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5個“懲罰”孩子的招,既不讓孩子肉疼,又不讓父母心疼

相信不少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都被氣得想摔東西吧,也不知道給孩子說了多少遍不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但是孩子總會把這些話當成耳旁風,教育孩子語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做到有獎有罰。問題是大多數父母不忍心懲罰孩子,在這為各位父母支個招,既不會讓孩子肉疼,也不會讓自己心疼,以下五個辦法就能讓孩子乖乖聽話。

一、畫圈罰站

教你5個“懲罰”孩子的招,既不讓孩子肉疼,又不讓父母心疼

對於孩子來說,罰站絕對算得上是很大的懲罰了。換位思考下,一個愛動的孩子站在一個小小的圈子裡無法走動,是多麼煎熬的一件事。畫一個圈讓孩子站在裡面,是為了讓孩子明白規矩的重要性。如在罰站期間孩子從圈裡出來就得重新站回去,並且重新計時,不守規矩就得接受懲罰,孩子不僅會記住這件事是不可以做的,還會養成說到做到的好習慣。

二、將功補過

孩子犯錯都不是什麼原則性的錯誤,即使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錯誤,父母也要多加註意,要將其扼殺在萌芽之中。父母不要咆哮孩子,這樣做不僅顯得粗暴,也不利於孩子身心發育。可以嘗試採用將功補過的方法,比如當孩子犯錯,家長可以讓孩子用疊被子、掃地等方式來將功補過,這樣孩子不僅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鍛鍊了家庭意識。

教你5個“懲罰”孩子的招,既不讓孩子肉疼,又不讓父母心疼

三、感同身受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犯錯時都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了怎樣的感受,父母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對孩子進行說教。用大量的面部表情和有趣的語言告訴孩子,自己心裡的感受是怎麼樣的。這樣孩子會很容易被帶入到相應的場景中去,並心疼父母,這一招對那些無意犯錯的孩子效果還是很好的,父母不煩試試看。

四、減少獎勵

很多父母在孩子表現很棒的時候都會採用獎勵的方式來獎勵孩子,比如獎勵一顆糖、一個擁抱、一次去遊樂場的機會等。當孩子犯錯,父母可以告知孩子在表現很棒的時候是沒有獎勵的,讓孩子知道犯錯的代價。

教你5個“懲罰”孩子的招,既不讓孩子肉疼,又不讓父母心疼

五、傾聽孩子的聲音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犯錯,就想馬上懲罰孩子,請各位父母不要著急,我們首先應做的是傾聽孩子的想法,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比如說有這樣一個事例:有一個孩子故意打碎熱水瓶,父母問他為什麼要把熱水瓶打破呢,孩子說了一句話讓父母非常感動的話,看到媽媽被熱水瓶燙到,都怪水瓶,所以我要打它。孩子的想法在父母眼裡都是很奇怪的,先傾聽孩子的想法尤為重要,錯怪孩子那就不好了。

這幾個方法看似容易,其實是對於父母耐心的一個考驗。我在家多次使用這五個方法,才敢向各位分享,希望各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少點說教和咆哮,多點耐心。

我是齊麗娟,一名高級育嬰師,在嬰幼兒教育領域從業17年,幼兒園園長,同時我也是3個孩子的媽媽,如果遇到關於育兒問題可以留言告訴我,希望我的一些育兒經驗可以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