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公公怕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dr259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在我国农村因为组成人员比较固定,流传着许多古老又平凡的大智慧。这些文化有的是以书籍文本的形式流芳百代,有的却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模式一代一代的流传至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民间俗语。在这些俗语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教导人们在为人处世上的一些禁忌与规矩。今天这句"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

第一次听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在村头的几位邻居阿姨坐在一起聊闲话,我在无意当中听到他们说起"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可是当我问阿姨这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几个阿姨却以我太小不懂事为由把我打发回家了。回到家里,压抑不住好奇心的我把这句话讲给奶奶听,一向慈祥的奶奶就慢慢的想我讲起了这句话的由来。

"在我们国家一向都是很讲究男女有别这种礼仪的,在比较保守的农村更是如此,在农村人的眼中除了亲人之间的关系,其他的一律都是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就是在教人们如何避讳呢!"奶奶说到这里,我更好奇了,都是亲人之间,为什么还要避讳呢?

奶奶一边忙活一边继续跟我说:"傻孩子,儿媳虽然叫公公为爸,但是归根结底两个人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所以有时候该回避还是要回避一下。如果没什么要紧的事儿,就不要随便出入儿子儿媳的房间,一来,给孩子们的生活造成不便,二来,被外人知道了还容易说闲话!"

的确,在农村常常容易滋生很多的流言蜚语,尤其是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公公如果再不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的话,传出去会被人笑掉大牙的。再经过农村这些七大姑八大姨的添油加醋,那时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这下半句,大伯不坐弟媳床,其实和上半句是同样的道理。弟媳妇和大伯也没有血缘关系,自然要避嫌。"说完奶奶又告诉我:"孩子,别看这些农村俗语听起来不太好听,但是话糙理不糙,以后你再听到什么俗语,也要好好想想这其中到底有没有什么道理!"

虽说,人们现在的思想已经逐渐开放,很多的话都不再适用了,但是这些大多数也是在劝诫我们要堂堂正正的做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无。从那以后,我也谨记着奶奶交给我的道理,凡事三思而后行!

想了解更多有关三农的文章请记得关注我,您的每一次点赞、收藏、关注,都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会尽力帮您解答。


山农老兵


农村俗语“公公怕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的很多俗语那都是以前旧社会或者说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或许是非常有道理也非常正常的。毕竟社会背景和开放程度不一样,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就有天壤之别。

在古代思想封建的时代背景下,你联想一下,在皇宫中,一到晚上,后宫就不能有男性,除了皇帝和太监。所以即使是皇后的父亲要看女儿,那都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这从正面反应当时社会男女有别的现象是多么重视,不管是多么亲的人,尤其是兄弟媳妇这种,更容易一起别人说闲话。


公公怕进儿媳房

公公跟儿媳妇在现在社会,那就等于父女关系一样,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古代,如果公公经常在儿子不在的时候走进儿媳房房间,那让人会怎么想,万一传出去,不然毁了儿媳房名声,还让自己儿子没颜面,这样一个家庭都得毁了。所以一个好的公公,是不会在儿子不在的情况下,随意接近儿媳房的。

大伯不坐弟媳床

在古代思想保守的年代,大伯与弟媳肯定是不能随便接近彼此的,不然容易引起兄弟反目,更何况是坐床上,那还了得。

在古代农村,思想保守那是相当严重,不想现在这么随便开化。也许这俗语在当时有道理,但是放在现在就不好用了。

更多三农资讯,敬请关注【少三番】,谢谢大家支持。


少三番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农村俗语,我想这句话的意思已经被词语表露的很明显了,“公公怕进儿媳房”的意思就是公公不能够随便进入自己媳妇的房间,同样的道理用到“大伯不坐弟媳床”,大伯也不能够随便进入弟媳房间,更别说做在他的床上了。


众所周知,我国是礼仪之邦,从古代开始,我们就特别注重伦理道德,而这句话就是告诫大家不可以逾越伦理的底线。公公,虽然名义是媳妇的父亲,可是他们是没有直接血缘的关系,不能够在辈分亲近之余有其他更进一步的亲密,这样是不被允许的,而且会极大影响整个家庭的正常秩序。大伯虽然名义上也是弟媳的哥哥,但是他们也同样没有血缘关系的,又是异性,也要注意互相相处中的距离。

在农村,很多男性年轻人都会选择外出打工,家里留一下公公婆婆和媳妇等等,夫妻长距离的间隔可能会带来两者感情的一些变化,以及这样的家庭的环境也容易导致不伦理行为的发生,所以就出了一句俗语来告诫和提醒大家。

公公和媳妇,以及大伯和弟媳发生关系都是非常不合理的,会收到外人的唾骂之余,甚至会带来一个家庭的解体,因为最亲的人都背叛自己,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痛苦,这也是一种极大对于理论道德的跨越和破坏,这是整个社会都不耻和坚决压制的,最后也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生活巷


避嫌。

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悠悠之口难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