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四十年|教书育人四十年 见证课堂大变迁


你我的四十年|教书育人四十年 见证课堂大变迁


在西安高级中学的课堂上,吴信德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多媒体课堂让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西安高级中学58岁的教师吴信德,从事教育工作近四十年来,亲身经历着教育的巨大变化。课堂教育,已从昔日的单向传授成为现在的多方互通,甚至跨界互联。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让课堂变得精彩,并为国家培养着各类人才。

9月5号下午,吴信德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里,视频、音频、图片等将授课内容形象而逼真地呈现出来,课堂气氛也变得轻松活跃。

而像这样的课堂教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西安高级中学英语老师 吴信德:“你像过去的时候,我们英语上课的时候提个录音机,磁带咔嗒咔嗒退呀、倒呀,有时候倒过了,有时候还卡磁带,当然,现在多媒体教学有电脑,我们自己可以编辑,备课就相当方便了,信息量大了,上课视觉上、听觉上,孩子们学起来也很有趣。”

上世纪70年代末,刚刚高中毕业的吴信德,当上了小学民办教师。后来经过培训, 成了当地的一名初中英语老师。

吴信德:“我们乡镇办了一个初中,当时开设英语课了,它就需要英语老师,当时英语教师特缺,县教育局就赶快想办法,把我们先前高中一部分英语学得好的集合起来,办了一个英语老师短训班,3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了,我就当初中英语教师。”

为了给学生们带来更加丰富专业的英语知识,任教一年以后,吴信德走进了高考考场,报考西安外国语大学。大学毕业后,吴信德被分到了一所中专任教,1994年调到了西安高级中学。

吴信德回忆,当时学校条件简陋,教室里没有暖气,下课后学生们常常会不自觉的跺跺脚、搓搓手。课桌都是两人木桌椅,操场上的体育设施更是简陋,乒乓球台,是一个简易的水泥台子,用砖头摆成一排为界。因为操场是泥土地面,一到雨天,孩子们的室外活动和体育课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吴信德:“尤其到了秋季的时候,一下雨,操场是泥啊,常常是一两个月体育课是无法上的。”

那时候,教师跨省学习交流的机会本就不多,能够有机会出国培训学习,更是普通教师想都不敢想的事。2004年,当这样难得的机会落在吴信德头上时,他激动了好几天。

吴信德:“当时我真的没想到我学英语的能到英国去,当时咱们省上派了三个老师,去英国里丁大学培训三个月,英国老师给我们上课,寄宿在英国人家里,深入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文化。”

2013年,西安高级中学北迁后,现代化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封闭体育场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从教。每当来了新教师,学校都会安排吴信德这样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与新教师进行“师徒结对”。

吴信德:“我现在带两个年轻的教师,一个是研究生、一个是公费师范生,他们的英语的基本功要比我们当初当老师要高多了,我给他们一开始重点儿就是立规矩,板书、着装、说话、上课组织教学、对孩子的要求等等,从细节上、这一方面必须注意,这些青年教师起点高,所以他们接受的能力很快。”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素质教育条件,西安高级中学成立学生活动社团,在舞蹈、美术、古筝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相关内容。平时课堂上严肃的吴信德也被这样的兴趣社团吸引,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社团活动,被他的学生称作“老顽童”。

吴信德:”我当班主任的时候,孩子们叫我啥,“老顽童”学校的鼓乐社就是以我们班学生成员为主,我和他们一起学习打鼓,而且我是我们鼓乐社的指挥,外面的交流团体到我们学校来,我和孩子们一起给他们表演。”

如今,吴信德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桃李满天下。每当看到学生们有所建树时,他都会感到无比欣慰、自豪感满满。

吴信德:“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有责任继续努力,发挥我的优势,带好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咱们的教育尽我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