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淀粉加工水渣发展新能源综合利用,环保难题迎刃而解

马铃薯淀粉加工水渣发展新能源综合利用,环保难题迎刃而解

鑫华公司的水、渣综合利用车间外景

11月初,海拔1400多米的张家口沽源县已早早进入了冬季。位于沽源县的鑫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开在加紧生产最后的原料,准备结束今年的马铃薯淀粉生产。

笔者见到鑫华公司董事长赵新华时,他正在厂区巡视。他笑着说,明知道一切运行正常,但还是想到每个车间、每个生产点、每个环节亲自去看看才放心。这也许是马铃薯淀粉人的使命和宿命吧。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青山绿水”理念的推行,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废渣多、废水多的马铃薯淀粉加工成为了环保部门重点“关照”的对象。以前,一些淀粉加工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在生产季乱排乱放,污水横流,薯渣臭气熏天,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环保处理工艺,马铃薯废水处理多存在不稳定,不彻底的缺点,受制于环保问题,很多企业只能开开停停,间断生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如何解决废水和薯渣的问题,成为了很多马铃薯淀粉企业家的头等大事。赵新华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我从2005年投身马铃薯淀粉加工事业,已经走过了15年。以前环保要求不严格,都是直排,现在国家政策变了,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型升级,实现达标排放。”

经过多方调研考察,鑫华公司最终选择了北京盈和瑞公司进行合作,攻克废水处理难关,为生产保驾护航。

2017年春天,鑫华公司马铃薯淀粉加工水、渣综合利用项目上马建设实施,并于2018年全面调试成功,达标,达产,稳定运行。

马铃薯淀粉加工水渣发展新能源综合利用,环保难题迎刃而解

盈和瑞周建华总裁(右一)和赵新华(左一)陪同马铃薯淀粉专委会秘书长高瑞(左二)调研鑫华公司的环保工程

盈和瑞公司总工程师赵业华说:“鑫华公司的马铃薯淀粉加工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我司以技术创新为牵引,以多年高浓度有机物处理技术经验为依托,结合马铃薯废水高COD高氮高磷的特性,与德方技术合作伙伴共同研发马铃薯蛋白强化水解技术,将该技术与高效脱氮除磷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达标排放与沼气新能源利用的完美结合。”

业内专家认为,鑫华公司的马铃薯淀粉加工水、渣综合利用技术,堪称是环保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融合的典范。

马铃薯淀粉加工水渣发展新能源综合利用,环保难题迎刃而解

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刘刚教授(左二)调研鑫华公司的环保工程

关于废水和薯渣的综合处理利用,盈和瑞运营总监范开航介绍,流程非常简洁:薯渣进入匀浆池,和少量汁水混合匀浆后,输送至CSTR厌氧反应器,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产生的发酵液返田做有机肥或者进入后续污水处理设施;废水通过卧螺离心,初步去除蛋白、纤维等固形物后,进入生物倍增反应器进行蛋白强化降解;废水再通过气浮、厌氧、好氧三级处理,COD降到100左右(国家规定COD300以下就可以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排入市政管网。

范开航说,盈和瑞为鑫华公司设计、建设的马铃薯淀粉加工薯渣废水综合利用项目,拥有五大优点:一是彻底解决了马铃薯废水处理的难题,废水处理稳定高效运行,为生产保驾护航;二是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产生的沼气每天可为企业节省3万元左右的燃气费;三是操作简单,改善生产环境,整个处理系统在自控设施的辅助下简单高效,整个场区气味明显减少;四是可实现资源化利用,沼渣、沼液是腐熟了的有机肥,还是优秀的土壤改良剂,施入农田可改良土壤,提升土壤的有机质;五是该项工艺不是单纯解决废水的处理难题,是对水、渣、气综合处理、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性。

说起这套水渣气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赵新华乐得合不拢嘴,他说:“今年我是很放心的抓生产,再不用提心吊胆地担心环保的问题。这个项目彻底解决了马铃薯废水处理难以稳定运行的问题,另外,沼气的利用给我节省了一大笔成本。比如烘干淀粉每小时得烧250立方-300立方天然气,现在,沽源县天然气每立方4.5元,按生产80天计算,这个生产季光燃料费我起码节省了300多万元。”

最后,赵新华还表示,马铃薯淀粉加工毕竟是季节性生产,未来他还要利用这套沼气工程帮助解决沽源县周边秸秆、菜叶、菜根的污染问题,将这些废弃物生产成沼气。再配套一台发电机,用沼气发电,满足企业的用电需求。同时,将沼渣、沼液还田,改良耕地,让马铃薯淀粉加工完全实现取之于田、还之于田的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

马铃薯淀粉加工水渣发展新能源综合利用,环保难题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