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三个善人,她们真的善良吗?

润杨阆苑


《红楼梦》中,王夫人、袭人、李纨都被人称过善良。第六回刘姥姥提到王夫人称她“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惜老的”,袭人被贾母认为“心地纯良”,而李纨被下人们认为是“厚道多恩无惩罚的”事实果然如此吗?

我们先看王夫人,刘姥姥没打秋风前夸的王夫人也仅是听说的,但到了贾府后呢?第一次王夫人并未接见,而是授意凤姐随便打发了,刘姥姥第二次进府后,因为与贾母投缘,成了贾母的座上宾,玩乐几天后众人都有送礼,王夫人倒也送了,可是她不过是希望刘姥姥“别再求亲告友”,对于王夫人,刘姥姥这个穷亲戚她不太想认的。



再说王夫人对奴婢的态度,金钏侍候王夫人多年,却因与宝玉玩闹被扇了几巴掌要撵出去,金钏因此跳井而死。王夫人与金钏相处这么久,她与宝玉应该不是第一次玩闹,为何王夫人偏偏这次动怒了?大抵与清虚观打礁之事有关,所以金钏成了王夫人的出气筒了。

后面撵晴雯一事,面对一个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的小姑娘,王夫人却要她立马搬出去,衣服钗履一律不得带出,这不是要赶尽杀绝吗?更有提到柳五儿时轻描淡写道:“还好那个五儿死了”……多么令人齿冷,对于王夫人,但凡要与宝玉接近的姑娘都该死,可她却从来不考虑自己儿子有没有一部分责任,这种母爱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王夫人,可是个吃斋念佛的伪善人。



其次袭人,原是贾母房里的大丫头,后来贾母念其“心底纯良,恪尽职任”,便将其与了宝玉。曹公行文真的很有意思,他写过王夫人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胸意。可是王夫人在撵走晴雯后对贾母先斩后奏,说谎称晴雯得了女儿痨。

曹公又说袭人“粗粗笨笨的,没嘴的葫芦”,可是宝玉被打后,袭人自告奋勇前见王夫人,与其推心置腹说了一堆“灯儿才知道”的话。

王夫人撵走芳官、晴雯等人时,将几人平日里做的、说的都翻了出来,并称怡红院有自己的“心耳神意”,可怡红院的丫头中,除了袭人,谁还与王夫人私下有见面的呢?谁又能得到过王夫人特意赏的菜品呢?谁又能独享王夫人每月二两银子的照顾呢?



所以,袭人平日里虽不言不语,恰恰是会咬人的狗不吠。与此人同事,多让人胆寒。

至于李纨,形同槁木的寡妇,即便想做点不好的事也翻起浪来,对于她来说,只有姑娘们办些诗社才能激起她沉寂的心。而李纨除了吝啬些,并无伤人之举,但李纨的吝啬又是可以理解的,自己一对孤儿寡母,贾府又每况愈下,内囊都已上来了,怎能不做好后路呢?

而李纨对很多事的袖手旁观,不过是独善其身罢了,很多事情她根本没有解决的能力,凭空插手说不准于事无补还伤到自己。所以,李纨并非冷漠,她更不会主动害人,便谈不上伪善。


微影悼红


在我看来,王夫人,袭人都算是真善良,因为他们都做过惜老怜贫,扶困救危的善事。她们不完美,但本身没有害人的故意。李纨却算不上。她没有做过恶事,可也没有做过善事。



看细节: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打秋风,王夫人叮嘱凤姐“不可简慢了他”,二进时赠她百两银子。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曾误睡在宝玉床上,弄得屋子“酒屁臭气满屋”,袭人发现后没有声张,而是做了紧急处理。并微笑着好声安慰刘姥姥。看人品,不是看她如何对待地位低下的陌生人。从王夫人和袭人对待刘姥姥的态度,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们纯粹的内心。



王夫人,许多人认为她伪善,并常以金钏儿与晴雯为例,但仔细想想,她确实有点冤枉。金钏之死,是金钏有错在先,被赶出后,心高气傲的她又钻了牛角才造成的。对她的死,王夫人也后悔,不但赏了金钏娘五十两银子,还将金钏的月例给了金钏的妹子。这种作法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可是难得一见的。



晴雯虽然死的有点亏,何尝又不是自作自受。如果她不恃宠而娇,如果她不任性跋扈,她不会被人算计,毁谤。如果她遵守府里制度,有了病及时挪出院子,王夫人见不到人,说不定就可以躲过一场祸事。



关于袭人,她确实是忠心一片,她有心机,有城府,会算计,但她的本意都是想让宝玉走向正途。并不曾恶意诋毁过任何人。


萍风竹雨123


李纨压根就不是善人!贾家的一干寡妇中,唯有贾母没有心理变态,是因为她虽然是青春守寡,但是她当家几十年,庞大的家族企业和琐碎的家庭内务分散了她的注意力。李纨则不同,她是上有太婆婆(贾母),中有准婆婆(王夫人),下有遗腹子(贾兰),虽然贾家给她的待遇还算是优厚的,但是怎么能弥补李纨的精神空虚的内心世界,除非像贾母一样当家做主,她连《金锁记》里的曹七巧都不如,七巧好歹也是分了家单门独户的在家里“作威作福”,而李纨则是要低眉顺眼的在数百口人的贾府捱日子,曹七巧是目不识丁的微贱麻油店家女,变成泼妇怨妇不奇怪,李纨是出身高贵的名门千金女,环境不会也不允许她变成泼妇,但是李纨的内心深处早已饥渴难耐再加上无边黑暗,所以她后来侥幸保住富贵生活后没有对落难的贾家和巧姐伸出援手就不难理解了!




天山折梅得仙人之旧馆


如果说三个善人是指王夫人、袭人、李纨,我是万万不能认同的。

王夫人善吗? 看看她对刘姥姥及奴婢们的所作所为。

一、王夫人对刘姥姥嫌弃、不屑而远之。第六回,刘姥姥听说王夫人“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于是奔她而去,可是王夫人却以“不得闲”而令凤姐接待,自己却在与薛姨妈长篇大套说些家务人情。第二次虽然赠银一百两,却是有条件的,即“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实际上就是拒绝刘姥姥再来。

二、对奴婢们生杀予夺以逞一己快意。

第三十回,王夫人听了宝玉与金钏的对话后,扬手给了金钏的嘴巴子,金钏“半边脸火热”——打到脸火热,可知王夫人是下了狠劲的,痛打犹不解恨,还伴之粗俗地叫骂。况且此事不是宝玉挑起的吗?为什么只打骂金钏?

第七十七回,“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现如今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把她贴身衣服撂出去,馀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两个女人才架起来”,晴雯已是奄奄一息了,王夫人还是强驱出去;此时中秋已过,天气渐凉,王夫人令只将她贴身衣服撂出去;晴雯死后,便命立即烧化,好叫她尸骨不存。这“架起来”、“撂衣服”、“即刻焚化”,都是多么丧失人性的行为!一边说晴雯女儿痨,一边又留下她的衣服给别人穿,王夫人她还有真话吗?真的善人,对小猫小狗,一草一木都充满怜悯之心,王夫人对晴雯的一连串行为有一丝一毫的善意吗?同是这回,王夫人在责骂芳官时,有一句话更暴露了她的伪善,她脱口而出,“幸而那丫头(五儿)短命死了。”五儿何罪?她的死竟成了王夫人庆幸之事!宝玉被打,王夫人哭得肝肠寸断、废食忘寝,五儿的死,其母也是哀痛欲绝的,可怎么就成了王夫人可喜可贺之事呢!芳官等几个女孩子要剪发做尼姑,她一听,便说:“胡说!……!每人打一顿给她们,看还闹不闹了!”十二三岁的花季女孩,王夫人丝毫没有疼惜之意,出口便是一个“打”字,毒莫甚焉!



看看她对刘姥姥、晴雯等人哪有一点同理之心、同情之意?善心何見?

袭人最大的特点是克尽职任,其他给人印象比较深刻就是三点:一、她的争荣夸耀之心——就是努力当上花姨娘。二、经常背后诋毁黛玉,批评黛玉不事女红、爱耍小性子。三、使些小伎俩,引宝玉对她动真情。用李嬷嬷的话来说就是“一心想装狐媚子哄宝玉”。她的善良之行,尚待发现。


李纨,因青春失偶,“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見无闻。”这样的人几乎没有热乎气,还想她去发善心、做善事?我特别赞成第四十五回凤姐对她的褒贬,说她一年四五百银子,还舍不得两出点银子陪探春、黛玉她们玩一玩。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派诗情画意,可李纨的“AA”行为真是大煞风景,统共五六两银子,偏要姑娘们每人一两送了来。起先结社作诗,探春是备了果酒;湘云则主动自罚,由宝钗赞助请众人吃蟹赏花;黛玉重结桃花社,也预备了几色果点。可财政状况最好的李纨却偏要几位姑娘自己拿出银两,我想,如此悭吝之人大概不会有善心,因为这类人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患得患失,总怕自已利益有损。据李纨判词中“也须要阴骘积儿孙”,应是后来巧姐遭遇不幸时,李纨并未出手相救。以李纨前八十回的行事风格观之,信矣!


玄真子桑



《红楼梦》这部小说,作者将春秋笔法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作者要褒扬一个人,偏偏要先贬低他,明明是要批判他,却要先称颂一番。贾宝玉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宝玉是作者“出世”人生观的代言人,但是让我们看看作者写他的那两首极为贬低的《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是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贪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作者在这部书里点名说出“慈善人”“贤人”“贤德”之语的人,有三个人:王夫人、李纨、袭人。他们是真善良还是假慈悲呢?

先说荣国公府女主人王夫人


王夫人出身豪门,嫁入豪门,儿女双全,二房夫人却稳坐荣国公府女主人之位,女儿元春是高高在上的贵妃,她也算是皇上的丈母娘哩!妥妥的人生赢家,平日里寡言少语,吃斋念佛,惜老怜贫,是妥妥的慈善人设。王夫人虽为当家女主人,平时事务均交由王熙凤打理,自己乐得清闲,全书里,王夫人除了大小节庆,大小宴席上陪侍贾母外,她的确也还是做了几件事,比如嘱托黛玉远离宝玉、掌掴金钏并撵了出去、指令抄检大观园、逼死晴雯、打发芳官四儿等一众女孩子。还有两件事,一是贾母过八十大寿,她这个儿媳妇拿不出钱为婆婆做寿礼,是王熙凤当掉自己的嫁妆帮她度过难关,还有是凤姐病了需要人参,家里没了存货,王夫人又是一个没法子,后来是薛宝钗帮她解决了。所以王夫其实就干了两件事,一是看不得漂亮的女孩子,因为这些女孩子都可能会是“调唆勾引”宝玉的“狐狸精”,一众美丽生命葬送其手。 再有就是遇着事就只会着急,根本找不出解决办法。尽管如此,我倒不认为王夫人本质有多坏,只是她愚蠢糊涂、狠心冷血、性情呆板罢了。善良二字王夫人着实担不起。

第二个说说李纨


李纨是《红楼梦》人物里明哲保身的代表,因她青春丧偶,又抚育幼子,用贾母的话说她是“寡妇失业”的,她是贾府工资待遇最高的人,月例银子和贾母、王夫人一样都是二十两,另有园子地让她取利,年终分红又是上上等份。王熙凤羡慕地说李纨收入比她多四五倍,贾母提仪大家伙儿凑份子为王熙凤过生日时,贾母还要代她出几两份子钱。她害怕老来贫,一心攒钱,心里可能总有不安全感,李纨对钱财看得很重,大观园起诗社需要置办茶点,她带上姑娘们找凤姐赞助经费,惹得凤姐给她算了一大通的帐,笑她小气。大观园诗社曾临时加过一社,而且是李纨提仪的,谁提仪谁做东这也是常情,况且李纨的月钱比姑娘们高十倍,可这位大奶奶却让姑娘们一人送过来一两银子凑钱起社,确实吝啬得令人发笑。邢夫人中秋节的花费让贾琏解决二百两银子,此时的贾府己陷入经济危机,做为儿媳妇儿的王熙凤只得当了自已的金项圈垫上,贾母寿辰王夫人没钱置办寿礼,又是凤姐当了自己的嫁妆帮王夫人度过难关,我们都知道作者直写凤姐的贪财,举家皆知凤姐精明算计,放高利贷、为三千银子不顾人命、大闹宁府还顺便敲尤氏五百两银子的竹杠,但在维持荣府运转急需用钱时,凤姐却可以典当自已的嫁妆,却看不见厚道人设的大奶奶为家里有任何排忧解难的举动。

李纨历来被诟病最多的还是贾府败落之后,巧姐被狠舅奸兄卖掉,李纨有能力却袖手房观,不施救,作者给她的判词是:

……枉与他人作笑谈。……虽说是,人生莫受老贪,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批判她爱财自私到不为儿孙积德的地步,嘲笑她到头来不过是成为人们的笑料罢了,只此一事,作者为她盖棺定论:“活成了一个笑话”和“不积阴骘”。李纨实在谈不上善良。

最后作者说的“至贤至善”的人就是宝玉的首席大丫鬟袭人了


袭人有一个中心目标,就是成为宝玉的姨娘,从而实现她争荣夸耀之心。所以,在李嬷嬷退居二线后,做为宝玉奴才班子班长的袭人,她的忠诚,她的周倒,她凡事息事宁人,甚至有时被人排暄受点小委屈的举动就显得格外贤良,顾大局,但当出现了有力的竟争者晴雯,尤其是宝玉亲近晴雯,有可能“灭过自己的次序时”,袭人人性中的恶便显露出来,她一方面拉拢麝月秋纹,一方面当着王夫人的耳报神,晴雯被逐,袭人无论如何都洗刷不掉她帮凶的嫌疑,这一切宝玉的奶妈李嬷嬷看的透彻,骂袭人:装狐媚子哄宝玉,在这房里作耗,那个不是被袭人拉下马的,我都知道那些事……

袭人有她值得肯定的方面,袭人也属于有心机的人,她因为支持“金玉良缘”,排除异已,为许多读者讨厌,从这个角度讲,袭人可不能算是善良的人。


屏山语红楼


说起《红楼梦》里有三个善人,大家一定会脱口而出是:王夫人、李纨和袭人。因为王夫人勤于礼佛,佛珠常不离手;李纨是“大菩萨奶奶”,只安守本分过日子;袭人更是像宝玉所说,“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的人”。可是她们是真的善良吗?且听有书君慢慢分解:


一、王夫人——趋利避害的伪善良



王夫人在《红楼梦》中大都是以一个善人的形象出现,她看起来寡言少语,求神拜佛,是个沉闷而又一心向佛的人,但她对于疑似引诱贾宝玉做出“伤风败俗”之事的女孩子,宁可错杀,绝不放过。这样的残忍凶暴表现,和平时判若两人。


伺候她多年的丫头金钏儿,言语略有轻浮,和贾宝玉说了一句玩笑话,触怒王夫人,被她一个巴掌“打得半边脸火热”,骂金钏儿是“下作的小娼妇,我好好的爷们儿都叫你们给教坏了。”


面对金钏儿的跪地哭求,王夫人一改平时的宽仁慈厚,没有丝毫恻隐之心,展现出一副铁石心肠,完全不顾多年情面,到底叫婆子把金钏领出去了。


金钏儿回家哭死哭活,没几日便投井自尽了。得知金钏儿死讯,王夫人又后悔了,却是向前来安慰的薛宝钗这样解释“把她的一件东西弄坏了,一时生气,打了她两下子,本来还想叫她进来。”


大观园里出现了绣春囊,邢夫人来使王夫人难堪,她拿到绣春囊,便逼问王熙凤,认为是凤姐与贾琏不自重,将这样东西放在女儿家住的大观园里,使得王熙凤惊惶万分,沿着炕沿跪下细细辩解自己绝不是犯下这等大错的人,才知道错怪了凤姐。


她怒斥晴雯“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随后,王夫人授意抄检大观园,把晴雯、芳官等人一并撵出院外。


可怜的晴雯还在病中,米水未进的她被几个婆子从床上拖下来,送到了哥嫂家的破窗草席之上,当天晚上就悲惨离世。事后王夫人向贾母回话时却说晴雯又懒又淘气,得了女儿痨,才把她送出大观园的。


由此可见,王夫人是一个伪善沉郁的人。面对地位低下的婢女,哪怕是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她亦不将她们放在眼里,无视她们的人身安全,一心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事后有悔意却又百般推脱,可以说王夫人是一个狠心、虚伪至极的人,就算她念多少遍佛经,也难以将被玷污的心灵净化。


二、李纨——心如死灰的真善良



《红楼梦》第四回,介绍寡居后的李纨“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在大家眼里李纨是与世无争、心如死灰的一个木纳之人,其实李纨有才情,精明能干不亚于王熙凤,而且心胸宽广,乐于助人,是一个真正的善良之人。


李纨反对凤姐与鸳鸯合议捉弄刘姥姥以取悦贾母,她说“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小孩子,还这么淘气。”寥寥数语,充分说明李纨纯朴善良,富有同情心。她认为不应该拿一个穷苦的农村老太太来寻开心。


赵姨娘在铁槛寺中邪时,贾政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就走了,“王夫人本嫌她,也撒手儿”,“宝钗本是仁厚之人”,却只托周姨娘照应,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贾环也想一走了之,只有李纨主动提出“我也在这里吧”,要和周姨娘共同照顾赵姨娘。


赵姨娘心胸狭隘,爱搬弄是非,连亲生女儿也诅咒,为了自己的利益,她不惜重金要谋害王熙凤和贾宝玉,是一个人人都嫌弃的角色。李纨也讨厌赵姨娘,可是看着她受苦,她也于心不忍。可见她是一个心胸宽广,心地善良的人。


在众人都在为宝玉和宝钗的婚礼而忙碌的时候,是她陪在黛玉的身旁,帮助紫鹃准备黛玉的后事。在黛玉的最后的时刻,是她伸出了温暖的手,让黛玉与紫鹃感受到了一点人间的真情。怪不得兴儿说:“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诨名叫做‘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


李纨孤儿寡母,日子过得精明。但在该出手相助时,她一点也不含糊。赵姨娘的弟弟死了,她张口就赏四十两,按照规矩,只该赏二十两的,这规矩探春都知道,李纨未必一定没有听说过。


由于可见,李纨就如贾府底下人说的一般“是大菩萨,面子里子俱得实惠。”


三、袭人——忠于职守的痴善良



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得到了大观园里上下一致的夸奖,得了一个贤人的称号。


刘姥姥游大观园,误入怡红院,在贾宝玉的床上睡了一大觉,搞得整个房间酒屁臭气熏天,如果是晴雯来,只怕当时就火了。


但袭人的处理非常得当,她先把被糟蹋而不成样子的房间打理干净,用熏香熏好。然后特别嘱咐刘姥姥只说自己在山石上睡了一觉,轻轻巧巧就把事情掩饰过去。可见袭人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


然而,当史湘云捡了贾宝玉的金麒麟来还,和袭人等玩笑聊天时,袭人却趁机说林黛玉坏话,背地里诋毁别人,况且林黛玉还是正经主子,而她只是贾宝玉的陪房丫鬟,这与她之前的温柔贤惠形象大不相同。


后来史湘云规劝贾宝玉要在仕途经济上用功,惹恼了贾宝玉摔门而出。袭人又趁机把黛玉和宝钗比较,说黛玉气量狭小。


文中第三十三回,贾宝玉因惹事被贾政痛打了一顿,他身边的人都是对他悉心照料,希望他早点好起来,可只有袭人比别人多想了一层。当天晚上,她主动去回王夫人问话,而且主动提醒王夫人说“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


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她又劝王夫人想办法把贾宝玉从大观园中搬出来,说是贾宝玉和姐妹们都长大了,老是在一起,怕出什么差错。


王夫人听了她的话,觉得说到自己心坎里去了,把她当成心腹,内心对袭人感激不尽“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来,袭人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人,她忠心耿耿,主人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跟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王夫人把贾宝玉托付给她,她就完全把自己当成了王夫人的眼线,时时处处从王夫人的角度来盯着贾宝玉,同时她也以宝玉的“妾”的身份自居,操心着宝玉的婚姻大事,希望宝玉娶的是宝钗,因而在背后诋毁黛玉。


可见袭人的一片忠心,她的善良带着痴带着傻带着她对宝玉的全部的爱。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只是有些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或是被磨去了棱角,或是被蒙上灰尘,或是被迷失了心智。


善良的人,即使不能居庙堂之高来兼济天下,也可以独处江湖之远独善其身,拥有善良就拥有了生命的方向,愿天下人都不忘初心,永葆善良!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王夫人吃斋念佛,常见她手持佛珠,叫人抄写经文。说她恶,其实也不是恶。

王夫人作为正房,自己的丈夫要和别的女人分享,她看到狐媚子般的女人便心生厌恶,也属正常。

她看到金钏和自己的儿子宝玉言行暧昧轻薄,盛怒之下打了金钏一巴掌赶出了贾府,金钏跳井自杀。众人都说王夫人狠,其实换做是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丫鬟调情,也是会恨铁不成钢的吧?


晴雯被逐出贾府一事同理,不过,最可恨的是王夫人觉得晴雯长得像黛玉这一说法。王夫人在谗言和女人嫉妒的本能下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这也是阶级之分的根源。主子不待见你,要你怎样便怎样。

李纨是大家口中的菩萨大奶奶,安守本份度日。

袭人,为了自己顺利上位,排除异己,晴雯、芳官、四儿……用李嬷嬷的话说哪个不是她拉下马的?这是大恶。

作为丫鬟,说主子坏话。贤在哪里?也只是有目的的宝钗觉得她有些见识。


宝钗道:“宝兄弟那去了?”袭人含笑道:“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宝钗听说,心中明白。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


清心一栈


我觉得读者都是带着上帝视角的,实际上,别说题主列举的“王夫人、袭人、李纨”,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拿着放大镜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每个人都只能先爱自己。



王夫人、李纨和袭人是红楼中以善良著称的人,但是她们各有各的污点,比如王夫人的“逆鳞”是宝玉,只要想到有可能对宝玉不好,她马上就会变了一副面孔。比如,她在睡午觉时听到宝玉疑似和金钏调情就毫不犹豫把她撵出去,比如晴雯病的三四天水米不曾粘牙,她说撵就撵,对外只说晴雯生了“女儿痨”,轻轻松松可以当她不存在,至于她们出去了是死是活,就不在王夫人操心的范围内了。

袭人为了固宠,把自己当王夫人的“耳神心意”,宝玉房中闲聊的话若有不得体的,她也会小本本记下来告诉王夫人,所以,宝玉后期喜欢的那些丫头,比如晴雯、芳官等,都是这样走的。

李纨的污点在于她的判词,在前八十回和续书里,没有写到李纨具体的污点,但是她的判词中却点明了她在贾府出事后明哲保身、作壁上观的行为,哪怕是刘姥姥、哪怕是宝玉房中的小红,在贾府落难时都曾真心相救,但是她没有。

在我们之前的问答中就曾提到过,人们只能对最亲近的人和完全陌生的人释放自己的善意,这是人之常情。而且,这三个人,她们的“污点”都是在不得已的时候做出的,比如王夫人,中年生育宝玉,且是唯一的儿子,如果宝玉行差踏错,她又该怎么办呢?比如袭人,如果她不主动上位,她就只能年满离开贾府,从富贵乡一夜回到刚脱离温饱的家。比如李纨,贾府已经垮了,她一个“寡妇失业”,如果不赶快划清界限,她的儿子贾兰如何仕途平顺?

她们只是普通人。


光明大先生


善恶本就是一念之间,难有纯粹的善人。一念是善一念成魔,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善人"只是外界口中或趋炎附势或管中窥豹的只见一斑。

王夫人斋僧学道,怜贫恤老,"为富能仁"倒也不易。但终归是私欲为先的未得道人。无论是否曹翁极力推崇她的人母良善,但世道沧桑,恶人容易定义,善人难以揣摩,大多都是善恶中间的人。不如说王夫人是有城府有淫威又善于藏拙的情敏之人来得直白。



李纨是个作者费墨不多,槁木死灰、情寡意淡,步步为营又拘于自我方寸的封建女子形象,首先也体现在与妙玉的格格不和。瞅去温恭无棱角但生活处处亦没有宝钗身上笔墨明显的情细悯人。

袭人想必是最为大家诟病的了,袭人戕害晴雯或暗中作梗等嫌疑的细丝末节,成了加重她外热内冷、心机沉郁的佐证。同时她貌似又是有礼有节、善恤人意的良人,只是这好好坏坏怕是曹翁也说不清楚。黛玉和宝钗又是善人么,仁者见仁,"非黑即白"并不是绝对的,判定它有不同的角度。

这里"善良"背后还有善于"明哲保身"或"以退为进"的行思,善良是为人处世的自我保护色,是否是表面景象,曹翁别睡你来说……


洛洛文化


润杨发现《红楼梦》里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偏爱谁,谁有缺点;作者厌恶谁,谁便没有缺点,放到他们身上的文字,没有一句是贬义的(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红楼梦曲不算)。

王夫人、李纨和袭人,作者都给他们加上了善人的头衔。

王夫人,吃斋念佛,是第一个大善人。

1、善人应该真诚,可是王夫人伪善。

她有极强的权力欲。她利用了亲侄女王熙凤,巩固了自己荣国府当家人的地位。她表面放权给凤姐,其实凤姐对她言听计从,凤姐只是她的提线木偶,当凤姐没有听她的,暗地里支持宝黛姻缘,触怒了她的逆鳞,她借口凤姐有病,收回凤姐的管家权利,让李纨、探春和宝钗联合管家。给宝钗日后管家铺路。

2、善人应该无私,王夫人极为自私。

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很疼爱宝玉的,可是,她疼宝玉是有目的的,她下半辈子要靠宝玉,所以她疼儿子。儿子的下半生,也要对她有利。宝钗是她的外甥女,如果宝玉娶宝钗会和她一心一意,因此她不顾宝玉爱的是谁,强行把宝钗嫁给宝玉。

3、善人应该心软,王夫人心硬如铁。

王夫人撵金钏时,金钏跪在地上,哭求道:"我再不敢了。 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

金钏跟了王夫人十几年,是王夫人倚重的大丫头。尽管金钏磕头如捣蒜,依然没有打动王夫人。

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话下。

这这里,作者还给王夫人贴金,

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 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

李纨的浑名叫做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

表面看,李纨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人。她不管事,只是清净守节。领着姑娘们,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除此问事不知,说事不管。

实际上李纨也有权利的欲望,大观园成立诗社,她挤掉诗社的发起人探春,自认社长。

贾府败落后,她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救别人也就算了,她对巧姐见死不救,可见她的冷漠。真不是菩萨,善人所为。曹公忍不住说李纨不积阴鸷。

袭人是出了名的贤人,温柔和平。

晴雯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宝玉让袭人把晴雯【的东西,作瞒上不瞒下,悄悄的打发人送出去与了他;再或有咱们常日积攒下的钱,拿几吊出去,给他养病】,袭人说已经打点完了,她还有几吊钱也要给晴雯。当宝玉谢她时,袭人笑道:“我原是久已出了名的贤人,连这一点子好名儿还不会买来不成!”

那么袭人真的贤惠,有菩萨心肠吗?

书里虽然没有名写,怡红院的告密者是谁,但是从袭人劝王夫人,让宝玉搬出大观园时,可以推测,从此以后袭人和王夫人的联系密切起来,那个告发晴雯、芳官和四儿的间谍就是袭人或者她的追随者——秋纹。

袭人导致了晴雯、芳官和四儿被赶出大观园。晴雯后来不幸死亡。袭人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

如此看来,王夫人、李纨和袭人都不是良善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