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样哲理的诗句有什么?

自信女孩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句出自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全诗如下:

《题西林壁》 宋 • 苏东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被贬黄州过了好几年,朝廷突发善心下了一道手诏,将他从黄州量移到了河南汝州。

这首诗就是在公元1084年,苏东坡离开黄州去汝州赴任,在途中经过九江时,同好友一起上庐山游玩时所做。

苏东坡逛了一遍庐山,觉得庐山什么样的山峰都有,横着看它一个样,侧着看它又一个样,远远地看一个样,近了看又一个样。

怎么永远都看不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后来他感悟到:

啊!这是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并没有看到庐山的全貌。

说白了就是:我们离它太近了,如果离开一定的距离,看到它的全貌就看清楚它了。

同样的原理,我们有时会感叹,为什么看不清这个人的真面目,那是因为你离得他太近了,如果离开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就会看清楚他的真面目。

作者写这首诗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

告诫我们看问题,看事情要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只有从整体出发看待问题和事物,我们才能看清楚它的真面目,也就是事情的本质。如果做事情看问题没有从整体出发,那么你做的只能是细枝末节,看到的也是片面的。

那么和这首诗含有相似哲理的诗句有那些呢?

我整理了一下,有下面几首,其中有古人的诗作,也有现代人的诗作,由于自己学识浅薄 ,可能整理的不全面,仅供大家参考品评:

第一首:

《云海》(一) 现代诗人:李明

网名:随心

人间落雨九天晴,白日高悬雪似绒。

久住山城遮望眼,只知臂展是苍穹。

第二首:

《登飞来峰》 宋 •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三首:

《看夕阳》 现代诗人:李明

网名:随心

落日分层岭,浮云印界天。

登高才望远,放下始知宽。

第四首:

《望岳》 唐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五首:

《云海》(二)现代诗人:李明

网名:随心

如峰如浪又如原,或暗或明亦或烟。

动静随风急缓变,阴晴任性厚薄颜。

第六首:

《游山西村》 宋 •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第六首:

《难愈》 现代诗人:李明

网名:随心

无病时期小病生,久疾不愈盼康宁。

做人总是难如意,身在南峰望北峰


slx孔雀东南飞


我来回答:一样的哲理诗句有很多。我只例举有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名又一村。

宋-陆游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

还有更好的。毛主席的哲理诗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认真研究学习先贤富有哲理的诗句同时更要很好的学习毛泽东主席豪放的,非常富有革命哲理,意境极其深远的哲理诗句诗词。

毛泽东主席诗词是中国,是世界璀璨明珠。与日月同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很好的弘扬传颂。


阿祥79874


其实,苏轼写的这首诗,有两个版本,一个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

到处看山了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首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都是在登庐山时,不同的时间点写出来的。主要是讲人在庐山很难看全庐山的风景,在各个角度观看,都有不一样的效果。

后来,人们就有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成语,都有相近的意思。

只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境界不一样。




故事谜语诗画刘书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诗,运用自问自答的方法总结提问:“为什么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貌?是因为我们自身就在这座山中”以此启迪我们思考,得出一个哲理性的道理“要想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置身事外,多角度

分析,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和这两句诗意义相近的,总结如下

《登飞来峰 》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观书有感》 朱熹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望岳》 杜甫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游山西村》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鹳雀楼》 王之焕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安然易理


我觉得这些也是,供你参考,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惠能《菩提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上李邕》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辰奡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我之所以不认识庐山,是因为我就在庐山之中。就是说,要想认识了解事物的全貌和真相,就要跳出事物的范畴之内,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臆想。

哲理诗,是诗人借助、透过生活中平常的人、物、事,阐发自己的见解、道理和关于人生、生命的智慧。

古诗词中有很多哲理诗,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蕴相似的诗句,我略加整理如下:

1.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哲理:人生道路漫长曲折,万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要知道,前面还要千难万难在等着你呢。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哲理:学习只有不断积累,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才能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哲理: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浅显的,想要真正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还是要亲身去实践。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哲理: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呢,人老年时未必不能老当益壮,所以不要在年老时感慨时光流逝。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哲理:逆境中往往孕育着希望,不管如今处境如何困难,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总能“绝处逢生”的。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哲理:“站得高,看得远”,你只有见识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才不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哲理:人生在世,要勇于攀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海暖水凉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海少制作自媒体


例: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唐.刘禹锡)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清平调.唐.李白)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唐.杜牧)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唐.白居易)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之涣)



天高云淡145920769


还有一首七言绝句《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里拿着秧苗,一棵一棵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天白云。当我们的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侵染的时候,才能和道相契合,人们在插秧时表面上看是一边插秧一边后退,但是却是一种向前的成功



经典智慧国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觉得这句话与问题所要的答案是最接近的。问题中的诗句与本人所提到的诗句同样哙炙人口,流传甚广,这是其一;其二,这两句话都采用了先提出问题,再解开迷底的手法,使人读后豁然开朗。并从中有所感悟,体会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