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偏高就是痛风吗?关于痛风的误区有哪些?

君君💓微品热货


1痛风会遗传吗?

痛风发病与遗传有关,但明确属于遗传性疾病者罕见,仅占1%——2%。痛风有家族性高发的可能,但这并不等于说父辈有痛风子代一定会得痛风,痛风患者完全有生育的权利,也不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但一级亲属关系中,若有两例痛风的家系,那么这个家系中痛风患者的儿子到一定年龄时患病的概率可达50%,需定期检查。

2尿酸高就一定得痛风?

并不是所有高尿酸血症的人都会患上痛风,只有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偏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的滑膜上,引起关节滑膜炎症时才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一般来讲,高尿酸血症的人中约有10%会发生痛风。此外也有个别的痛风患者检测尿酸的结果并不高。

3痛风发作时要把尿酸迅速降至正常?

治疗痛风的时候,患者常常会急切想要把升高的血尿酸迅速降至正常范围。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尿酸水平的骤然降低有时反而会加剧痛风的发作。这是因为血尿酸突然降低会导致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下来,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这种情况也叫做转移性关节炎。因此在治疗初期一般使用小剂量的降尿酸药物,逐渐增加到足量。

4得痛风后寿命是否会缩短?

得了痛风后如果能认真进行治疗调整,并加强自我保健,使血尿酸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并避免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不出现痛风石和肾脏损害,则完全可以带病延年,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寿限和生活。

如果痛风病人出现下列情况,则会使寿命缩短:

长期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并出现痛风石,尤其是多个痛风石及发生破溃,引起肾脏损害及肾功能减退;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关节已发生畸形及功能障碍,影响正常活动,病人长期卧床;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情况;长期吃药引起的肝肾损害和功能衰退。

5痛风患者,各种调味品有禁忌吗?

相对来说,各类调味品嘌呤含量均极少,在烹调时用量也不多,所以调味品对痛风患者不属于禁忌之列。但要指出的是,调味品不宜过量,适当添加调味品可改善菜肴的色、香、味,增加食欲,如果食用过多则会适得其反。此外要注意,鸡精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应该有所控制。

6饥饿也能抗痛风?

由于饥饿等可导致糖原异生增加,有机酸(如β-羟丁酸、自由脂肪酸、乳酸等)的产生增多,这些有机酸对肾小管分泌尿酸起竞争抑制作用而使尿酸排泄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所以饥饿不仅不能降低尿酸,反而使尿酸水平升高。

血尿酸升高不明显、无关节炎及痛风石,可不用药,但要注意:

①重视和监测:中老年人每年定期查血尿酸;

②寻找并祛除诱因:如药物(降压药、利尿剂、化疗药),饮食(高嘌呤食物、嗜酒)、某些病(肾病、血液病、糖尿病)或肥胖等,避免酗酒和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

③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

如以上原因排除后有下列情况即需治疗:

血尿酸明显升高>540μmol/L、尿尿酸>1100mg/d、有痛风家族史、出现关节症状


跟着峰峰学营养


首先回答题主的问题,血尿酸偏高与痛风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只不过,高尿酸血症带来的最直接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痛风,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高尿酸血症就代表着痛风,实际上,高尿酸血症是一种机体代谢异常的代谢性疾病,痛风是由于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导致血液中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持续刺激关节造成的急性关节炎及关节破坏,所以二者并不完全相同。

人们对于痛风的误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痛风不治疗症状也可自行缓解,所以不必长期治疗。实际上,痛风发作确实是暂时性的,经过7-14天的治疗一般都可以消除当时的症状,甚至不治疗症状也会逐渐减轻,但导致痛风发作的根本---高尿酸血症并没有得到控制,所以痛风还会再次发作,并且间隔逐渐缩短,症状逐渐加重。所以,治疗痛风的关键在于平时血尿酸的控制。

2.一旦痛风发作就不能再吃鱼虾蟹等海鲜,也不能再喝酒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误区,以上这些食物确实是富含大量的嘌呤,进入体内会产生尿酸,导致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当然,饮食控制确实是控制高尿酸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完全禁止,为保证机体营养元素的需求,少量的河鱼,少量的红酒都是可以的,但一定要适量,不可一次性食用过多。

总之,痛风确实会在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但并不必过度担忧,只要能够坚持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血尿酸偏高不一定就是痛风的,急性痛风(或痛风发作)是一种剧烈疼痛的致失能性炎症性关节炎,通常累及单个关节,但有时也可累及2个或更多关节。急性痛风发作治疗的目标是迅速、安全地缓解疼痛和失能。

如果细胞外液中尿酸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即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水平>6.8mg/dL(405μmol/L)]、无尿酸盐结晶沉积和人体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没有反应的情况下,不会发生痛风的症状和体征。


在这里,就不讲痛风的误区了,免得误解干扰大家的判断,重点说一下正规治疗:

有几类抗炎药物能有效治疗急性痛风,包括全身用和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秋水仙碱以及抑制IL-1β的生物制剂。无论使用哪种抗炎药物,急性痛风的有效治疗都要遵循一套重要的基本原则。包括:

●早治疗–应在患者感觉到发作开始后尽快启动治疗,最好是在症状发作后数小时内开始。

●疗程–对急性发作的治疗通常可在发作完全缓解后2-3日内安全地彻底停止,但若使用的药物是口服糖皮质激素,我们会更缓慢地减停,以降低复发(“反跳”)风险。


陈舟医生


血尿酸偏高不一定就是痛风,但血尿酸高是痛风的基础,换句话说,痛风一定是有尿酸高或者曾经有尿酸高(有时疼痛的时候,尿酸不一定高)。

痛风之所以叫痛风,是因为有疼痛,这种疼痛来的快,去的也快,就像一阵疼痛的风一样,来无影去无踪。

关于痛风的误区,有下面几个吧:

一、高尿酸就是痛风。

这个上面已经说了,不再解释。

二、不疼了就是痛风好了。

在初期,痛风的发作是间断性的,疼的时候非常厉害,不疼了就几乎啥事也没有了,但不疼,真的不意味痛风好了。痛风其实是一种慢性病,只要尿酸高,以后遇到诱因的时候,还会发作痛风。

三、痛风只影响关节

痛风的主要表现是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但是,痛风真的不只是影响关节,它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痛风石可以沉积在任何地方,还会有痛风性肾病。

四、只要不发作痛风,尿酸高点也没关系。

其实不是的,尿酸高即便没有痛风发作,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些和高尿酸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高尿酸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协和康复刘淑芬


血尿酸偏高不一定就是痛风,有的仅表现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痛风也不一定就会血尿酸升高,有的痛风病人,虽出现症状但血尿酸正常。痛风是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性疾病。尿酸升高超过饱和浓度,则析出结晶形成痛风石,如沉积在骨关节面、肾脏、尿路、皮下等器官组织,则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痛风可并发肾脏的病变,严重者可引起关节破坏畸形、肾功能损害。

痛风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误区:

1. 血尿酸偏高就是痛风

痛风是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但并不是血尿酸偏高就一定是痛风。有的人可以10几年甚至终生维持在血尿酸偏高的状态也不发病,只有尿酸盐沉积形成痛风石,对关节造成损害出现关节滑膜炎症的症状时,才是痛风。

2.痛风尿酸一定也高

痛风不一定血尿酸升高,有的痛风病人尽管血尿酸正常,也有关节滑膜炎症的改变,引起关节的红肿、疼痛。

3.痛风只是关节的炎性改变

痛风不止是关节的炎性改变。血尿酸偏高超过饱和浓度,形成尿酸盐结晶,如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尿路,可引起尿路结石;沉积在肾脏,可导致肾结石,甚至肾功能受损,严重的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4.痛风不能吃豆制品

豆类是高嘌呤食物,建议少吃不吃,但豆制品经过加工工艺后,其嘌呤值大大降低,如豆腐、豆浆的嘌呤值均比黄豆低很多,为中嘌呤食物。痛风是可以吃豆制品的,但毕竟不是低嘌呤食物要适量。

5.不发作就不用吃药

有的说,痛风不发作就不用吃药了。血尿酸偏高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即使没有痛风发作也要启动药物治疗,将血尿酸降到360或300微摩尔/升。

6.痛风控制饮食就可以

嘌呤是尿酸的最终代谢产物,但外源性的嘌呤只占嘌呤代谢的20%,靠饮食控制降尿酸还是有限的,根据病情大多时候需在控制饮食基础上联合药物降尿酸治疗,使尿酸值降至正常。


药事健康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因为我就是一名痛风的患者,和痛风斗争了十几年,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血尿酸偏高不一定就会患上痛风。
血尿酸偏高准确地说,应该叫做是高酸尿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酸合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升高。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大于420μmol/L、女性大于360μmol/L,临床上即可称为“高尿酸血症”。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只有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偏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的滑膜上,引起关节滑膜炎时,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时,才是痛风。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病基础,但不足以导致痛风。血尿酸水平越高,未来5年发生痛风的可能性越大。
只有尿酸盐在机体组织中沉积下来造成损害才出现痛风;痛风患者是常伴有关节的疼痛,红肿和炎症等。

其次,关于痛风的几个误区,需要我们注意。

误区一,通过控制饮食,就可以降低尿酸,减少痛风的发作。
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为内源性,由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20%为外源性,由摄入的嘌呤代谢合成。
无论我们怎样严格地“管住嘴”,只能调整尿酸总量的20%。所以适量服用降尿酸的药物,控制占比80%的内源性尿酸,抑制尿酸的形成,加强尿酸的排泄量,才是治本之法。

误区二,尿酸越低越好。

我们常常认为尿酸的指标越低越好,其实这是对尿酸的误解。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的代谢终产物。人们认为尿酸是人体产生的“垃圾”,但是现在医学研究表明,尿酸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参与者。尿酸的作用主要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维持血压和提高智力。尿酸的指标不是越低越好,而是需要维持一个正常区间。
误区三,降酸药物可以随便吃,不需要选择。
尿酸高的主要原因是:尿酸合成量高和尿酸排泄量低。
我们选择哪种降尿酸药物的时候,需要先做高尿酸血症分型检查。

尿酸排泄不良型就服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尿酸合成过多型就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和非布司他。

误区四、尿酸降下来了,停止服用降酸药物。
选对了降尿酸的药物,就要坚持长期服用。不能尿酸指标高就吃点药,尿酸指标降下来了,就随意停药。这样会造成身体内尿酸量剧烈变动,更加容易诱发痛风发作。
误区五、降酸药物伤肾,最好不吃。
降酸药物是否存在肾损害的可能性,首先需要了解它的降尿酸机制。常用的苯溴马隆是通过抑制尿酸在肾小管的重吸收,来达到促进尿酸排泄的目的。通过抑制吸收来促进排泄,因此苯溴马隆的降酸机制并不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

啰里啰嗦写了一堆,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祝朋友们身体健康,远离高尿酸,远离痛风。
因为只有痛风患者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痛风发作时的“痛不欲生”,希望朋友们不要经历那种痛苦。
我是常未乐央,一个喜欢码字的中年人,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你的看法,我们共同探讨提高。

痛静风平


血尿酸高不一定就是痛风,高尿酸只有20%不到会转化为痛风,其余的会转化为其他的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所以罪魁祸首就是高尿酸,有效降低尿酸是避免慢性病发作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降尿酸的产品以西药为主,但大家都知道西药的副作用明显,会对肾脏和肝脏带来很大负担。国内最新的降尿酸技术是仁实堂研发的小分子果胶降尿酸,小分子果胶进入血液循环通过吸附作用把多余的尿酸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尿酸的作用,果胶是橘子皮里提取的纯植物无任何副作用,感兴趣的可以关注和收索相关的媒体报道,也可以网购风妥片。





分享创新健康产品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本人专注于研究高尿酸痛风类疾病,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

首先可以明确的回答:血尿酸偏高不一定就是痛风

有研究发现,临床上平均约10%的高尿酸血症可发展为痛风,尿酸越高,发展成痛风的概率也越大。如果尿酸稍微增高,患上痛风的概率是5%;而尿酸高出正常值的50%,甚至是1倍的人群,其患痛风的可能为30%~40%。


关于痛风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不能吃肉只能吃素

都知道尿酸高的人要少吃高嘌呤食物,所以很多人索性一口肉都不吃。殊不知长期不吃肉易导致营养不均衡。而素菜里还有一部分是高嘌呤的,如香菇,蘑菇等菌类。

二:痛风时尿酸一定很高

约有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

三.痛风发作时需要立即将尿酸降到正常值

痛风发作时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水平会迅速降低,以致关节内外尿酸水平悬殊,痛风反而加重。正确的做法是急性期给予一般性处理,如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大量饮水。痛风的间歇期再系统地应用降尿酸药。

四.痛风患者不能喝酒

痛风患者不建议饮酒,但是痛风患者可以适当喝一点红酒,红酒具有抗氧化性,还可以适当降低尿酸。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小刘说健康》。可以咨询我们!


小刘说健康


血尿酸高于420mmol/L,就是高尿酸血症,而痛风是有高尿酸血症,并伴有关节炎,引起骨关节的疼痛,X光显示有痛风石或结节。

误区一是痛风发作时就用药,而不发作就不治疗。痛风发作时,要用抗炎止痛药和降尿酸药物,不发作时,单用降尿酸药物。二是血尿酸降至360mm0|/L以下。三是不∥激烈运动,发作时不运动,不发作才发运动。严禁激烈运动,要循序渐进,每周3~5次,运动量不要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