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只有2千多萬像素,能比手機拍照更好嗎?

平門知事


像素,核數,從來都是手機商家慣用的營銷術語。這些詞語乍聽起來,肯定覺得越高越好,越多越棒,但往往就中了商家的套。

同樣像素的單反相機和手機拍出來的照片,無疑是單反相機的更好。

為什麼呢?

前面也有很多朋友說過了,照片的質量並不完全看像素的,還要看感光器件和鏡頭。

感光元件——數碼相機的核心

感光元件是數碼相機的核心,也是最關鍵的技術。數碼相機的發展道路,可以說就是感光元件的發展道路。數碼相機的核心成像部件有兩種:一種是廣泛使用的CCD(電荷耦合)元件;另一種是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

這個概念如果你覺得難以理解,那你可以這麼想,以前傳統相機使用的“感光元件”就是膠捲。至於膠捲和感光元件之間的優劣就不展開了。膠片相機也不在這進行摻和了。

高端數碼相機一般使用CCD,中低端使用CMOS,而大多數手機中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基本上都是CMOS的

所以,想要拍出更高質量的照片,取決於選擇怎樣的感光元件,而影響感光元件的好壞有兩個原因。

1、感光器件的面積

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就不用多說了,秒殺手機,那麼手機現在中低端手機一般用1/3英寸的,高端手機大多用索尼的1/2.6英寸的,索尼自家、魅族、華為有幾款用1/2.3的,諾基亞808和1020用 1/1.2和1/1.5的,松下Lumix CM1用1英寸。

追求成像效果好的,不是看像素,而是看感光元件尺寸的大小,也就是上面所說的面積!!

當然,諾基亞1020和松下Lumix CM1的手機我想大家也看過,背後的鏡頭就會顯得特別地大。

2、感光器件的色彩深度

色彩深度是什麼呢?

色彩深度就是用多少位的二進制數字來記錄三種原色。專業型數碼相機的成像器件至少是36位的,高檔點的採樣時是30位,而記錄時仍然是24位,手機以及非專業型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一般是24位的。

不過我想你也注意到一個字眼,“二進制”,換句話說,雖然可能改變不了位數,但是如何將這些像素進行有效排列,就顯得尤為關鍵,這就是算法。而做好算法,也可以讓成像效果變得更好。

蘋果使用的CMOS感光元件尺寸也是不高,但是人家算法做得好呀,這也是為何同樣感光元件尺寸,蘋果手機拍出來的照片就是比其他手機的好,問題就出在這裡。

簡單總結一下,想要挑選手機拍照功能好的,可以關注兩方面的信息,一個是手機的CMOS尺寸,另一個是算法,也就是ISP(圖像信號處理器)的能力。

鏡頭——攝影者的心痛

都說玩單反毀三代,說的主要是鏡頭這一塊,鏡頭的種類繁多,什麼定焦鏡頭,廣角鏡頭,魚眼鏡頭等,總而言之,長槍短炮四個字就足以概括了。

而手機的鏡頭...算了,我們還是說回數碼相機鏡頭吧。

鏡頭主要有日系和德系,日系鏡頭主要是色彩的還原性比較好,德系鏡 頭的層次感比較強。市場上中國的鏡頭也逐漸佔領一定的市場,主要是價格比較低廉。

各有所愛吧,日系品牌主要代表有索尼、佳能、尼康等,德系品牌主要代表有卡爾·蔡司,徠卡和施耐德等。

有些廠商為了吹噓自己的鏡頭有多牛逼,還常常還會說自己使用多高端的品牌鏡頭....

但我們也知道,你的鏡頭大小就擺在那....

美顏——從剪刀手到比心

現在很多手機也不再吹噓自己的照相功能多厲害了,反而是打了一個很好的點,美顏。大眾其實用手機拍照並不想拍什麼大片,藝術片,更多的還是記錄生活,記錄自己

所以,目前的手機像素影響不大,元件什麼的通通也不太重要,只要拍出來的效果漂亮就可以,都知道這是算法搞的鬼,但是大家都樂意呀。某美顏公司能上市,也是說明這一需求的旺盛。

不過藍胖子還是想多提一句,這些搞怪的美顏照片,也許能讓你瞬間變得更白,更美,但它們不是好的照片,也會拉低你對照片美和藝術上的追求。

以前跟女生出去玩的時候,還會帶上單反相機拍,但是現在隨著手機拍照功能的強大,你可能不僅要用單反拍,還要用手機再拍一次同樣的動作,為的是方便妹子把照片及時傳上朋友圈,甚至,很多人乾脆旅遊都懶得帶相機了,一個手機就搞定了。

以前拍照術語也變了,從【來,笑一個,茄子】變成了【來,嘟一下,比心】....

文:藍藍胖子君


藍藍胖子君


這幾張都是一千二百萬像素的相機拍的,真的只有一千二百萬。大家都不傻,相機那麼重,拍出來不好要它幹什麼





松露72450088


這個問題在我測試華為P20Pro的文章裡面已經有驗證過。

我使用一臺2400萬像素的佳能80D單反相機搭配18-135USM套機鏡頭與4000萬像素的華為P20Pro手機進行了同場景的對比實拍,結果是非常明顯的,單反相機雖然像素低,但無論在分辨率、高感光、色彩還原方面都是碾壓性的優勢。

下面簡單發張對比圖片給大家一個直觀的認識。(畫面邊緣區對比)

需要閱讀詳細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並在我的頭條號文章中點擊相應內容閱讀。


從耗子胖成豬


自己對比去 60d拍的





小鵬影視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必要來說一把,因為二者明顯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卻拿來做比較。拍照質量的好壞,並非只有像素來決定。下面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單反的拍照質量完勝像素更高的手機。

首先,傳感器的大小,通俗一點說就是單反相機的傳感器有一格老膠片那麼大,而手機的相機傳感器的大小還不如綠豆大,單反接受的信息可以說是照單全收,手機則是有選擇的接受。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畫質好與壞。

第二,焦距的長短,單反相機有強大的鏡頭群,微距鏡頭、廣角鏡頭、長焦鏡頭幾乎都具備了。手機都是定焦,並且焦距短,所以做不到如此完美的虛化,層次感不突出。就算雙攝像頭手機模擬了單反,但是效果還是有差距。

第三,景深。就是說照片的虛化效果,虛化效果和光圈、拍照距離,傳感器尺寸有關。現在的手機雙攝像頭,通過算法和處理以達到虛化效果,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手機廠商的算法水平層次不齊,算法的虛化還不能和光學帶來的虛化媲美,導致有些照片虛化效果很假。

第四,快門差異。雖然都是快門,但手機的是電子快門,而單反相機的是機械快門。機械快門通過物理遮擋,開放或關閉相機簾幕控制進光時間;而電子快門則是通過對傳感器斷電和供電來控制拍攝,每次拍攝前都需先清零一次,這個動作產生的電荷會影響畫質。手機由於其體積有限的原因,只能應用並不合理的電子快門。

說了上面這麼多大家應該知道手機和單反拍照的差異了吧。但手機因其便捷,投入少,入門門檻低還是符合大部分人的需求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攝像師嘛。


鎂客網


路人甲,身家1千萬,1千萬美元。

路人乙,身家2千萬,2千萬人民幣。

路人丙,身家3千萬,3千萬日元。

路人丁,身家4個億,4億津巴布韋幣。

看見這4個兄弟,你說哪個有錢?

你一看,4億這個數字比較大啊,他肯定更有錢吧!

嗯,是啊,他的錢都取出來的話確實重一些。


這麼簡單的道理,放到相機上是一樣的。像素的數量重要,像素的質量也重要。

中端單反相機,其傳感器尺寸大概是第一行第三個的水平。最高檔的手機,傳感器尺寸也就是第二行第三個的水平。說句不客氣的,單反相機上的一個像素,像素面積能超過手機上的10個像素。

等於說是,手機上一個人乾的活,單反上找來十個人,通力合作。你說同樣這麼一份活,合作的人多了,正確率啊什麼的,豈不是刷刷得就上去了。


當然,單反的優勢在於能夠記錄更多信息,以便後期創作。但是手機的優勢在於,你不會後期創作的,夏姬八拍,他能自動給你後期修一修。所以,小白們也別管相機什麼的了,手機隨便拍一拍,發發朋友圈挺好~


IvanZhu


相機的像素是成像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這個指標在低像素階段,也就是30萬到300萬的階段,成為照片品質的最重要的一個指標。而到了高像素階段,這個指標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1000萬像素和1200萬像素的照片在同一個1080p的顯示設備上,用肉眼是看不出有任何區別的,換句話說,目前的照片品質,像素已經不重要了,照片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其他方面,除非你要用於放大沖印,或者你要放大看某個細節,那麼2000萬像素的照片放大後會比1000萬像素的會有明顯優勢!

再來說下單反相機和手機攝像頭的拍照區別,這個主要看你的用途了,很多入門玩家買了單反都放家裡吃灰,拿出去拍的時候呢,也是隨便自動模式亂拍,主要是為了裝B,真正的攝影玩家拍的時候,同一個場景需要拍攝多張不同參數的照片,隨時調整相機的參數,而且大多數情況下會保存RAW格式的原圖,這種原圖利於後期修飾,但是原圖嘛就慘不忍睹了。

目前的手機攝像頭已經具備AI功能了,能根據你所處的場景自動調整合適的參數,然後拍出照片後由芯片自動進行加工處理,得到最合適的成像效果,如果你拍照片的目的就是為了發朋友圈,或者保存好看的照片,手機拍的照片反而更適合你,當然,你如果有比較好的技術能用單反拍出好的原圖,也有比較好的心情進行後期處理,然後再發朋友圈,這是最好的,不過我相信一般很多人都難以做到。

總之一句話,你要“玩”,就用單反拍,你要是“用”就手機拍。


低調的大吃大喝


白痴才這樣提問,還有白痴才會把華為抬出來說……

一千萬像素的古董尼康單反,你來比啊?











無名看世界


來來來,這只是1300w











版納名山薈


這是菊花粉的告訴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