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产车已经发展的很好了,为啥一些人还是选择合资车呢?

破v位


简单来说:第一是笃信合资品质优于自主的潜意识,二是面子心理在作祟。

首先,我们用客观数据来看看合资和自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投诉大数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发布的《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力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被投诉汽车品牌前十名单显示,长安福特被投诉850次,排名第一;一汽大众被投诉806次,上汽大众被投诉712次,位列第2、第3名。再来看汽车核心部件之发动机,汽车投诉网数据显示2017年发动机投诉量前十的车型,分别为福克斯、轩逸、英朗、科鲁兹、传祺GS4、哈弗H2、雪铁龙C4L、帝豪、众泰T600、哈佛H6。从投诉量来看,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各占据半壁江山。是不是有些意外?

也许有人要说了,客观数据反应不了真实情况。也许吧。就答主10年+的汽车从业经验来看,得益于平台化优势,合资车在三大件上的可靠性、系统性确实是优于自主品牌的,举个例子,据说吉利内部总结提到吉利的车现在什么都好,就是车重、油耗高,长城的油耗也是一直被人诟病,朋友买的卡罗拉一箱油可以从广州惠州跑回江西丰城;另外一点是调教,举个例子,比亚迪从奔驰挖了一个汉斯哥,就能当比亚迪车型调教的扛把子,实际上汉斯哥在奔驰调校大牛里地位只是一般,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三大件和底盘系统,合资确实优于自主,这一点确实是的,不服不行。

第二、再来说面子心理。除去品牌这个溢价,这个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怎么会有人去买连门把手都是黑色素材件、配着收音机的雅力士致炫,也不去买个吉利,不说帝豪,最起码买个远景高配还是可以的吧。在电器配置方面,自主品牌说秒杀合资一点都不过分;在材质做工方面,紧凑型合资还在用着上个世纪的塑料仪表板,自主品牌早就普及了软质仪表板。领克03起价11.68万,比丰田卡罗拉(10.78万)、本田思域(11.59万)、马自达3昂克赛拉(11.29万)还高,凭的一是内饰质感、二是高配置、三是高出一档的动力水平。另举比亚迪的例子,全新一代唐车主在后背门玻璃上贴出了这么一句“什么奔驰宝马奥迪,一脚油门下去让你知道什么是比亚迪”。这些例子说明什么,自主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档次,在日渐往上走。

最后一点要说的是汽车行业,整车端是终极体现,其实在上游的零部件源头、甚至在更上上游的钢材,存在难以逾越的差距才是更致命的。举个小例子,因为爱信变速箱的事,传祺GS8在风光无限的时候,被迫减产。爱信、采埃孚、博世、麦格纳、大陆集团、法雷奥、李尔、电装等等零部件超巨,而我国能拿的出手的估计就是福耀玻璃、万向等这些吧,在关键的零部件几乎没有。好在新能源领域,开始出现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电池寡头,也许国家提出借道新能源超车,有更长远的战略眼光,说不定也有诸多的无奈在里面。


车格格


对自己买车究竟干什么?怎么开?都没想好,就一味的听信别人或者某些销售的诱导。比如我单位的一个小孩刚上班就买了卡罗拉,我单位开卡罗拉的很多占一半以上。跟我说:哥,我买的这车省油省心。我说是啊,这车好。不过不适合我,我一年也就一万公里,省的油钱没有买车剩的合适。然后现在大半年过去了,小孩天天把车停单位停车场,因为家里小区没车位,没地方停。那你买车图省油省心干嘛啊。你开的更少啊。油省哪里了?心省哪里了?


不偷不抢不骗不造假


国产车这些年进步很大,技术上成熟很多,包括设计上几乎与国际水平相当,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偏向合资车。一方面跟风,过去我们自己造不了车的时候全靠进口,进口就是豪华好用的代名词,但是即使放在现在进口也依然是大部分人不敢想的存在,不仅是车价贵,配件保养都贵,所以大家只能退而求其次,选合资。还有一点,我们自己的汽车文化不够深厚,国产车起步晚,外来品牌先一步占领了市场,所以为了追赶,只能缩短研发时间,东拼西凑,快速上市,否则的话下一款车研发成本都没有,所以国产车在装配工艺方面,和调教方面欠缺些火候,一般两年的国产车已经开始有异响了,不过合资车现在也差不多,开几年也会有异响。最主要的还是三大件,国产这方面真的有欠缺,都是玩别人剩下的,唯一有投入大量研发的还是会被一众企业带偏,最后即使好也淹没在潮流中。总之希望大家对待国产多些包容,也希望国产品牌长点心吧


壹看车


“国产车”是否真的已经做得很好?不能直接性指向“好”的定论,这个说法存在着许多的分歧。至于合资车的存在,已是大部分占领国内市场,这是市场决定了一切。(并非国产车“好”与“坏”能够决定)纵观国内汽车行业对人们的出行需求,是存在着各种因素来决定购买属于自己的“出行座驾”。

以下个人观点:(“国产”与“合资”之间的现象)希望可以帮得上有需要的人。

1.“国产车”近几年的发展也算是淋漓尽致,该突出的突出 该作死的作死,大体来看国产近年所生产的车,基本就是(内饰以及外观比以往还是有着非常大的转变),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打造过硬的独门武器与过硬的技术含量。例如:(抄袭就是独门武器,模仿就是技术含量)搞得满大街的车看过去,你会发现普遍性的都有异曲同工之像。真乃是鱼龙混杂市井繁华!

2.“合资车”谈到它就是一种对比性的问题了,首先先了解一下它们是以自主品牌标志或能量损耗或安全性能等等......以此来奠定发展未来的前景。与之相比,(以大众化合资车举例一两个系例)如:“德美系”(不包括所有品牌)虽说油耗普遍偏高,但它的各个机件还是相当比较硬朗结实,使用寿命也相当比较过硬(不包括把小车当越野开)。说到越野,我突然想起个问题想告诉大家!很多人不知道“SUV”与“越野车”之间的区分,却将其混为一谈,“SUV”轿车是以三大车型的组合形成的一种车型,将三大车型的种类用S.U.V.字母来命名它的横空出世。好了,说一下“日系”,可以说是品牌相当得复杂,各有千秋所长。但它们的整体研发还是能耗问题(某几个品牌,不包括所有)。有一点非常值得深思,能耗是出了名得牛X

可惜到了国内有些机件与外壳却没有它们自主生产的那么牛X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国产”已经做得很好了?

我并非认为说国产不好,只是觉得国产应该在技术与理念上与人家互相交流交流。

品鉴完毕,没毛病!不喜勿喷!文明评论!谢谢合作!


交通神探社Pxs阿蚊


拙见:

不选择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1、面子:大家觉得合资车有面子品牌知名度高。2、可靠性高:因为国外的汽车制造企业技术可靠,很多车企历史长达百年。3、保值率高:合资车整体的保值率远远高于国产车。


瓜瓜1988


笫一,中国人崇洋湄外的心里由来己久,根深地固,短期内很难改变,二,合资车进入中国较早,起步早,先入为主嘛!三,因以上两点影响,合资车在市场的保值率比国产车高,大部分人都想开几年再换车能多卖钱,重要一点,面子,面子,面子,人们认为开合资车有面子,


我很穷但我有志气


选择国产车还是合资车,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自身购买能力。每个人对于汽车理解不同,对于国产汽车的了解就更少一些,买汽车毕竟是大件物品,保守选择合资车型无可厚非。了解车市,对国产车认知多的人,会选择国产车,选择国产新能源车型。不管买啥,自己喜欢就好。


车市观察


1、可能面子上问题。2、国产车目前虽各有各的设计语言,但是总归在模仿和抄袭上甩不开锅,另外部分国产还是拼的车,很多关键性零部件不能自我生产,就别说研发了。3、营销条线和售后太落后。


啰嗦夫老司机


崇洋媚外的心里,感觉外国的啥都比中国的好,确没曾想自己也是国产的中国人!


玉树临风151479405


就如同当年家电一样,有一个自我认同的过程,当然具体到汽车行业因为技术涉及的领域更广泛,技术要求更高,这个过程会比家电要长一些。目前还处在对国产汽车品牌认可的初期,大家基于不信任买合资品牌也情有可原,再过五至十年再看,估计国产品牌占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时代就会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