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鋼板厚,車身重,就一定安全嗎?

張海ded123-


車子的結構就像燈籠

這個燈籠的結構和我們汽車的結構非常像的,都是裡面一個骨架,外面糊了一層紙。這個紙在汽車上面它就是鋼板了。鋼板厚點薄點其實對我們的被動安全性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的

安全性主要看緩衝結構

主要還是看我們的緩衝性能結構以及本身的防撞鋼樑它的效果好不好。你就像我們老底子的這種二三十年前的這種汽車,這個鋼板厚的像西瓜皮一樣。但其實安全性還有我們現在的車子好。

為什麼呢?一個是玻璃瓶裡面放了個葡萄一陣搖,玻璃瓶一點事情都沒有,這個葡萄已經是爛掉了。

現在是外面的大葡萄裡面包著一個小盒,這葡萄爛掉了葡萄盒還沒有事情,這是安全理念的進步。我們切切實實地安全性也能夠有很大的提升。


那為什麼很多人在乎鋼板厚度?

小刮蹭時,鋼板厚薄影響車子損傷程度

我們車子在小刮小蹭或者低速撞擊的時候,這個鋼板厚薄對我們這個車子的損傷程度還的確是有一定的影響。它其實不是安全的問題,它其實是錢的問題。你稍微這麼蹭一下,如果鋼板沒有變形,有可能只是做個油漆而已。如果薄一點的話穿孔了,大變形了,你的維修費還真的是會上升的。

大家覺得鋼板厚車子安全

這是我們消費者錢這一方面。廠家也是有關係的。你鋼板做的厚一點,口碑好。這撞起來的這個賣相會好看的時候,大家會覺得這個車子就會比較安全。你看隔壁那個鋼板薄的那個車子30碼撞一下,已經爛得像手風琴一樣的,我七八十碼撞一下還吃得消。

對於廠家來說,這種小刮小蹭變成了自己的口碑營銷。

鋼板厚薄只能作為日常經濟使用成本

大家覺得你這個車子結實耐用,也是無可厚非。但是不管怎麼說,這鋼板厚不厚和我們車子安全不安全,其實真的是沒有太大的關係。

你要安全,你要不要把車窗的玻璃也換成鋼板?像個鐵籠子罩在一起。沒有這種事情。

所以說我們在買車的時候,鋼板厚薄倒可以作為一個日常經濟使用成本的角度來分析,不是說它一點意義都沒有。

只是周圍的人跟你說:“這鋼板太薄,影響安全,不要買”。你倒不妨批判地看一看他的觀點是否是客觀了。


備胎說車


我以一個車輛工程專業畢業的汽車行業從業者的身份非常肯定地告訴你:

鋼板越厚、車越重就越安全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如果一臺車的鋼材,按照功用來分的話,可以分為兩部分:車身覆蓋件車身結構件

所謂覆蓋件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前後翼子板、發動機艙蓋以及前後左右的包圍,或者簡單地可以理解為我們平時說的“鋼板厚度”。

所謂車身結構件指的是車輛整體的框架,可以理解為車輛的骨骼。

所以,給你看張圖,這是我參加了無數次試駕會廠家都會給我們看的一張圖。(注:僅僅是拿圖片中某款車型舉例,請不要懷疑我什麼充值、什麼車黑、什麼水軍的,請杜絕網絡暴力)

不管你在乎不在乎,反正所有的廠家,對於車輛安全唯一在乎的是車身結構件!

也就是上圖中你看到的這些“骨架”,這才是影響車輛安全性的最關鍵因素。

所以,這些部位的鋼板剛度和強度越好,就意味著車輛越安全,我覺得這個說法是站得住腳的吧?

而某些人所謂的鋼板厚度指的是你們能看到的翼子板、發動機蓋、車門的厚度,你現在再問問自己,這些部位的鋼板厚度對安全性有影響嘛?

哦,不對,我這個問法不太準確,應該是:車身殼體的厚度和剛度是否會影響車輛安全?

根據碰撞安全要求,車身殼體的正確結構應該是:使乘客艙具有較大的剛度以便在碰撞時儘量減少變形,同時使車身的頭部、尾部等其他離乘員較遠的部位的剛度相對較小,在碰撞時產生較大的變形而吸收撞擊能量。(來源: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車構造》第六版

所以,仔細讀讀這句話,最佳的結構應該是前後偏軟,中間偏硬。這樣在發生較大交通事故的時候,才能夠更好地保護車內的乘員。

啊!說到這裡,又找到一張圖,是哈弗H6車身結構方面的宣傳材料,同樣是對於結構件的重視。(可能不太清晰)

所以,最後我想說的是,你這種“汽車鋼板厚,車身重,就一定安全”的說法不能說錯誤,只能說不夠準確,如果鋼板的重量和厚度都用在了結構件上,那對於安全性的提升幫助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樣:

車皮薄就不安全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渦輪滾滾


一點受力,全車吸能,

全新凱迪拉克CT6瞭解一下

鋁合金輕量化車身結構



小熊賞車


大家好,歡迎關注胡侃汽車,我是老胡。今天咱們來談一談汽車鋼板的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買車的時候很多朋友不管懂與不懂的,先按按這個車身,這個汽車的鋼板厚還是薄,在網上有很多傳說日本車鋼板薄不安全,美國車鋼板厚安全是這樣嗎?老胡在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汽車鋼板厚薄與安全就一定有關係嗎這個話題。

首先大家知道汽車呢,是一個由很多的車身鈑金件通過一定的物理關係結合在一體的這麼一個有機體。這個車呢,車上的這些鋼板件,包括可拆卸的和不可拆卸的,首先根據安全法規咱們這個所有的汽車設計的時候都要考慮乘員和路人的安全,所以它設計成一個變鋼性的整體,所謂的變鋼性咱們可以通俗的講,該硬的地方硬、該軟的地方軟。

那麼哪個地方是該硬的呢?就是由汽車的A B C三個柱合為的駕駛艙,因為涉及到裡面乘員安全,它的鋼度和強度設計的都非常高,這個是為了保證乘員的安全。

什麼是比較軟的呢?大家對汽車如果有個最起碼的認識,像車頭車尾這一塊,一般的車都設計為碰撞吸能區,它設計的鋼板的這個強度就比較軟,通過變形捲曲來吸收能量。減緩對車上、路方行人和對方車輛的傷害。所以咱們的民用汽車所謂的鋼板實際都非常薄,基本在1毫米左右,甚至不到1毫米。咱們的民用汽車不是裝甲汽車,軍方的車輛你像主戰坦克那鋼板厚度那都非常高了,但是這樣的車發生碰撞硬性碰撞的時候車體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裡面的乘員因為巨大的,慣性造成也會有傷害。

所以單獨說鋼板薄的車不安全,鋼板厚的車就一定安全是有失偏頗的。現在咱們這個網上有各種各樣的測評國際上和國內都有這種碰撞安全的組織,碰撞以後怎麼衡量這個車的安全就是乘員艙完整、車門能順利打開、燃油不洩露,這樣的車才是安全的車。所以大傢伙也不要被謠言所左右。


胡侃汽車


我想從“專業”的角度描述一下所謂鐵皮薄厚的作用,薄並不代表強度低,厚並不代表強度高,而強度的高迪也並不代表安全與不安全。有些時候硬碰硬反而更容易受傷。汽車的外覆蓋件並不屬於汽車被動安全項的範疇,汽車被動安全項主要表現在車身結構(3H車身、籠式車身等)、高強度材料應用比例(熱成型鋼、鋁合金鎂合金)等,鐵皮的作用,是在發生並不嚴重的撞擊時,保護車身結構不變形,剛才說道薄厚與強度的關係不絕對,熱成型鋼板的屈服強度(1500兆帕)比普通冷衝壓鋼板的強度要高很多(540兆帕),鋁合金的強度也要比一般的鋼板強度高很多,而且輕很多。

車身的輕量化是各大汽車企業研究的方向與重點,以歐洲車身會議為例,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等材料的應用逐年增多,捷豹已經使用全鋁車身,在保證強度的同時,也減小了板材的厚度,所以不是一位的加厚就是安全,是科技改變了出行的生活。


車文驛


我在汽車行業做設計師15年,明確地說,同樣通過五星碰撞標準的車,車重越大,越安全,請注意前提是都為五星碰撞標準的車,噴子不要亂噴,說吸能什麼的,碰撞試驗是拿真車做的,同為五星表示對人的保護程度都達到某一標準,但重的車肯定更佔便宜,就像100分與120分的區別。


QQ空間用戶27992659


鋼板是裝飾件,對安全沒有影響,厚,只能說明工藝差,做不薄。汽車輕量化是大勢所趨,越重越安全是十幾年前的概念了,早已過時。



觀致5SUV車主


判斷汽車整體安全性要看這些標準:發生碰撞事故後,車內空間不能嚴重潰縮(要有足夠的營救、逃生空間)。

車頂潰縮空間不能超過4釐米(已潰縮的)。

前排、後排頭部空間,以身高1.80米男性為標準:1 3指的頭部空間。(合理的安全頭部空間)

安全帶要及時束緊(收緊)車內人員。

在系統監測到車輛即將翻滾無法避免的時候,還需要自動升窗並上鎖。

車內人員不能有非常嚴重的受傷程度(在合理的速度範圍之內)、A、B、C、D柱不能變形。

四個車輪一個發動機不能潰縮進駕駛艙。

四個車門一個後備箱蓋(包括天窗)都能以正常的力度打開。

車上所有玻璃都不能傷到任何人。

安全氣囊要以最快的速度展開(0.3秒內)。100km~0km緊急制動距離不能超過39米。

在緊急制動過程中,車輛不能偏離當前行駛車道。難道不是嗎?


對汽車是多餘的瞭解


鋼板厚,車身重的車不一定安全。但是,鋼板薄,車身輕的車一定不安全。


用戶18637493303


測試機構無數次的測試得出的結論:兩車相撞厚重的 體型大的佔優勢,碰撞固定物體吸能的佔優勢。

如果鋼板厚度與安全無關為何其他車企不這麼做?即省成本又省油何樂而不為。是做不到嗎?防撞梁五六十斤,三五百塊,與安全無關那是錢多的沒處去?

實事證明輕薄省油的更受歡迎,厚重厚道的品牌沒有一個口碑好的,大眾各車型現在也簡重與日系相當了,這是複合消費者,也是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