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3種試卷分析法,輕而易舉提高孩子成績,太實用了!

與分數的獲得相比,考後的試卷分析才是真正提分的手段。但是,有好多的學生並沒有明白這一點,只盯著考試分數。怎樣幫助孩子進行試卷分析才能提分呢?來看看這些方法。

學生在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大致有三類

1.“遺憾之錯”

題目明明會做,反而做錯了;如由於審題出現失誤,看錯關鍵字句等造成的“審題之錯”;如由於計算出現差錯造成的“計算之錯”;在草稿紙上做對了,往試卷上一抄就寫錯了、漏掉了ABCD錯位了的“抄寫之錯”;還有最終答案正確但由於答題不規範,該有的格式沒有,該有的步驟沒有,該有的敘述沒有。出現這類問題是我們同學們在考試後最後悔最感到遺憾的事情,我將他稱為“遺憾之錯”。

2.“模糊之錯”

由於我們的平時功夫沒下到,記憶的不準確,理解的不夠透徹,應用得不自如;當然在回答時就會不嚴密、不完整;常常是第一遍做對了,一改反而改錯了,或第一遍做錯了,後來又改對了;或是平時做過的題目,考試時怎麼也想不起來,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3.“不會做之錯”

不會,根本沒有答,要麼就是胡亂寫,胡亂蒙的,答錯當然不可避免,當然也可能連猜帶濛濛對了,抄別人抄對的,這是無思路、不理解,更談不上應用的錯誤。

這三種錯誤,在每個同學身上或多或少都出現過,我們針對這三種情形,要採取三種策略——消除遺憾;糾正模糊;力爭突破。

一、對於那些讓我們考後感到後悔的考試技術失誤,如“審題之錯”,想想是否出在急於求成?

可採取“一慢一快”戰術,即審題要慢、答題要快。用逐字逐句進行閱讀,對題意理解透徹後再出手答題。而對“計算錯誤”,想一想是否我們在草稿紙書寫太亂,字跡潦草造成的,那我就建議你將草稿紙分格分塊來使用,這樣也便於回頭查找。並有效避免發生“抄寫之錯”。而對於“表述之錯”,我們就要在平時的作業中嚴格按老師要求的規定來答題,按評分標準寫出必要的步驟,並嚴格按著題目要求回答問題。

二、對於“模糊之錯”主要是自己記憶不牢、理解不深、思路不清、運用不活造成的。

是功夫不到家,基礎不牢的表現,所以,我們在考後要根據自己暴露的弱點,做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以此來夯實基礎。在頭腦中建立各部分內容的知識網絡;全面、準確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通過多種題型,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問題的實質;通過一定題量的積累,達到概念清晰明確,運用自如、舉一反三的水平。

三、在考試中,準有一些題目比較新,我們沒見過,或平時練少了,能力不夠做不出,面對這樣的題目,我們需冷靜分析,理智對待。如何分析?下面的分析方法,對學生來說受益匪淺!

1.知識上的查漏補缺

所謂查漏補缺,就是找到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補充完善,讓知識的吸收全面化、系統化、有效化。在試卷分析過程中,通過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的對比,學生要重點找到掌握不牢的知識點,而鞏固這些知識點,除了複習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做好對知識的精細加工,做到舉一反三。

有效鞏固薄弱知識,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比如,英語學科可以製作單詞卡片,然後將考試中拼錯的單詞寫在卡片上,隨身攜帶,隨時複習,提高記憶效率。還可以建立各個學科的“錯題本”,尤其是較弱的學科。“錯題本”不僅可以彙總錯題,還可以將老師講過的一些典型的、思路巧妙的、對自己有所啟發、讓自己有所領悟的例題整理上去,但要記住,平時要及時整理和總結,多看、多思、多問。這樣可以快速彌補知識上的漏洞。一本或數本“錯題本”記滿以後,可以再重新整理,自己會做的可以刪去,不會做的可以保留,如此反覆,直至完全掌握。

2.注重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調整

考試不僅僅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在檢驗學生學習方法的優劣和與應試能力的強弱。學生在考試中往往集中暴露粗心、做題方法不對、不會審題、檢查不細等方面的不足,彌補這些不足對後面的學習至關重要。老師要引導學生端正考試的態度,不能只關注分數,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逐步培養自己的應試能力。

告訴學生要把考試當成檢驗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一次機遇。比如,學生平時學習不夠踏實認真,容易浮躁,考試時看到自己會做的題目就沾沾自喜,容易掉以輕心,最終失分。這個問題反映出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不好,要想有針對性地解決,需要在平時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

一個優秀的學生要具備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與複習;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積極融入課堂學習,並做好筆記;多動腦,勤動手;大膽發言,敢於質疑,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獨立完成作業並經常反思。而培養這些好習慣,有以下幾個步驟:①逐漸培養自己對各個學科的興趣。②心裡要清楚什麼是好習慣。③堅持不懈地強化訓練,讓自己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

3.分析自己的付出和收穫是否成正比

一般來說,只要平時學習努力,做到考前認真複習,都會取得理想的成績,但是也有例外:有的同學分數不低,但很有可能是靠投機取巧或吃老本得到的分數;有的同學學習明顯比前期努力了,但還是沒有考好,這時要鼓勵學生不要灰心,而要繼續努力,慢慢儲備知識,做到厚積薄發。

老師要告訴學生們:學習如同長跑,貴在持之以恆。長跑是耐力的比拼,開始跑在前頭的,未必能笑到最後,一開始落在後邊的,最終不一定是失敗者。

4.正確對比,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最簡單的是縱向比較,就是拿本次考試的成績與上次考試的成績對照,看是否比上次有進步。不僅從總成績上比,更要比到細處,具體到每科,細化到每科的知識點。如語文考試,上一次“基礎知識與運用”失分較多,這次通過努力失分減少了,這就是一種進步。

另一種是橫向比較,即拿自己的成績跟班、年級各檔次分數線比。舉例來說,語文、數學滿分150,而自己語文考110分,數學考98分,哪一科考得好?不好判斷,因為沒有參照物。這時可以把各檔次分數線作為參照,通過對比,幫助學生找到相對處弱勢的學科,及時補救,預防偏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