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澱粉加工水渣發展新能源綜合利用,環保難題迎刃而解

馬鈴薯澱粉加工水渣發展新能源綜合利用,環保難題迎刃而解

鑫華公司的水、渣綜合利用車間外景

11月初,海拔1400多米的張家口沽源縣已早早進入了冬季。位於沽源縣的鑫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開在加緊生產最後的原料,準備結束今年的馬鈴薯澱粉生產。

筆者見到鑫華公司董事長趙新華時,他正在廠區巡視。他笑著說,明知道一切運行正常,但還是想到每個車間、每個生產點、每個環節親自去看看才放心。這也許是馬鈴薯澱粉人的使命和宿命吧。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青山綠水”理念的推行,環保政策越來越嚴格。廢渣多、廢水多的馬鈴薯澱粉加工成為了環保部門重點“關照”的對象。以前,一些澱粉加工企業環保意識不強,在生產季亂排亂放,汙水橫流,薯渣臭氣熏天,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由於缺乏針對性的環保處理工藝,馬鈴薯廢水處理多存在不穩定,不徹底的缺點,受制於環保問題,很多企業只能開開停停,間斷生產,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效益。

如何解決廢水和薯渣的問題,成為了很多馬鈴薯澱粉企業家的頭等大事。趙新華就是其中之一。他說:“我從2005年投身馬鈴薯澱粉加工事業,已經走過了15年。以前環保要求不嚴格,都是直排,現在國家政策變了,企業要想繼續生存和發展,必須轉型升級,實現達標排放。”

經過多方調研考察,鑫華公司最終選擇了北京盈和瑞公司進行合作,攻克廢水處理難關,為生產保駕護航。

2017年春天,鑫華公司馬鈴薯澱粉加工水、渣綜合利用項目上馬建設實施,並於2018年全面調試成功,達標,達產,穩定運行。

馬鈴薯澱粉加工水渣發展新能源綜合利用,環保難題迎刃而解

盈和瑞周建華總裁(右一)和趙新華(左一)陪同馬鈴薯澱粉專委會秘書長高瑞(左二)調研鑫華公司的環保工程

盈和瑞公司總工程師趙業華說:“鑫華公司的馬鈴薯澱粉加工新能源綜合利用項目,我司以技術創新為牽引,以多年高濃度有機物處理技術經驗為依託,結合馬鈴薯廢水高COD高氮高磷的特性,與德方技術合作夥伴共同研發馬鈴薯蛋白強化水解技術,將該技術與高效脫氮除磷技術相結合,實現了馬鈴薯澱粉加工廢水達標排放與沼氣新能源利用的完美結合。”

業內專家認為,鑫華公司的馬鈴薯澱粉加工水、渣綜合利用技術,堪稱是環保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完美融合的典範。

馬鈴薯澱粉加工水渣發展新能源綜合利用,環保難題迎刃而解

國家馬鈴薯產業體系崗位專家劉剛教授(左二)調研鑫華公司的環保工程

關於廢水和薯渣的綜合處理利用,盈和瑞運營總監範開航介紹,流程非常簡潔:薯渣進入勻漿池,和少量汁水混合勻漿後,輸送至CSTR厭氧反應器,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產生的發酵液返田做有機肥或者進入後續汙水處理設施;廢水通過臥螺離心,初步去除蛋白、纖維等固形物後,進入生物倍增反應器進行蛋白強化降解;廢水再通過氣浮、厭氧、好氧三級處理,COD降到100左右(國家規定COD300以下就可以進入城市汙水處理管網),排入市政管網。

範開航說,盈和瑞為鑫華公司設計、建設的馬鈴薯澱粉加工薯渣廢水綜合利用項目,擁有五大優點:一是徹底解決了馬鈴薯廢水處理的難題,廢水處理穩定高效運行,為生產保駕護航;二是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產生的沼氣每天可為企業節省3萬元左右的燃氣費;三是操作簡單,改善生產環境,整個處理系統在自控設施的輔助下簡單高效,整個場區氣味明顯減少;四是可實現資源化利用,沼渣、沼液是腐熟了的有機肥,還是優秀的土壤改良劑,施入農田可改良土壤,提升土壤的有機質;五是該項工藝不是單純解決廢水的處理難題,是對水、渣、氣綜合處理、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優越性。

說起這套水渣氣新能源綜合利用項目,趙新華樂得合不攏嘴,他說:“今年我是很放心的抓生產,再不用提心吊膽地擔心環保的問題。這個項目徹底解決了馬鈴薯廢水處理難以穩定運行的問題,另外,沼氣的利用給我節省了一大筆成本。比如烘乾澱粉每小時得燒250立方-300立方天然氣,現在,沽源縣天然氣每立方4.5元,按生產80天計算,這個生產季光燃料費我起碼節省了300多萬元。”

最後,趙新華還表示,馬鈴薯澱粉加工畢竟是季節性生產,未來他還要利用這套沼氣工程幫助解決沽源縣周邊秸稈、菜葉、菜根的汙染問題,將這些廢棄物生產成沼氣。再配套一臺發電機,用沼氣發電,滿足企業的用電需求。同時,將沼渣、沼液還田,改良耕地,讓馬鈴薯澱粉加工完全實現取之於田、還之於田的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模式。

馬鈴薯澱粉加工水渣發展新能源綜合利用,環保難題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