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洋人火燒圓明園的是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嗎?他為什麼這麼做?

秉燭讀春秋


龔自珍出身於世宦大家,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先驅、文學家。

然而,由於清末官場腐敗,他雖滿腹才學,竟然考了6次才中進士。入仕為官後,他看到清政府腐朽昏庸,官場極盡貪汙腐敗,老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而列強又如豺狼虎豹對中國虎視眈眈。他為此痛心疾首,多次上疏請求改革政治弊端,特別是在科舉考試上更要“通經致用”,寫下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樣炙膾人口的詩句。

(龔自珍劇照)

然而,老子英雄兒好漢的事並沒有發生在龔自珍身上。據說他的兒子龔半倫竟引洋人火燒圓明園,成為當時國民唾棄的對象,那麼他為何要這樣做呢?

龔半倫原名龔橙,是龔自珍的長子。

據說龔自珍多年無子,於是攜夫人入寺求子。不曾想夫人剛入寺門,就隱約見一條龍直向她撲來,嚇得轉身就走,結果回去沒多久就有了身孕。由於這個原因,再加上龔自珍年近40才得子,所以龔半倫出身後,倍受寵愛。

龔半倫聰慧好讀,飽讀詩書。年少時已做得一手好文章,被家裡引以為傲,都認定他將來必是國之棟樑。沒想到龔半倫18歲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後,就再不肯走這條為官這條路了。

龔半倫的理由是,他才不想像他老爹龔自珍那樣考了又考,考了又考,考到一把年紀才好不容易考上。

龔半倫不肯再考,大家見勸也無用,便只能由他去。龔半倫仗著家境尚可,成天狎妓遊玩,好不快活。

卻是他還恃才傲物,瞧不起身邊的讀書人。他特別喜歡和留居在上海的洋人親近,沒過多久,他的英語就突飛猛進,連當時駐上海的英國大使和他說話,都震驚於他流利的英語。

(恃才傲物的龔半倫)

龔自珍病逝後,龔半倫更是放浪形骸,揮霍無度,還常與人說自己無君臣、無父子、無兄弟、無夫妻、無朋友之道,幸好還對一個小妾有幾分情誼,所以只能說有“半倫”。也就是從這時候起,他把名字改成了“龔半倫”。

龔半倫說的一點也沒有錯,比如他的妻子和他同在一城而居,但他從來不和妻子打照面;他的兩個兒子有時來看他,也總是被他打罵出去;他亦不和親弟弟往來,形如陌路。唯對一個年輕漂亮的小妾捨得花錢。

龔自珍生前是個清官,本來積蓄就不多,也經不住他這樣吃喝嫖賭。所以,龔半倫很快就窮困起來。

龔半倫雖說貧困,但他聰明。他想到上海公使威妥瑪曾經向他表達過想請他做翻譯的事,於是便去找他。

威妥瑪算是龔半倫的朋友,又欣賞他的才華,因此給他開了很高的薪水。有了錢,龔半倫又開始了揮霍無度的生活。

1860年9月,咸豐皇帝為外國來使,不向他磕頭的問題,和英法公使談得很不開心,強行把英法使團一共39人,全部扣押收監,關在圓明園。

直到英法公使交涉後,清政府才放人。不過,此時活著的只剩下18人,並且還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英國專使額爾金勃然大怒,於是引發了火燒圓明園事件。

事後,有人指責圓明園被焚,正是龔半倫給洋人帶的路,龔半倫是漢奸。

(火燒圓明園)

比如《孽海花》《圓明園殘毀考》這些筆記小說中,都說在英法聯軍入侵中國時,龔半倫隨英艦來到北京。他將辮子盤在頭上,戴禮帽著西裝,出入洋人軍營內。不久便帶洋人入圓明園,並且他還第一個騎馬進去,搶了一些皇家珍寶,隨後又與洋人一同縱火,燒了圓明園。

《圓明園殘損考》中,對這件事記載的更是繪聲繪色。

英法聯軍把圓明園洗劫一空後,和清政府和談。龔半倫作為英國的代表,在和恭親王在談判時,多方刁難。恭親王怒道:“你等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甘做漢奸!”

龔半倫亦怒道:“我們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還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

除了筆記小說外,似乎龔半倫也有幹這件事的動機。一方面,他與洋人親近,又在洋人手下做事;另一個方面,他在和朋友談時政時,對清政府怨氣極大,說過“與其這大好的江山給對人民敲骨吸髓的滿清皇帝,還不如拱手送給洋人”這樣的話。

當然了,只是根據一些歷史筆記以及猜測,就說龔半倫為英法聯軍帶路,火燒圓明園,還是不能作為證據。畢竟英國早就想給咸豐帝一點顏色看看,此事預謀已久。再說,圓明園的所在並不隱秘,根本不用龔半倫帶路。

不過,能肯定的是,龔半倫當時確實也跟著進了圓明園,渾水摸魚,把一些古董字畫趁機佔為己有。不久,龔半倫便辭去了翻譯的職務,回到上海,靠賣字畫古董,過上了窮奢極欲的生活。

(參考史料:《圓明園殘考》)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是個故事,龔家得罪人了。

相傳,龔自珍由於和某位王爺的小妾有三腿,被人用毒酒毒死。龔自珍死前告訴兒子龔橙(龔半倫)是滿人害死了他,因此,龔半倫記恨滿清。

英法聯軍進攻圓明園之前,龔半倫就給洋人當差。龔半倫在英法進攻圓明園的時候,充當引路人。並且,他也從圓明園搶走了很多寶貝。他拿出1%的搶掠所得,在上海變現,用於嫖娼。最後,他也因為狂嫖濫嫖,梅毒侵入了大腦,發狂致死。

以上故事,不見於正史。只見於某些野史演義作者寫的故事中。

民初蔡東藩寫的《清史演義》,最詳細,最誇張,將龔半倫寫的比“西門慶”都不堪。

冒鶴亭寫的《孽海花閒話》中,還給龔半倫加了出對罵恭親王奕欣的戲份。冒鶴亭將龔半倫安排進滿清和英國的義和會議上。讓恭親王罵他“世受國恩,為虎作倀”。而龔半倫回懟:我父親不得入翰林,我窮到靠外國人餬口,朝廷於我龔氏,何恩之有!

寫的很形象,不知道冒鶴亭和蔡東藩怎麼知道的如何詳細?怎麼這麼大的事,不見於正史記載?

說下我的觀點。

龔半倫確實是給英國人打工,但是,他沒參與過火燒圓明園的事。因為,當時曾格林沁,奕忻等人的奏摺,日記中都未提到龔半倫。

英法聯軍進攻圓明園時,英軍迷路了,法軍第一個到的。英國人被法國人搶先了,因為此事,英國人對法國人很有意見。

圓明園如此出名,英法侵略者早就知道的。不用人帶路,他們也會去圓明園。尤其是英國,都迷路了,應該不是有人帶路。


勇戰王聊歷史


據目下網上流行的段子:

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帶領英法聯軍把圓明園洗劫一空,然後又做英國公使的翻譯與恭親王談判並百般刁難。恭王為之大怒:“爾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甘做漢奸!”

龔半倫卻回罵道:“我等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還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罵我是漢奸,我看你卻是國賊!”



這個段子,據說出自冒鶴亭《孽海花閒話》,這個筆者手頭無此書,不過已經下單,待書到後立刻查明(多半是網上民科自編段子)。

不過,關於龔半倫效力於英法聯軍之事,這個倒是事實,其好友王韜在《淞濱瑣話》及另一個好友趙烈文在書信中均已言及,毋庸諱言。

然而,為洋人所用與帶路去燒圓明園畢竟不是一回事。這個說法又是從何而起的?



認真說,現代人會編段子,百年前的人也擅長此道。最典型的,莫過於易宗夔在《新世說》的記載:

“庚甲之役,英以師船入都,焚圓明園,半倫實同往,單騎先入,取金玉重器以歸,坐是益為人詬病。”

以事實論,龔半倫效力洋人則有之,說他主張燒圓明園,恐怕他還沒這本事。畢竟,英法聯軍的行動自有其內在邏輯;圓明園之燒與不燒,俱非龔橙的言辭所能左右。

事實上,對於為何非要焚燒圓明園之事,英國公使額爾金在日記中寫得十分明白:“懲戒完全是針對清朝皇帝的,他不可逃脫對罪行的直接責任。”



再者,焚燒圓明園之前,英法聯軍已經進抵圓明園,並作了小規模劫掠。如欲焚掠圓明園,又何須龔半倫帶路乎?

歸根結底,龔半倫被扣上“帶路黨”這頂屎盆子的原因還在於他自己,因為其為人放蕩,不檢細行,之前得罪了很多人,才會被人誣陷吧?


坑爹史冊


龔半倫(農曆1817.9.27—農曆1878.12.19)【引自葉斌先生的《龔孝拱事蹟考》】名橙,字孝拱,號半倫,龔自珍長子,浙江杭州仁和(杭州市餘杭區仁和鎮)人。龔半倫被黑成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都是拜小說家所賜。落了個龐太師、陳世美、潘仁美、潘金蓮、武大郎等的下場,他們都毀於小說家之手。千萬不要得罪寫小說的。



龔半倫

歷史上真實的龔半倫,於國:從不是“帶路黨”,更沒有懟恭親王,曾經很愛國;於家:從不是拿著木棍敲父親牌位還罵父的逆子。相反他對他父親蠻好的。龔半倫的一生是禰衡、唐伯虎、柳永等的組合,晚年癲狂,以至於身上自由飛翔,還自吃己翔,讓人念之憐之斷腸。

龔半倫不是“帶路黨”,但他的確為洋人打工,但他也是有苦衷的。

龔半倫是典型的學霸,他學的都是經世致用的。如英語、蒙古語、滿語還熟悉歐美各國情況。藏書多不勝數,是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清代大雜家。然而學霸卻是考渣,你不好好學儒家經典,光看課外書,考得不渣才怪——屢試不第。考不上廩生,再官二代也沒用,再說他是長子,得表率得養家。而他父親龔自珍因為詩詞歌賦交流交到紅顏知己,紅著紅著出事了,他的知己是王爺的寡妻,被人下毒而死。


趙烈文

他多才多藝,卻考場失意,求職困難。據趙烈文(1832—1894)的《落花春雨巢日記》載,1855年七月初九,他結識了小他十五歲的小老弟趙烈文並義結金蘭,趙烈文以師事之。趙烈文最牛A與C之間的是,他成功預測了清朝的滅亡時間。後來趙烈文入幕曾文正公府,而龔橙年齡大,求職難,就發揮自己的特長,為洋人幹活了,也就註定被黑了,黑了一身翔。



威妥瑪

①英國打過咱,你給英國使者威妥瑪(他發明了威妥瑪拼音,漢語拼音出來前,都用威妥瑪拼音,至今港澳臺還在用)服務(聘為秘書),那是數典忘祖。

②龔橙才華冠世,心高氣傲,孤僻高冷,大家自然藐而遠之。你一個窮困潦倒,百無一用的書生,你牛什麼牛?牛什麼牛?

③他自卑又自負,常嬉笑怒罵朝野(得他爹龔自珍的真傳,世人罵之“龔痴”,大概說龔自珍白痴),跟自其弟龔家英,其子龔啻( chi)等關係緊張。特別愛美女,後來包了小妾,愛得瘋狂。破罐破摔,取號半倫,乃無君臣、父子、夫妻、昆(兄)弟、朋友之人倫。只有夫妻人倫還是半個,小妾嘛。

龔孝拱——公忠孝恭

他為威妥瑪(1818—1895)做事時,威妥瑪給他高薪還有護衛,他卻身在英館心在清,雖然他父親為滿人所害。他拿英國的工資罵自己的東家向趙烈文透露消息,並指出俄人最惡,日人其次,而後又對趙烈文罵恭親王。大抵這之後他被洋人弄下崗了。



丁日昌

趙烈文一直想邀他入幕,可很多人看不慣龔橙。尤其是江蘇巡撫丁日昌(1823—1882)向曾國藩進饞說龔橙洩密,曾國藩竟信以為真,趙烈文解釋通了,龔橙拿起架子了。龔橙死要面子活受罪,洋人拋棄,國人誤會,生活陷入困頓,靠人接濟。龔橙因為趙烈文喜歡他的文物,他不想賣,唯一的朋友也丟了。晚年瘋了,以至於身上自由飛翔,甚至掩鼻投翔,不久身亡。



魏源

他是曾改過一點點龔自珍的文章,但從不狂傲,那畢竟是他父親。魏源(誰人不識《海國圖志》)肆意刪改龔自珍文集,還加以批駁,龔橙很不願意。魏源為節約印刷費,把龔自珍的《已亥雜詩》只出版三分之一,龔橙很生氣,於是重新全部出版。這難道不是孝嗎?孝拱也是名副其實。

為什麼誣孝拱帶路還盜寶?

①民眾恨假洋鬼子,比恨鬼子六還恨,而他依然著洋裝出洋相。走自己的路,讓你們罵去吧。還公然揚言:“中國天下與其送與滿清,不如送與西人。”(《民國史料筆記叢刊·求幸福齋隨筆》)



王韜

②其好友王韜(1828—1897,他發行了最早的政論日報《循環日報》)說:“庚申之役(英法聯軍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師船闖入天津,孝拱實同往焉,坐是為人所詬。”於是恨他的人添油加醋,再以訛傳訛,更加上半倫的號,最終成為了小說家中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出賣郭嘉利益的漢奸“帶路黨”。

把所有問題推給一個狂生來承擔,也真是醉了。最後再說一遍,千萬不要得罪寫小說的,你可能遺臭萬年的。


福垊


有書君很嚴肅很鄭重地告訴各位看官,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沒有幫著洋人火燒圓明園。理由如下:

第一,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在《南京條約》簽訂十多年之後,這時候的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樣的結果某個人不能左右,讓龔半倫做這件事的替罪羊實在是太冤枉。

第二,火燒圓明園是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接到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命令後發出的指令,這在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明確指出:“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分別叫做法蘭西和英格蘭。”

第三,有人說龔半倫給英法聯軍帶路找到了圓明園,很顯然這是無稽之談。圓明園名聲在外,即便英法聯軍不知其確切地址,但在當時京城內熟悉北京地理位置的人很多,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帶隊,怎麼一定就是龔半倫呢?況且清史沒有提及龔半倫,英法侵略者在事後的回憶錄也未提及龔橙此人(龔橙即龔半倫)。

有書君理解對龔半倫信口雌黃的那些人,畢竟龔半倫的所作所為給人們留下了一些話柄。

第一,龔半倫因為沒有考取功名,加之他精通英語,他早年曾在英國人帳下當幕僚,享受高薪。但從史料上看,他確實沒有幫英法聯軍做過壞事。

第二,龔半倫的父親龔自珍是晚清思想家,他鬱郁不得志,他的詩作“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反映了對當局的苦悶痛恨。他的兒子幫著洋人火燒圓明園,也表明了底層民眾對滿清政府的痛恨。

第三,龔半倫性格孤僻,好為狎邪遊,目中無人,實為一狂生,難免會惹到一些人,所以被黑,也是在情理之中。

尤其是他說過這樣兩句話,“我們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還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中國天下與其送與滿清,不如送與西人。”

有書君認為龔半倫說出了這樣恨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話,反映了他對這個國家的拳拳之心。

作為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到大受儒家思想影響長大的人,不會做出這種糊塗事。


有書博物館


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藏書“富甲江浙”,可就是偏偏自己的兒子不爭氣,給他老爹抹了黑。龔自珍的兒子叫龔半倫,雖天資聰明,讀了不少書,很有學問,但一到了科舉時卻名落孫山。更重要的是,龔半倫還是個公子哥,在生活上放蕩不羈,人到中年,家中錢財已被他揮霍一空,不得不出賣父親的藏書,以供玩樂,真是個敗家子。

龔半倫後來旅居上海,投靠英國人威妥瑪。英法侵略者焚燒圓明園,龔半倫在此事件中不僅可恥地充當英軍的狗腿子,而且趁火打劫,撈了一把,“取金玉重器”而歸。

人們對龔半倫的行徑無不嗤之以鼻。威妥瑪死後,龔半倫無所依靠,家中所藏書畫古玩連同在火燒圓明園中所竊之寶,全部變賣花光,連幾個小老婆也相繼離他而去,搞得山窮水盡,眾叛親離,最後在貧病交加中結束了他不光彩的一生。 

跟這位龔半倫形成鮮明反差的有一位,他就是秦巨,秦檜的曾孫,南宋嘉定十年,金兵再度進犯,宋寧宗趙擴召集群臣討論抗金大計,滿朝文武大都對金人畏懼,有一老臣趙放經過再三考慮,出班薦曰:“秦檜曾孫秦巨正當壯年,文武全才,可領兵退敵。”

 

話音剛落,就有人反對說:“秦巨曾祖秦檜惡名昭著,天下誰人不知,用他不等於把大宋江山拱手讓給金人嗎?”趙放據理力爭道:“人各有心,心心各異,怎能觀其祖以判其後呢?”雙方爭執不下,在此非常時刻,寧宗封秦巨為蘄州通判兼守備。秦巨到任後,加緊練兵,修繕工事,竭盡全力報效國家。時隔不久,果然十萬金兵壓境,蘄州城危在旦夕,秦巨一面急告寧宗求救,一面激勵將士英勇抵抗,並親自登城督戰,堅守城池,殺死數萬金兵

由於金兵來勢兇猛,救兵一時未到,秦巨寡不敵眾,血染戰袍,仍身先士卒,浴血拼殺。當時有一心腹將領勸他:“通判大人,此城難保,我看不如先突圍,候援兵一到再戰如何。”

 

秦巨義正詞嚴地說:“眼前不能指望救兵,我誓與此城共存亡。”說罷,衝入敵陣拼命去了。蘄州城刀光血海,烈火熊熊,秦巨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寧死不屈,領著一家七口,毅然投入烈火,壯烈殉國,後人評論:“秦巨不辱使命,英雄也!”

 

 


光明大先生


半倫!聽這傢伙給自己起的號就能斷定這是個沒有節操的敗類。

啥是半倫呢?中國傳統綱常中有五倫,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在這傢伙眼中,活了大半輩子,這五倫他是基本不感冒,獨在涉及女人的一倫上因個小妾勉強掛了邊,但妾畢竟不是妻,因此一倫被他砍掉一半成了半倫。

作為大名士龔自珍的兒子,活到該有人生境界的年齡,竟然來了個除了小妾,其他皆不值一提,就憑這一點,這得是個怎樣玩世不恭的傢伙。

說來很有意思,關於龔自珍這個敗類兒子,民間的一個說法倒是十分的貼切。

這傢伙就是個精怪!

話還得從這傢伙的老爹龔自珍說起。當年,龔自珍住在上海道署附近,這道署衙門附近有一寺廟叫三塔寺。寺廟未建時,此地是一水潭,大小畝許,深不可測。當地人說,這水潭之下有一亂穴,經常有精怪出沒。

一日,一位高僧路過此地,看出了究竟,於是結壇誦經,收納精怪。果然,三日之後,精怪從潭中現出原形,並伏在地上向高僧乞恩。

高僧慈悲為懷,於是給精怪開了個條件,你若能讓潭水立時乾涸並在原地化出一座寺廟來,我便饒你一命。

結果,事不夠這精怪辦的。

多年後,始終未能得子的龔自珍夫婦來到這三塔寺中求子。誰知道,龔半倫他媽甫一入門,一頭精怪便闖進了她的懷裡。不久之後,龔半倫就鑽出了孃胎。

雖說這民間傳說十分地老套,但老套的民間傳說中往往還就裝著真知灼見。

就說這大名叫龔橙,晚年自號半倫的傢伙,除了散發邪性的精怪一說,還真就找不出第二個準確的說法。

作為老炮龔自珍的長子,龔半倫這傢伙打小就古怪精靈,偏火的很。對書,這傢伙甚有一股子聰慧且邪門的靈性,老爹的藏書他往往是窺而即通。然後,這小子似乎又不是讀書的料,或者說他是精於書而不讀書,打小就沒想過十年寒窗,金榜題名的事。

據說,龔半倫性格十分孤僻古怪,實屬既悶騷又悶狂的那類人。很顯然,這樣的人主流社會是不會鳥他的,但照他的性格,他也不會去鳥主流社會。

要是像他爹那樣有些憤世嫉俗、高大上的節操還好,偏偏這傢伙又沒有節操,完全就是亂穴精怪的德性。據說曾國藩聽說他有些天賦才華有意邀他出來做官,可這傢伙是既不給自己臺階上,也不給曾國藩臺階下。

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怎麼混呢?

只能在非主流的亂穴中折騰。

在上海這個魚龍混雜的地界,這傢伙是一混風月場,二混洋圈子。

這就跟現如今的某些人一樣,國內騷臭,國外香。說到混上海灘的洋圈子,這傢伙最大的收穫就是攀上了英國公使威妥瑪。據說英國洋鬼子很欣賞這個只剩半倫的貨色,出則派護衛跟從,月月給萬元寵金。

為什麼說這傢伙就是精怪呢?

像他爹那樣的老炮,往往是開炮沒私慾,但像他這種精怪好的卻是吞髒食垢,加之又在洋鬼子的操控驅使下,能幹出什麼可想而知。

於是這就有了民間盛傳的引八國聯軍搶圓明園的事。有的說,這是謠傳,在這事上他頂多就是給洋鬼子幫了偏忙,當嚮導引路的事是沒有的。

該怎麼評價這種說法呢?對某些事,對某些人,做沒做其實不重要,想不想才重要。就說這龔半倫,不管他做沒做,給他機會,你看他想不想做,會不會做。

有這個認識其實就足夠了。

咱們在談論歷史的時候總有一種誤區,為了真相而真相,其實有時候非得去強求那層真相的皮毫無意義,本質有時候才是有意義的真相。

說回龔半倫,除了帶洋鬼子搶圓明園,其人身上還有一個讓人深惡痛絕的亮點,以英國公使翻譯的身份懟恭親王。

在與洋鬼子談判的時候,見這隻剩半倫的傢伙如此吃裡爬外,恭親王罵他:“你等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甘做漢奸!”

未想到,這傢伙振振有詞:“我輩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還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

乍一聽還挺酷,其實是典型的精怪言論。

說實話,有些人經常被這種精怪言論所鼓惑,而本末不分。

在歷史上這麼精怪一閃後,之後的龔半倫仍沒好到哪裡去!要多荒唐有多荒唐,要多揮霍有多揮霍,要多可悲有多可悲。

據說,最終這傢伙得髒病瘋死了。

也算對得起他精怪的稱號。


黑句本


根據史料記載,帶領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中國人確實是龔自珍的長子龔半倫,他的本命叫做龔橙。龔自珍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上是官宦之家。龔自珍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主張改革朝政,對抗外國侵略者,他全力支持林則徐的抗煙運動,“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等膾炙人口的詩句都出自龔自珍的筆下,可是愛國情深、才華橫溢的龔自珍卻生了一個不成器的漢奸兒子。


龔半倫是龔橙晚年得的號,封建時代中有五倫,分別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可是龔半倫只佔了半倫。半倫是指夫妻之情,而這個妻還不是正妻,而是一個小妾,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龔橙人生的荒誕不羈,他基本就是一個遊走在社會邊緣的孤家寡人,但是這個孤家寡人非常時髦,喜歡跟著當時的各色人群學習外國語言,而且學得很不錯。憑著這個本事,他在上海時攀附上了當時的英國公使,和外國人打得火熱,當然也從外國人那裡撈到不少好處,自我感覺好得不得了。八國聯軍進犯北京,他非常激動,不僅帶著洋人進了圓明園搶劫,自己還首當其衝搶先一步,挑好的自己拿。後來他將搶劫寶物的一部分拿到上海變賣後,開始肆無忌憚地嫖宿女人,過著醉生夢死的豪華生活,最後因為身患梅毒痛苦致死。



龔半倫是龔自珍人生中的一個大汙點,這個愛國的思想家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兒子。


科壇春秋精選


說龔半倫帶著洋人火燒圓明園做帶路黨完全是汙衊和信口雌黃。

說到龔半倫我們先來說說他爹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兩首龔自珍的大作,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庵。清代思想家,詩人。他曾經全力支持林則徐禁菸,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他的詩揭露清朝統治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48歲時,因捲入一樁和奕繪的側福晉顧太清的緋聞之中,這就是所謂的丁香花公案,導致他辭官回鄉,次年離奇暴斃。

於是就有人傳言,龔自珍的暴斃和滿洲人是分不開的,龔半倫為了報父仇於是帶著洋人火燒圓明園,並且自己也中飽私囊了大量財寶。

這個傳言是有待考證。

龔半倫,原名為龔橙,字孝棋,龔自珍的長子,半倫只是他的號。正所謂無君無父,無妻無兄弟朋友,只愛一個小妾,五倫去了四倫半,故曰半倫。

他雖然在科舉落第之後是在英國人帳下當幕僚,但是有沒有為英法聯軍做過壞事,還是有待考證,更是沒有任何可靠史料可以證明龔半倫給英法聯軍帶過路。

再者,當時的萬圓之園,英法聯軍就算不知道確切地址,但是在一些熟悉京城地理位置的流民帶領下,也可以很快找到圓明園的地址。

而且,如果當時龔半倫真的作為英法翻譯為虎作倀,為何在恭親王及其他滿族大臣也都不曾提及此人呢?並且,當年的英法侵略者事後回憶錄也並沒有提及此人。

因此,此等說法,應該是龔半倫被人黑了。

龔半倫性格孤僻,好為狎邪遊,目中無人,實為一狂生,難免會惹到一些人,所以被黑,也是在情理之中。

以上。


木劍溫不勝


龔橙(號半倫)有沒有帶英法聯軍去燒圓明園,歷史上實際有爭議,

這個說法起源於20世紀初年,龔橙已經去世幾十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也過去了五十年了,沒有什麼直接證據證明龔橙做過這件事

主張龔橙做過這件事的,主要依據

庚申之役,英以師船入都,焚圓明園,半倫實同往,單騎先入,取金玉重器以歸,坐是益為人詬病。(《新世說·任誕第二十三》或曰圓明園之役,即龔發縱指示也,以是不齒於人,晚年卒以狂死。(《南亭筆記》卷六)

第一本書作者易宗夔出生於1873年,第二本書作者李伯年出生於1867年,顯然,這兩位都不是親歷者,都是聽說的,至少聽誰說的,兩位也沒有說,而這兩本書成書於1900年以後了,為什麼在1860到1900年40年間沒有片紙提到這件事呢?

這事情真假,大家各自想像,不過後世論者,各取所需,爭的不亦樂乎,但都假設龔橙是帶路黨的情況下,讓各位讀者誤以為龔橙帶路沒有爭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