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火燒圓明園的目的是什麼?

鐵錘歷史


按照初中歷史書的說法,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以後,一把火燒掉,至於為什麼沒有交代,按照常理推斷,燒殺搶掠是一體的,搶劫完成放把火是固定套路,項羽當年一把火燒了秦王宮,拿破崙一把火燒了莫斯科,招數都差不多。

但火燒圓明園的確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法國打進了北京城,法國人先行洗劫了圓明園,作為從雍正時期就開始修建的園子,圓明園中奇珍異寶不在少數,法國人搶的心滿意足。

法國人走了,英國人又來了,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圓明園基本就被挖地三尺了。

但這事還沒完,英國人提議,把圓明園燒掉。

法國人覺得很奇怪,搶都搶了,何必呢?這麼精美的園子留下來下次再搶不好嗎?

英國人說服不了法國人,於是在法國人走後一個星期重新返回圓明園,緊接著,就是一把大火。

英國人為什麼這麼執著的想燒掉圓明園呢?這一來又牽涉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源。

“二鴉”源於兩件事情,分屬英法兩國,英國的叫做“亞羅號”事件,這是一艘在香港註冊的中國船,因為犯事被清政府給抓了,英國提出交涉,清政府不同意,因為這艘船被抓的時候已經超出註冊期,理論上來說這是中國內政,洋人不得干涉。

但英國人不這麼想,“南京條約”簽訂後廣州內城一直禁止洋人入內,理由是條約上雖然寫明洋人可以來廣州,但沒說能進內城,尤其是廣東巡撫葉名琛,對洋人十分不客氣,搞的英國人十分不痛快。

手下敗將讓自己不痛快,英國佬當然不願意善罷甘休,於是就以“亞羅號”為藉口準備出兵。

而法國同樣是因為一件“小事”,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未經允許到中國內地傳教,被廣西一個知縣抓住處死了。

在清廷看來,抓幾個嘍囉,殺個把教士不算事,屁民嗎,國內以殺一大堆,算事嗎?

但英國法國可不這麼想,莫說是人家的人,就是人家的衛生紙,不該你用你也不能用。

你殺我的人,我就打你!

英法聯軍先是攻下了廣州,接著北上攻擊大沽炮臺,清廷一看打不過,只好認慫,簽訂了“天津條約”,城下之盟當然喪權辱國,所以咸豐皇帝條約簽完就後悔了,後悔能怎麼辦?再打一架!

這回清廷還算爭氣,竟然打贏了,據說擊沉了不下十艘洋鬼子兵艦。

打贏了是好事,但馬上更大的麻煩來了,英法聯軍繞過前一次戰敗的大沽炮臺從北塘登陸,雙方在陸地上來了一場面對面的PK,結果不出預料,清軍大敗。

眼看北京危險,清廷決定派人談判。不就是要錢嗎?咱們談談吧。

談就談唄,老外本就喜歡談判,於是雙方約在通州南張家灣碰頭。

不碰頭還好,碰頭麻煩大了,雙方談半天也沒有談妥,清朝的老爺們一發飆,把人家談判代表加隨從全部抓回去了,總計39人。

既然談不妥,那就比誰拳頭硬,可等到英法聯軍攻克北京才發現,代表團39位成員變成了18個活人21具屍體,其中隨行的一位泰晤士報記者更是被大卸八塊!

所謂“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廣東巡撫葉名琛被抓走,人家英國鬼子從來都是客客氣氣的,但中國這邊竟然把記者給分屍了,此等殘忍事,如何向萬里之外的父老鄉親交代。

於是英軍領隊額爾金一聲令下:火燒圓明園。

不能不說,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大悲劇,火燒圓明園也被許多人認為是國恥。其實國恥算不上,因為即使英國法國不燒圓明園,也輪不到屁民享受,如果說是恥辱,那也是清廷的恥辱。

當然,因為這場恥辱無數百姓遭殃,除了死傷無數,賠償天價,九龍也一併給割走了。

時隔150多年再看“二鴉”,除了慨嘆國力孱弱受人欺壓,英法兩國貪婪霸道以外,當時國人的外交觀念基本為零。

如果說任性和無知要付出代價,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希望我們不要再犯類似錯誤。



日慕鄉關


這叫印記,讓你永世不得忘記,侮辱人的最高境界


風清氣正666


懲戒大清皇帝,然後毀屍滅跡


北極光請把我遺忘


毀滅現場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