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要的東西,如果不給他,他就會躺地上哭鬧,這時候應該怎麼辦?

周秦帆


您好,這個問題有崔玉濤育學園來為您回答,點擊上方關注,查看更多相關問題哦!~

“玩具,總是別人的好!”對很多孩子來說,這才是常態。

即便你的孩子有一輛更大更酷炫的玩具車,但也可能不及小夥伴的那個沒有巴掌大的汽車模型有意思。

孩子對沒見過的物品、新奇的玩具,很容易產生興趣和強烈的佔有慾,這是好奇心在作祟;尤其是當他沒辦法輕易得到時,這種好奇心往往會變得更加濃烈!

行為規範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如果孩子對正確的行為沒有明確認知,那麼,他很容易做出違背成人世界道德觀和規範的事情來,做出類似於“偷”或“搶”的行為。

但是,如果你真的把這種行為稱作“偷”或“搶”,其實也是錯誤的。畢竟,孩子在做這些事時,並沒有複雜、惡劣的動機,他只是出於好奇或喜愛而已。

當家長真正理解這層含義時,也就不會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感到尷尬或羞愧了,這能讓你在處理問題或教育孩子時,保持正常的心態。

否則,你很可能因為感到羞愧或尷尬,而過於激烈地指責、呵斥孩子,並錯誤地為孩子的行為定性,使他成為許多人眼中的“壞孩子”。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繼續這麼做,你至少要在這些方面做出努力:

  • 冷靜對待,切忌大驚小怪。

  • 耐心詢問孩子的感受,瞭解他為何這樣做,以及鼓勵他自己把玩具還給小朋友。

  • 灌輸“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概念,讓孩子逐漸形成行為規範,明白“別人的東西,不經允許,不能隨便拿”。

  • 鼓勵孩子嘗試解決問題,比如,讓孩子詢問同伴願不願意把玩具借給他玩,或用自己的玩具與小朋友交換著玩。

  • 當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時,一定要及時表揚和獎勵,以強化他的正確行為。

  • 當場面失控,或家長感覺束手無策時,不妨暫時先將孩子帶離現場,讓他冷靜下來。


崔玉濤育學園


我目睹過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跟媽媽發脾氣的全過程。

一般的家長,看到孩子當眾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多半會覺得尷尬,要麼不理他,要麼滿足他,然後會試圖把孩子拎起來拖回家別丟人。

而這位媽媽並不這樣。

她先是蹲在那裡,靜靜地看著滿地打滾的兒子。等孩子稍微平靜點了,她輕聲地說:“沙坑真的好有趣啊!你還想玩。可是媽媽卻說該回家了,你就生氣了,特別特別生氣。”

這時小男孩點點頭,邊擦眼淚邊委屈地看著媽媽。

“可是媽媽真的有事,我們必須回家了。有時間媽媽還帶你來。下次我們早點來,爭取搶到全套的挖沙工具好不好?”

小男孩聞言兩眼放光:“小桶子、鏟子、耙子、運沙車、沙堡模型都要!”

“那咱們下次可要抓緊時間出門,不能磨蹭嘍!”

“好!”

現在很多媽媽都悟到了,要堅持原則,因為對孩子的無禮要求和撒潑妥協一次,他就會越來越變本加厲,靠這個達到目的。

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你認為他是要了不該要的東西,可他不這樣認為啊!所以一定要告訴他不可以的原因,孩子是聽的懂道理的。然後作為安慰,和他商量一個別的替代的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

找一個可以滿足的要求轉移孩子注意力,看似多餘,其實很有必要。如果只是一味的堅持原則,告訴他這個你不該要,那個不可以,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總是拒絕我,他之後遇到了心儀合適的東西,就不再願意表達了。這樣,你的原則,雖然使孩子變乖了,但是也抹殺了孩子的天性,以及為自己爭取機會的性格。這種孩子成年以後多半會成為‘爛好人’,既不會表達,也不會拒絕。


芊芊小公舉


我家老大三歲多的時候,在超市要什麼我忘記了,那是三樓,她撒潑躺地上哭了,全超市的人都看啊,嚎的呀,就非要我買,我看她哭了有十分鐘吧,然後我說那回家吧,我不買她不走,後來我帶走了,從超市三樓哭到一樓,回家開了十幾分鍾,到家繼續哭了一個小時,太能哭了……出生以來哭的最兇的一次,一直到不哭才開始講道理,講的時候點頭,過了幾天又忘記了,大概十天這樣,第二次開始,這次我姐在,我姐疼死了,要給買,我堅決沒給買,越鬧越沒有,想要東西好好說話,就不相信教不會了,這次出超市就不哭了,回家又講道理,再有下次超市都不來了,而且約定去超市前想好買什麼,家裡有的不許再買,從那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這種事情,而且她現在任何事情都先問一下,現在十一歲了,很乖巧,孩子要講道理,也要擺事實,一手甜棗還要有棍棒,有獎勵自然有懲罰


o0哎呀外0o


曾經我看過一集親子教育節目,裡面有一個場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相同的情景有一個孩子,他想要一個類似薯條的東西。因為孩子的媽媽是一位單親的媽媽,所以孩子媽媽腦子裡的第一個反應是不能夠無限度的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對於孩子的請求,這位媽媽剛開始的反應是拒絕的,然後這位孩子就在地上開始哭鬧。不停的撒潑打滾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媽媽的注意,讓媽媽能夠同意他的要求。

孩子還停留在原地,不停的哭鬧而媽媽就遠遠的走開,在她能看見的視線範圍內,看著孩子在地上打滾,哭鬧無動於衷。

孩子和媽媽就這樣一直僵持著,媽媽不肯妥協,孩子不停地撒潑打滾。圍觀的人群越來越多也有指責孩子呢,也有指責媽媽的。媽媽或許是因為旁人的眼光,又或許是因為不忍心孩子繼續哭鬧下去!這位媽媽接下來做的事情是他回到了孩子身邊,她從口袋裡拿出錢包,買下了這份孩子需要的東西。可是,這個時候孩子已經不需要這份東西了,孩子的渴求,已經從對於東西的渴求,從而轉成了對媽媽的憤怒。這個孩子不停的揮舞著自己的小手,不停的拍打著她的媽媽。孩子的媽媽和育兒專家說,他的孩子不斷的重複這樣的事情,往往到後面都是她進行了妥協。可是這個時候,孩子早就已經憤怒的情緒掩蓋過,對東西的渴求慾望。

有一個詞叫因為叛逆而叛逆,很多的孩子,他很小但是也有自己的脾氣和性格。當他所需要的東西不被滿足的時候,對於東西的渴求容易轉換為情緒的發洩。

其實這位媽媽從內心是知道的,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滿足孩子。可是結果往往不如她所願,她的孩子會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但是她作為媽媽卻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育兒專家提出意見,作為父母的我們如果拒絕了孩子,一樣請求我們應該和孩子說清楚拒絕的原因。如果像這位媽媽一樣,剛開始是拒絕孩子的。到最後還是妥協於孩子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任何的意義和你從一開始就答應孩子的要求沒有分別,反而造就了孩子的壞脾氣。

孩子永遠都是孩子,我們不能用大人的思維來衡量孩子。當孩子得不到一件東西時,我們有的時候需要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夠得到的。成人世界又有許多的規則,而我們作為大人,也不可能事事隨心所欲。是時候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夠輕而易舉的得到,有時候人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女人知心事


我閨蜜女兒小月,是個聰明伶俐的女孩兒,但唯獨有個讓人頭疼的缺點,就是想要什麼東西非要要,不給就躺在地上打滾,我閨蜜最怕她打滾哭鬧了,所以都會盡量滿足。

有一次小月和閨密一起來我家,小月看到我家的火龍果盆栽特別喜歡,就非要帶回家去。一則是因為火龍果盆栽有刺很危險不敢給她,二則這盆栽是我婆婆精心培育的,平時我們都不敢動這個盆栽,那天婆婆正好不在家,我又不好輕易拿來送人,所以就拒絕了小月帶盆栽回去的請求。

結果小月一聽被拒絕,就立馬倒地打滾,大哭,閨密嘗試安慰、用其他東西替換補償、恐嚇都沒有效果。我望了望閨密,給她使了個眼色,示意讓我來。閨密就從陽臺退到客廳去看電視去了。

小月驚訝地看到媽媽走了,鬧得更厲害了。我蹲下身,摸了摸小月的頭髮,望著她的眼睛真誠地說:“小月,米米阿姨知道你特別喜歡那個盆栽,因為阿姨拒絕了你的請求,所以你非常難過,你希望你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別人都可以滿足你,對嗎?”

小月雖然頓了頓,想了一下,然後就接著哭了。我接著說:“你難過,你有哭的權利,所以你哭吧,如果你感覺好了,我們再繼續談。”一聽這話,小月哭得更傷心了。“我會去客廳等你,你感覺好了,就過來找我和媽媽吧。”我說完就離開了。

小月在陽臺哭得很傷心,閨密見狀,又忍不住想去安慰孩子。我拉住她說:“你永遠不可能滿足她所有願望,孩子知道這樣打滾你就會妥協才會用這樣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每次都妥協,她只會一直用這個方法。我現在做的就是告訴她,這個方法行不通。她有哭的權利,我們也有不做她觀眾的權利,也有拒絕她請求的權利。

閨密聽後止住了腳步,我倆繼續坐沙發假裝看電視,聊天,完全不在意小月的哭鬧,雖然閨蜜內心很忐忑,還是控制了不去孩子那兒的衝動。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小月停止了哭聲,自己在沙發後爬開爬去,弄我們的頭髮。然後走到她媽媽面前,閨密一把抱起了孩子,說:“

媽媽很愛你,想給你最好的,但並不是所有東西你想要都可以的,知道嗎?當你被拒絕滿足請求時,在地上哭鬧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這個方法不怎麼高明。”然後給了孩子一個擁抱

從那次之後,無論孩子怎麼打滾,她都不會妥協,很快,小月地上打滾的行為就終止了。


90後媽媽米米


記得我的小外甥,才2歲,不給他想要的東西,就會哼唧著鬧事了。我有時候故意逗小外甥,結果,身邊的大人都說“你別叫他叫喚了,快給他。鬧得頭疼!”不僅有來自孩子的哭鬧壓力,還有身邊大人的輿論壓力。

厲害了,word寶貝。

不給,馬上開始哼唧。我給他玩具,馬上不哭。

家長們,注意!孩子就是要得這個效果。這是孩子的策略,目的就是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有的小孩更厲害,不僅哭,還拳打腳踢,讓家長很哭笑不得,左右為難。



不想讓孩子滿地打滾,不想被其他大人說,不想在大庭廣眾下難堪,該怎麼做呢?

首先,想辦法穩住孩子的情緒。

想穩住孩子的情緒,家長首先要冷靜。一看孩子哭就心軟,慌了手腳,只能被孩子牽制住。

穩住孩子的情緒,先消解孩子的情緒。

標明孩子的情緒可以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你是不是特別想買那個玩具?”“媽媽沒給你買,你很傷心,對吧?”“是不是,巧克力的包裝特別好看,你特別想吃?”


不給孩子實際的滿足,可以用描述的方式--把自己的慾望表達出來,消解掉。

“說說,你想吃幾個?”“你想吃什麼口味的?”“你想幾口吃掉它?”“你會和誰一起玩這個玩具?”“你想怎麼玩?”


描述傷心,憤怒,難過,想吃的情緒。

“把這個傷心畫出來吧?”“它是什麼顏色的?”

“給我比一比,這個憤怒有多大?西瓜那麼大嗎?”

“有多難過?想哭就哭吧。哭好了告訴我。”

“用一個動作告訴我,你有多想吃?”

給他一個確切答案。

“明天可以吃,睡一覺後。”

“得等你賺夠了零花錢,才可以買。”

“一個月只買一個玩具,這是規定。下個月的第一個週末才可以。”

“如果你堅持不賴床三天,就可以爭取得到它。”


在路上的Nancy


如果是我,不該要的我堅決不給!


我家孩子雖然才一週歲,在之前也有這樣的現象!開始我以為他小,他要類似筆啊什麼的對他來說有危險的東西,也都要什麼給什麼,只是玩的時候我眼睛不離開他就好了!現在剛剛會走,不讓抱,也左右不了他,這些有危險的東西也就不能讓他拿著玩了!可能因為我開始的沒有原則,以至於小小的他只要不被滿足就發脾氣,大哭特哭…開始我都是抱抱哄哄,後來索性不管,任其哭鬧!他見我不理他,也就不哭了,然後在給抱抱加以安慰,在跟他講為什麼不可以!

一次又一次,只要堅持你的堅持!堅持住了,他也就知道耍脾氣、撒潑打滾什麼的對你來說都沒有作用,以後也就不鬧了!畢竟你堅持的一定是為孩子好,或者就是有什麼原因才不可以的!我家孩子現在就是,只要我說不可以,然後一直搖頭,即使他拿到手裡了也不玩了,直接扔到地上!

雖然孩子小,但很多事情他都知道正確與否,只是因為小,因為新鮮就想據為己有導致行為不受自己支配!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幫忙糾正、樹立規矩,溺愛不是愛!一味地寵溺或許也會害了孩子…


小霖媽咪


我有幾次這樣的經歷。第一次是發生在嬰兒用品店裡,當時說好只買奶瓶,不料兒子死活要買玩具車,可是明明家裡已經有一輛一模一樣的了,那時候他大概2歲左右吧。我們堅決不買,他在街上哭得呼天搶地,然後嬰兒店的老闆也配合我們說不做我兒子的生意。



不記得安撫多久了才帶了他回家,自此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也沒有再帶他到母嬰用品店或是玩具店,因為後來我學會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沒有打算給孩子買玩具,那你永遠不要帶他到玩具店。直到他今年4歲了,我因為要給妹妹買東西就嘗試帶他去了一次,結果讓我驚喜他沒有要求買東西,只是站在門前咕嚕了一陣子就跟我走了。




可是最近又發生了一次,在某家居用品店我們答應只買畫筆和畫紙,可是他死活要買一隻小狗和小貓,爸爸甚是心軟,差點就答應了。可是我堅持說,家裡已經有類似的玩偶了,絕對不買,而且請求保安叔叔把玩偶收走了。待他心情平靜下來,我主動提出請他吃個雪糕吧,然後跟他說小狗和小貓的爸爸媽媽都在這裡,他不能跟你回家的,如果別人說帶你回家你說可以嗎?兒子想了想就說不可以。



我認為平時在給孩子買東西上一定要有個限度和原則,不能毫無理由就給他買玩具,這樣他不會珍惜玩具,而且玩具太多也難以培養他的專注力。另外,適當給他講淺顯易懂的道理,我不認為編故事是說慌,只是為了讓他更易接受道理。最後,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懂事,隨時給你帶來驚喜,加油吧!



大謙與小旻


我想這個問題每個家長都會遇到,孩子都會有一些自己的要求,想要買玩具,但是家裡剛剛給買了,可是玩也就是不到五分鐘,再買肯定是浪費,但是不買孩子就會撒潑打滾,躺在地上哭鬧,這樣的情況每天都會上演!

其實我們首先要知道,這招為什麼孩子會喜歡去用,因為孩子每次用這招的時候都立竿見影,立馬就給買了,所以孩子必然會選擇這樣的解決方式,我們一定要改變這樣的狀態!

首先要和孩子說這樣做是不對的,家裡已經有了,或者之前已經買了,孩子必然不幹,這時候不要去妥協,你應該做的是和孩子去解釋,跟孩子說無限制的買東西是不對的,讓孩子有所付出,比如讓她幫助你做家務!

如果孩子滿口答應了下來,很多家長可能就放鬆警惕了,這時候更要格外的注意了,別立馬就給孩子買了,應該和孩子說,當他真的做到了,立馬媽媽就帶他來買,如果他不相信可以先花錢把東西買下來,接著不拿回家,放到店裡,留好收據,等孩子完成了諾言後,帶著他一起來取!

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知道,亂花錢是不對的,用自己的雙手掙的錢才是花的心安理得,前期的工作一定是不太好做的,孩子撒潑打滾已經成了習慣,家長一定要耐心的告訴孩子,不要一下子放棄,改正這個毛病需要一個好的過程!

當然了很多家長可能覺得這種場面很難去控制,大家只要平下心來,和孩子講道理,不要只用一句話,“不買”,孩子聽後一定會不樂意的,會買的,但是要怎樣怎樣,這樣咱們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大家覺得呢?


BabyFive育兒



相信這一幕很多家長都看到或親身經歷過。當孩子和你一起逛商場,孩子執意要自己“心儀”的玩具,家長從需求方面考慮又不肯妥協,就會有這樣的結局。那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該怎樣處理呢?


一、錯誤的做法

強行帶走

帶孩子逛商場,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當發生上面的一幕時,有些家長會強行抱走孩子,有的甚至打孩子兩下或拖走孩子。全然不顧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這樣做孩子可能會妥協,家長認為勝利了。其實孩子是被你的行為所震懾,害怕了,不是不想要了。這樣處理孩子以後的生活中會不斷的和家長對抗,直到隨著孩子長大家長吃不消。

父母妥協

現在的孩子們很聰明,他們會用盡自己的辦法達到他想要的目的。有些家長要面子,在大庭廣眾下,孩子就拼命地哭,看到過往的路人不好意思,你一定會滿足孩子的要求而妥協。最後孩子以勝利告終。這樣的做法會“增強孩子哭鬧打滾的信心”


二、正確的做法

其實我們遇到這類問題,我們應該想想,孩子為什麼會哭鬧呢?很多家長會說,是孩子無理取鬧或說是孩子想買東西,其實不是 是家長沒有尊重孩子。試想一下,孩子和父母去逛街,孩子看到的是“家長想買什麼東西就掏錢買什麼”但“為什麼我想買什麼,爸媽不是說沒帶錢就是說不買”。孩子的心理極大的不平等,我們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事先約定

每次出門前和孩子約定好:“寶貝,爸爸媽媽帶你逛商場,爸爸需要買××,媽媽需要買××,寶寶需要什麼,除此之外,我們什麼都不能買,可以嗎?”一般孩子回答都是肯定的,如果意見不同,要商量好再出門。

事中提醒

到了商場,孩子看見琳琅滿目的玩具和好吃的,會動搖時,家長要提醒孩子“我們說好了的,不買其他的東西”。你會發現孩子很講道理,只是盯著看,雖然渴望,但還是會同意的。約定好的事情家長也不能動搖。


事後總結

逛完街對孩子的表現要給以肯定“寶寶今天逛街想買的那個東西,我們討論一下要不要下次再買”,孩子子會覺得“媽媽很愛我,重視我。”或“寶寶今天是個說話算話的孩子,下次我們還要這樣愉快的逛街”。這樣正向的引導,相信孩子會告別哭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