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诸葛亮而不三顾庞统和法正呢?

中冀张宣李俊



首先说说法正,当时他在刘璋手下,相隔数百里,刘备怎么可能翻山越岭去西川三顾法正...且不说当时刘备根本不知道法正这号人物,就算知道,他也离不开新野这么远,恐怕也只能“遥相寄思”了。

其次说说庞统,庞统前期的事迹,时间线不太清晰,但可以肯定的是,赤壁之战前后,他在周瑜手下当功曹(本来应该是襄阳郡的功曹,估计在刘表死后,到东边去找周瑜了,周瑜跟鲁肃关系又很好,所以三个人肯定认识,后来鲁肃向刘备推荐庞统的才能,也不奇怪)。


那么这个情况,刘备当时想去找庞统,就是挖江东的墙角了,这对于他来说不太现实,所以司马徽说诸葛亮和庞统都很有才的时候,刘备自动忽略了庞统。


当然有人也会问,赤壁之战后,周瑜病死,来庞统主动来投靠,刘备却不怎么理他,又是何故?


我觉得刘备当时可能对他的忠诚度有所怀疑(从询问庞统赤壁前后的事情就可见一斑),毕竟是孙权那边投奔过来的,而庞统又跟江东许多名士来往密切,虽说当时孙刘两家联盟,但终究是同床异梦的,谁心里都明白,因此对庞统有所防备,不加重用,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庞统在诸葛亮和鲁肃的双重推荐下,刘备才真的给了庞统展现自己的机会,毕竟这两个人,刘备还是信得过的,而刘备后来询问庞统,周瑜当初有没有害自己的心思,庞统也承认了,从这一刻开始,庞统算是真正被刘备信任了。



所以分析了这些个原因,三顾诸葛亮,那肯定是第一选项啊!

诸葛亮帅

诸葛亮很近

诸葛亮有关系网

还有,

诸葛亮单身(别想歪,是说没有主公的意思嘿嘿嘿)


郑说古今


1.天时未到。从时间上来说,刘备跃马过檀溪后,首站到的是南阳附近水镜先生的庄上,然后水镜先生司马徽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于是诸葛亮的形象就在刘备心里打了个底,后来当晚拜访司马徽的徐庶同意当了刘备的谋士,再后来,徐庶走马荐诸葛。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这个人只能你去拜访他,而不能派人去找他过来,您应该屈尊去拜望他。这样才引出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在这样的故事情节中,刘备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去拜访诸葛亮而不是其他人。至于三顾,事先是不知道的,也是慢慢发展的。2.地利不近。从与当时刘备的距离来说,法正就不用说了,远在四川,就现代人坐高铁恐怕也要很久,就别说在古代了,而且法正的声名鹊起是在刘备入川后,当时还没出名呢,他也许知道刘备,但刘备未必知道他。而三顾茅庐时的庞统在哪里呢?从时间上看,三顾茅庐发生在建安十二年,而建安十四年时,庞统仍是周瑜的功曹,是主管人事考核的官员。自然在地理距离和政治距离上都离刘备很远。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想要拜访这两个人都几乎不占地利,就更不要说其他了。

3.人和不合。在关乎卧龙凤雏的传说中,龙始终是排在前面,而且得一人可以安天下,那么有了龙,刘备也就不在乎凤了。而且从相貌上,庞统不如诸葛亮英俊潇洒,古人是很讲究相貌的(今人何尝不是?),据说曹操不敢称帝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形象自信。《三国演义》中写庞统的相貌是这样的: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这个人眉毛又粗又黑,鼻子是翻过来的,脸黑胡子短,样子很奇葩。这当然降低了对刘备的吸引力了。庞统和法正当时都已经择木而栖,诸葛亮不仅待岗在家,而且又有强大的人脉和关系网,时不时总有人在刘备面前开展正面宣传,这是庞统和法正难以相比的。当时刘备连个根据地都没有,既然有人推荐了近在咫尺的诸葛亮,又何苦舍近求远呢?自然也就无暇去顾及远在东吴和西川的人才了。


朱亮亮168


如题,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诸葛亮而不三顾庞统和法正呢?

窃以为这是由刘备自身的条件和周围社会环境变化决定的。所谓什么时候干什么样的事。刘备作为混迹江湖多年的老油条深谙此道。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北方曹操坐据朝,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此前曹洪虽然小败于刘备,但那是徐庶(单福)的功劳,

刘备自治道自己的军事才能和眼界远不足以逐鹿天下;孙权拥兵东吴,国险民附,隐隐有割据东南图谋荆州的打算;最后,刘备此时的上司荆州牧刘表也并不完全信任刘备,将他扔在新野小城时刻防备。所谓内忧外患,大概如此。这时候,他十分需要可以为他指点江山的人才,特别是徐庶走后,刘备帐下几乎没有可以与孙权曹操帐下谋士一较长短的智囊。于是乎,刘备便不得不放弃“皇叔”之尊,三顾茅庐以延揽诸葛亮这种人才了。

世事变迁,刘备遇见庞统时已经打败曹操,牢牢占据荆州大部分,拥兵八万,帐下良将百员,又吸收了原有荆州士族的人才,如马谡等,可谓人才济济,俨然一方霸主。这时候他已经没有必要屈尊下跪去招揽人才。或者说,这时候的人才对他也许不是那么重要了。法正加入刘备集团时刘备已经横跨荆州益州,有了争夺天下最好的资本,自然更注意自己的身份了。


电视剧里看历史


呵呵这话问的。我该怎么假设呢?下面我们做个猜测。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第一,当时的刘备寄居在荆州之主刘表的羽翼下,寻求栖身之地。他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跟刘表搞好关系。至少表面上也要做到亲密无间。在当时,诸葛亮有才能不假。但诸葛亮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身份。黄承彦的女儿。黄承彦和蔡氏的女儿。这个蔡氏是刘表的小老婆蔡氏的姐姐。也就是说,刘表是诸葛亮老婆黄月英的姨夫。而两个蔡氏的三个弟弟,老大叫蔡瑁,接着是蔡中和蔡合。第三,君不见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蔡瑁的蔡氏家族总是一力的排除他。什么写反诗也好,甚至是刘备马跃檀溪也罢。总之是不整死刘备誓不罢休。所以,刘备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诸葛亮和庞统之间,只能选择诸葛亮。而刘备也是在徐庶的推荐下才得知诸葛亮的存在的。刘备请诸葛亮出山,首当其冲是诸葛亮的确有过人的才能。其次,请诸葛亮也跟襄阳的最大势力的蔡氏一族缓和了关系。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对刘备更是百里而无一害。接下来再说庞统,才学虽高,但也排在诸葛亮之后。还是个没落的士族子弟,再加上他的长辈庞德公(此庞德公非西凉的庞德庞令明)屡次拒绝出仕刘表,不惜借尸还魂(相传庞德公会仙术)。刘备请庞统出山,这不是跟刘表叫板吗?他请庞统出山。成不成功都不落好。成功了,显得刘备比刘表能力强。刘表会妒忌。不成功了,刘备就是蛤蟆过门槛,蹲屁股又伤脸。刘备是个聪明人,他在请谁出山的事情上,自然要掂量权衡一番。俗话说,双祸来临择其轻,双利相至取其丰。刘备不聪明也不会笑到最后了。这也是他不请庞统的原因了。(猜测的)最后是法正。法正是主动送货上门的。不存在邀请与否。好了。谢谢。


风雨中的梅云








唐圣宝


有几个原因:1.地理位置,刘备暂寄居在荆州,所以经常在荆州氏族官僚介绍孔明先生,然诸葛家族特别是他岳父黄氏当时荆州名门望族,而且跟刘表也算有亲戚,不然后期刘绮会那么听话?刘备自然是知道的,法正当时在益州距离太远,庞统基本是到处走居无定所,孔明可以说是在荆州等着刘备,而且很多人给他打了广告。2.形式需要:目前刘备没有一个能统筹的文人,特别是后勤管理人员,所以去找孔明先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刘备也知道孔明先生指挥打仗可能不行,但是统筹管理协调玩政治肯定一好手。3.自身心里:徐庶是先引荐的孔明先生,先入为主。


风雅秀仕


这个首先得看当时的历史环境。那个时期刘备是寄寓在荆州刘表的地盘上,屯兵新野县,求贤若渴,急需得到有才能的人辅佐,而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都向他推荐了诸葛亮,比如著名的谋士徐庶和隐士水镜先生都向刘备隆重推荐了诸葛亮,言语上都很欣赏甚至推崇诸葛亮,而庞统却没有被人这么隆重的推荐给刘备,至于法正那时对于刘备来说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而在地理位置上来说,诸葛亮隐居的襄阳隆中离刘备屯兵的新野县也比较近,所以说无论是名气和地理位置,诸葛亮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刘备的视野。

继而刘备初访诸葛亮的隆中草庐,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也衬托出了诸葛亮的才华和素质,让刘备对他更加的渴望和向往,于是才会有不见不罢休的心理,这样才产生了三顾茅庐的典故。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给刘备的未来做出来蒙明确的规划。


金针纺


事物总是有个主次,文章也人物突出描写,三国这么多名人,都来邀请三次,那也未免大累赘,读者也没耐心去看那些大同小异的老模式。看完《还珠格格》,再来看《如懿传》,还要看《延禧攻略》,多累啊!

时间段和背景不一样,请诸葛亮的时候,刘备是在最无助和最需要能人辅助的阶段,那是情非得已,非请不可,也为以后的人才资源建立好的名声,到庞统和法正等人的时候,刘备基本已经略有小成,当然也是求贤若渴 多多益善,但也没有以前那急切,这是很正常的 ,所以也无必要再三请庞统、法正,等等。而且还要攻城打仗,再也没那么多时间去“闲逛”。


知足常乐6144539457


诸葛亮之所以被刘备关注,是有人推荐,比如司马徽、徐庶。法正当时在益州刘璋手下,山远水长,二人无缘结识。庞统其实也被人推荐过,比司马徽说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什么最终刘备三顾茅庐寻访诸葛亮,而不是庞统?我认为司马徽、徐庶都是高人,他们都知道诸葛亮是战略之才,是刘备最急需,所以首先推荐诸葛亮。


羽书迟


因为水镜先生向刘备说了“一龙一凤,得一而定天下”。而水镜徒弟徐庶又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刘备问诸葛亮之才比他如何,徐答:“胜庶十倍”,备再问“与一龙一凤相比若何?”庶笑答“凤雏姓庞名统字土元。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伏龙之才更胜庞统,抬头可知天文,低头可察地理,平面识得人和,腹内藏治乱之计,兵书战策无有不晓,六韬三略无有不精,定天下易如反掌稳如泰山,汉室之兴非他不可!伏龙先生又称卧龙,字孔明,即诸葛亮也!”有了水镜师徒前后的举荐,试问:刘备所请能不首选诸葛亮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