来越少了。没办法,电视上大型晚会的相声也会看看,但让我记住名字的作品和演员几乎没有。


后来在春晚上认识了岳云鹏,知道了他有个女朋友叫铁锤妹妹,知道了《五环之歌》,也知道了德云社的存在!知道了郭德纲、于谦两个说相声的小学生,然后就不可救药的入了德云社的坑!

现在真的是很少听德云社之外的其他人的相声了,如果把德云社这一支王牌团队抽掉,当今的相声界还真没有哪个人,那哪个团体能让我去追捧,相信和我一样的人肯定大有人在。


假如没有郭德纲的出现,相声还是会往前走,但是像今天这样繁荣可能真的不会存在,但我还会关注相声,因为我喜欢这门艺术,所幸这个世上有郭德纲、有岳云鹏、有张云雷、有德云社的一大帮相声演员,我们才有更多更精彩的相声节目可以欣赏!
你觉得呢?


相声迷老于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知道,我们听相声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大多是生活的太单调乏味,相声这种艺术形式传统,厚道,大气。通过听相声,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快乐,扫去一天的疲惫和烦恼。郭德纲在相声界的贡献,毋庸置疑。我们关注的是郭德纲,因为他搞笑富有才华,而不只是相声本身。

郭德纲做主持人,说评书,做评委,都会有很好的收视率,就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郭德纲不说相声,那肯定也不会再关注相声本身了。相声界很难再有郭德纲这样的明星了,火候,气韵,节奏,嗓音都是出类拔萃,堪称完美。相声界还有谁,有这个本事,禁得起这么多大批的粉丝关注呢?有谁值得关注呢?

再者说来,郭德纲曾经说过,相声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郭德纲的相声,不仅仅是风趣幽默,其实是蕴含了大量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的,他的相声不是空洞单调,无营养的。我觉得在听相声的同时,我能学到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相声虽然不能说高台教化,但至少是劝人向善。虽然不能说给我多大的好处,但是真的可以带来快乐,快乐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现在这个时代,是信息多媒体非常发达的时代,各种娱乐节目令郎满目,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如果不是郭德纲在相声圈里出力,我觉得相声都很难在这么多的曲艺形式出脱颖而出/。如果说没有郭德纲,有一天相声失传了,我觉得是有可能的。毕竟现在脱口秀,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都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相声没人指着挣钱生活,相声的传统段子销声匿迹我也觉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最后,非常感谢郭德纲能为我们总结出这么多有趣的事,能生活在这个年代,听了老郭的相声,人生路上有老郭陪伴,我觉得是非常幸福快乐的一件事。


相声大拿


不得不承认,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撑起了目前中国相声界的场面。尤其是在将相声艺术推向市场的商业运作方面,德云社可谓如日中天。我们随便看看德云社在各地(包括海外)演出现场,所到之处无不是人气爆棚。但是,由此就说郭德纲成了大家关注相声的唯一理由,未免还是有些夸大其词了。

就我个人而言,从前关注春晚最大的原因就是看相声和小品。从马季到冯巩、牛群;从陈佩斯、朱时茂到赵丽蓉、赵本山……那时候有多少开心的时刻都是来自于相声。但是,那时候并没有郭德纲。我从不掩饰对郭德纲相声的喜爱,在洛桑英年早逝、冯巩等相声演员把主要创作方向转向了小品之后,还能够得到大众广泛认同的相声演员,能与郭德纲比肩者,的确鲜有其人。

客观地说,如果现在的相声界没有郭德纲,无疑会缺少太多的影响力。至少在相声艺术的传承和推广方面不会表现得如此出色。我也相信,确实有不少人都是因为郭德纲和德云社才喜欢上了相声。尽管如此,郭德纲和德云社却并非中国相声的全部。中国的相声界,除了郭德纲,还有一大批优秀的相声演员,也不断涌现出颇有天赋的相声新人。比如苗阜,比如卢鑫玉浩等等,都颇有些人气。

十几年前的长沙,相声演员奇志、大兵的影响力一般人很难想象,而且也作为南派相声的代表登上了春晚舞台。如果不是奇志大兵因为各种原因分道扬镳,就算是郭德纲到了长沙也很难超过他们的人气。

我无意比较这些优秀相声演员到底谁更厉害,作为一门传统艺术,相声的生命力来自于大众的喜爱,否则就是空谈,毫无意义。郭德纲和德云社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很好地推动了相声艺术的普及和发展,这是必须得到肯定的。但是,硬要把相声分出个主流和非主流,厚此薄彼,这就有违传统艺术百花齐放的基本准则,也根本没有必要。





惊龙轩


小时候就喜欢相声。经常在广播里听侯宝林的相声,《关公战秦琼》《改行》《夜行记》至今耳熟能详。后来有了电视,看到了姜昆、笑林、师胜杰等演员的相声,特别喜欢马志明杨议等演员的表演。

但是,后来很多老演员故去了,马志明杨议也年龄大了。相声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可以说,相声园地一片荒芜。

后来天津台开始播放郭德纲的相声,一下子被吸引了,惊讶相声还有这么好笑的作品,看了之后,再看电视上别的相声演出,差别之大,一目了然。郭德纲的表演比历届相声大赛的表演都精彩。特别是德云社的相声喜剧,总是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自此,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德云社的演出,其他的看着就淡而无味。

现在德云社一批青年演员横空出世,多才多艺,更是喜欢。


小路--118


坦白说,不会的。因为相声作为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直很受老百姓欢迎。可惜在2000年以后,仿佛跌出了大众的欣赏水平,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小品,因为本山大叔如日中天,领军东北“二人转”火遍两岸三地。而相声一度出现群龙无首的窘境,老面孔套用旧段子,呈现后背人才不足,节目没有创新,一到相声就换台了。

第一次听见郭德纲的相声是《文武双全》,当时一直乐个不停,感觉这个人很有才,因为我平时也写东西,不敢谈创作,只是他的相声和我产生了一个共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天马行空,快乐舒心。虽然我更看好演小品的《开心麻花》,感觉他们能达到世界的水平。但是我更喜欢听相声,因为这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简单艺术形式,道具简单,两人一桌,张口开场。我也在单位也说过相声,说的还凑合,但说好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里边的学问太大了!

话题远了,我之所以喜欢他的相声,主要是他的作品很接地气,元素都来源于百姓生活,大家一直认可这点,他最可贵之处在于人品,尊师重教,感恩父老,节目也贵于创新,符合现代大众的同时,也能传承老段子精华贯口,做到了传承推新,与时俱进。所以,郭德纲在我心目当中,名副其实的“相声救世主”。

最后祝愿他和德云社的全体演员们,再接再厉,传承相声,说好相声,为我们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欢笑声。

德云社,加油!


丐帮老骑


其实,相声跟有没郭德纲关系不大,只是郭老师现在在相声界有实力罢了。



龙创飞


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可以往深层想的,那就是老郭之于相声到底是不是一个‘救世主’。

首先,我要回答题主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郭德纲的出现,我是一定会关注相声的。因为我并不是因为老郭的出现,才喜欢的相声,很小的时候就爱听相声,那时候的老郭还是一个无名氏。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我会去关注相声,我能够去关注多久?

回溯儿时,我可怕而又心痛的发现,我喜欢的相声,是马三立、侯宝林、高英培、侯耀文、师胜杰、王谦祥、冯巩等等,竟无一人是年纪跟老郭相若的,这些人大多都已经作古,寥寥在世的几位也很少再说相声了。近几年来,除了苗阜王声一对,还有德云社以外的相声演员被观众所熟知吗?没有了!

年轻一点的演员(德云社演员除外),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比如卢鑫玉浩、金飞陈曦等等,但是如果没有老郭使相声重现生机,会有多少年轻人去学相声?会有多少家长愿意孩子去学相声?还会有人赔400多万坚持在剧场里吗?可能有,但是绝不会很多。

这里要说的是,相声不是老郭一个人的,也有很多寂寂无名的民间艺人在默默传承着相声,他们也非常值得尊敬,可是如果没有郭德纲,他们又能支撑多久?这样的话题,我作为一个相声爱好者,我想都不敢想!

我相信,有更大的一部分观众,是因为老郭才开始听相声的,甚至是因为老郭才知道有相声的,这也是老郭之于相声的贡献,除了一小部分‘唯德云社是’的观众,大多数的观众自从喜欢了老郭,继而喜欢了相声,更加去涉猎其他的相声演员,这更加是老郭对相声的贡献。我一直都有一个论点,就是‘听了十年老郭,依旧非德云社不听的话,那你是德云社的粉丝,如果再去听其他的演员的话,那才是爱好者。’

老郭并不是托起了德云社,他要上升到‘救世主’的地位的话,是一定要让相声更加的发扬光大,什么意思?如今的市场,除了德云社,其他的社团根本不具备商演的能力,这是现状,这个行业根本就不景气。老郭能怎么办呢?其实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唯一可行的就是培养徒弟,并且鼓励他们另开门户,或者是帮助其他的社团,增加知名度。

老郭其实也做了。第一个办法,我至少讨论过,如果是当今德云社炙手可热的几个可以商演的演员,几乎是没有一个可以脱离老郭独自驾驭一个社团的,这个有前车之鉴,曹云金、何云伟两个的水平在老郭弟子中绝对是佼佼者,可是一旦离开,现在的近况大家也都看到了。第二个办法,在《相声有新人》这个以老郭为主线的节目里,其他的年轻演员和他们的社团也增加了知名度,甚至有淘汰演员打出了‘我怎么赔了400万’为噱头的演出,但是恐怕热度褪去,又会烟消云散。

我很杞人忧天的想,老郭在,相声就能多活一天,万一哪一天老郭不在了,这相声要么死,要么就再出一个老郭。

可惜,第二个要么几乎是不可能的,像郭德纲这样的人,一个行业一百年出一个来,就是祖师爷显灵的事情,怎么可能30年后再来一个郭德纲?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感谢老郭让相声活在当下,希望他能够再创作更加优秀的作品,培养更多的后起之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