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29日 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經過

從盤古開天地再到人們飛上天際,歷史記載了人類在時間長河中的一個又一個腳印。從二維世界到三維世界再到所暢想的四維世界,人類歷史的發展是緩慢的,但是也是迅速的。遠古文明的步伐從非洲大陸跨越千萬裡走到這裡,在世界上留下了四個文明至今只剩一個依舊前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帶來每一個生命,請來每個時代的名人講述屬於他們的事蹟,然後留給後人審評與追憶。歷史是博大的又有幾分小氣,從來不會精心排序,只會一股腦全部打包處理。把不知名的小人物的歷史放進粉碎機,再把名人大事的歷史放進都塞玻璃櫃裡,讓後人去慢慢處理。歷史是有趣的,又是枯燥的,就像大河滾滾看上去沒半點吸引力,但是河底的泥濘裡卻藏著黃金。這就是歷史的美妙。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一起去看歷史上的明星,聽一聽他們的事蹟,看一看歷史上的大事情。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東30公里處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

1961年,秦始皇陵被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1974年3月29日 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經過

1974年3月29日,陝西省臨潼縣晏寨公社下河大隊西楊生產隊村民在秦始皇陵墳丘東側1.5公里處打井。

隊長楊培彥、副隊長楊文學組織村民楊志發、楊彥信、楊新滿、楊全義、王普志、楊高健、楊學彥等9個農民輪流下井挖掘,陸續挖出大量瓦人人頭、身肢殘體和碎片以及成束的銅箭頭、銅鏃、銅弩機等兵器,還有大量地磚。

1974年3月29日 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經過

楊志發等用車將碎陶片拉到了臨潼縣文化館,銅器則被村裡一些群眾賣給了村裡的供銷社,而秦磚則被一些村民拿回家當枕頭或者家用了。

臨潼縣文化館館長趙康民接到陶俑殘體碎片,細心修復粘接,復原了三個大俑,將其命名為“秦代武士俑”,這就是今天秦俑的來歷。

1974年3月29日 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經過

在趙康民修復這批陶俑的時候,當時的新華社記者藺安穩寫了一篇題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的內參,向中央報告了秦俑的出土和秦始皇陵的破壞情況,引起中央高度重視,後經國家有組織的發掘,終於發現了使全世界都為之震驚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1974年3月29日 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經過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遊者開放。

1974年3月29日 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經過

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深埋地下2000多年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經過科學挖掘及得到有效保護的情形下再現世間,當年打井的幾位農民及相關人員功不可沒!

聽歷史,憶歷史,品歷史,看完上述事情,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呢?對於歷史有沒有什麼新認識呢?歷史是屬於所有人的歷史,但是真正能夠在歷史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的人並不多,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人是困難的!但是不能成為歷史名人也不必遺憾,因為本本分分、安安心心過日子也是一種樂趣不是嗎?畢竟人紅是非也多嘛!有時候愚昧的快樂總比聰明的煩惱要好上許多倍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