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當年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為什麼?

迎春花笑


火燒圓明園不是八國聯軍,而是英法聯軍,事情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直接原因是當時英法聯軍派出的39人的談判代表團來到北京與當時的清廷談判,後來英法聯軍打進北京之後,發現清朝政府竟然對39人的談判代表團展開了非人的折磨。

俗話說我國自古以來是禮儀之邦,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也是千古流傳下來的規矩。從世界歷史上來看,交戰國不為難使者也是通行的慣例,但是在當時的滿清看來就不是如此。對於談判代表進行非人的折磨,39人中殺害了21人,剩下的18人也遭遇了殘酷的對待,我認為這件事情確實是滿清做的不對。

▲使團團長巴夏禮

當然,在此還需要說明一下第二次鴉片戰爭開打的原因了。

其實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清朝和當時西方國家的觀念存在極大的衝突,因為在我國曆史上,即便籤訂了條約,不遵守也是經常出現的事情,所謂的出爾反爾,沒有誠信。

當時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與英國簽訂的條約是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這個條約簽訂以後,英國人以為清朝會執行這個條約,結果清朝當時一直都跟英國人打馬虎眼,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的1842年一直到1856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間的14年時間裡竟然一直沒有開放通商口岸給英國。

英國當時與清朝交涉,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找廣州的兩廣總督,兩廣總督說這個事情他做不了主,要找皇帝。於是英國人到北京找皇帝,皇帝又說要找兩廣總督,就這樣英國人被清朝前後“耍了”14年,耍到最後英國人也不是傻子,看出來你根本不想履行條約,於是才有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圓明園燒掉的是皇帝的尊嚴,跟老百姓關係不大

說白了就是被你糊弄多了,英國人真的生氣了。

當時清朝對世界也確實一無所知,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與英國人籤條約,英國人提出的要求是希望能夠與清朝以平等的地位談判,這條清朝竟然沒同意,還當自己是天朝上國。

也是清朝對世界無知的情況太深了,沒有估算好自身與英法聯軍的戰鬥力對比情況。即便是調集了最為精銳的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在英法聯軍面前也是慘敗告終。自身傷亡好幾千,對方傷亡基本個位數,這其實不是打仗,就是在屠殺了。

▲八里橋一戰,根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送人頭

打不過就算了,作為皇帝丟了首都,我認為這個臉丟的也是在太大。

不過從當時英法聯軍進入北京的情況來說,當你看到你的戰友被對方非人折磨,我想是個人都會生氣。39人死了21個,剩下的也基本非人狀態了。

《泰晤士報》記者鮑爾比第四天死去,屍體在牢房裡放置三天,然後扔到野地裡被野狗吃了;安德森中尉手腳被勒得生出了蛆蟲,他看著手上的蛆蟲滿身亂爬,精神錯亂,大叫三天死去:一個法國犯人,蛆蟲進了他的嘴巴、耳朵、鼻子,也瘋了。一個倖存者居然還在獄中數蛆蟲來打發時間,說一天課繁殖一千隻蛆蟲。

看了這情況英法聯軍自然也是怒不可遏,不過他們也沒找老百姓報復,而是找皇帝報復。他們沒有燒殺北京城,直接去了皇家林園圓明園,帶路的是當地的老百姓,當英法聯軍衝進圓明園的時候,老百姓也跟著搶了一把。

類似的情況在八國聯軍的時候也出現過,老百姓不但沒有反抗八國聯軍,反而為其提供後勤服務,幫助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我想,作為統治者的滿清,當皇帝當到這個份上也是夠丟人了。

好了,以上就是火燒圓明園的經過,直接原因就是清朝虐待了對方的使團。


老威觀史


當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本來沒打算火燒圓明園,他們只是想和慈禧談條件,沒想到慈禧溜之大吉,逃跑的慈禧下了一道旨意,在圓明園刻了塊石碑,上寫【蠻夷八國聯軍,追朔到1732年,你們是八旗軍的後人,雖然各自建國,不可忘記祖宗……】

八國聯軍看到此碑,捶胸頓足如喪考妣,他們終於明白滿清的罵人堪比槍炮,八國聯軍當時氣死134人。聯軍總司令湯姆克魯仰天長嘆【諸葛亮罵死王朗,慈禧罵死八國聯軍】。

再看圓明園四周,到處寫著豬八戒是八國聯軍親爹。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沒想到不堪一罵。圓明園附近居民親眼目睹八國聯軍滿地打滾,痛哭流涕。當時的滿清政府剝削民眾,民不聊生,早就與清政府貌合神離。據記載,當地有17個90高齡的老者出來勸聯軍,聯軍說,被罵的想家了,想他娘了。老者們語重心長,回家吧,大老遠的,在家幫你娘燒火多好啊?

八國聯軍聽到燒火,來了精神,說,不能幫俺娘燒,就在這裡燒。聯軍燃起火把衝進圓明園,燒光搶光。幾個老者後悔自己多說話,在火裡每人撿個元青花回家喝酒去了。

慈禧回來後,得知燒了圓明園,大罵十七老者,為啥幫著外國人不幫自己人?狠心下旨把十七老者十分鐘後成了太監。慈禧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怎麼能是逃呢?


白這個顏色


從目前的檔案和文獻記載來看,沒有證據表明八國聯軍火燒過圓明園,但他們確實參與了二次洗劫。火燒圓明園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為英法聯軍所為。

英法聯軍為何要火燒圓明園?據參與洗劫的一名法軍軍官回憶,聯軍之所以會下焚燒圓明園的命令,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阻止如潮水般搶劫的華人。

其實這只是一個藉口而已,真正的原因就是貪婪與報復。面對圓明園中琳琅滿目的文物古蹟,英法聯軍在大肆洗劫的同時,用放火來阻止寶物被他人所佔有。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人巴夏禮等被僧格林沁俘獲關入刑部大牢,其中有二十一人被折磨致死。英法聯軍在洗劫時為了洩憤,放火燒了圓明園。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及後續修復

1860年,英法聯軍攻到北京城下,咸豐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當時清軍的防守力量主要集中在城東,而城北幾乎沒有防守。俄情報人員將這一消息告知了聯軍。

英法聯軍又得知大清皇帝就在北邊的圓明園中,於是他們繞過安定門,直接向圓明園進犯。於是有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園內文物被洗劫一空。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除了上述原因外,其目的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徹底摧毀清政府的抵抗意志,迫使清朝立即簽訂條約,從而進一步擴大其在華所獲的利益。

據統計,圓明園被掠奪的文物數量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歷代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當時六百多座園林建築僅有二三十座亭閣倖存。

安佑宮中有三百多名太監和宮女被燒死,慈禧在同治年間下令重新修建圓明園,規劃重修三千多間殿宇。但開工不到十個月,就因朝廷資金緊張而被迫停工。

之後的修復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光緒年間,基本都是小規模的維修。甲午戰爭後,雙鶴齋、課農軒等景點被修復。在八國聯軍侵華前,這些修復還在繼續。

八國聯軍對圓明園都做了些什麼?

1900年,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攜光緒倉皇西逃。看守圓明園的清軍作鳥獸散,化身成為第一波洗劫圓明園的匪兵。園中建築材料被盜賣,小件用作柴火。

首先進入頤和園的是一部分德軍,之後意、俄、日、美、英等軍隊相繼進入。園中的殘餘珍寶被聯軍劫掠一空。部分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就是在這此時被盜。

在八國聯軍劫掠完之後,兵匪和遊民蜂擁而至,搶掠活動持續了數月,圓明園中倖存的百餘座園林建築均徹底毀滅。據檔案記載,這次洗劫比英法聯軍更甚。

每天被匪兵運走的石材木料就有二十多車,有人直接在園中開辦炭廠,將價值不高的木料燒成木炭出售。到了民國時期,一些軍閥也曾大規模搬運園中石材。

周邊百姓的建材都是來自圓明園。抗戰期間,圓明園被農民大量開墾,種植水稻。到解放後,圓明園已是一片農田,僅剩大水法和海晏堂殘留下的一些石柱。

這些說法都是來自檔案記載,八國聯軍在劫掠過程中,只是搶走了最為珍貴的文物和珍寶,沒有對宮殿進行破壞,更無焚燒一說,否則不會有兵匪搶掠數月。

綜上所述,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而非八國聯軍。當然,圓明園的被毀,八國聯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與匪兵、軍閥及民眾的破壞也脫不了關係。


野史也是史


法國作家雨果說:“兩個強盜進了大清的夏宮,一個進行搶劫,一個進行焚燒。然後,他們高高興興地回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一個法國作家,都看不下去“火燒圓明園”這樣的行為了,可想而知,這事情是多麼的醜陋。

聲明,火燒圓明園不是“八國聯軍時期的事”,而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的行為。

那麼,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呢?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為了“毀屍滅跡”

有一種犯罪,叫“毀屍滅跡”,是指作案者為了減少罪責,徹底破壞現場的行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就有這樣的意思。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進了圓明園後,開始進行了超大規模的搶劫,文物和工藝品成了他們的首選。

因為園子裡的好東西太多了,讓英法士兵搶得那叫一個不亦樂乎,而且還出現了為奪得文物而發生的掐架。近年統計,圓明園裡的物件約有150萬件流失在外了。

但是,英法聯軍搶了一大堆文物後,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火燒圓明園”。

那些運不走的文物,或者英法聯軍不認可的文物,全部葬送在了火海中了。

事後,英法聯軍並不承認“搶了很多物品。”

後來,當英國和法國博物館裡出現了大量中國文物時,活生生地打了英法兩國人的臉。而且,參與到火燒圓明園的部分軍官和士兵,後來都成了大富豪,毋庸置疑,這都是沾了“圓明園文物”的光了。

問題來了,既然是“毀屍滅跡”,為何英法聯軍如此高調的毀屍滅跡?

因為他們做此事還有一個重要的用意。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有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意思

英法聯軍的一場大火,燒壞了大量搬不走的物件,同時,燒死了宮女和太監等300餘人。

一場大火,用以掩蓋“英法聯軍醜惡的搶劫嘴臉”,但基層的宮女、太監多麼不幸。

火燒圓明園,其實不是臨時確定的計劃,是提前策劃好的。當時的情況是,咸豐和眾妃子一起逃到了熱河承德避暑山莊,名義上是去狩獵了,實際上是逃難去了。

英法聯軍本來要和大清的最高層簽訂“不平等協定”,但是大清採取了拖字訣。這讓英法聯軍非常不爽。

為了讓清政府趕快低頭,英法聯軍選擇了“火燒圓明園”,因為圓明園地理位置特殊,是清朝皇帝們所謂的“夏宮”。

燒了它,彷彿就是在清朝咸豐等人的身上點了一堆火,臉上啐了一口痰。

燒了圓明園,可以間接說明“英法聯軍什麼殺人放火的事情都能幹得出來”,這是英法聯軍嚇唬大清政府的一種手段。

10月24日、25日,英法聯軍又以焚燬紫禁城作為威脅,迫使恭親王奕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整體來說,焚燒圓明園有兩個原因,一是為“搶劫文物”而“毀屍滅跡”,二是逼迫大清朝簽訂不平等條約。


藍風破曉


不是八國聯軍,是英法聯手的。

不過,火燒圓明園倘若從“愛國”角度,是重複得老掉牙的課題,讓人打呵欠,談及一定扯上“西方列強”“國恥”這類情緒性名詞,會讓人熱血沸騰,恨得咬牙切齒,血壓升高。

如果有足夠的胸襟,不妨看看另一個西方版本,The other side of the story——如果閣下是愛國憤青,五毛黨羽,請速速離開,勿再看下去,轉到中國歷史網頻道。

首先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在中國教科書裡面極不完整,中國將這場災難歸咎於英法派兵,劫掠財寶欺壓人民,但根據牛津大學和大不列顛博物館的資料,結合親身經歷火燒圓明園的將領日記,故事卻是另一回事。

1860年英法兩國的軍隊抵達天津,當時英法兩國選了哈利珀嘉(Harry Parkes)率領39人的代表團走入通州與清國和平談判,過程裡面沒帶一兵一卒,代表團只有:英法兩國外交家,印度隨從和一名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但由於咸豐皇帝離開北京,朝廷裡面的一幫昏為了向皇帝表示自己很愛國,竟然派兵把39個英法使節全部抓起來,之後施以酷刑。

根據當年有份參與使節團的法國人寫的回憶錄,引述當時的情況——清兵將他們困在一個木牢裡,用浸泡過水的麻繩綁住他們的身體,裸露並放在酷熱高溫之下暴曬,連續幾日幾夜,沒有水喝,隨著麻繩蒸曬,繩子會越索越緊。最後,這幫英法使節不少都橫死高溫之下,誘發屍蟲腐食。

身在熱河的咸豐皇帝聽到消息後六神無主,唯有下令讓大臣將這幫西人從通州押送到圓明園,遠途奔波,使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結果又死了一半,剩下的都被關在圓明園的天牢裡,後來更導致《泰晤士報》的記者在獄中死亡。在惡劣的環境下大部分西方使節非正常死亡,最後只有19個人死裡逃生。這一場人間慘劇,無一個清官問責。

死了二十多人,消息傳到英法兩國,大為震驚。英法兩國的國民認為是中國人違反國際條例和普世價值觀在先,於是在全民通過的議會支持下,英法兩國決定報復,以火燒一座宮殿為代交,就選擇了罪惡落腳點——圓明園。

其實在火燒前夕,英國駐清的特派官員早就在北京城裡貼出公示,講清楚行動的目的,火燒時間和地點,呼籲中國百姓不要去,結果中國人偏偏就要去。為何?因為火燒圓明園,英法兩兵固然有順手牽羊,可中國人自己也在哄搶,一眾太監、奴才和姦妃也忙於搜刮各種財寶中飽私囊,接下來的幾年,更時不時有盜墓者進去偷盜,所以才演變為至今的破敗景象。

勿激動,換位試想一下,倘若我國的一幫手無寸鐵的大使去韓國和平談判,卻遭到韓國大動刀戈,並將我們的使節虐殺,換作是你,你會怎樣做?教訓就是——有仇不報非君子!


奮鬥的年紀mpf


歷史不是這麼玩的,愛國固然沒錯,造假和謠言就是大錯特錯了,燒燬萬園之園”圓明園“的不是八國聯軍,是英法聯軍。

1856年英國和法國,利用清朝因為太平天國起義而內亂的機會,想要進一步擴大和鞏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成果,於是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此時英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而法國則是拿破崙的的侄子拿破崙三世建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代。

八里橋之戰,蒙古騎兵完敗於英法聯軍

第二次鴉片戰爭打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856年到1858年,這個階段清朝已經戰敗求和,簽訂了《天津條約》,但是由於在履行《天津條約》的時候清朝的咸豐皇帝出爾反爾,同時因為涉及到換約的細節,清朝與英法矛盾再起,而主戰派的僧格林沁等人又在天津的大沽炮臺,擊敗了耀武揚威卻毫無準備的英法聯軍,取得了少有的勝利,清朝統治者被打了雞血,全面推倒《天津條約》,扣押先期在北京談判的英法使節,並進行了非人的折磨。

結果英法聯軍捲土重來,規模繼續擴大,並在攻佔天津後,一路北上進攻北京,在八里橋大敗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而後攻佔北京,進行燒殺搶掠,特別是在得知多名前期談判的英法使節被清朝折磨致死後,英法聯軍進行大肆的報復行為,其中就包括洗劫圓明園,而據說晚清著名人物龔自珍的兒子龔橙就是其中著名的帶路黨之一。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北京被英法聯軍攻克,這是清朝歷史上都城第一次被攻佔,而咸豐帝北狩承德,1861年死在那裡,也是承德,咸豐帝唯一的兒子同治帝繼位,繼而27歲的慈禧垂簾聽政,開始她40多年的統治。

而後來的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攻克北京,此時的圓明園早已經是殘垣斷壁,但是列強們沒有放過北京城,清朝中央府庫被日本人劫掠,而全城被列強們洗劫,其中光緒的老爹奕譞為慈禧主持修建的頤和園慘遭橫禍。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克北京

而事實上,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後來組成八國聯軍的八國有些還不存在,他們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

  • 法國是法蘭西第二帝國

  • 美國南北不和,內戰即將爆發

  • 日本仍舊閉關鎖國的狀態,但是德川幕府已經已進入毀滅倒計時,倒幕之戰即將爆發

  • 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英法暴揍,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沙俄正在舔舐戰敗的傷口,但是他們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敲詐中國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 德國當時還不存在,普魯士還在野心勃勃的準備統一德國

  • 奧匈帝國是統治中心在歐洲的二元制帝國

  • 意大利,當時統一的意大利還不存在,而意大利最大的敵人是法國。


無論是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還是後來八國聯軍再次攻克北京,洗劫頤和園這段歷史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僅僅是100多年的時間,可是為何很多人仍然是驢唇不對馬嘴呢?

忘記歷史等於背叛,我們要記錄的是真實的歷史,而不是謠言和虛假。


大東北的小豆包


前兩天有這樣一個“段子”,腦洞大開地說,1860年12月24日、25日、26日,八國聯軍在這三天入京,火燒圓明園,徹夜狂歡,由此而誕生了平安夜、聖誕節、狂歡夜。而且,以前就有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說法,以至於有些朋友有個很大的問號,八國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

“段子”就是“段子”,漏洞百出,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甚至連節日來歷、命名,全部錯完。眾所周知,聖誕節根本不是得名於火燒圓明園,是得名於耶穌的誕生。狂歡節也不是12月26號,而是12月25日晚上。



火燒圓明園不是八國聯軍,而是英法聯軍。其實他們燒的也不只是圓明園,而是包括圓明園在內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安佑宮等諸多建築。為了方便描述,以下通稱圓明園。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18日星期四(咸豐十年九月初五,距今58141天),英國指揮官八世額爾金詹姆斯布魯斯,在這一天下令火燒圓明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有無數的稀世珍寶,珍貴圖書、畫作、古董、建築,毀於一旦。還燒死了大量的太監、宮女和工匠。安佑宮清朝皇家祖祠,和景山壽皇殿、熱河永佑寺性質差不多,起到一定的太廟作用。後來,慈禧在清漪園的遺址上又建了頤和園。

James Bruce, 8th Earl of Elgin and 12th Earl of Kincardine, KT, GCB, KSI, PC (20 July 1811 – 20 November 1863)

早在焚燬圓明園12天前,即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英法聯軍將領,號召士兵為為他們的國家,他們的國王,搶奪珍寶。當時法國的皇帝是拿破崙三世,他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侄子,其父親是拿破崙的三弟,荷蘭國王路易.拿破崙。這些有罪的人,也沒有好下場。三年後,額爾金因心臟病發作去世。十年後,拿破崙三世,被巴黎公社所推翻,1873年,拿破崙三世在倫敦病逝。

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呢?


圓明園復原圖

這個跟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太平天國起義。列強們認為有機可乘,紛紛曲解先前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要求修改條約,進一步擴大在清朝的利益。他們製造事端,挑起戰爭。

英法聯軍邊打邊談,以巴夏禮為首39人代表團和清朝談判。清朝要求巴夏禮下跪,被巴夏禮嚴辭拒絕。清朝試圖將巴夏禮一行扣為人質,已實現英法聯軍的退兵。清朝的所作所為,激怒了英法聯軍。他們兵臨城下,咸豐帶著愛妃們跑了。清朝交還給他們18個人質,另外21個卻是屍體。更令英軍憤怒的是,他們的泰晤士記者竟然被大卸八塊。

兩國交戰,不殺來使,清朝的行為突破了底線,激怒了英國。憤怒的額爾金決定,讓清朝付出代價,這才有了攻佔圓明園、搶劫圓明園、火燒圓明園的滔天罪行。


小姐姐講史


八國聯軍為什麼火燒圓明園?報仇還是搶錢?專家:1200億誰不動心?

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其實為了洩憤?為了搶掠財物?帝國主義一旦找到戰爭藉口,就會把殖民地人民徹底燒光殺光搶光。

1,八國聯軍到底有沒有燒燬圓明園。

每次出現"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說法,一定會有很多"懂歷史"的朋友出來糾正: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不是八國聯軍!

然而事實卻是,圓明園並不是一次就能燒完的,英法聯軍燒了一次,搶了一次,後來光緒皇帝重建了。八國聯軍打著拯救光緒帝的旗號再次入侵中國,又一次洗劫並燒燬了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結果遭到了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的英勇抵抗。當然,這個抵抗是徒勞的,八國聯軍把他們殺死,並且搶劫了圓明園。

搶劫圓明園不是英法士兵的單獨行為,而是按照英法最高當局的命令的官方行為。法軍司令孟託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崙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

根據《泰晤士報》的說法,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的東西,總值超過600萬鎊。1英鎊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7克黃金,就是2000多元人民幣。不算文物漲價因素,英法聯軍這次搶劫的財產,不少於120億人民幣。

20年後,光緒皇帝成年並且大婚,想要重修圓明園,翁同龢表示支持。但是800萬兩白銀的預算讓人望而卻步。幾百萬兩白銀花出去,圓明園一點樣子都沒有,圓明園成了爛尾工程。為了節省開支,剩下的錢,用於修繕頤和園。

所以,當八國聯軍1900年入侵北京時,圓明園雖然是一個爛尾工程,但是名貴文物還是很多的。當時不僅是圓明園、頤和園也被搶了。

之所以人們流傳"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說法,並不是因為八國聯軍給圓明園造成的損失最大,而是八國聯軍給北京造成的損失太大。

英法聯軍打下通州直接繞過皇城到西郊海淀搶圓明園了。可見,這一夥搶劫犯是有選擇性的。他們認為,不發動戰爭,把北京包圍起來要"贖城"費是最高效的搶劫方式。

英法聯軍這夥搶劫犯,同時還當了綁架犯。而且涉案金額基本相當。

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的贓物價值600萬英鎊,以攻打北京城作為要挾獲得的賠款是600萬英鎊,比再加上天津條約的200萬,北京條約總共拿到了800萬的"戰爭賠款",也就是綁票贖金。

相對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600萬兩白銀的廣州城贖城費,這次可以說是大漲價了。

(19世紀1英鎊大約可以兌換10兩白銀,所以廣州贖城費是北京贖城費的十分之一)

但是,相對於庚子年的大搶劫,依然是小巫見大巫。

2,八國聯軍到底搶了多少錢?

因為小日本直接衝進清朝的戶部,一口氣搬走了2914856兩,再加上其他各個官方庫房的存款,現金就被拿走了6000萬兩白銀。再加上王公貴族、皇親國戚、貪官汙吏的財產,在加上各大企業的金庫,保守估計這次搶劫的總收入在5億兩白銀以上。

然而,他們並不滿足,搶劫5億之後,有勒索了5億。

勒索了5億之後,又要求4億的利息。

所以,八國聯軍侵華這場戰爭,中國的現金總損失不少於15億兩白銀。

而在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是1億兩白銀上下,大部分不掌握在中央手中。

所以,庚子這場大災難,相當於把洋務運動30年的所有成果全部拿走了。

如果算上八國聯軍搶走的珍貴文物,這個數字是難以估量的。

3,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搶劫的"理由"是什麼?

侵略者也需要理由,侵略者雖然不要臉,但是要面子。

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的理由是清政府官方(據說是僧格林沁親王)殺死了前去談判的12名外交人員。當英法兩國要求歸還屍體時,清政府表示,屍體大都殘缺不全。難道是被吃掉了?

清政府到底有沒有殺死外交人員並且分屍,這一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也懶得去考證這件事的真偽。即便是真的,也只能說是英法侵略者引起了公憤,至少中國人沒有跨海到歐洲去殺人搶劫吧?

英法聯軍在中國境內殺死的中國人,恐怕不會只是十幾個吧?所以,因為十幾條人命就火燒圓明園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英法兩國千里出兵只為財!

他們是為了經濟利益而來,才不是所謂的正義!

至於八國聯軍的理由,那就更多了。第一,八國聯軍要為被殺的德國公使柯林德報仇;第二八國聯軍要求更具有改革精神的光緒皇帝親政;第三,八國聯軍要保護被義和團攻擊的外交人員。

可是,我們發現,八國聯軍來了以後,主要的關注點還是搶錢搶女人。

這兩次浩劫中,非常令人心痛的事情是,中國很多價值連城的文物,被列強的軍官擺地攤賺外快。1901年有位美國牧師到中國傳教,他發現神父居然擺地攤售賣搶劫而來的文物。當被問起時,神父很驕傲的說"這是上帝的禮物!"

在所謂的世界知名博物館中,現在還存放著很多從圓明園搶奪的文物其中最珍貴的是青銅鎏金佛塔、女史箴圖和康熙玉如意。現在分別收藏於楓丹白露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些文物,什麼時候能夠回國?恐怕遙遙無期。


歷史知事


其實火燒的不止圓明園,至於為什麼八國聯軍會火燒圓明園,我們結合當時的歷史情況一起去看看到底為什麼?

火燒圓明園說的是上個世紀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分別對我國圓明園進行搶劫和燒燬的事件,火燒圓明園不僅導致圓明園等一些歷史建築遭到毀壞,還使園內的不少瑰寶文物都被掠奪,這對我國是一個不可彌補的傷害,那麼火燒圓明園是怎樣的呢?

火燒圓明園原因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1840年的鴉片戰爭發生之後,西方的列強就強迫清政府簽下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喪失很多自主權,海關也逐漸被列強控制,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後,其他列強也開始來佔中國的便宜,英美法等國家修改條約的請求被清政府駁回後,他們惱羞成怒,於是決定要發動侵華戰爭,考武力來掠奪。

第二就是亞羅號的無理藉口,亞羅號事件發生後,英國竟然要求清政府要向英國賠禮道歉,還索要賠償,這加大了清政府和英國的矛盾。

第三,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美國、俄國、英國、法國,四個國家狼狽為奸,為了各自的利益開始研究入侵中華,1857年底,廣州被英法聯軍佔領後,英法聯軍繼續北上,目標直指北京城。

第四就是咸豐皇帝虐待英法的使節事件,1860年,英法聯軍已經打到大沽、天津,咸豐皇帝派遣他的六弟駐守北京,自己避難走了,後來39名談判代表被清政府扣押,這些人後來被關押在圓明園,最後活著出去的只有18人,這讓英法聯軍非常生氣,於是決定要報復清政府。

火燒圓明園歷史背景

“圓明園”,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禛(後來圓明園遺址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說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燬的範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10月17日,英國首席代表額爾金以清政府“不講道義,不顧國際法”,將捕獲的英法“僑民”十八人虐待致死為口實,照會清政府:“圓明園者,英法僑民所受痛心疾首慘刑而死之地也。(英國)誓必毀為平地”野蠻地命英軍於10月18、19兩日,將北京西北郊的五園(即圓明園、暢春園、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三山(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等皇家園林焚為灰燼。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10月18日至19日,是又一個應該用黑色石碑加以標記的日子。

讓我們記住這恥辱的歷史,強我國魂,揚我國威,以全新的面貌樹我中國之精神!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


黑白史


什麼原因都不能洗清當年八國聯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拿著槍,打進別人家裡,還埋怨沒有受到人家的禮遇,並一怒之下燒了別人家的皇家林園圓明園,這和土匪強盜沒有什麼區別。

首先無端軍事入侵一個國家,就讓八國聯軍不論出於什麼動機,都不能作為他們隨便火燒圓明園的任何藉口,如果有的話,那都是強盜邏輯!

圓明園是清朝皇家園林,其藝術和歷史價值不可估量。作為中國人,應當銘記歷史恥辱,更應該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只有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才能不會重演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