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扩招,中国的研究生文凭还有含金量吗?

罗曼蒂克的马悬车


大学扩招,主要是本、专科扩招,研究生及博士生还没有大规模扩招过,因此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是有保证的。



在此,简单谈谈大学扩招的利弊。

应该说,大学扩招总的来说利大于弊,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高等教育。但是,虽然高等教育的覆盖面,体量上去了,但是优质教育资源依然非常缺乏。

我国大概有将近2000所大专院校,每年招生人数在800万人左右;而所谓名校,211仅116所,985大学则只有39所,每年从211毕业的学生不足50万,而985大学毕业的大概也就只有20万人的样子。假如大学不扩招,那么就意味着差不多只有现在能上211、985大学的同学才能享受高等教育,那么剩下的700多万人怎么办呢?中学毕业就直接出去工作,还是成为社会上的闲散无业之民?

大学扩招,主要是地方高校的扩招。地方高校虽然办学水平和名校有一定的差距,但却承担了我国绝对多数的高等教育,为更多的人创造了上大学的机会。而由于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上的大力投资,我国大学的学费远远低于国外大学,我国目前的大学,是真正惠及全民的大众化高等教育。



大学扩招,本科生文凭的含金量下降了吗?事实上也没有,在大力普及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同时,我们国家的顶尖大学也一直在开展精英教育,像清华北大等学校的本科文凭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当然,扩招之后随之而来的就业难问题也得辩证来看,现在所谓的就业难,主要是地方高校的毕业生,这里面有教学质量,专业设置的问题,但我们也得知道,如果不扩招,这部分同学原本是没机会上大学的,那如果高中毕业就出去,难道就业形势会更好吗?



因此,大学扩招是没问题的,文凭的含金量依然在,关键要看具体学校。而为了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当前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少招大学生,而是调整办学结构,不要让所有学校都去做基础研究,而要引导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和实际应用紧密相连的专业教育,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顺利的找到工作。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当然有含金量!

而且,随着大学的扩招,这种意义更加明显,读研更加必要。

一、曾经的本科,现在的硕士

如果大家对中国教育改革有所印象的话,就会明白,在21世纪之前,确切的说,在1999年之前,中国的大学是真正的铁饭碗。那个时候,大学生的数量非常少,真正能考上大学的,可以称得上百里挑一。

1999年,这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是高校扩招元年。

为了解决经济转型以及就业问题,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改计划中,正式实施了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简单地说,就是扩招。

于是,本科学历的贬值,从那年开始

而随着扩招的持续,本科生数量越来越多,本科学历也开始逐渐贬值,而以前很少听说的硕士,也开始进入了广大人的视野中。

从1999到这几年,中国的总人口并没有发生显著地变化,然而,大学生的数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于是,供大于求,自然稀释了

如果我们把历年的本科和硕士录取人数曲线做出来,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在99年,中国高考人数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之前是平稳的增长,而之后,急剧增加。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研究生录取人数依然在平稳的增加。

如果我们把二者的绝对数量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形:

2012年硕士的录取人数,仅仅只有51.7万,这个数字,相当于1984年的本科生录取人数。

这意味着什么?

假如中国的就业机会呈现一个稳定的数字,那么,1984年时候,大学生的铁饭碗,放到30年后,那就是研究生的铁饭碗。

换句话,曾经的备受关注的本科生,随着扩招的进行,已经逐步的被同质化,也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而与之相对的是,硕士的数量却维持了较低的水平。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的说:

曾经的本科生,今天的硕士生。

而且,近几年,中国硕士的录取率,依然维持较低的水平

而中国的考研人数,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增幅

比如2013年报名人数176万,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依然只有177万。

可以看出,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硕士的数量相对稳定,因此其含金量依然保证。


二、越来越长寿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落后的追赶者,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奋起直追。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社会条件,尤其是医药卫生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最直接反应这个改善的,那就是人均预期寿命。

这是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从1980年68岁,增加到了2010年的75岁,预计2020年达到77岁,这意味着,40年间,中国的人均寿命增加了9岁。

而且,国家也提高了退休年龄,从之前的60周岁,增加了5岁。

而你读研花多长时间?

三年!

相比于40年前的人,你的预期寿命增加了9岁,而且未来,这个数字肯定会持续增加,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5岁左右。

换句话说,你用现在的3年时间,和未来增加的10多岁寿命相比,只到三分之一而已。

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换去一个数量仅为80年代大学生数量的学历,划不划算?值不值得?


李雷博士


读书无用的思想很误国误民啊,请莫误人子弟,研究生文凭,特别211以上的,含金量必须有,虽然现在研究生录取人数是1984年本科生录取人数,但情况不同,下面请大家听我一言:第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各方面飞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教育,医疗,法律法规,城市化等等等等,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且比30年前需要的科技人才、技术人才甚至普通劳动力数量那都是多的多的多的,30年前每年市场需要100万人补充岗位,那现在就可能需要500万或者更多,你说需不需要大学生?第二,退一万步讲,当今社会要发展,人口素质总得提高吧,你不读书,不上大学,到处糟鄙视,连大城市户口你都可能搞不到,人家不是歧视你,哪个大城市不希望常住人口是学历高素质高的人才啊,市民素质也好啊。第三,如果说大学生赚不到钱毕业没工作,那大家想想,不读大学岂不是更没希望……


清凉好个冬


现在中国本科学历十分普及,大家族家`庭里每家都有有本科。硕士以上学历目前家族中与八、九十年代大学本科一样含金量,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不能扩招,要控制一定比例,拉开本科、硕士、博士之间距离,非全日制硕士、博士招生更要控制,每周两天到校学习时间上与全日制相比较短了,建议按照全日制三年时间的小时计算,规定非全日制学习年限,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严进严出,启动高层次人才质量规范标准,真正形成高质量硕士博士。扩招以实用型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工人高级技师蓝领人才。


木然111770581


这个社会光有文凭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学识和能力以及工作经验,这样这样才会发展得很好,文凭只是一个门槛而已。关于文凭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很多人挤破头皮都要搞个本科、硕士、或者博士文凭,有时候即使造价也有人干。从这个你可以看出来并不是过剩的。社会对于高文凭的人需求是很大的。排除那些搞研究的,高文凭的踏实于社会工作的人其实还是急需的,因为社会在更新换代,对于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文凭往往也意味着高素质和高能力。现在你说你是本科、硕士、或者博士并没有多少人会感到不屑。当人民对文凭不那么追逐或者开始感到不屑的时候或许文凭才真的开始产能过剩了。不过哪个时刻估计不会来到,因为对于教育在不适应社会需求的时候国家早晚会调整的,只是时间快慢而已,因为教育也是在发展的!


伊孕产


继续忽悠吧 现在读研究生 你让我读什么?空姐都开研究生了 空姐需要研究什么?乘客心理?哪来这么多课题给你研究,毕业后不照样干你的搬砖活。多年研究能力开发 社会需要的大多是你的踏实工作的能力 。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需要创新的社会,你在别人手下创新 吃力不讨好


用户186227039


我想文凭只是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道门槛,然后就是人品、能力、水平、智商等等的展示了。


军官变奶爸


书呆子 形式主义 空头主义 脱理实际理想主义是好多大学生的现状 多去研究马尾巴功能 而看见马就怕


孜200369


含金量是相对的。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含金量自然要高点,虽然现在的研究生招生量几乎超出80年代的本科生招生量,绝对含金量已经明显下降。


datafax


这种问题其实出发点就有问题。现在中国这种大环境,绝大部分工作都不需要高学历。也就是说,研究生的实际水平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是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你指的含金量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学识水平,还是就业市场的认可程度?要知道,这两者之间是没什么必然联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