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麥生產中,施肥方面主要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圖說農村事


在小麥生產中,施肥方面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小麥經過中國農科院不斷研究與改良,現在的小麥品種都有國家與地方政府以及科研單位統一培育的小麥優良品種。發放到各級政府的種子公司。農村種植戶向種子公司購進。小麥優良品種的特點是,根系發達扎得深,小麥苗粗壯,生長有力,麥穗大,粒子粗飽滿。對豐產豐收起到了可靠的基本保障。

小麥施肥:什麼時候施,施多少,施什麼肥,對小麥生長來說十二分重要。施的卻到好處就能增產增收,反至減產少收。因此,有了好種子還要科學合理施肥才能增產增收。小麥需分三個階段施肥。一是施足基肥:施足基肥是小麥全年生長好壞的關鍵肥料。是決定小麥豐產豐收的基石。同時也是保護土壤營養與微量元素的合理完全性的有力措施。為此每畝地應重施1000公斤以上的有機肥,外加10~15公斤複合肥均勻地散在田地上,經過機耕打碎後,起壟播種,然後整壟搗實,使種子粒粒入土。北方因雨水少,不用起壟溝排水,直接機耕粉碎後進行機械條條播種,播種後用機滾地壓實促使種子入土。便於發芽生根。

二,江蘇南片地區,春節前20天左右每畝小麥田在麥苗上再散施1000~1500公斤有機肥散施在麥苗上。目的,既增加了小麥苗根肥,又保護了麥苗少受凍害,一舉二得。為開春麥苗快速生長打下堅實的肥力基礎。

三是,開春氣溫上升漸漸變暖,麥苗經過冬季冰天雪地的輕微葉傷後開始恢復生長由黃變青。待苗長至即將撥節時,施一次氮磷鉀各佔15%的磷酸二氫鉀的化肥。每畝施15公斤左右。大面積小麥田,用機噴霧水施水肥最最好,既均勻又不傷害麥苗。或者人工下雨前,(小雨)或下小雨時散施磷酸二氫鉀肥,這樣施化肥有利化肥遇到水洋化快,不竟傷不著小麥根葉,反而有利於根葉的吸收與生長。,因為化肥容易燒傷小麥根葉。即使陰天散施後,立馬噴水,減少肥害,有利小麥根莖葉的吸收與生長。

見麥穗即將露頭時,根據小麥長勢。需不需要用磷酸二氫鉀進行1:150~200倍水溶液進行根外追肥,即向全株小麥上噴霧水壯穗壯粒肥。

當今農田施肥的要害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農田長期化肥施得太多。土壤失去了原生態的活力,缺乏正常的肥力與微量元素等,透氣性差,土壤漸漸板結僵化,已形成了肥害(化肥)。對農作物生長帶來了嚴重不利的因素。二是,大田嚴重缺乏有機肥含量。按一畝地2000公斤有機肥計算,100畝田就要20萬公斤有機肥,這麼彭大的數字上哪去弄來?有錢也買不到,。因此農戶解決不了哪麼多有機肥,唯一的辦法就是依賴化肥。嚴重影響了大田土質失衡……三是,近年來幹秸稈還田搞了不少試驗,直接幹秸稈粉碎還田這個方法已告基本失敗。即不菅粉碎粗細長短,甚至打成粉都有二個共同致命傷,1是,浮在表面沒有被土壓住的碎幹秸稈,遇到大風一吹,整片大田到處滿天飛……。2是,秸稈雖然埋在土下很多,但是,不竟不容易腐爛肥田,而且容易引來蟲產卵和生蟲,由此可見,這個方法切實不妥當。還有,向國外學習,有計劃地大力發展畜枚養殖業,通過大量動物食用秸稈飼料產出大量糞便還田,這個方法可行。還有一個辦法,建立有機肥生產加工基地,通過粉碎髮酵腐熟後再還田。這是個發展方向。中國走上這條路,還有若干年才能實現。所以,當今肥料上存在結構上脫節,有機肥跟不上發展了的形勢,不得不用化肥來替代有機肥。這就是當前存在的要害的嚴重問題。一時間的困難難以克服,需要國家與地方政府統一通力規劃。才能實現農村農業農肥科學規範化,從而促進農業糧食產量成倍增長。只有有機肥才能改良農田土質。完善土壤正常的營養與微量元素,來實現糧食豐產豐收的目的。

供參考。


果樹GS


問題:在小麥生產中,施肥方面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答案:在小麥種植中,農民施肥出現許多問題,下面綜合梳理一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化肥使用量大,有機肥使用量小或者缺失。有些農民,不重視有機肥,平常不積累農家肥,在小麥播種時,無有機肥可用。小麥基肥全部使用化肥,會出現三種問題,一是全部是速效肥,肥效集中在小麥苗期,造成冬前和返青兩個階段出現旺長,後期小麥灌漿成熟期脫肥,結果減產;二是長期使用化肥,缺少有機肥,土壤逐漸酸性化,越種越板結,影響作物生正常生長。三是使用化肥肥效快,小麥生長旺盛,容易感染髮生病蟲害,還容易造成因旺而倒伏。


第二,肥料結構不合理,氮磷鉀比例搭配不當。小麥每出產100千克,需要吸收約3千克的氮,約1.2千克的磷,約3千克的鉀,三元素的比例為1:0.4:1。在施肥時就要依據比例和計劃的產量,分底肥和追肥兩次使用,來確定每次要施多少的肥量。不要造成氮磷鉀比例失調,基肥和追肥不分主次輕重,結果影響小麥的生長髮育,造成減產。

第三,底肥不充足,追肥超量。底肥應該多施,要施足,追肥要少施。通常底肥使用量是總肥量的60~80%,追肥是總肥量的40~20%。底肥量太少,造成冬季幼苗生長脫肥,削弱苗勢,降低抵抗寒冷和防病能力。追肥過多,造成返青後徒長,影響通風換氣,造成小麥倒伏。

第四,底肥不足,追肥過遲。底肥使用量不大,造成幼苗缺肥,影響安全越冬。返青後,追肥使用過遲,造成小麥後期營養生長過旺,成熟期發青不黃,推遲收穫期,影響整體農業生產。


總之,小麥施肥不當,就會造成諸多問題,最終影響小麥產。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來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我地處於山東西南部,屬於黃淮海小麥主產區域內,對於在小麥的生長週期中施肥的問題,要根據土壤結構、小麥的生長週期階段以及小麥的長勢情況等,進行科學的施肥。目前小麥施肥存在的問題是,很多的農民朋友不知道什麼時間施什麼肥,施多少肥,如何施肥等。


老百姓常講“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可見施肥的重要性。由於小麥的生長週期比較長,季節跨度也比較大,施肥也要隨著小麥的變化進行合理施入。小麥主要需要的肥料元素就是氮、磷、鉀肥,在小麥播種前翻地時施入有機肥和含有氮磷鉀的複合肥化肥,有機肥不但可以為小麥提供營養元素,還可以改良土壤,但在目前各地小麥種植中,存在這僅使用化肥,缺少有機肥投入的問題,長時間使用化肥,導致土壤固化板結問題嚴重,從而影響了小麥的生長。

小麥在生長過程中,要根據小麥的長勢情況進行施肥,如果小麥長勢較弱,分櫱較少,就可以早一天追施拔節肥,如果小麥長勢旺盛,分櫱等都很好,就可以晚些天追肥。這個問題在農村存在的是,不分小麥長勢好壞,出現一律早施肥的現象,結果導致小麥旺長,容易發生倒伏的現象。

再一問題就是,在小麥的幼苗期,由於小麥的根系還不發達,這時需求磷肥就比較多些,在小麥的生長後期,小麥對氮肥的需求逐漸下降

,如果小麥後期還在追施氮肥的話,僅能對小麥的莖葉中的氮含量增加,而對小麥穗籽卻沒有作用。但就有不少的農民就忽視了這個問題,盲目的施肥,不但對小麥起不到作用,還浪費了人力與財力。

因此,小麥分時段合理施肥是關鍵,明白了小麥施肥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農大知事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小麥在生產過程中對肥料的需求,以及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的需肥規律。


一,小麥對肥料的需求量。

據研究,每生產100公斤小麥,大約需吸收氮3公斤、磷1公斤、鉀3公斤,三者比例約為3∶1∶3;隨著產量水平提高,對氮磷鉀的吸收總量相應增加。


二, 小麥的需肥規律: 冬小麥的生育期為出苗期、分櫱期、越冬期、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灌漿期、成熟期,不同生育期,對氮磷鉀的吸收數量和比例不同。

越冬前,冬小麥對養分需求不多,以氮為主,約佔總養分吸收量的10%-14%,磷鉀比例均不足10%。越冬後,隨著氣溫的升高和小麥群體的增大,養分吸收量迅速增加,直至抽穗、開花時才緩慢下來,尤其是鉀,開花以後停止吸收。

從拔節到開花期是冬小麥吸收養分的高峰期,全生育期總養分需求量55%的氮、80%的磷和90%的鉀都在這一階段。開花以後直到成熟,還需要吸收28%的氮和極少量的磷,基本上不再吸收鉀。

三,多數農民的施肥習慣。

一般情況下,農民會在播種前施用足量的底肥,根據調查,多數農民在播種前畝施氮肥15公斤左右,磷肥50公斤左右,個別戶也會不施磷肥而施用二銨20公斤左右,底肥不施鉀肥,很少地塊施用有機肥。

返青後拔節前,農民在澆返青水前還會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三元素複合肥或者二銨20公斤左右,很少施用鉀肥。


四,存在的問題。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來,農民比較注重使用化肥卻忽略了有機肥的使用,重視氮肥和磷肥的使用,卻忽略了鉀肥的使用,而有機肥是小麥紮根,分櫱,增加抗逆性的重要關鍵。鉀肥則是增加千粒重,提高種子品質不可缺少的元素。

所以科學平衡施肥,是其高產的關鍵因素。小麥施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小麥有機肥料的缺失、小麥的營養搭配的不均衡、施肥科學性與合理性缺失等,嚴重影響著小麥的生長 ,降低了小麥的存活率。


人已醉夢難醒


肥料對小麥生產至關重要,這影響著小麥產量和農民收入,但有些農戶卻總因為各種原因在施肥方法上出現各種問題,具體存在哪些問題呢?以下指出:

1、依靠化學肥料,不重視有機肥

有些農田種植小麥時基本依賴化學肥料,長期、大量施用化學肥料,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緩慢下降,土壤酸化板結,保肥能力下降,可能會導致小麥產量下降。

2、施肥比例不科學,偏施氮肥

給小麥施肥時氮磷鉀比例失調,鉀磷肥不足,氮肥過多,這會造成小麥後期倒伏、病蟲害加重,結實率下降等,直接影響了小麥的產量。

3、不注重葉面噴肥

在一些小麥生產地區,生長期雨水多,小麥的根系生長受影響,吸肥能力弱,如果單純的靠根系吸肥,是會導致供肥不足,小麥枯黃籽粒不飽滿。因此需通過葉面噴肥來補充,讓肥料直接通過葉面吸收。

以上是我的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交流。如果喜歡,歡迎點贊並關注!謝謝!

南皇陽農業


有人說:給小麥上肥誰都會,抓著肥地裡一淋不就得了,用不著領教別人。其實給小麥上肥最有學問,上得早了小麥它不餓,到它餓的時候你沒肥了,一來耽誤小麥生長二來浪費肥料,啥都適應不多不少不早不晚最合適。


早在30年前生產隊年代,化肥緊缺,隊上老在開春上化肥,一人用鋤掘坑一人勺舀下丟。這時候的麥苗正是飢腸嚕嚕,上肥不多久,麥子很快反青拔節。跟著再澆上一水麥子長勢格外喜人。那時候小麥產量雖然不及現在產量高,但上的肥全被植物吸收利用。而最近幾年有的人上肥為了圖省事,任肥隨意灑落,種麥前灑肥,麥出土又灑肥,年前灑肥年後又灑肥。一季麥灑了幾多遍肥。結果是麥子年前瘋長年後倒衰。到頭來,化肥沒少上,麥田出現穗頭稀少,空杆多、胡葉稠。小麥產量很不景氣。





實際上,現今的土地不缺氮肥和碳肥。少有種地經驗的人應當根據小麥生長階段合理配方施肥。種麥前應少上化肥多上點糞肥做鋪底肥,防止年前溫高旺長,年後若發現葉黃或苗弱應追施鉀肥適量氮肥,鉀肥可壯大杆根,防倒伏利於採光合吸收,同時再追施磷肥。可幫助根部吸收營養,防止後期早衰,利於開花結果,充實籽粒飽滿。好了,有關種麥上肥存在的問題我僅知一點點。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看後多提意見。


農村土秀才


:在小麥種植中,農民施肥出現許多問題,下面綜合梳理一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化肥使用量大,有機肥使用量小或者缺失。有些農民,不重視有機肥,平常不積累農家肥,在小麥播種時,無有機肥可用。小麥基肥全部使用化肥,會出現三種問題,一是全部是速效肥,肥效集中在小麥苗期,造成冬前和返青兩個階段出現旺長,後期小麥灌漿成熟期脫肥,結果減產;二是長期使用化肥,缺少有機肥,土壤逐漸酸性化,越種越板結,影響作物生正常生長。三是使用化肥肥效快,小麥生長旺盛,容易感染髮生病蟲害,還容易造成因旺而倒伏。

第二,肥料結構不合理,氮磷鉀比例搭配不當。小麥每出產100千克,需要吸收約3千克的氮,約1.2千克的磷,約3千克的鉀,三元素的比例為1:0.4:1。在施肥時就要依據比例和計劃的產量,分底肥和追肥兩次使用,來確定每次要施多少的肥量。不要造成氮磷鉀比例失調,基肥和追肥不分主次輕重,結果影響小麥的生長髮育,造成減產。

第三,底肥不充足,追肥超量。底肥應該多施,要施足,追肥要少施。通常底肥使用量是總肥量的60~80%,追肥是總肥量的40~20%。底肥量太少,造成冬季幼苗生長脫肥,削弱苗勢,降低抵抗寒冷和防病能力。追肥過多,造成返青後徒長,影響通風換氣,造成小麥倒伏。

第四,底肥不足,追肥過遲。底肥使用量不大,造成幼苗缺肥,影響安全越冬。返青後,追肥使用過遲,造成小麥後期營養生長過旺,成熟期發青不黃,推遲收穫期,影響整體農業生產。

總之,小麥施肥不當,就會造成諸多問題,最終影響小麥產。


善良的雪狼666


謝邀回答 小麥生長過程中對施肥的要求技術含量較高。適時適期適肥素,滿足小麥不同生長期對各種肥素的營養成分的需求是小麥生產的前提和保障。

小麥對氮磷鉀各種肥素營養都有臨界期需求迫切的特點。氮素的臨界期在小麥的分孽期和幼穗分化的四分化期,這兩個時期小麥缺氮,小麥分孽數減少,穗粒減少,產量降低。小麥的3葉期常出現對磷肥素的需求臨界期,這時施加磷素,可增強小麥的分孽和增加次生根的數量,提高抗寒能力。尤其撥節孕穗期,磷素的施加至關重要,足夠的磷素才能滿足幼穗延長髮育時間的需求,從而達到增產增收。小麥對鉀素需求臨界期通常在撥節期,此時追加鉀肥,可防止小麥生長後期葉片早衰現象,同時增加籽粒重,增加蛋白含量。提升品質、增加產量。

小麥生產的最大效率期是生長的中前期。所施用的肥料營養成分,必須最大程度地滿足小麥的生長需求。才能發揮所施肥素的最大效用。只有做到了,才能增產增收。其它問題,需要了解的,可點擊本人的《如何種植高產小麥》的相關《悟空問答》。





楊致運


在施肥方面,影響小麥高產高效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肥料是糧食的"糧食",科學施肥、高效施肥對促進小麥高產穩產優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施肥不當,既影響了小麥的產量,又浪費了肥料資源,降低了小麥生產的效益。 當前,在施肥方面,影響小麥生產的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肥料時存在誤區

一是迷信進口二銨、複合肥。 品種對比試驗證明,無論什麼產品,只要產品達標,同等的養分投入,肥效是相當的。二是過度顧忌含氯化肥。 其實小麥是耐氯能力很強的作物,正確施用含氯化肥不會造成肥害。 三是排斥低濃度化肥。 其實普鈣、鈣鎂磷肥等肥料含有鈣鎂硫等有益成分,還同時具有調節土壤酸度的作用。

2、施用肥料的方法不當

追肥時實行撒施,肥料暴露於地表,氮肥易傷葉和揮發損失,磷鉀因移動性差不能進人耕層而無法被吸收。其次是肥料衝施或施肥後大水漫灌,造成施肥不均,且大量水溶性養分隨水滲人深層土壤而不被小麥吸收。

3、施肥結構存在不合理

存在過量使用施氮磷肥、欠施鉀肥的現象。有些地區小麥施氮量在23公斤以上,超量近60%,有的農戶僅追肥就使用尿素達5公斤。在小麥種植上造成了不必需的氮肥浪費。氮肥的過量施用還造成貪青晚熟和後期倒伏。而鉀肥施用出現嚴重不足,有些麥田根本沒有施用鉀肥。

4、氮肥基施比例過大

小麥在返青前生長量小,養分需要量不到全生育期總量的30%,而實際氮肥基施比例多在50%左右,有的低產田高達70%。 有許多旱薄地麥田還存在耕播時"一炮轟”現象,在後期旺盛生長時反而沒有充足的養分供應。

5、重施化肥、輕施或不施農家肥現象突出

近年來,由於化肥、複合肥、復混肥的長期、連續使用,致使土壤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減少,生化指標惡化、土地硬化板結,造成小麥產量、品質下降,而且造成了環境的汙染。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種植戶要結合配方施肥技術指導,根據土壤肥力情況合理確定肥料基施比例,優化氮磷鉀配比,實行肥料深施技術,杜絕地表撒施,以更好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圖說農村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