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孩刺死同學:“還是個孩子”本質上是种放任,孩子也得懲罰


14歲男孩刺死同學:“還是個孩子”本質上是种放任,孩子也得懲罰

文 | 國館君

來源 | 國館

大人的錯誤,有時可以原諒,因為認知已經成型;小孩的錯誤,則不能隨便原諒,影響以後的認知,讓孩子以為,這樣做法原來是對的,一旦形成人格,不堪設想。與大人相比,孩子的錯誤,最不該原諒。

1.他還是個孩子,請不要原諒他

早起刷微博,看到一則新聞:湖南一中學生玩刀脫鞘刺中同學致死。這個事件12號發生,當時在微博還是熱門事件,但沒過幾小時,常寧官方就發表了學校協議賠死者家屬79萬元的和解微博!

14歲男孩刺死同學:“還是個孩子”本質上是种放任,孩子也得懲罰

把刀帶去學校,玩刀脫鞘意外刺死同學,賠錢就完事了??微博上有網友爆料,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看完這個結果,我心下嘆氣,這個孩子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嘛?有沒有想過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如此在父母庇護下長大的孩子,他將來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人?


14歲男孩刺死同學:“還是個孩子”本質上是种放任,孩子也得懲罰


總有人說:孩子還是孩子,他們以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更容易為社會包容。

但本是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卻被父母當成了最好的藉口。放任、縱容,甚至唆使孩子去做一些錯誤的事情,這樣的父母不但無知,且無恥。

2.最不要臉的藉口


《廣州日報》的一則新聞:廣州白雲某小學的三年級教室裡,學生在玩遊戲,喊單數月男生起立,喊雙數月女生起立。

喊到“八月”的時候,所有的女孩都站了起來。一名九歲的男孩,在同桌的椅子上放了一支油性筆,十幾釐米長,九十度垂直,筆尖朝上。

女孩毫無防範地坐下,瞬間,筆尖戳破右側大腿,順力直插會陰部,慘叫的聲音不忍去聽,女孩第一時間內將筆拔出,衣服、筆上都是鮮血。

父母將孩子送往醫院,醫生說筆尖的位置很難確定,開刀取物的話,成功率不高,且對身體的創傷不可估量,建議先觀察。半個月後,女孩腹股溝淋巴結髮炎。

父母只好轉院,轉了三四次,折磨了大半個月,才通過微創手術,將下體內的異物取出,七毫米長的筆尖已被拗成V形。

再來看看男孩的家長是怎麼做的,出事當天,男孩的家長替兒子請了三天假,說是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以“還是個孩子”為藉口,將一半的責任推給學校。

女孩的父親讓男孩家長過來墊付5000塊醫療費。男孩的家長竟毫不知恥地說,你們這是敲詐,“問了多家醫院,都說差不多1000元就能搞掂”。

更無恥的是,男孩的家長竟然要對方為自己著想:“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錢,也得為對方省一下錢,不能亂花嘛。”呵呵,還有臉說亂花?

我就想問一句,如果給你一千塊也在你的身上試一次,你同意嗎?你要是同意,那我可以給你十萬塊。

如果說,男孩的做法多少帶有點無知無畏的話,那麼男孩家長的做法簡直是不可饒恕。熊孩子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熊孩子背後那些自以為是熊家長。那些以“還是孩子”為藉口的溺愛、逃避與跋扈。

錢文忠說:“我們在不斷地讓步,為自己找理由,為孩子們開脫。”“還是個孩子”,已經成了中國家長最不要臉的藉口。

14歲男孩刺死同學:“還是個孩子”本質上是种放任,孩子也得懲罰


3.不要讓孩子成為惡魔


對孩子,我們的文化有著不可辯駁的崇拜感,人類最美好的詞也一定屬於他們。孩子是天使,沒錯,他有天使的可能。

但別忘了,他也有成為惡魔的可能。

2013年,廣西一名12歲女孩,因不滿同學長得比自己漂亮,將其約至家中,用板凳將同學砸暈後,再用菜刀、啤酒瓶、剪刀等將其殺害,然後分屍裝進塑料袋。

在英國,甚至出現了年僅10歲的殺人犯,1993年,2名10歲男孩逃課至某商場,先是偷糖果,然後用糖果誘拐了一名2歲男嬰。

2名男孩將男嬰帶到鐵軌附近,先是向其潑灑顏料,接著用磚頭、鐵棍敲打其頭部,折磨致死,再將屍體拋到鐵軌之上,火車迅速將其碾成兩段。法醫檢驗其屍體時發現,男嬰的身上共有42處傷疤,生殖器有被性侵跡象。

而這不過是冰山一角。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寫了一部著名的小說《蠅王》: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一架飛機被擊落在了荒無人煙的珊瑚島上,裡面全是男孩。

這群從文明社會而來的孩子開始了新的生活,採集食物、建造房子、燒火做飯、發信號求救。但好景不長,有序很快變成混亂、鬥爭與殘殺。

他們用削尖了的木頭,像殺死野豬一樣,準備將自己同伴活活捅死。珊瑚島變成了殺戮的戰場。

戈爾丁說,人性有三層:第一層,生物性,偏向惡;第二層,社會性,善惡兼有;第三層,精神性,偏向善。

他發現,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生物性中的惡便傾瀉而出,併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還是個孩子”本質上是种放任,讓孩子逃避教育、約束和懲罰。並在心理上暗示,你可以不用為你行為負責,久之,人格缺口越放越大,從最初的“熊孩子”,變成最後的“熊大人”。

別覺得現在“還是個孩子”,將來就有可能是個惡魔。

14歲男孩刺死同學:“還是個孩子”本質上是种放任,孩子也得懲罰


4.請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體看待


孩子犯了錯,你說“他還是個孩子”,逃避懲罰,也逃避了責任,你為了自己找了聰明的理由,還自詡得意,但你肯定沒想到,其實,你害了孩子: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震驚國人的殺妻藏屍案,去年10月18日,朱曉東與妻子楊麗萍發生爭吵,期間,朱曉東用雙手扼住楊麗萍頸部,導致其機械性窒息而亡。

之後,朱曉東將妻子的屍體藏在陽臺的冰箱中,溫度調到最低,並用妻子的手機與其家人保持聯繫,還透支妻子信用卡10餘萬,前往海南、韓國、南京等地旅遊。

2017年2月1日,妻子的父親生日,所有的出路徹底堵死,朱曉東才在母親的陪同下前往公安局自首,距離案發已經105天,就在自首的前一晚,朱曉東在通宵玩遊戲。

震驚的是,朱曉東媽媽的眼中,朱曉東卻還是個孩子,很小很小的孩子,是乖寶寶,懂事、膽小、甚至不敢大聲說話。

所以,她想不明白,她的乖寶寶會怎麼會做這樣的事。她是這樣說的:“他也是孩子,也沒經歷過什麼事情。”“他是無意的,他只是失手了。”

她肯定不願相信,正是她一直把這個1987年出生的兒子當作是“孩子”,一個不可能犯錯的孩子,才有了現在無可挽回的悲劇。

從出生那刻起,孩子就是全能自戀者,世界以我為中心,必須無條件滿足我的要求。你一直把孩子當孩子,那他就永遠都是個“孩子”:不思考行為的後果,更不承擔後果的責任。

於青寫道:“當你不把一個孩子當作完整的獨立思想體看待時,孩子也會覺得自己用不著擁有理性,不用為自己的舉動負責,更不用考慮他人的感受——一個完全的利己主義者就此養成。”

“還是個孩子”真的能害死孩子。

14歲男孩刺死同學:“還是個孩子”本質上是种放任,孩子也得懲罰


錢文忠說:“現在的孩子,犯錯成本太低,他們根本不明白,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我們對孩子沒有已寫控制、抑制、約束,一味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讓步,這樣的教育不對的。”

成本低來自兩方面,一是社會:

1、在法律層面上,社會對孩子的保護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位了,甚至出現了不少孩子專挑法律漏洞而犯罪的行為。而學校的老師已經到了不敢對學生大聲說話的地步了。

2、當然,更多的則來自父母:

曾有記者問李雙江,是否懲罰孩子。李雙江說:不打,捨不得,有時真想打,但不能打,勸說,我們嚇唬一下。還沒有打,自己的眼淚先掉下來了。

連教育下自己的孩子都能掉下眼淚來,這是有多溺愛、有多縱容,所以他們養出了那個比老爹老媽還出名的兒子李天一,那個輪姦案的始作俑者。

家長捨不得管,社會不敢管,已經成了中國教育的悲哀,而所謂的快樂教育也演變成了放縱教育、隨性教育、只要孩子高興一切都行的教育。

14歲男孩刺死同學:“還是個孩子”本質上是种放任,孩子也得懲罰


一個錯就是一個錯,即使改過來也有痕跡,要是改過來太容易了,我們就會輕易地犯錯。

孩子犯錯,一定要受到懲罰,讓他明白,你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哪怕你是孩子。父母不懂得教育孩子,社會定會狠狠地教育他。

1.有效溝通

要讓孩子明白,我為什麼懲罰你,讓他明白,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做了不能做的事情,就會收到懲罰,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心理會有一道防線:這個事情不能做。

2.立即執行

立即執行,是保證效果關鍵,犯錯了就要付出代價,哪怕你是孩子。追加的懲罰,只會讓錯誤的效果大打折扣。可以避免當眾懲罰,但拖延的時間拖得太久,別期待孩子會自己反思。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孩子也不例外。

3.前後一致

同樣的錯誤,今天罰了,下次再犯,同樣要罰。爸爸是這樣罰的,母親也這樣罰。

4.守住底線

有些基本的底線堅決不能觸犯,比如偷竊,這樣的事情堅決不能縱容,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當然,所有的懲罰都以教育孩子為前提,而不是成為發洩自己不滿的藉口,打也好、罵也好,不能傷害孩子的人格,這是底線,不然就從一個極端掉入另一個極端了。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隨便打罵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