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这两句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阳光灿烂256335865


庐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斐声海内外。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有山水的地方就会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就会有诗。在众多以名山大川为主题的诗词作品中,苏轼的《题西林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堪称描写庐山诗词的千古绝唱之一。让我们再次重温经典,回顾历史。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显而易见,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七绝,但绝不枯燥乏味,反而生动有趣,妙趣横生。虽是讲述一个深奥的道理,却深入浅出,朗朗上口。

东坡先生如同一个虔诚的游客,徜徉于庐山的青山绿水之间。以一个诗人、哲人的慧眼,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着庐山的风韵,也许在一场小饮之后,向世人阐述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芳一个人如果陷在某个具体环境、事件当中难以自拔,那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去认知这个环境和事件的真相,往往会一叶遮目,从而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诗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几乎成了大家所常用的成语典故。这就是自宋代开始在文坛盛行诗文哲理化,传统所说富有“理趣”的诗作。

最著名的两句,会使人们联想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告诫人们:对于任何事物,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方能认清全局或全貌。理趣诗的理趣,表现为诗情与哲理的结合,是景、情、理三种要素合而为一,其基础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和思索。我们不禁感叹,也只有东坡先生这样释儒道"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才能有这样的感悟。我们不得不佩服东坡先生的睿智和才情一一一所谓大家最善于将深奥的问题简单化,因为他们比谁都明白大道至简!我时常在想:几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这首哲理诗,惊叹万分,无限感慨!

再次感谢悟空平台!


兵法天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三种解释启发。

一,作者登庐山被眼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色所迷倒,感叹不已。

二,对遇到复杂的事情,不能看表面。不仅要全面分析,谨慎处理。

三,在人与人同事朋友交往过程中,不仅要你学会识别和观察人。还有人的行为和语言表达意图,多思考和洞察人的内心世界。




千年等一回130549802



Wqhua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款款几句,却首出了庐山气势磅礴,厷伟壮观的景像。庐山,这座名垂青史,譽满天下的山脉,受到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颂扬。但没有一个文人能真正看清它的真面目。它,层层叠加,横看是一座崇山峻岭,延绵百里,竖看则奇峰耸立,悬崖峭壁。山中苍松翠柏,鸟鸣猿啼,草木遮人。常年云遮雾罩。游人进的此山,不要说看清它的真面目了,甚至在东西南北都难以辨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真佩服古人的美妙词语。不是妙手偶得,便却是经过垂练的语言的精华。



天高云淡839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是以庐山的景来论说人世间的事,极具哲理性。其意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从诗人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这两句诗中,让人感觉到诗人在借景观世事,启发人们认识一个哲理,同一件事情,由于地位不同,所看到问题的出发点就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一样,都有它的片面性。要弄清真相与全貌,就必须,放开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从全局的视野去看事情。

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扣游山来谈论他独特的感觉,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让人感觉自然。

它同时告诫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而是要纵观全局,登高望远的去理解,去分析它的本质,以便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渔友王政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意思是说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人在庐山之中。

给我的启发之一就是要全面的看问题,而不要片面的单纯的看问题。否则,就会像把庐山看成一道岭,或一座峰。或高或低等等,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启发之二,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对待事物不要匆忙的下结论,而是要退出事物之外,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认真仔细观察探讨,然后再下结论,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启发之三,就是像毛主席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庐山为例我们如果不亲自到庐山去观看,踏查,多方位多角度去探讨,而坐在那里夸夸其谈,讲庐山是什么样的,这可能是道听途说,不准确,也可能是主观臆测,完全错误的结论!

所以,我们要看清一个事物,或者要弄明白一个问题,首先要接触事物,还要多方位多角度去观察研究事物,还要以旁观者的角度换位思考,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就是两句诗给我的启发,欢迎点赞,评论,提出您的观点!


常青树


对我的启发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看问题不能从单方面考虑,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分析;

其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其三:一个人不能沉醉于自己的世界里,他应该多接触外界,开阔眼界,不断学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其四: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他人,因为尊重他们,就是尊重我们自己。人与人之间如此,国家与国家之间亦如此。



小刘的春秋


诗句的本意,就是为什么我不见庐山的真正面目呢?而是只看到了眼前的一点,只是因为我在庐山之中,而被狭隘蒙蔽了双眼。能够看到的只有这脚下的一寸土地而已,最多也就是看到眼巴前这些个树木。

也就是说,如果我想看到整个庐山的风景,我必须要置身于旷野之中,在一个能把庐山尽收眼底的立脚点,才能够看得清楚,看得全面。

这正如生活中一样,一旦你深陷于某个事物,不论谁怎么解释,都无法改变你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看法,这时,只需要将你剥离出来,立脚于旁人的视野,通过第三方的角度开审时度势,把人或事物看的尽量全面,才能够明白,自己在这事务中的迷茫。


历史那些事儿History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给我们的启示: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AAA喵先生


这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一脉相承,虽说有不同之处但本质上是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